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以酸雨或廢電池的危害為例,說明環境污染對生物的不良影響。2.設計并完成酸雨對生物影響的探究。能力目標1.設計并完成酸雨對生物的影響的探究實驗。2.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創新實踐、發散思維、合作交流等多種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提高環保意識,增強關心愛護生物圈的情感。教學重難點1.重點:通過酸雨和廢電池對生物的影響,充分認識到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危害。通過設計兩個探究實驗的方案,進一步提高探究的能力。2.難點:設計兩個探究實驗的方案,進一步提高探究的能力。三、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講授法四、教學過程1.酸雨對環境的影響師: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的(一)新課導入:情景設置,導入新課師:展示四幅畫面(濃煙滾滾、酸雨毀壞的樹木、因酸雨致死的樹木、被腐蝕的佛像)。生:觀察、辨析,達成共識。生:環境污染有多種類型(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它們已經對生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傷害。(二)新課講授進步,人類越來越關注環境污染的問題。其中酸雨對環境的污染一直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下面我們來了解什么是酸雨及酸雨的危害。哪位同學知道什么是酸雨呢?生:酸雨就是酸性較強的雨。師:正常雨水的pH 不小于5.6,酸雨的pH則小于5.6。哪位同學有補充的嗎?生:酸雨就是酸性較強的雨。正常雨水的PH值不小于5.6,而酸雨的PH值小于5.6。酸雨主要是人為地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質造成的,如:燃燒含硫量高的煤,機動車排放的尾氣(硫化物和氮化物等酸性氣體),遇到水蒸氣和冷空氣就會形成酸雨。酸雨可以隨大氣流動而漂移,影響范圍大。師:酸雨的pH值要小于我們正常的雨水,那這種帶有酸性的雨水,對我們的生產生活有哪些影響。生:酸雨被稱為“空中死神”。生: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直接或間接危害人體健康;生:酸雨使土壤酸化,肥力降低;生:酸雨能毒害作物根系,導致作物發育不良或死亡;生:酸雨能殺死水中的浮游生物,破壞水生生態系統;生: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直接或間接危害人體健康; 生:酸雨促使森林衰亡;生:酸雨對金屬、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強的腐蝕作用。師:酸雨是怎樣形成的?生:由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共同形成的。師:同學們請結合剛才我們對酸雨的了解,想一下我們該如何對酸雨進行預防。生:燃燒含硫量低的煤和石油,限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2. 模擬探究:酸雨對生物的影響師;有上述的內容我們可以知道酸雨對生物的影響師百害而無一利的。師:酸雨對生物有不利的影響。在實驗室條件下怎樣模擬酸雨對生物的影響呢?根據下面的提示、你能設計一個探究方案嗎?有了方案,再嘗試完成它。師: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完成這個實驗呢?生:探究實驗法。師:探究實驗的步驟同學們能想起來是那些嗎?基本原則是什么 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交流表達。生:對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生:可重復原則。科學性原則。師:我們說酸雨的危害那么大,我們做實驗的就不能直接來利用他來做實驗,那我們有哪些可以采用的材料呢?生:可以用食醋和清水配置供實驗用的模擬酸雨。師:我們利用什么來證明酸雨對生物的影響?生:可以利用種子的萌發情況來,從側面展現出酸雨對生物的影響。師:問題和假設我們都已經解決了,那同學們以小組的形式來設計一下實驗步驟吧。生:(1)準備3個培養皿,內鋪2層濾紙,加適量的自來水,在3個培養皿中分別均勻地擺上30粒種子;(2)分別標記A、B、C。培養皿A滴加清水;培養皿B滴加pH為3的溶液;培養皿C滴加pH為5的溶液。(3)每天定時用注射器取等量不同pH的酸雨,分別滴加在B、C培養皿的種子上,A培養皿滴加等量清水。(4)觀察并做記錄(指導學生做好實驗記錄)( 5 )計算結果:求種子的發芽率(組織學生按照下列公式計算)師:同學們設計的實驗都很好,請同學們回家后,按照剛在設計的實驗步驟,進行相關實驗。記錄數據,然后再下次課上各組展示每組的數據。師:雖然實驗我們能將實驗現象得出,但我們還是可以對結果進行相關的預測。師:如果兩個裝置中種子的發芽率(植物幼苗的生長)沒有差異,說明?生:酸雨對種子的發芽率(植物幼苗的生長)沒有影響 。師:用酸雨培養的種子發芽率(植物幼苗的生長)較高較好,說明:生:酸雨對種子的發芽率(植物幼苗的生長)有促進作用。