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周恩來紅軍中學南校區八年級歷史學案 No.5班級: 姓名: 學號:第5課《三大改造》一、學習目標:認識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實質和形式,完成的時間;理解并掌握三大改造的實質、影響;體會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改造的探索和創造精神,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的志向。2、預習熱身:一、三大改造的時間: ________— ________年二、三大改造的內容: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________改造三、三大改造的過程:(一)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農業 ________運動(1)目的:走________和________的社會主義道路(2)階段:農業互助組——初級合作社——高級合作社(3)原則:________(4)結果:1956年,農民基本上都參加了____ ____(二)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方式:實行手工業生產合作社(三)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1)原因:私營經濟不利于________的發展(2)方式:_____ ___(3)政策:______ __政策(創舉)贖買政策的意義——實現了________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4)結果:1956年,資本主義工商業出現了全行業________的高潮四、三大改造的實質:實現生產資料________向社會主義________轉變五、三大改造的結果:________年底,基本上完成對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社會主義改造六、三大改造的意義:標志著________制度的建立,中國從此進入________________階段三、提升訓練( )1.到1956年底,我國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的標志是A.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完成D.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 )2.20世紀50年代,中共中央出臺《決議》提出:要克服農民分散經營中發生的困難,使廣大貧困農民迅速走上豐衣足食的道路。同時要提高農民的購買力,使工業品有廣大的銷售市場,必須提倡組織起來。為此,采取的措施是A. 土地改革 B.農業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土地革命( )3.“土地改革以后……我國的農業仍然是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這就影響農業生產的發展,農產品滿足不了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這段材料強調的是A.土地改革的弊端 B.農業合作化運動開展的必要性C.“一五”計劃開展的前提 D.實行贖買政策的必要性( )4.農業合作化運動與土地改革最大的區別在于A.范圍不同 B.任務不同 C.合作程度不同 D.土地所有制性質不同( )5.下列有關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敘述不準確的一項是A.社會主義改造的實質是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為社會主義公有制B.社會主義改造的對象是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C.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D.公私合營是國家在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過程中的一項創舉( )6.1945年,殷氏夫婦創辦了糕點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們生意興旺。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殷氏夫婦最有可能的狀況是A.繼續經營,并開始把利潤的大部分上繳國家 B.繼續經營,并開始把利潤的小部分上繳國家C.不能繼續經營,糕點廠被國家沒收 D.不能繼續經營,但可以以此獲得部分收益( )7.有人問一位被稱為“紡織大王”的資本家為什么要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的時候,他說:“是的,我是一個資本家,但是我首先是一個中國人?!边@里所說的“社會主義改造”指的是A.對農業的改造B.對手工業的改造C.對養殖業的改造D.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 )8.根據下圖反映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我國A.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B.民主政治建設取得重大突破C.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D.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9.“王老吉藥廠”在1956年實行公私合營,改稱“王老吉聯合制藥廠”;1968年,又改名為“廣州中藥九廠”。這里的“廣州中藥九廠”是A.資本主義企業B.公私共有企業C.社會主義企業D.中外合資企業10.材料一:新中國在1953年進入了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造的新階段。這一年,在全黨空前團結的基礎上,全國性經濟規劃開始了,開展了一場又一場生氣勃勃的革命和建設活動……到1957年,中國領導人可以以相當滿意的心情回顧這一時期了。這個國家的工業化道路已經走了幾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經濟增長速度。經濟制度已經順利地按照馬克思主義的教導得到改造。國家的政治制度建設也具有了中國特色。 ——摘編自費正清《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材料二:圖片《信大祥綢布商店慶祝公私合營》(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舉出這一時期新中國在“工業化道路”、“經濟制度改造”、“政治制度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2)根據材料二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我國對近代民族工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實質是什么。在這一進程中有何創舉?(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