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十課 訴訟實現公平正義 課時1 正確行使訴訟權利 學案 2022-2023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二法律與生活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十課 訴訟實現公平正義 課時1 正確行使訴訟權利 學案 2022-2023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二法律與生活

資源簡介

第十課 訴訟實現公平正義
課時1 正確行使訴訟權利
[課標要求] 1.概述公民的訴訟權利。2.熟悉公民獲得法律援助的渠道。
[素養目標] 1.科學精神:知道我國公民的訴訟權利。2.政治認同:認同我國的法律制度,感受“以人為本”的司法理念。3.法治意識:了解正確行使訴訟權利的要求,理解法律援助制度的運用。
一、訴訟權利面面觀
1.當事人有委托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的權利
(1)適用情況:當事人因身陷糾紛而參與訴訟時,很可能面臨缺乏法律知識與技能、無暇參加訴訟活動等問題。此時,當事人可以委托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幫助其進行訴訟。
(2)主要職責:訴訟代理人和辯護人的主要職責是根據事實和法律,維護當事人合法的實體權利和程序權利,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審理。
想一想:訴訟代理人和辯護人是一回事嗎?
提示 通俗地說,訴訟代理人就相當于當事人,是以當事人的名義實施訴訟行為的人;辯護人相當于幫當事人說話的人,是受委托幫助嫌疑人或被告人行使辯護權的人。
2.當事人有申請回避的權利
(1)含義:在訴訟中,當審判人員和其他有關人員具有法律規定不宜參加案件審理或有關訴訟活動的情形時,當事人有權要求其退出,這就是訴訟法中規定的回避制度。
(2)意義:有利于保證案件的公正審理,消除當事人的疑慮,增加裁判的正當性。
3.當事人有上訴的權利
(1)兩審終審制:我國訴訟實行兩審終審制,除特殊情況外,一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理便告終結。
(2)上訴權:當事人如果不服一審裁判,可以在規定期限內提出上訴。是否提出上訴,完全由當事人自主決定,他人不得限制或干涉。
想一想:哪些人可以上訴?
提示 ①被告人、自訴人和法定代理人不服一審判決,有權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
②被告人的辯護人和近親屬,經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訴。
③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和法定代理人可以對一審判決、裁定中的附帶民事訴訟部分,提出上訴。
二、尋求法律援助
1.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
(1)必要性:在生活中,有一些公民受經濟條件或其他因素影響,難以在訴訟過程中充分行使訴訟權利,從而可能喪失保障自身合法權益的寶貴機會。
(2)制度設立:國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設置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等為經濟困難的公民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
2.法律援助的申請
(1)在民事和行政糾紛中,經濟困難的公民可以就依法請求國家賠償、請求確認勞動關系或支付勞動報酬等事項,申請法律援助,獲得法律咨詢或代理服務。涉及維護英雄烈士人格權益或因見義勇為行為主張相關民事權益等情形的,當事人申請法律援助不受經濟困難條件的限制。
(2)在刑事訴訟活動中,對于因經濟困難而沒有委托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或部分特殊案件的當事人,也可以經法定程序,由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律師為其進行刑事辯護或代理。
3.法律援助的審查及辦理
(1)審查:法律援助機構收到法律援助申請后,應當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要及時決定提供法律援助;不符合條件的,要書面告知理由。
(2)辦理: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不得收取任何財物。
想一想:只有經濟困難者才能進行法律援助申請嗎?
