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綱要(下)》同步學案(第9課)資產階級革命與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學生版+教師版(時空坐標+思維導圖+知識梳理+重難突破+模擬測試)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綱要(下)》同步學案(第9課)資產階級革命與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學生版+教師版(時空坐標+思維導圖+知識梳理+重難突破+模擬測試)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下)》同步學案(時空坐標+思維導圖+知識梳理+重難突破+模擬測試)
第9課 資產階級革命與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兩課時)
(一)學 生 版
【時空坐標】
【思維導圖】
【知識梳理】
一、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1、前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背景①歷史傳統:13世紀簽署《大憲章》,設立議會,形成“王在法律下”、“王在議會中”的歷史傳統。②經濟基礎:到17世紀初,英國資本主義已經有了較大發展。③階級基礎: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力量壯大,要求限制王權。④政治條件: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2)過程①過程:1640年,英國爆發革命。隨后,經歷了共和國、軍事獨裁和王朝復辟的反復斗爭。②勝利:1688年“光榮革命”,以和平手段結束了王權專制,革命成果得到鞏固,標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完成。2、過程(1)初步確立:《權利法案》和《王位繼承法》。①1689年《權利法案》,立法權由國王轉移到議會,確立了“王在法下、議會至上”原則,但國王仍保留行政權。②1701年《王位繼承法》,進一步限制王權,規定國王不能是天主教徒,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 (2)最終確立:責任內閣制。①形成:從喬治一世開始,國王不出席內閣,沃波爾成為內閣第一任首相。到18世紀中期,責任內閣制形成。 ②運行機制:首相掌握國家行政大權,與內閣實行集體負責制,內閣成員與首相在政治上共進退;如果議會通過了對政府的不信任案,內閣就要下臺,或者宣布解散議會,重新進行選舉。③意義:使行政權由國王轉移到內閣,標志君主立憲制最終確立。(3)調整發展①1832年議會改革,工業資產階級掌握了更多的權利(背景是工業革命)。②19世紀中期,兩黨制形成。3、意義(1)政治:鞏固了資產階級在英國的統治,使英國由人治轉向法治,專制走向民主,進入長期穩定發展時期。(2)經濟:促進英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3)世界:提供了一種新的政體模式。二、美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1、1787年憲法(1)背景:獨立戰爭后建立的松散邦聯存在明顯缺陷(商品流通不暢,社會動蕩加劇),需要加強中央集權。(2)制定:1787年,13州代表在費城召開制憲會議。(3)目的:既要維護國家統一,又要防止專制。(4)內容: ①聯邦制(中央集權)原則:聯邦政府擁有最高權力,同時各州政府擁有一定的自治權。②三權分立原則:國會、總統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彼此制衡。權力行使者權力職責立法國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掌握立法權行政總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軍隊總司令,掌握行政大權;有權否決國會通過的法律;有權提名任命政府高級官員,有權與外國締結條約司法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權,擁有最高司法解釋權③民主共和原則:總統和議員都由選舉產生。(5)評價:①積極性:有利于國家統一與穩定,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為世界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發展作出了貢獻。②局限性:保留了黑人奴隸制,婦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隸的選舉權被剝奪。2、維護國家統一的斗爭(1)背景:1787年聯邦憲法頒布后,美國建立了聯邦制國家,但州權主義仍很活躍。(2)過程:①南北戰爭:1861年,南部11個蓄奴州公開退出聯邦,發動叛亂。林肯依據“聯邦政府有權強制各州實施聯邦法律”,提出“為聯邦統一而戰”,1865年取得勝利。②兩條憲法修正案:內戰結束后,美國國會通過憲法第13條和第14條修正案,廢除奴隸制,并且規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實施限制合眾國公民的特權或豁免權的任何法律。”(3)意義:肯定了聯邦法律的至上性,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促進美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3、兩黨制(1)形成:19世紀50年代中期,民主黨和共和黨對峙格局最終形成。(2)特點:兩黨對壘,交替執政,是美國共和政體的一大特色。(3)實質:美國分權制衡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資產階級政黨,只是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團。(4)影響:相互監督,分權制衡,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兩黨控制了國會,也左右著總統選舉和地方選舉。