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教學目標:1.說出人體通過眼、耳等感覺器官獲取外界信息的過程;2.說出眼球的結構及各主要組成部分的功能; 3.說出耳的結構及各主要組成部分的功能;4.知道保護眼睛和耳朵的基本常識。教學重難點:1.眼球的結構和耳的結構 2.視覺和聽覺的形成過程教學過程:創設情境,引入課題設想你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突然間狂風大作,電閃雷鳴,這時你會做出什么樣的反應?(學生回答:跑回家、找地方躲起來等。)你是怎樣做出天要下雨的判斷的?(學生回答:狂風大作,電閃雷鳴;生活經驗等。)你感覺到天氣驟變以及做出的相應反應是通過身體的哪些器官和系統完成的?(學生回答:眼睛、耳朵、大腦、神經系統、運動系統等。)我們生活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只有靈敏地感知環境的變化并對自身的生命活動進行調節,才能維持自身的生存。那么,人體是如何感知外界環境的呢?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一節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任務一:眼的結構及視覺的形成1、問題引導,自主探究。(1)觀察課本P89人眼球結構和照相機結構示意圖,完成討論1、2。(2)觀察圖Ⅳ-46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說一說眼球的晶狀體、瞳孔和視網膜分別相當于照相機的什么結構?(3)請同學們利用一分鐘的時間熟悉眼球的結構,然后通過眼球模型,分析眼球的結構,并說出每一部分結構的功能。(4)請大家根據眼球的結構分析:光線從外界進入眼球到達視網膜的途徑是怎樣的?(5)視網膜上成像后我們就看到物像了嗎?我們實際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嗎?這是為什么呢?(6)有一個人眼睛失明了,你能幫他分析分析可能有哪些原因嗎?(7)請大家閱讀課本P91內容,結合圖Ⅳ-49,分析近視的成因。2.展示交流,釋疑解惑(1)學生熟悉眼球結構,教師出示眼球模型,學生解說。教師強調:(板圖)我們俗話說的白眼珠(白眼球)和黑眼珠(黑眼球)指的是哪兩部分?(師生共同分析)白眼球——鞏膜;黑眼球——虹膜。虹膜內所含色素不同就出現了藍眼、褐眼等。(2)學生分組討論整理,各組呈現分析結果,進行展示解說,其他組進行補充。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教師強調:對光線起折射作用的是晶狀體、玻璃體,成像的部位是視網膜,成的像是倒像。學生結合課本P90上面第一段解決這一疑難。教師講解:視網膜上對光線敏感的細胞還要把圖像信息通過視神經傳到大腦的特定區域——視覺中樞,產生了視覺。任務二:耳的結構及聽覺的形成1.問題引導,自主探究。(1)請大家觀察課本P92-93提供的圖片,完成討論1、2。(2)聽覺的形成離不開耳,你知道你的耳有哪些結構嗎?經常有小孩子對著別人的耳朵大聲說話,結果造成別人聽覺受損,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嗎?(3)耳的內部還有哪些結構呢?請大家認真觀察圖Ⅳ-51,認識耳的各部分結構和功能。(4)請大家根據耳的結構圖分析:外界的聲波是怎樣到達內耳的?(5)閱讀課本P94上面一段總結聽覺形成的過程。(6)我們從外界聽到的聲音都是和諧悅耳的嗎?什么是噪音?噪音有什么危害 2.展示交流,釋疑解惑(1)教師展示耳的結構掛圖采用小組競賽的形式讓學生指出掛圖中的各部分名稱,并描述其功能。教師對各小組的表現做出積極評價。(2)學生分組整理并表達交流,小組間相互補充。教師講解:外界聲波→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 (收集聲波) (放大聲波)(3)學生看書總結,師生共同板書:外界聲波→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神經→聽覺中樞(形成聽覺)(收集聲波) (放大聲波) 視野拓展,感悟提升.1.大家看一看我們班有多少位同學戴眼鏡?他們戴的都是什么眼鏡?2.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結合課本圖Ⅳ50總結預防近視的方法。學生熟記“三要”、“四不看”,并應用到生活中去。3.請你當醫生有一病人突然雙耳失聰,前來就診,作為醫生的你準備從哪幾方面來給他進行檢查和診斷?學生分組會診,寫出診斷步驟、診斷分析和治療方案。通過這項活動加深學生對耳的結構的認識和對聽覺形成過程的理解。4.體驗雙目失明和雙耳失聰的痛苦用黑布罩住一志愿者的眼睛,用棉球塞住另一志愿者的耳朵,讓他們在教室里行走和做某件事情。讓學生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激發珍惜生命的情感,同時培養學生樂于幫助殘疾人的情感。閱讀“科學·技術·社會”《角膜移植和角膜捐獻》一文,了解角膜移植技術,進一步增強學生關愛盲人的情感。四、鞏固訓練,自我檢測1.科學家對人眼球進行了解剖后,繪出眼球構造圖,并根據眼球結構特點,進行了模擬成像實驗(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眼球的折光系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像實驗中的白紙板相當于模擬眼球的[ ] ___________,凸透鏡相當于[ ] _________。 (3)模擬實驗中,調節并固定蠟燭、白紙板、透鏡的位置后,此時可在白紙板上見一清晰蠟燭倒像,可以說明:物體在視網膜的成像是___________。 (4)在蠟燭、透鏡、白紙板位置固定不變的情況下,換上凸度較大的透鏡,觀察蠟燭倒像由清晰變得模糊了,若要使像恢復清晰,可將蠟燭________。若重新更換凸度較小的透鏡,并要使像清晰,蠟燭的移動方向與上次___________。由此而得出:眼睛是通過調節___________來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的。 (5)正常人的晶狀體的凸度是由[ ] ___________調節的。當人眼睛看近處物體時晶狀體的曲度___________。 (6)有一失明患者,經檢查眼球結構完好無損,可能是圖中________受損。2.觀察耳的結構,回答: (1)[1]的作用是________和________聲波。(2)中耳包括[ ]__________、[ ]________和[ ]________。它們的作用是將_________轉化為_________,并將振動傳到內耳,振動刺激了[ ]__________內對聲波敏感的細胞,并將聲音信息通過聽覺神經傳到_________的一定區域,人就產生了聽覺。(3)[ ]_______最先接受聲波的刺激,當它內陷時,會引起聽力下降。治療過程中,要求患者在將氣體壓入鼻腔的同時,做吞咽動作,這樣壓入的氣體便通過[ ]__________進入[ ]__________,增加了[ ]__________內的壓力,反復進行,可得到一定的療效。 (4)“挖耳屎”是不良的習慣,易將[ ]________和[ ]______損傷。五、梳理總結,反思升華第一節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一、眼球的結構 (教師板圖)二、視覺的形成過程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視神經→視覺中樞 (透光) (折射) (成像) (形成視覺) 三、近視的成因四、近視的預防五、耳的結構和功能六、聽覺的形成過程外界聲波→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神經→聽覺中樞 (收集聲波) (放大聲波) (形成聽覺)七、耳的保護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