提示 法律援助的受援對象為經濟困難者、殘疾者、弱者,或者經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對象。
1.律師在參與訴訟時的稱謂是一樣的。
糾正: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幫助當事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訴訟代理人;在刑事訴訟中,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辯護人;幫助被害人、自訴人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訴訟代理人。
2.只有在案當事人申請的情況下,有關辦案人員才有必要回避。
糾正:我國的回避制度包括自行回避、申請回避和指令回避。除當事人申請有關人員進行回避外,辦案人員也可以自行回避,有回避決定權的機關或者負責人也可以直接作出決定,告知或者責令有關辦案人員回避。
3.當事人對一審裁判不服,可以在任何時候提出上訴。
糾正:上訴并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提起的,如果不及時提起,一審裁判就會生效,當事人就會失去上訴權。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不服判決和不服裁定的上訴期限分別為15日和10日;在刑事訴訟中,不服判決和不服裁定的上訴期限分別為10日和5日。
4.對于罪大惡極的犯罪分子,律師不必為其辯護。
糾正:憲法規定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對于可能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國家機關必須給他指定律師辯護,保證犯罪分子受到公平、公正的審判。
5.法律援助要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
糾正:法律援助是國家為保護和促進人權而建立的一種無償法律服務制度,不收取任何財物。
議題1:正確行使訴訟權利
合作探究
張某與何某系鄰居,2021年11月兩人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約定張某把自己的一套面積為100平方米的樓房以40萬元的價格賣給何某,房款分兩次付清。在何某交了第一次房款后不久,張某提出房價過低,要求解除合同,但遭到了何某的拒絕,雙方最終走上了法庭。在法庭審理前,張某了解到主審法官與何某的父親是好朋友,因此申請主審法官回避。2022年1月,法院對這一案件進行審理,最終裁定張某要履行合同的約定。張某對此表示不服,但這時正好張某有一樁生意要做就匆忙到外地去了。兩個月后,他想再請求法院重新審理此案時,才發現判決已生效,對此他追悔莫及。
(1)張某申請法官回避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張某因忙于生意而失去了他在本案中的哪項訴訟權利?
答案 (1)當事人有申請回避的權利。如果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遇到一個可能會影響案件公正審理的人,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回避。本案中主審法官與何某的父親是好朋友關系,這有可能影響到案件的公正審理。因此,張某有權申請主審法官回避。
(2)張某在本案中喪失了上訴權。當事人如果不服一審裁判,可以在規定期限內提出上訴。上訴并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提起的,如果不及時提起,一審裁判就會生效,當事人就會失去上訴權。本案屬于民事訴訟,上訴期超過15天,判決已經生效。因此張某在本案中喪失了上訴權。
核心歸納 正確認識當事人上訴的權利
(1)我國訴訟實行兩審終審制,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一審裁判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同級的人民檢察院不服一審裁判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抗訴。
(2)上一級人民法院有權受理針對下一級人民法院一審裁判不服的上訴或抗訴,有權經過對第二審案件的審理,改變或維持第一審人民法院的裁判。上級人民法院的第二審裁判就是終審裁判,當事人不得上訴。
(3)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審裁判同時就是終審裁判,當事人對此不能提起上訴。審級制度的實質是要求審判必須按審判程序嚴格進行,不得越級審理案件。
(4)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不服判決和不服裁定的上訴期限分別為15日和10日;在刑事訴訟中,不服判決和不服裁定的上訴期限分別為10日和5日。
議題2:法律援助 助困維權
合作探究
為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和受惠面,實現法律援助工作與法院工作的無縫對接,既節約司法資源,又減輕當事人訴累,打通司法為民“最后一公里”,江西法庭在2020年江南區法院、南寧律師協會設立“多元聯調工作站”的基礎上,從南寧律協推薦的“聯調”律師中,引入有意從事法律援助的律師,組建線上法律援助工作站,免費為有需求的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務。
(1)什么是法律援助制度?設立這一制度的必要性是什么?
(2)法律援助的申請條件及程序是什么?
