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節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 教學設計課題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 單元 第四單元 學科 生物學 年級 七年級教材分析 教材講解了眼的構造和視覺的形成,又介紹了近視及其預防的知識。愛護眼睛,從我做起。教材講解了講解了耳的構造和聽覺形成,又介紹了聽覺的的形成及其保護耳朵的知識,保護耳朵,從我做起。學習目標 探究實踐:課文中沒有眼和耳朵的實驗,但我們可以查看資料,從生活實際找出實例,及增長了知識,又提高了探究意識和實踐意識。科學思維:通過學習,對眼睛和耳朵有了充分的認識,逐步培養大家的科學思維能力。態度責任:學好知識,態度端正,是對自己眼睛和耳朵的負責,對社會的負責。生命觀念:眼睛和耳朵是自己的,但也是社會的,愛護眼睛,愛護耳朵,就是具有生命觀念的具體表現。重點 1人眼球的基本結構及其功能是怎樣的?2視覺是怎樣形成的?3耳的基本結構及其功能是怎樣的?4聽覺怎樣形成的?難點 1人眼球的基本結構及其功能是怎樣的?2視覺是怎樣形成的?3耳的基本結構及其功能是怎樣的?4聽覺怎樣形成的?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由想一想,議一議導入新課……我們吃飯時,能看到飯菜的顏色,還能聽到同學的說話聲,手指還能感覺到饅頭的余熱,這些是怎么回事? 討論思考 營造課堂氛圍講授新課 眼和視覺視覺讓我們看到東西。視覺是怎樣形成的呢?眼球的結構視覺的形成外界反射的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感光細胞→神經沖動→大腦皮層的特定區域→形成視覺瞳孔的變化從明亮處到暗處,瞳孔由小變大從暗處到明亮處 瞳孔由大變小近視及其預防眼睛近視會給人造成很多不方便。近視時怎么回事?物象落在視網膜上,人才能看到物體。如果眼球的前后徑過長,或者晶狀體曲度過大且不易恢復原大小,遠處物體反射來的光線通過晶狀體等折射形成的物象,就會落到視網膜前方,看到的是模糊的物象,就叫近視眼。近視眼可以佩戴凹透鏡矯正。預防近視要做到“三要”和“三不要”耳和聽覺從外界接受的信息中,聽覺信息次于視覺信息。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先看看耳朵的結構聽覺的形成:外界的聲波→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聽覺圣經→大腦中的一定區域→聽覺外界環境中的聲音悅耳動聽。但也有噪音。請保護好耳和聽覺。1不用尖銳東西挖耳2聲音巨大,迅速張口,或者閉嘴、堵耳3鼻咽有炎癥,及時治療4不讓臟水進耳道……人體除了眼和耳外,還有比、舌等感覺等器官。課堂練習 1口述視覺的形成2聽覺的形成課堂小結 自己總結板書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眼和視覺耳和聽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