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課 民族大團結導學案
【學習目標】
學生熟讀課本,找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涵、實施、概況和意義;找出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優惠政策、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的具體表現等
【學習重難點】
重點:民族區域自治的內容和意義、人民政府實行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
難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由來及意義
【基礎知識梳理】
知識點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內涵:
2.實施:
3.概況:
4.性質或地位:
5.意義:
知識點二:共同繁榮發展
1.政治建設:
2.經濟建設:
3.文化建設:
4.實施西部大開發:
5.實施興邊富民行動:
易錯辨析
1.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而不是在所有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
2.我國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我國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提出時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即1949年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將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確定下來,不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
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5.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這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自治區
【課堂小結】
同學們,學完了這一課,你們想一想,我們能為民族團結做些什么呢?如何與少數民族的同學相處呢?在學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學之間要相互關心,相互幫助,了解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在民族節日時,向他們表示祝賀。憲法規定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是公民的義務,我們不但要自覺履行這一義務,還要敢于同破壞國家統一、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作斗爭
【板書設計】
第12課 民族大團結
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
實施民族區域自治的意義及影響
二.共同繁榮發展
民族地區進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
采取多種措施加強民族地區經濟建設
重視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
西部大開發和興邊富民行動
【學教反思】
本節課線索清晰,不難把握。但本課中“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共同繁榮發展”涉及多個知識點需要老師用圖示方法標注出來,以方便學生記憶。此外,對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以及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措施,不僅要督促學生記憶,也要在課上讓學生加深理解
【隨堂檢測練習】
一.選擇題
1.中共中央提出“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在( )
A.籌建新中國時 B.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時C.“文化大革命”開始時 D.改革開放后
2.“在中央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以少數民族聚居區為基礎,建立相應的民族自治地區,并設立民族自治機關,由當地民族當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內部事務,行使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自治權。”材料論述的是( )
A.民族區域自治實行的背景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的原因
C.民族區域自治的基本內容D.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揮的作用
3.《愛我中華》歌頌了56個民族匯聚在一起,交融相處,生生不息,共同鑄造了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制定的有關民族問題的重要政治制度是 ( )
A.政治協商制度 B.多黨合作制度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4.西藏自治區的領導干部中,近八成是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在自治區、自治縣、自治鄉人大代表中分別約占88.4%、92.6%和99%。這體現了我國( )
A.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B.注重對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
C.少數民族享受比漢族更多的權利D.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共同繁榮的政策
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引導少數民族地區人民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方式是( )
A.進行三大改造 B.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C.實行贖買政策 D.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6.“十二五”期間,浙江省對口支援西藏那曲地區規劃建設項目共65個,總投資約12.4億元,全部用于改善民生。援建西藏有利于( )
A.實現國內各民族平等B.加強各民族團結
C.貫徹民族區域自治的政策D.促進民族共同繁榮發展
7.從1984年到2013年底,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38倍;農民人均收入增長了21倍。材料直接反映出少數民族地區( )
A.實行了徹底的民主改革 B.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進行了農村和城市的經濟改革
8.文化的生命在于傳承,文化的繁榮在于發展,傳承的過程本身就包含了發展,而發展的過程本身就體現了傳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重視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的措施不包括( )
A.幫助侗族等少數民族創制文字B.國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
C.對少數民族古籍文獻搜集、整理和出版D.在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9.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西部地區出現了大開發、大發展的新氣象是在(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B.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之后
C.少數民族地區完成民主改革之后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
10.右下圖是同學們都比較熟悉的100元人民幣的背面,在錢幣的右上角印有漢語拼音、蒙古文字、藏族文字和維吾爾族文字等字樣。這些設計理念體現了
( )
①我國是多民族組成的大家庭②漢族與少數民族不可分離
③黨和政府尊重少數民族文化④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相互依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題
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省級民族自治區成立的時間表
自治區 成立時間
內蒙古自治區 1947年5月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955年10月
廣西壯族自治區 1958年3月
寧夏回族自治區 1958年10月
西藏自治區 1965年9月
材料二 西藏和平解放60年以來……2010年全區生產總值507億元,比1951年增長111.8倍;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 138元,比民主改革之初增長117倍;青壯年文盲率由95%下降到1.2%……“十一五”期間,國家又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重點建設項目覆蓋西藏的教育、衛生、社會保障體系、能源、交通、水利、農牧業等各個領域。
材料三 (習近平總書記到云南視察工作時說)“中國共產黨關心各民族的發展建設,全國各族人民要共同努力、共同奮斗,共同奔向全面小康”。……(近年來)在中央大力支持、 發達地區無私支援、各族干部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努力下,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各族群眾得到了實惠。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中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國策。
(2)根據材料二,概括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多年來發生的變化。
(3)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三體現了怎樣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4)綜上,你能得出怎樣的認識?
參考答案
【基礎知識梳理】
知識點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 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設立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區域和自治機關
2. 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確定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954年,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被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
3. 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這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自治區;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5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
4.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5. 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知識點二:共同繁榮發展
1.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在民族地區進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
2.國家采取許多優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員,還通過技術、資金、物資等多種方式,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
3.國家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國家還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了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4. 20世紀末,中央決定進行西部大開發戰略
5.采取特殊措施幫助人口較少民族加快發展,進一步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
【隨堂檢測練習】
一.選擇題
1.A 2.C 3.D 4.A 5.B 6.D 7.C 8.D 9.B 10.D
二.材料分析題
11. (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西藏經濟發展,人民收入提高,教育文化事業得到發展(3)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4)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的,各民族之間的友好交往與融合促進社會發展等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