師:如果用清水培養的種子發芽率(植物幼苗的生長)較高較好,說明:生:酸雨對種子的發芽率(植物幼苗的生長)有抑制作用。師:再種子萌發后,同學們也可以進一步的研究一下酸雨對生物生長什么影響.師:展示下面相關的實驗步驟。師:展示小麥種子實施研究方案和幼苗小組實施探究方案。3.重金屬對生物的影響師:同學們,想一下我們身邊常見的重金屬有哪些?生:電池中還有的鎘金屬,以及汞金屬,和砷金屬。師:汞的無機化合物毒性很強,其有機化合物容易進入生物組織,且有很高的蓄積作用,毒性更強。師:鎘可以通過土壤污染和水污染,進入農作物,最終進入人體和動物體,并在人體和動物體內富集。鎘的毒性也很大。師:這幾種金屬都能引起什么呢病癥呢?生:水俁病:1956年日本水俁鎮發生的水俁病,就是當地居民長期食用富含汞的魚蝦造成的。患者手腳麻木、聽覺失靈、運動失調,甚至瘋癲。生:疼痛病:1955~1972年日本發生的痛痛病,就是當地居民用含鎘的廢水灌溉稻田,使土壤中的含鎘量明顯增高,患者食用含鎘量高的大米和飲用含鎘量高的河水中毒,導致胃和腎受損,全身疼痛難忍。師:我們應該怎么去防止這種危害呢?生: 禁止生產和銷售含汞或鎘的電池,大力開發無公害的環保型電池。對其他重金屬污染源,也嚴加防范和治理。4.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破壞師:全球性大氣污染問題除了酸雨以外,還包括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破壞。下面同學們講述一下什么是溫室效應和。生:溫室效應: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量不斷增加,導致地球平均氣溫不斷上升的現象。師:這種現象有什么危害呢?生:使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漸上升,一些地區的臺風更加頻繁。生:一些地區則更加干旱,最終造成世界各地農作物的減產和多種生物的滅絕。師:什么是臭氧層破壞?生:臭氧層破壞是指臭氧層變薄、臭氧層中的臭氧變稀。生:由于人類大量使用含有氟利昂的冰箱和空調等,以及超音速飛機迅速發展而導致氮氧化物的大量排出,致使臭氧層遭到嚴重破壞,甚至在南極等地上空出現臭氧層空洞。生:臭氧層的破壞,導致大量紫外線輻射到地面,從而危害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健康。(三)課堂練習:1.調查當地生態環境時,其調查的方式包括( )①實地調查 ②到當地的環保部門咨詢 ③自己想象 ④通過圖書館、報紙雜志、電視臺或互聯網收集資料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解析:要調查當地的生態環境,可以進行實地調查,向有關部門咨詢,也個一查找相關資料。2.“擬定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計劃”活動中,正確的做法是( )①指出有關部門和公民在保護當地生態環境問題方面應當如何做 ②寫出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計劃 ③小組成員間要分工明確、團結合作 ④進行實地調查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答案:A。解析:制定計劃時,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相關問題的調查,再進行小組調查的時候,小組內的成員的分工要明確,小組成員確定后我們可以通過熊有關部門的詢問來了解我們索要了解的問題。也可以進行實地考察。3.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不包括( )A.二氧化碳B.二氧化氮 C.一氧化氮 D.二氧化硫答案:A。解析: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他引起的是溫室效應。4.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破壞導致的結果不包括( )A.破壞食物鏈 B.人類皮膚癌和白內障增多C.農作物減產 D.全球氣候變暖,臺風和颶風頻繁答案:A。解析:溫室效應的產生會使全球氣溫升高,從而引起風害的影響。臭氧層的破壞減少了對紫外線的過濾作用,是的皮膚疾病的增加。(四)課堂小結各小組組長代表全組同學在全班匯報交流探究報告,包括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分析結果、得出結論。如果實驗結果不支持假設,分析導致該結果的原因。其他同學可對各組的探究報告提出質疑,提問或發表自己的觀點,使每個學生都擁有平等的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在每組發言之后,教師及時對該組的探究情況予以客觀評價,既要賞識鼓勵,又要指出存在的問題。各組發言完畢,教師進行總結評價:肯定學生的科學探究、分析解決問題、自評互評、合作交流等能力的提高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總結實驗中出現的在以后的探究實驗中應引起足夠重視的問題,如設置對照實驗、設置重復組等,指出探究道路的坎坷,鼓勵學生在漫長的科學探究的道路上知難而進,培養自己堅韌不拔的科學探究精神。(五)作業布置:完成配套作業五、板書設計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