答案 (1)①法律援助是國家為保護和促進人權而建立的一種無償法律服務制度。國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設置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等為經濟困難的公民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②在生活中,有一些公民受經濟條件或其他因素影響,難以在訴訟過程中充分行使訴訟權利,從而可能喪失保障自身合法權益的寶貴機會。實行法律援助制度,可以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體現公平正義。
(2)在民事和行政糾紛中,經濟困難的公民可以就依法請求國家賠償、請求確認勞動關系或支付勞動報酬等事項,申請法律援助,獲得法律咨詢或代理服務。涉及維護英雄烈士人格權益或因見義勇為行為主張相關民事權益等情形的,當事人申請法律援助不受經濟困難條件的限制。在刑事訴訟活動中,對于因經濟困難而沒有委托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或部分特殊案件的當事人,也可以經法定程序,由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律師為其進行刑事辯護或代理。
核心歸納
1.正確認識法律援助
含義 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人員,為經濟困難或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主體 法律援助的主體是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等
要求 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等法律服務人員,都要在國家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的指導和協調下,為經濟困難或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給予無償的法律援助
條件 公民在贍養、工傷、刑事訴訟、請求國家賠償和請求依法發給撫恤金等方面需要獲得律師的幫助,但是無力支付律師費用的,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獲得法律援助
形式 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民事、行政訴訟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
2.法律援助的主要特征
(1)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實施。它體現了國家和政府對人權的保護和促進。
(2)受援對象為經濟困難者,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或者經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對象。
(3)法律援助機構對受援對象提供無償服務。
(4)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訴訟法律服務,也包括非訴訟法律服務。
考向一 訴訟權利[學科素養:科學精神]
例1 村民王某不滿區政府給予的宅基地房屋拆遷補償,遂將區政府訴至法院,法院裁定區政府的補償方案未損害王某的合法權益,駁回王某的起訴。王某仍然不服,可以(  )
A.在接到裁定書15日內向市法院上訴
B.不聘請訴訟代理人向市法院上訴
C.委托張律師為辯護人向市法院起訴
D.隨時向市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答案 B
解析 委托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是公民的基本訴訟權利,不委托也是公民的權利,B正確;本案屬于行政訴訟,一審裁定駁回當事人的起訴,當事人可在接到裁定書10日內向上一級法院上訴,A錯誤。在刑事訴訟中,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辯護人,C錯誤。解決行政糾紛不適用仲裁,D錯誤。
考向二 法律援助[學科素養:法治意識]
例2 到某縣打工的農民黃某欲通過法律援助幫自己討回單位欠薪。下列行為主體做法正確的是(  )
A.縣法律援助中心以黃某戶籍不在本縣為由拒絕受理其口頭申請
B.縣司法局受理黃某異議后發函給縣法律援助中心要求其向黃某提供法律援助
C.縣某律師事務所拒絕接受縣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縣司法局對其提起行政訴訟
D.黃某以“未能指派合格律師,造成損失應予賠償”為由對縣法律援助中心起訴
答案 B
解析 黃某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縣法律援助中心以“黃某戶籍不在本縣”為由拒絕受理其口頭申請,于法無據,不符合規定,A錯誤;縣法律援助中心對于符合條件的個人應當及時提供法律援助,B正確;行政訴訟的對象是行政機關,律師事務所不是行政機關,C錯誤;“未能指派合格律師”與“造成損失”之間并無直接因果關系,黃某的訴求缺乏事實根據,D錯誤。
達標檢測
一、選擇題
題組一 訴訟權利面面觀
1.2021年春節,王某從A商場購得一臺B公司生產的電暖器,在使用時因為電暖器的質量缺陷而受傷,為此花去醫療費5 000元。2022年1月,王某就此向法院起訴。本案中(  )
①王某行使請求權符合訴訟時效規定
②王某起訴的對象必須為B公司
③A商場對王某既構成違約又構成侵權
④被告享有委托辯護人的權利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在本案中,王某行使請求權符合訴訟時效規定,A商場對王某既構成違約又構成侵權,①③正確;王某起訴的對象可以是B公司,也可以是A商場,②錯誤;本案屬于民事糾紛,被告享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權利,而不是委托辯護人的權利,④錯誤。
