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周恩來紅軍中學南校區八年級歷史學案 No.6班級: 姓名: 學號:第6課《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一、學習目標:了解中共八大確定的主要任務和“總路線”的提出,“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簡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國民經濟遭受嚴重破壞的主要史實;知道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和先進人物的卓越貢獻。2、預習熱身: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1966)1、良好開端——(1)時間地點: 年,在北京召開。(2)內容:正確分析國內主要矛盾,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 變為先進的 。2、探索中的失誤—— 、 、失誤一:“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原因:反映了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2)后果:1959—1961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3)對策——調整國民經濟,提出八字方針①時間:1961—1965年。②方針: 、 、 、提高。二、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失誤二:“文化大革命”(1)最大的冤案:國家主席 遭迫害致死(2)兩個集團:林彪反革命集團;江青反革命集團(3)“文化大革命”結束:1976年10月,四人幫被粉碎。三.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建設成就(1)成就:①鋼鐵: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②石油: 油田、勝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原油和石油自給。③新興工業:電子工業、原子能工業、航天工業從無到有。④交通方面:蘭新、蘭青、包蘭等鐵路。⑤科技:國防尖端科技。(2)模范人物:“鐵人” 、黨的好干部 (蘭考治沙)、解放軍好戰士 。四、“文化大革命”時期成就(1) 年,成功爆炸第一顆氫彈。(2)1970年,成功發射 (東方紅一號)。(3)1973年,首次培育成功 。3、提升訓練( )1.表中我國農業產量發生重大變化的主要原因是項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糧食(億公斤) 1950.5 1435 26.4棉花(萬擔) 3280 2126 35.2A.抗美援朝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B.“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C.自然災害的不斷發生 D.“文化大革命”的發動( )2.如圖,1950-1978年中國經濟增長的總體趨勢是A.快速上升 B.曲折發展 C.緩降緩起 D.持續下滑( )3.為重溫英雄事跡,傳承英雄精神,中央電視臺推出“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數風流人物”專欄。如果要數石油戰線涌現出的“風流人物”,可以選擇的是A.王進喜 B.錢學森 C.鄧稼先 D.焦裕祿( )4.中共中央明確將中共八大作為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這是因為該會議A.通過了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 B.客觀分析了當時的國內形勢和主要矛盾C.做出了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決定 D.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 )5.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開辟了全面依法治國理論和實踐的新境界,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新時代。黨中央提出“全面依法治國的新理念”主要是基于對下列哪一事件的反思?A.三大改造存在過急、過快的問題 B.人民公社化運動破壞農村生產力C.“大躍進”造成三年經濟嚴重困難 D.“文革”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災難( )6.一個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全國各條戰線上涌現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下列人物及評價不屬于這一時期的是( )A.焦裕祿——“黨的好干部” B.王進喜——“鐵人”C.雷鋒——“解放軍好戰士” D.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 )7.某校舉行了“銘記歷史,傳唱經典”的云端音樂會。以下歌曲按創作時間排序,正確的是①《松花江上》②《學習雷鋒好榜樣》③《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④《國民革命歌》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8.下面是新中國成立后國民經濟發展的狀況圖,指出從③到④產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開始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B.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C.全面掀起“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D.實施“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 )9.國家主席劉少奇曾到濉溪縣臥龍湖視察工作,當聽到當地干部匯報水稻畝產為2萬8千斤時,他皺起了眉頭:“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導致劉少奇“皺眉頭”的主要原因是該匯報①不能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②嚴重超越了生產力發展水平③過分夸大了人的主觀作用④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1977年的某市高考作文題目是《在抓綱治國的日子里》,但這個“綱”在1978年底被果斷停止使用。題目中的“抓綱”是指A.以經濟建設為綱 B.以階級斗爭為綱 C.以文化建設為綱 D.以思想建設為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