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杠桿【學習目標】知道什么是杠桿,能夠從生活工具中等效出杠桿的模型知道杠桿的五要素,會畫杠桿的力臂通過實驗,探究并掌握杠桿平衡條件及其作用4、根據一定的標準對杠桿使用、特點、以及作用效果等進行分類【學習重點】能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決有關問題【學習難點】能夠區分生活中的工具屬于那種類型的杠桿【自主學習】知識點1.杠桿杠桿:在 的作用下可繞 轉動的 叫做杠桿。杠桿的五要素:(1)支點:杠桿繞著 的點;用字母 表示。(2)動力:使杠桿 的力;用字母 表示。(3)阻力: 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 表示。(4)動力臂:支點到 的 距離;用字母 表示。(5)阻力臂: 到 的 距離;用字母 表示。3、力臂: 到 的 距離叫力臂。4、畫力臂的步驟:(1)找點,首先要確定杠桿的 ;(2)找線:然后找到 ,力的作用線就是由動力和阻力方;(3)找垂直:過支點向力的作用線做 ,垂線段就是力臂。(4)力臂的表示方法:畫力臂時,通常用 表示垂線段,然后用大括號括住,動力臂用L1表示,阻力臂用L2 表示。具體請看下面的實例:知識點2.杠桿平衡條件1、杠桿平衡指杠桿在動力和阻力的作用下 或 。①提出問題:當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間存在怎樣的定量關系呢?②先猜一下: 。③閱讀課本P77,思考實驗步驟。選課本P77中圖12.1-2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F1、F2、L1、L2之間的關系。思考與討論:杠桿兩端裝置兩只可調節的螺母,能起什么作用?④分小組進行實驗探究(注意成員分工,邊實驗邊記錄)指導:改變鉤碼數目(F1、F2),移動其懸掛的位置,使杠桿平衡,將數據填入下表。序號 動力 動力臂 動力×動力臂 阻力 阻力臂 阻力×阻力臂1 2 3 你對你的數據進行分析,根據實驗數據得出的結論是:⑤若用F1、F2、L1、L2分別表示動力、阻力、動力臂和阻力臂,杠桿的平衡條件可表示為:⑥思考:杠桿只能靜止在水平位置嗎?你能讓杠桿在非水平位置平衡嗎?試一試。本實驗中,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有什么好處呢?2、杠桿的類型:①等臂杠桿:天平的動力臂 阻力臂,不 也不 。②省力杠桿:動力臂 阻力臂的杠桿。這類杠桿雖然 力,但是動力作用點必須卻比阻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 。省了 ,卻費了 。③費力杠桿:動力臂 阻力臂的杠桿。手加在槳上的動力比水對槳的阻力 ,但是手只要移動移動較 的距離,就能使槳在水中移動較的距離。雖然 力,卻了 距離。【典型例題】1、關于杠桿,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杠桿只有靜止在水平位置才是處于平衡狀態B.杠桿平衡時,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一定在支點的兩側C.杠桿一定有支點D.杠桿的支點一定在杠桿的正中間位置2、 室內垃圾桶平時桶蓋關閉,使用時用腳踩踏板,桶蓋開啟。根據垃圾桶的結構示意圖,可確定( )A.桶中只有一個杠桿在起作用,且為省力杠桿B.桶中只有一個杠桿在起作用,且為費力杠桿C.桶中有兩個杠桿在起作用,且都是省力杠桿D.桶中有兩個杠桿在起作用,一個是省力杠桿,一個是費力杠桿3、如圖所示,畫出力F對支點O的力臂L。4、如圖所示,輕質杠桿OA可繞O點轉動,杠桿長0.4米,在它的中點B處掛一重20牛的物體G。若在杠桿上A端施加最小的力F,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求:力F的大小和方向。5、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如圖甲、圖乙所示。(1)實驗前,發現杠桿處于如圖甲所示的狀態,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移動。(2)上面操作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3)某實驗小組進行正確的實驗操作后,得到的數據為F1=6N,L1=20cm,F2=4N和L2=30cm該實驗小組是否根據這組數據就能得出探究結論。(4)實驗中,用如圖乙所示的方式懸掛鉤碼,杠桿也能平衡,但采用這種方式是不妥當的。主要是因為A.一個人無法獨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鉤碼C.力臂與杠桿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數目過多。(5)乙圖中,不改變支點o右側所掛的兩個鉤碼及其位置,保持左側第 格的鉤碼不動,將左側另外兩個鉤碼改掛到它的下方,杠桿仍然可以平衡。【反饋檢測】1、如圖,一塊厚度、密度均勻的長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豎直向上的力,欲使其一端抬離地面。則( )A.F甲>F乙,因為甲方法的動力臂長B.F甲C.F甲>F乙,因為乙方法時阻力臂短D.F甲=F乙,因為動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2、圖所示的工具中,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A.鋼絲鉗 B.起子 C.羊角錘 D.鑷子3、如圖所示,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貨物A重為200N,請在圖中畫出貨物A所受重力的示意圖和拉力F的力臂L.4、如圖所示,燈重30 N,燈掛在水平橫桿的C端,O為杠桿的支點,水平桿OC長2 m,桿重不計,BC長0.5 m,繩子BD作用在橫桿上的拉力是多少?(∠DBO= 30°)參考答案【典型例題】CC3、4、解答:由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可知,若在杠桿上A端施加最小的力F,要求此時的力臂最大,力臂最大即為OA,力的方向豎直向上。把F2=G=20N,L1=OA=0.4m,L2=OB=0.2m;所以F×0.4m=20N×0.2m解得:F=10N,方向豎直向上。分析:由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可知,若在杠桿上A端施加最小的力F,要求此時的力臂最大,力臂最大即為OA,力的方向豎直向上。5、(1)右;(2)避免杠桿重力對杠桿平衡的影響并且便于測量力臂的長度;(3)不能;因為一次實驗獲得的數據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規律;(4)D;(5)【反饋檢測】1、D解析:兩次抬起水泥板時的情況如圖所示:在上述兩種情況下,阻力都是水泥板的重力,對于形狀規則質地均勻的物體,其重心都在其幾何中心上,所以阻力臂都等于動力臂的二分之一。由可知所以前后兩次所用的力相同。所以F甲=F乙,因為動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分析:本題要注意兩種情況下動力臂和阻力臂的關系,結合杠桿平衡條件可求解。2、D3、解答:從A的重心畫豎直向下的線段,標出力的大小為200N;作F的作用線,由支點向力的作用線畫垂線段即為力F的力臂.并用L標出。如圖所示:分析:由支點向力的作用線畫垂線段即為力F的力臂。4、解析:解答:繩子拉力的力臂如圖所示:由圖可知,阻力力臂為OC=2m,OB=OC-BC=1.5m,所以動力臂OE=OB×Sin∠DBO=0.75m由杠桿平衡條件得:G×OC=F×OE;則分析:(1)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2)本題為杠桿平衡題目,阻力力臂可以求出,只要求出動力力臂就可求出拉力。【學習小結】通過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疑問?請將你的收獲和反思記下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