2.某縣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理趙某訴秦某欠錢不還一案。合議庭組成人員中,陪審員孫某是趙某的侄子,證人李某是趙某的女兒,書記員王某是秦某的表哥,秦某的訴訟代理人張某是其表弟。在本案中應當回避的人員有(  )
①孫某 ②李某 ③王某 ④張某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我國法律規定,民事訴訟中申請回避的人員包括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等,證人和訴訟代理人不屬于民事訴訟中回避的范圍,①③符合題意。故選D。
3.18歲的小邊涉嫌重傷葛老漢被拘留。開庭審理前,小邊提出委托在大學讀書的哥哥為自己辯護。審理中,小邊發現審理此案的法官是葛老漢的侄子,遂要求更換法官。一審裁判作出后,小邊認為量刑過重,要求上訴。這一案例表明(  )
①當事人有申請一切訴訟參與人員回避的權利
②程序的公正有利于保障公民實體權利的實現
③訴訟當事人可在一審裁判生效后提起上訴
④訴訟當事人可以委托他人幫自己進行訴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審理中,小邊發現審理此案的法官是葛老漢的侄子,遂要求更換法官,表明程序的公正有利于保障公民實體權利的實現,②符合題意;開庭審理前,小邊提出委托在大學讀書的哥哥為自己辯護,可見,訴訟當事人可以委托他人幫自己進行訴訟,④符合題意;①中“申請一切訴訟參與人員回避”說法錯誤,排除;訴訟當事人應在一審裁判未生效前提起上訴,③錯誤。
4.上訴并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提起的,如果不及時提起,一審裁判就會生效,當事人就會失去上訴權。在民事訴訟中,不服判決的上訴期限為(  )
A.15日 B.10日 C.5日 D.20日
答案 A
題組二 尋求法律援助
5.安徽省池州市以“溫暖法援”品牌創建為主線,進一步完善法律援助一小時服務圈,提升群眾服務首選率和滿意率。在全省2021年度城鄉困難群體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績效考評中,該市位列全省第一檔次。下列應該屬于法律援助受理范圍的是(  )
①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②請求因商業勞動合同違約要求對方賠償的
③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④請求交通事故中附帶民事經濟賠償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法律援助的對象是經濟困難的公民,①③均能體現出這些群體是經濟困難的,正確;②④不能直接體現出這些群體是經濟困難的,故不符合題意。
6.在民事和行政糾紛中,經濟困難的公民可以就依法請求國家賠償、請求確認勞動關系或支付勞動報酬等事項,申請法律援助。未成年人申請法律援助的主體是(  )
A.法定代理人
B.未成年人自己
C.人民法院
D.人民檢察院
答案 A
解析 未成年人申請法律援助的,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A符合題意,B、C、D排除。
7.司法部發布的《全國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服務規范》指出,法律援助機構應根據當地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承辦機構的分布情況、人員數量、資質、專業特長以及受援人意愿、案由案情等因素,合理確定承辦機構和承辦人員。如果受援人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人,承辦人員可視情提供上門服務。對于法律援助,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律師可以有償提供
B.法律援助志愿者可以免費提供
C.人民調解員可以免費提供
D.法律工作者可以減費提供
答案 B
解析 人民調解員進行的是調解,而不是法律援助,排除C;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等可以進行法律援助,但必須是無償的,不能收費,排除A、D。故選B。
8.下列情況中法律援助機構應該為申請人提供法律援助的是(  )
A.申請代理的事項是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
B.申請人提交的證明材料不齊全,又未按要求作出補充
C.申請人提出申請后,自行委托了其他代理人
D.申請人提出申請后,繼承了一大筆遺產
答案 A
解析 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應當為其提供法律援助,A正確。證明材料不齊全且未作出補充,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書面告知拒絕理由,B不符合題意。C中申請人已經委托了代理人,不需要再接受法律援助,不符合題意。D中申請人繼承了一大筆遺產,不能獲得法律援助,不符合題意。
二、非選擇題
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顧某與李某系好友。2016年5月,因投資需要,李某向顧某借款3萬元,承諾2年內歸還,但直到2021年5月,李某仍未還款。顧某一紙訴狀將李某告上法院,并聘請律師替自己打官司。在法庭上,顧某發現書記員是李某的妹妹,于是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其退出庭審。經過庭審,法院最終以證據不足為由判決顧某敗訴。顧某認為法院判決不公,重新收集信息后發現有證據可以打贏官司,但由于忙于經營過了一個月才提起上訴。
(1)顧某在訴訟中行使了哪些訴訟權利?
