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描述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概念;歸納并比較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特點;闡述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特點與其功能相適應的關系。嘗試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的現象并找到三種血管。比較、歸納觀察到的現象,總結出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概念及特點。認同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二、教學重點及難點1.描述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特點。2.嘗試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的現象并找到三種血管。三、學情分析經過前期的生物學習,七年級學生已初步具備實驗能力,會正確使用顯微鏡,且知道顯微鏡下呈倒像的事實,但對動態的實物觀察和動態的倒像的理解仍然有很大的難度。四、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 【聯系生活】 聯系生活,思 聯系生活,創設情境, “想一想,議一議”:人體因創傷出血時,有時 考并嘗試說 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血液只是少量地滲出,有時是緩慢地流出暗紅色 出人體中血的血液,最為嚴重的則是噴射出鮮紅色的血液。 管有不同的為什么會有不同的出血情況呢? 種類。答:不同的創傷,傷及的血管不同,出血狀況也不同。環節二 講授新課: 觀察小魚 【過渡】 今天我們就通過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一起來認識人體的這些血管,了解血液在三種血管內流動的特點。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尾鰭內血液流動的實驗 【自主閱讀】 首先請大家自主學習課本第56~57頁的實驗內容,明確實驗目的,清點實驗器材,簡要概括實驗步驟,并說出實驗中的注意事項。 閱讀教材。 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 現在大家一起來總結實驗步驟及注意事項或目的: ①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流情況,如果選擇色素多的小魚,顏色太深,視野暗,就不容易觀察血流情況;選擇色素少的小魚,觀察得就清楚。 ②用浸濕的棉絮將小魚的頭部的鰓蓋和軀干包裹起來,目的是保持小魚正常的呼吸。注意實驗過程中不要滴太多水。 ③將小魚平放在培養皿里,使尾鰭平貼在培養皿底部,然后用低倍鏡進行觀察。因為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暗,倍數越小,視野越亮,小魚尾鰭內的毛細血管中有血液,顏色較重,因此我們要用低倍鏡觀察,視野較亮。 ④紅細胞呈單行通過的是毛細血管。 ⑤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時,判斷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依據是:從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動脈;由分支匯集而成的血管是靜脈;血管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的是毛細血管,起到連接作用。 自主學習,分析討論 為即將開始的實驗做好充分準備。規范學生實 驗操作。【學生活動】 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注意以下問 題: 注意輕拿輕放,盡量使小魚少受傷害。 實驗過程中保持棉絮濕潤。 實驗結束后,將小魚放回魚缸。 培養學生動手實驗操作能力。環節三 講授新課: 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的動圖 環節四:觀察動脈和靜脈的裝片 【教師講解】 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無法看到與心臟連接的血管,該如何判斷血管中的血流方向呢?出示人體的血液循環途徑示意圖及模型,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與心臟相連的血管都是粗血管,它們在心臟由遠至近的方向上,逐漸由細的血管匯集為粗血管的。但是,在其中的血流方向是不同的!讓學生在此基礎上總結得出:觀察血管時,需要找到血管有分支的部位。當血流方向是由粗血管流向細血管時,該血管為動脈;當血流方向是由細血管流向粗血管時,該血管為靜脈。 學生再次深入觀察小魚尾鰭的血流流動,通過比較得出:由主血管流向分支血管的,血流速度相對快,應該是動脈;由分支血管流向主血管的,血流速度相對慢,應該是靜脈。 知識梳理, 總結歸納。【教師講解】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在歸納的基礎上,建構血管的概念:依據血管中血流方向是流回心臟、還是流出心臟,將血管分成動脈和靜脈;而毛細血管是連接微小的動脈和靜脈的血管,其血流速度最慢,紅細胞單行通過,有利于血液與組織細胞進行充分的物質交換。 學生總結歸納血管特點。 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提出問題】 如果靜脈瓣功能受損會出現什么問題 學生思考。 理論聯系生活,幫助學生理解生活 現象。【觀察裝片】 教師指導學生觀察動脈和靜脈的橫切裝片,探尋動脈、靜脈的結構特點。教師在學生觀察發現“動脈的管壁厚,靜脈的管壁薄”的基礎上,講解:血液的流動除了需要心臟提供動力外,血管壁平滑肌的收縮也是血液流動的動力之一,血流速度較快的動脈管壁上的平滑肌就比較厚,而血流速度較慢的靜脈管壁上的平滑肌就比較薄。 學生觀察動脈和靜脈的橫切裝片,探尋動脈、靜脈的結構特點。 歸納總結。【學以致用】 通過利用生活中常見的中醫把脈、扎指血和抽血 化驗的例子設問醫生分別選擇的是哪種血管? 思考、分析問題并進行推理。 聯系生活實踐,培養學生的分析問 題的能力,并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 際生活中環節五總結 【概念圖】 列表比較歸納,檢測概念構建 學生通過列表比較,檢測概念構建情況。 構建完整知識體系。環節六 檢測練習 出示練習題。 完成習題,檢測所學。 通過練習, 檢驗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