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6課 冷戰【學習目標】1.知道“杜魯門主義”的內容和影響;馬歇爾計劃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性質,知道德國的分裂,了解美蘇兩極對峙局面的形成【歷史解釋、時空觀念】2.知道“冷戰”的含義,理解“冷戰”爆發的原因【歷史解釋、史料實證】3.認識霸權主義對人類進步和安全的威脅,形成維護世界和平、反對霸權主義的意識【唯物史觀、家國情懷】【學習重點】美蘇冷戰的表現。【學習難點】冷戰的影響【學習過程】預習導學針鋒相對 ,暗潮涌動——冷戰的過程(閱讀課本75-77頁、83頁,梳理美蘇冷戰對峙局面形成的過程)1、杜魯門主義材料:1947年3月12日杜魯門總統在國會宣讀咨文,要求美國援助“受共產主義威脅的希臘和土耳其”,并公開宣稱,美國要在世界一切地方與蘇聯和共產主義對抗,此即“杜魯門主義”。根據材料,提取信息,分析杜魯門主義的實質。(1分)2.馬歇爾計劃材料一:從1948-1950年,共有16個國家(基本為西歐國家)接受了美國131.5多億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贈予,10%是貸款。——朱明權《當代國際關系史》材料二:接受這一法案的國家,經濟計劃應受到美國的監督。——《歐洲復興法案》根據以上材料和圖片,提取信息,分析馬歇爾計劃的實質。(1分)美國 經濟 注:資本主義世界所占比率工業產量 黃金儲備 出口貿易53.90% 74.90% 32.40%軍事 軍隊 航空母艦 戰略導彈 原子彈1200多萬 30艘 1626枚 有政治 控制聯合國蘇聯 經濟 經濟遭受嚴重破壞軍事 軍隊 作戰飛機 戰略導彈 原子彈1140萬 40000架 1910枚 有政治 控制東歐地區,領土擴張60萬平方千米,國際地位空前提高西歐 普遍衰落——英國:贏得戰爭輸了財富;法國:元氣大傷、地位下降;德國:經濟面臨崩潰。合作探究探究一:昔日同盟,反目成仇——冷戰的原因表1:二戰后,世界主要國家的綜合實力對比1.根據表1數據,提取信息,分析為什么是美蘇?(2分)2.根據以下材料,提取信息,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利用我們的外交力量,推進民主政權在全世界建立。……我們具有生命力的民主政體是世界上最好的。——羅斯福助手霍普金斯材料二:誰占領了地盤,誰就能把他的那套社會制度推行到他的軍隊所能到達的地方去。不可能有別的情況。蘇維埃制度比非蘇維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穩固。—— 斯大林與蘇聯駐美大使諾維科夫材料三:對于德國統一問題,蘇聯主張先“政治統一”,美國主張先“經濟統一”。材料四:美國實行開放型自由市場經濟制度,將追求海外市場作為保持戰后經濟繁榮與穩定的重要手段;蘇聯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傾向于將其實力范圍變成封閉的經濟區域。根據材料一、二說明美蘇存在什么差異?材料三、四又說明了美蘇的什么差異?(2分)(2)綜合上述材料,分析美蘇冷戰的根本原因(1分)探究二:無形對抗,有形傷害——冷戰的影響材料一:"冷戰"持續40多年,對國際關系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美蘇"冷戰"關系壓倒了其他國際關系,造成西歐依靠美國、東歐依賴蘇聯的局面,世界被分割成兩部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全面對抗,進行軍備競賽,使世界處于毀滅性的核戰爭的威脅之下。兩大集團勢均力敵,彼此不敢輕易動武,又使得近半個世紀沒有爆發新的世界大戰。美蘇兩國為了爭奪勢力范圍和世界精權,肆意踐踏國際法,干涉別國內政,基至不惜大舉用兵,嚴重破壞了世界和平。 ——岳麓版必修Ⅰ《政治文明歷程》第108頁材料二:20世紀50年代開始,一些新獨立的民族國家為了維護國家獨立,擺脫美國和蘇聯的控制,實行和平、不結盟的對外政策,發起不結盟運動。不結盟運動的興起,標志著廣大發展中國家已經成為國際政治舞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兩級格局。 ——統編版九年級歷史下冊《冷戰后的世界格局》第99-100頁根據上述材料,提取信息,概括冷戰的影響(4分)探究三:硝煙散去,何去何從——冷戰的啟示。材料一:盡管我們的階級對抗是不可調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軍事沖央問題上,卻找到了共同的立場和共同的語言。——【蘇】赫魯曉夫著,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上海市政協編譯組譯《最后的遺言——赫魯曉夫回憶錄續集》材料二: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要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就不能身體已經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停留在殖民擴張的舊時代,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框架里。 ——習近平根據上述材料,提煉冷戰的啟示和感悟(2分)三、課堂小結四、課堂檢測(圈劃關鍵詞)1.2020年7月23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尼克松圖書館暨博物館發表演講,將今天的世界定義為正在經歷“自由世界與暴政之間的戰爭”,并對中國從內政到外交進行了全面、徹底的否定。蓬佩奧的言論引起了媒體的強烈批判,很多人將蓬佩奧的這篇演講視為“新冷戰”的宣言。歷史上的“冷戰”開始的標志為( )A.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 B.杜魯門主義的提出C.實施馬歇爾計劃 D.組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2.20世紀60年代,美蘇雙方商定在對方首都舉辦展覽。蘇聯人辦了宇航技術的展覽,美國人看了很羨慕。而美國人在莫斯科舉辦了美國家庭廚房展,蘇聯人大為驚訝∶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這反映出( )A.