(2)顧某對本案是否還有上訴的權利?請說明理由。
答案 (1)顧某聘請律師替自己打官司是其行使委托訴訟代理人的權利;顧某要求與李某存在近親屬關系的書記員退出庭審,行使了申請回避的權利。
(2)上訴權是法律賦予當事人的重要訴訟權利,是否提出上訴,完全由當事人自主決定,他人不得限制或干涉。我國法律規定,在民事訴訟中,不服判決的上訴期限為15日。顧某在法院作出判決一個月后才提起上訴,已經超過了上訴期限,所以顧某無法上訴。第十課 訴訟實現公平正義
課時1 正確行使訴訟權利
[課標要求] 1.概述公民的訴訟權利。2.熟悉公民獲得法律援助的渠道。
[素養目標] 1.科學精神:知道我國公民的訴訟權利。2.政治認同:認同我國的法律制度,感受“以人為本”的司法理念。3.法治意識:了解正確行使訴訟權利的要求,理解法律援助制度的運用。
一、訴訟權利面面觀
1.當事人有委托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的權利
(1)適用情況:當事人因身陷糾紛而參與訴訟時,很可能面臨缺乏法律________與技能、無暇參加訴訟活動等問題。此時,當事人可以委托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幫助其進行訴訟。
(2)主要職責:訴訟代理人和辯護人的主要職責是根據事實和法律,維護當事人合法的________權利和________權利,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審理。
想一想:訴訟代理人和辯護人是一回事嗎?
2.當事人有申請回避的權利
(1)含義:在訴訟中,當審判人員和其他有關人員具有法律規定______參加案件______或有關訴訟活動的情形時,當事人有權要求其退出,這就是訴訟法中規定的回避制度。
(2)意義:有利于保證案件的____________,消除當事人的疑慮,增加裁判的正當性。
3.當事人有上訴的權利
(1)兩審終審制:我國訴訟實行__________制,除特殊情況外,一個案件經過________人民法院審理便告終結。
(2)上訴權:當事人如果不服一審裁判,可以在____________內提出上訴。是否提出上訴,完全由______________自主決定,他人不得限制或干涉。
想一想:哪些人可以上訴?
二、尋求法律援助
1.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
(1)必要性:在生活中,有一些公民受 或其他因素影響,難以在訴訟過程中充分行使訴訟權利,從而可能喪失保障自身合法權益的寶貴機會。
(2)制度設立:國家建立 制度,設置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等為 的公民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 等法律服務。
2.法律援助的申請
(1)在民事和行政糾紛中,經濟困難的公民可以就依法請求國家賠償、請求確認勞動關系或支付 等事項,申請法律援助,獲得法律咨詢或代理服務。涉及維護英雄烈士人格權益或因 行為主張相關民事權益等情形的,當事人申請法律援助不受經濟困難條件的限制。
(2)在刑事訴訟活動中,對于因經濟困難而沒有委托辯護人、 的當事人或部分特殊案件的當事人,也可以經 ,由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律師為其進行刑事辯護或代理。
3.法律援助的審查及辦理
(1)審查:法律援助機構收到法律援助申請后,應當進行________。符合條件的,要及時決定提供法律援助;不符合條件的,要書面告知理由。
(2)辦理: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和____________,不得收取任何________。
想一想:只有經濟困難者才能進行法律援助申請嗎?
1.律師在參與訴訟時的稱謂是一樣的。
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有在案當事人申請的情況下,有關辦案人員才有必要回避。
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當事人對一審裁判不服,可以在任何時候提出上訴。
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對于罪大惡極的犯罪分子,律師不必為其辯護。
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法律援助要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
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議題1:正確行使訴訟權利
合作探究
張某與何某系鄰居,2021年11月兩人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約定張某把自己的一套面積為100平方米的樓房以40萬元的價格賣給何某,房款分兩次付清。在何某交了第一次房款后不久,張某提出房價過低,要求解除合同,但遭到了何某的拒絕,雙方最終走上了法庭。在法庭審理前,張某了解到主審法官與何某的父親是好朋友,因此申請主審法官回避。2022年1月,法院對這一案件進行審理,最終裁定張某要履行合同的約定。張某對此表示不服,但這時正好張某有一樁生意要做就匆忙到外地去了。兩個月后,他想再請求法院重新審理此案時,才發現判決已生效,對此他追悔莫及。
(1)張某申請法官回避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張某因忙于生意而失去了他在本案中的哪項訴訟權利?
