資源簡介 第一節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一、教學目標1.概述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斗爭中逐漸進化來的。2.對比觀察四種現代類人猿和人類起源與發展過程的示意圖,概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自身形態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3.參加資料分析和技能訓練等活動,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4.認同人類起源與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人類應當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以及科學是不斷發展的觀點。二、教學重點和難點1.運用比較的方法找出人類與類人猿的異同點。2.認識到古人類化石和遺物等對研究人類起源的重要性。3.認同現代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長期斗爭中進化來的觀點。三、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比較法。四、教學過程【導入新課】人類是從哪里來的呢?關于人類起源的爭論有數百年的歷史, 現在仍有許多問題是懸而未解的。在這方面你們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學生各抒已見,提出自己的想法、觀點。人類的起源1.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教師介紹有關生物進化論觀點與神創論觀點的爭論,引導學生認識到在科學發展的歷史中,存在著唯物觀和唯心觀點的斗爭。學生傾聽教師有關生物進化論與神創論的介紹,并發表自己的觀點。總結:達爾文的進化論: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2.類人猿與現代人類的比較觀察幾種現代類人猿圖片,從運動方式、捕食等方面大膽進行想像,并結合生活經驗討論下列問題:類人猿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區別?(前肢粗長,后肢細短,髖骨較窄。)類人猿今天分布在哪里?生活方式如何?(a.都依靠從森林中獲取果實、嫩芽、昆蟲等食物生存;b.沒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環境的能力;c.不能進行人類那樣的語言和文字交流。)(3)為什么人類數量增加的同時類人猿的數量卻日益減少呢?(a.類人猿不具備發明和創造科技的能力;b.人類開發森林,破壞、污染環境。)(4)嘗試列表比較現代人類和類人猿。3.推測森林古猿當時的生活狀況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動物進化到最高階段的產物,但人類已超出了動物界,人與動物有著本質的區別。在距今1 200多萬年前,森林古猿廣泛分布在非、亞、歐地區,尤其是非洲的熱帶叢林。請同學們觀察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圖片,嘗試著描述出它們的生活狀況。學生通過觀察圖片,小組以合作的方式嘗試性地描述森林古猿的生活情況: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過著樹上生活,以群居生活為主,以樹上的果實等為食物。從猿到人的進化思考與討論: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漸進化成為人類呢?教師組織學生閱讀教材進行分析,教師進行補充、糾正。東非大裂谷兩側的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部分熱帶雨林變成了稀樹草原,使得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分析課本中的資料,小組之間互相質疑、討論,達成共識:地殼的劇烈運動,使自然環境發生變化,促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教師總結:想一想:在東非大裂谷地帶,古人類學家發現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類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遺體、遺物等。想一想,為什么在這里會有這么多的早期古人類化石呢?學生討論回答:可以說明人類的始祖在非洲。合作探究:請同學們觀察幾幅古生物學家挖掘出的不同時期古人類化石的圖片。討論以下幾個問題:1.就“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來看,她的骨盆的髖骨較寬闊,下肢骨的股骨較粗壯,和現代人類較為相似。想像一下她的運動方式是怎樣的?(從“露西”少女的骨骼來看,她的上肢比 較細短,下肢比較粗長,具有粗長的下肢骨,骨盆上下扁,左右闊,說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運動方式。)2.“東非人”用圖中所示石塊做什么?從石塊的形狀來推測,“東非人”已經具有什么能力?(“東非人” 所用的石器明顯經過加工,分別呈斧狀和鑿狀,可當作工具來砍砸和削刮物體,由此推測“東非人”在逐漸適應直立行走的過程中,已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了。)3.人類起源和發展過程中,在哪些方面逐漸發生了變化?(①運動方式使人的形態結構發生了變化: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②勞動改善了人類的生存條件:不會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簡單的工具→制造和使用包括電腦在 內的各種復雜工具。③赤身裸體→懂得御寒、遮羞。)總結:人類起源的標志:1.直立行走;2.使用工具、制造工具;3.能夠產生火;4.語言的產生;5.腦的發達。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在與自然環境的長期斗爭中逐漸進化來的,適應環境的生存下來,不適應環境的被淘汰掉。人類雖然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員,但人類的一切活動必須尊重生態規律,人類應與自然界和諧發展。【知識拓展】我國的古人類化石十分豐富,展示幾種古人類化石及其復原像。【技能訓練】區分事實和觀點:事實是事情的真實情況,是指已經發生或存在的一種客觀狀況,或者說是已經被發現或證明確實存在的現象或事物。如“古人類露西的化石是在非洲發現的?!薄ⅰ捌渌貐^沒有發現200萬~300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觀點是基于事實的一種認識,是對事物的推論、預感、猜想、結論等各種主觀表達形式,是一種主觀意識,表達了個人的看法、判斷、信念、情感、態度等。如根據前面的事實而判定“露西生活在300萬前”、“其他地區沒有200萬~300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亞洲的直立人是從非洲遷徙過來的”,則是觀點。【課堂小結】人類的起源1.進化論的建立者:達爾文2.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3.原因:環境變化4.證據:化石5.比較現代人類和類人猿從猿到人的進化人類起源的標志:1.直立行走;2.使用工具、制造工具;3.能夠產生火;4.語言的產生;5.腦的發達。【達標訓練】1.下列不是人類直立行走的特征是( ?。?br/>A.后肢增長 B.骨盆變短變寬C.產生語言 D.脊柱呈S形2.下列不屬于“東非人”的特征是( )A.人工取火 B.直立姿態接近現代人C.上、下肢明顯分工 D.能制造各種石器3.曹植有首詩,批評哥哥曹丕對他的迫害:“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猿同祖,人類應當怎樣對待珍稀瀕危的現存猿類呢 【布置作業】完成練習題。板書設計第一章第一節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一、人類的起源1.進化論的建立者:達爾文2.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3.原因:環境變化4.證據:化石5.比較現代人類和類人猿二、從猿到人的進化人類起源的標志:1.直立行走2.使用工具、制造工具3.能夠產生火4.語言的產生5.腦的發達教學反思略。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