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周恩來紅軍中學南校區七年級歷史學案 No.2班級: 姓名: 學號:第2課《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一、學習目標:1.知道唐太宗和“貞觀之治”、武則天和“貞觀遺風”、唐玄宗和“開元盛世”;2.利用表格列舉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治國的具體措施,比較他們治國方略的相似之處,初步認識唐朝興盛的原因;3.評價唐太宗。二、知識體系:三、預習熱身:唐朝 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唐太宗的統治 措施 減省刑法 完善科舉 考察政績 減輕勞役結果 經濟繁榮 形成的局面武則天的統治 措施 打擊敵對官僚 史稱結果 經濟持續發展 人口持續增長 邊疆鞏固開拓 奠定盛世基礎唐玄宗的統治 措施 穩定政局、重用賢能 整頓吏治裁減冗員 發展經濟、改革稅制 注重文教,編修經籍結果 局面四、提升訓練1.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在治國措施中的共同點是( )A.抗擊匈奴 B.開鑿大運河 C.創立考試選官制度 D.重用人才2.“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國古代比較完備的選拔官員的制度——科舉制度。下面關于科舉制度的說法,錯誤的是( )A.隋文帝時,初步建立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B.唐太宗時,增加科舉考試科目,設立進士科C.隋煬帝時,科舉制度正式確立,推動了教育的發展D.武則天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制度3.《舊唐書》稱:武則天“制公聊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為誅殺公卿,獨斷專權)。武則天遺言無字碑,由后人評價自己的功過。史學家之所以肯定武則天主要是因為 ( )A.她是中國歷史唯一的女皇帝 B.其執政時期社會經濟繼續發展C.發展科舉制度,創立殿試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4.某歷史興趣小組同學在探究“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出現的共同原因時提出了以下意見,其中正確的是( )①都是在國家統一、社會穩定時出現的 ②統治者都注意調整統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實行高壓政策 ④都重視農業生產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5.史學家呂思勉說:“進士科是始于隋的,其初尚系試策,不知什么時候改試了詩賦,唐時,進士科雖亦兼試經義及策,然所重的是詩賦.”這一變化導致了 ( )A.隋朝短命而亡 B.唐詩繁盛輝煌 C.市民文化興起 D.科學技術發展6.一位同學以我國歷史上的盛世局面為主題整理課堂筆記,做了如下表格,表中 ①②③應依次填寫( )A.東漢、唐太宗、光武中興 B.西漢、唐高宗、光武中興C.東漢、唐玄宗、王莽政權 D.西漢、唐玄宗、光武中興7.唐代史學家杜佑在《通典》中描述:唐太宗貞觀八年、九年時,糧食年年豐收,一斗米價值四五錢。到了貞觀十五年時期,一斗米只值二錢。這段材料反映了 ( )A.當時農業生產恢復和發展的狀況 B.唐朝商業繁盛的景象C.開元盛世的經濟繁榮的局面 D.糧食價格低農民生活困苦8.唐朝的全盛時期是:( )A.唐太宗時期 B.武則天時期C.唐玄宗前期 D.唐玄宗后期9.材料一:唐太宗吸取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勤于政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廣納賢才,知人善任。在政治上,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確中央機構的職權及決策程席;制定法律,減省刑罰;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諑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嚴格考察各級官更的政績。在經濟上,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拍,鼓勵發展農業生產。——據統編教材《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整理材料二:武則天統治時期,打擊敵對的官僚貴族,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制度,親自面試考生,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擴大了統治基礎。她繼續推行貞觀以來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和措施,重視發展生產。 ——據統編教材《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材料三:他即位以后,穩定政局、勵精圖治,重用賢能,在賢相姚崇和宋璟的輔佐下,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頓更治,裁撤冗員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籍。(1)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太宗時期開創的盛世局面被稱為什么?(2)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武則天的一系列為政舉措產生了怎樣的影響?(3) 材料三中的“他”是誰?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他”統治前期出現的盛世局面。(4)綜合上述材料和問題,指出三位皇帝治國策略的相似之處(寫出兩點)。他們的治國方略對我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哪些啟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