核心歸納 正確認識當事人上訴的權利
(1)我國訴訟實行兩審終審制,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一審裁判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同級的人民檢察院不服一審裁判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抗訴。
(2)上一級人民法院有權受理針對下一級人民法院一審裁判不服的上訴或抗訴,有權經過對第二審案件的審理,改變或維持第一審人民法院的裁判。上級人民法院的第二審裁判就是終審裁判,當事人不得上訴。
(3)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審裁判同時就是終審裁判,當事人對此不能提起上訴。審級制度的實質是要求審判必須按審判程序嚴格進行,不得越級審理案件。
(4)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不服判決和不服裁定的上訴期限分別為15日和10日;在刑事訴訟中,不服判決和不服裁定的上訴期限分別為10日和5日。
議題2:法律援助 助困維權
合作探究
為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和受惠面,實現法律援助工作與法院工作的無縫對接,既節約司法資源,又減輕當事人訴累,打通司法為民“最后一公里”,江西法庭在2020年江南區法院、南寧律師協會設立“多元聯調工作站”的基礎上,從南寧律協推薦的“聯調”律師中,引入有意從事法律援助的律師,組建線上法律援助工作站,免費為有需求的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務。
(1)什么是法律援助制度?設立這一制度的必要性是什么?
(2)法律援助的申請條件及程序是什么?
核心歸納
1.正確認識法律援助
含義 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人員,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主體 法律援助的主體是律師、公證員、法律工作者等
要求 律師、公證員、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務人員,都要在國家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的指導和協調下,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當事人給予無償的法律援助
條件 公民在贍養、工傷、刑事訴訟、請求國家賠償和請求依法發給撫恤金等方面需要獲得律師的幫助,但是無力支付律師費用的,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獲得法律援助
形式 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民事、行政訴訟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
2.法律援助的主要特征
(1)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實施。它體現了國家和政府對人權的保護和促進。
(2)受援對象為經濟困難者,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或者經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對象。
(3)法律援助機構對受援對象提供無償服務。
(4)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訴訟法律服務,也包括非訴訟法律服務。
考向一 訴訟權利[學科素養:科學精神]
例1 村民王某不滿區政府給予的宅基地房屋拆遷補償,遂將區政府訴至法院,法院裁定區政府的補償方案未損害王某的合法權益,駁回王某的起訴。王某仍然不服,可以(  )
A.在接到裁定書15日內向市法院上訴
B.不聘請訴訟代理人向市法院上訴
C.委托張律師為辯護人向市法院起訴
D.隨時向市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考向二 法律援助[學科素養:法治意識]
例2 到某縣打工的農民黃某欲通過法律援助幫自己討回單位欠薪。下列行為主體做法正確的是(  )
A.縣法律援助中心以黃某戶籍不在本縣為由拒絕受理其口頭申請
B.縣司法局受理黃某異議后發函給縣法律援助中心要求其向黃某提供法律援助
C.縣某律師事務所拒絕接受縣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縣司法局對其提起行政訴訟
D.黃某以“未能指派合格律師,造成損失應予賠償”為由對縣法律援助中心起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和县| 松阳县| 察雅县| 张北县| 大悟县| 墨竹工卡县| 田林县| 拉孜县| 鱼台县| 临猗县| 湘潭市| 佛学| 应用必备| 金溪县| 高要市| 略阳县| 皮山县| 大姚县| 华阴市| 萨嘎县| 玉林市| 德州市| 化州市| 肃南| 罗山县| 乡宁县| 肥乡县| 广安市| 云阳县| 静宁县| 芜湖县| 合江县| 辽阳市| 汝城县| 田阳县| 神农架林区| 青川县| 上饶县| 通辽市| 达孜县| 长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