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jié) 人體對外界環(huán)境的感知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概述人體通過眼等感覺器官獲取外界環(huán)境信息的情況。(2)描述眼球和耳朵的結構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能力目標逐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及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探究中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1. 認同視覺衛(wèi)生,逐步養(yǎng)成認真做眼保健操的習慣;關注和愛護有視覺障礙的人群。2,認同聽覺衛(wèi)生,關愛和幫助有聽覺障礙的人群。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了解人的眼球結構和視覺的形成。描述耳的結構及各個主要組成部分的功能教學難點:了解人眼球的基本結構。描述聽覺形成的過程。三、教學方法觀察法,講授法四、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情景設置,導入新課師:有的時候,同學們再放學回家的時候,突然間狂風大作,電閃雷鳴,烏云密布,豆大的雨點迎面撲來,這時候,你會怎樣做呢?生:找地方避雨。師: 你怎么判斷出要下雨呢 生:烏云:看狂風:感閃電:看雷鳴:聽師:下面,我們來學習一下,這里涉及到的兩種器官。(二)新課講授1.眼的結構及功能師:眼球是什么形狀的?有哪兩部分構成?生:觀察模型分析眼球的形狀和構成。師:眼球的結構有哪些?以及各部分結構的功能是什么?生:1.角膜-透光。2.虹膜-調控光線,有色素,“黑眼球”。3.瞳孔—光線的通道。4.晶狀體-具有折光作用。5.睫狀體-調節(jié)晶狀體曲度。6.玻璃體-透光和折光作用。7.鞏膜-保護內部,“白眼球”。8.脈絡膜-遮光,營養(yǎng)。9.視網膜-感受光線刺激。師:我們俗話說的白眼珠(白眼球)和黑眼珠(黑眼球)指的是哪兩部分?生:白眼球——鞏膜;黑眼球——虹膜。虹膜內所含色素不同就出現了藍眼、褐眼等。師:觀察比較貓的眼睛在亮處和暗處時瞳孔的變化?生:在強光下師:簡述視覺形成的過程。生:光線→角膜(透光)→瞳孔→晶狀體(折射)→玻璃體→視網膜(成像)→視覺神經→大腦皮層視覺中樞(視覺)。師:形成物象的部位是眼球的什么結構?形成的物象有什么特點?生:形成物像的部位:視網膜師:視覺形成的部位是哪里?生:形成物像的部位是:視網膜;形成視覺的部位是: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師:視覺形成的三個條件:眼球完整、視神經沒斷、大腦完整。師:在光線到達視網膜之前,經過哪些結構?生:依次經過角膜、 瞳孔、晶狀體、玻璃體。師:有人摔傷了后腦勺,結果就失明了,為什么?生:僅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圖像還不夠,還必須通過視神經傳遞給大腦的一定區(qū)域(視覺中樞),才能形成視覺。師:近視是因為我們眼睛的什么結構發(fā)生了變化?生:正常眼遠處物體反射的光線經過晶狀體的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視網膜上。生:近視眼晶狀體曲度過大或眼球前后徑過長使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師:如何矯正近視眼?生:矯正方法:佩戴近視鏡-——凹透鏡師:遠視是因為我們眼睛的什么結構發(fā)生了變化?生:遠視眼晶狀體曲度過小或眼球前后徑過短使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后方。師:如何矯正遠視眼?生:矯正方法:佩戴老花鏡-——凸透鏡師:如何愛護眼睛和保護視力?生:光線須充足:光線要充足舒適,光線太弱而因字體看不清就會越看越近。生:閱讀時間勿太長:無論做功課或看電視,時間不可太長,以每三十分鐘休息片刻為佳。生:坐姿要端正:不可彎腰駝背,越靠近或趴著做功課易造成睫狀肌緊張過度,進而造成近視。生:多做戶外運動:經常眺望遠外放松眼肌,防止近視,向大自然多接觸青山綠野,有益于眼睛的健康。生:營養(yǎng)攝取應均衡:不可偏食,應特別注意維生素B類(胚芽米、麥片酵母)之攝取。生:睡眠不可太少,作息有規(guī)律:睡眠不足身體容易疲勞,易造成假性近視。師:全班學生齊讀“三要”和“四不要”內容。2.耳的結構和功能師:耳朵是什么形狀的?有哪三部分構成?生:根據耳的結構圖分析。師:耳的結構有哪些?以及各部分結構的功能是什么?生:認識耳的各部分結構和功能。師:簡述聽覺形成的過程生:耳廓收集的聲波通過外耳道,引起鼓膜的振動,這種振動能引起聽小骨的振動把聲音放大后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對聲波敏感的感覺細胞,并產生興奮,并由聽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形成聽覺,我們就聽到聲音了。生:外界聲波→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神經→聽覺中樞(形成聽覺)(收集聲波)(放大聲波)(三)課堂練習:1.能夠感受頭部位置變動的情況的是( )A.聽小骨 B.半規(guī)管 C.鼓膜 D.耳蝸答案:B。解析:半規(guī)管具有平衡功能可以感受頭部位置的變化。2.有對聲波敏感的感覺細胞的是( )A.聽小骨 B.半規(guī)管 C.前庭 D.耳蝸答案:D。解析:耳蝸位于外耳道是就收聲音的感受細胞,3.聽覺形成的過程,下列正確的是( )A 聲音→外耳道→鼓膜→耳蝸→聽小骨→聽神經B 聲音→外耳道→耳蝸→鼓膜→聽小骨→聽神經C 聲音→外耳道→鼓膜→耳蝸→聽小骨→聽神經D 聲音→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神經答案:D解析:外界聲波→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神經→聽覺中樞(形成聽覺)(收集聲波)(放大聲波)4.請看下面耳的基本結構圖回答下列問題。(1)具有收集聲波功能的是[ ] 。(2)聽覺感受器位于[ ] 中,聽覺的形成在 。(3)感冒以后,病菌可以沿[ ] 進入中耳,引起人的中耳炎。答案:(1)①;耳郭;(2)⑤;耳蝸;大腦皮層;(3)⑥;咽鼓管;解析:由圖可知,①是耳郭,有收集聲波的作用;②是外耳道,可傳導聲波;③是半規(guī)管;⑤是耳蝸,內有對聲波敏感的感覺細胞,該部位將聽覺轉換為神經沖動,通過聽覺神經傳入大腦皮層聽覺中樞形成聽覺;⑥是咽鼓管,與咽部相連,人患感冒時病菌會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人患中耳炎;感受氣味刺激的是鼻子,感受味道刺激的是舌頭,皮膚可以感受冷、熱、觸、痛、壓的刺激。(四)課堂小結形成整體性知識結構(五)作業(yè)布置:完成配套作業(yè)五、板書設計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外界聲波→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神經→聽覺中樞。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