美蘇關系緩和,平等互利 B.美蘇冷戰的新形式C.美國取得競爭的優勢地位 D.蘇聯科技上的優勢3.“美國對蘇政策的要旨在于,它必須是一種長久而耐心地,同時又堅定而警惕地遏制俄國對外擴張傾向的政策。”下列屬于美國冷戰政策表現的是( )①提出杜魯門主義 ② 建立“華約” ③建立“北約” ④推行馬歇爾計劃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4.1958年,美蘇簽訂“文化、技術和教育領域的交流協議”。兩國展開了一系列文化往來,赴美的蘇聯學者90%為科學家、工程師,而赴蘇聯的美國學者90%是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專家。這表明( )A.美國旨在緩和與蘇聯的緊張關系 B.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進一步加快C.冷戰格局下美蘇交流與對抗并存 D.蘇聯旨在對美國輸出先進科技5.2019年8月2日,美國正式退出《中導條約》,這意味著全球核裁軍體系的一根支柱倒了,世界有可能迎來新一輪的軍備競賽。對漫畫解讀正確的是( )A.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援助歐洲B.美蘇爭霸,美國仍然處于上風C.冷戰思維仍然影響著國際關系D.當今世界多極化趨勢不斷增強五、課后作業1.(必做):考點跟蹤選擇題2.(選做)長達半個世紀的冷戰,給世界和平帶來巨大影響,由于雙方勢均力敵,使世界維持了相對和平穩定的局面。冷戰雖然已經結束,但是美國推行的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思維,即冷戰思維依然存在。世界已經進入到威力巨大的核戰時代,任何一方試圖按下核戰的按鈕,整個世界都將處于毀滅的邊緣。古巴導彈危機、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世界正處于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邊緣?人類的命運該何去何從?要研究這些問題,我們就要追溯歷史,從時事追溯歷史,可以使我們更加明白現實問題,避免重蹈覆轍。學習歷史不僅為了了解過去,也是為了更深刻地理解現實,讓我們開展一次“時事溯源pbl”項目式學習活動,體驗歷史與現實的關系,大家提前收集一些有探究價值的時事。六、史海拾貝1.冷戰: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統治集團使用的術語。是指20世紀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對峙與競爭狀態。包括除有限戰爭和全面戰爭以外的所有行動。“冷戰”的手段還包括:挑起事端進行顛覆活動;以“經援”、“軍援”為誘餌,拉攏“朋友”,擴大勢力范圍;擴大軍事同盟;在外國建立軍事基地,派軍隊控制戰略要地;以經濟封鎖、制裁等手段,破壞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以文化入侵,對社會主義國家推行和平演變戰略2.社會制度:是指反映并維護一定社會形態或社會結構的各種制度的總稱。包括社會的經濟、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制度。其中社會的經濟制度,即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決定社會的性質;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項制度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筑,決定于經濟制度,又為經濟制度服務。3.意識形態:是一個哲學范疇詞匯。可以理解為對事物的理解、認知,人的意識形態受思維能力、環境、信息(教育、宣傳)、價值取向等因素影響。不同的意識形態,對同一種事物的理解、認知也不同。4.國際格局:指的是一定的歷史時期內,在國際關系中起到舉足輕重作用的主要行為體,如國家或國家集團,所形成的一種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相對穩定的結構狀態和局面。 ——徐藍《20世紀國際格局的演變——一種宏觀論述》5.馬歇爾計劃:二戰后西歐經濟面臨崩潰,經濟危機激化了社會矛盾。英國、法國、意大利、比利時等國工人運動此起彼伏。這種狀況使美國政府意識到,“共產主義”是在貧困和不滿的土壤里蔓延和滋長的”,為了遏制蘇聯全球擴張主義,防止西歐“變質”,無論如何也要穩定歐洲、復興歐洲。于是美國政府出臺了援助西歐的“歐洲復興計劃”。6.阿富汗戰爭:1973年阿富汗共和國成立后,蘇聯即支持激進的政黨如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加緊使阿富汗在經濟上依賴蘇聯,反對同中國有密切關系的巴基斯坦。歷屆阿富汗政府雖然都曾試圖改革,但均由此而告終。當卡爾邁勒推行俄國化的企圖遭到武裝反對時,他要求并接受蘇聯援助,對反對派進行鎮壓,導致阿富汗戰爭的爆發。蘇軍入侵阿富汗,還遭到了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強烈譴責,要求蘇軍撤出阿富汗,實現政治解決阿富汗問題。蘇軍的入侵,給阿富汗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蘇軍進入后,阿富汗遭到了極大破壞,大約100萬人死于戰火,600萬人被迫逃離家園,淪為難民。7.星球大戰計劃:亦稱星球大戰,是美國在1980年代研議的一個反彈道導彈軍事戰略計劃,該計劃源自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在冷戰后期(1983年3月23日)的一次著名演說。“星球大戰計劃”的出臺背景是在冷戰后期,由于蘇聯擁有比美國更強大的核攻擊力量和導彈破防能力,美國害怕“核平衡”的形勢被打破,需要建立有效的反導彈系統,來保證其戰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可靠的威懾能力,維持其核優勢。同時,美國也是想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實力,通過太空武器競爭,把蘇聯的經濟拖垮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