三、法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1、背景——法國大革命(1)原因:18世紀,法國封建制度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發展,資產階級迫切要求擺脫專制束縛;啟蒙思想的影響。(2)過程:1789年7月14日,法國爆發大革命;1789年8月,頒布《人權宣言》,明確提出了人權、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權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原則;1791年,頒布憲法,確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1799年,拿破侖發動軍事政變,建立軍事獨裁統治;1815年,拿破侖帝國覆滅。(3)影響:法國大革命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則隨著拿破侖的軍隊傳播到歐洲各地。2、建立——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1)背景:法國大革命后,政局動蕩,政權更替頻繁。1870年普法戰爭后,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5年頒布《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正式確立了共和政體。(2)內容①立法權:由議會掌握,議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參議院有權否決眾議院的決議。②行政權:由總統和內閣掌握??偨y是國家元首、軍隊最高統帥,由議會選舉產生,任期七年,可連選連任??偨y可經參議院同意解散眾議院,經眾議院同意有權任命內閣,總統的命令須經內閣各部部長副署才能生效。(3)評價①進步性:標志著法國共和制的最終確立,促進了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②局限性:是共和派與?;逝上嗷ネ讌f的產物(集中表現為總統和參議院權力都很大)。四、德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1、背景:德國統一大業的完成。19世紀中期,德意志四分五裂狀態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普魯士宰相俾斯麥提出“鐵血政策”政策,通過三次王朝戰爭,于1871年完成統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國。2、確立: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1)聯邦制:帝國政府掌握大權,各邦則保留了一些自治權;各邦中普魯士占統治地位。(2)君主立憲制①皇帝:世襲,是國家元首、軍隊統帥,有立法權,可任命宰相、召集和解散議會。②宰相:由皇帝任命,只對皇帝負責而不對議會負責。主持帝國政府,在內閣中擁有絕對權威。③議會:由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組成,聯邦議會由各邦君主任命,帝國議會由普選產生。在形式上擁有立法權,實際只是立法機構。3、評價:(1)積極:鞏固了國家統一,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2)局限:不徹底不完善,保留大量封建殘余,專制主義軍國主義色彩濃厚。五、日本明治維新1、背景:1853年“黑船來航”,19世紀六七十年代發動倒幕運動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BB%B4%E6%96%B0%E8%BF%90%E5%8A%A8 / 2152265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0%92%E5%B9%95%E8%BF%90%E5%8A%A8 / _blank ),后進行改革,史稱“明治維新”。2、措施:加強中央集權,廢除封建等級制度,推行“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三大政策。3、局限:保留大量封建殘余,軍國主義色彩濃厚,日本很快開始對外侵略擴張。六、俄國1861年改革1、背景:(1)國內:19世紀上半期,俄國仍然是一個落后的封建農奴制國家,社會經濟遠遠落后于西歐國家。(2)國外:19世紀50年代,俄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慘敗,加劇了國內的社會經濟危機。2、目的:挽救統治危機,維護貴族地主利益。3、內容: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二一九法令”,廢除農奴制改革,采取各種措施刺激工業發展。4、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5、影響: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沒有觸及沙皇專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七、意大利統一:1861年意大利王國建立,后先后收復失地,于1871年實現統一,實行君主立憲制。
【重難突破】
一、英美法德四國政體的不同。
政體 英國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美國總統制共和制 法國議會制共和制 德國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確立文件 1689年《權利法案》 1787年憲法 1875年三共憲法 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
國家元首 國王 總統 總統 皇帝
元首產生方式 世襲 選民間接選舉 議會選舉 世襲
元首任期 終身制 任期制 任期制 終身制
元首有無實權 無 有 有 有
元首與議會 議會不受國王干預 否決、復議、彈劾 議會選,對議負責 皇帝控制議會
行政權 首相 總統 總統與內閣 皇帝與宰相
政府首腦 首相 總統 總統 宰相
政府首腦產生 議會選舉 選民間接選舉 議會選舉 皇帝任命
政府與議會 首相對議會負責 分權制衡 議會選舉 皇帝任命,對皇帝負責
立法機構 議會 國會 議會 議會
國家權力中心 議會 總統 議會 皇帝
典例1(2023·江蘇模擬預測)1839年,英國墨爾本政府在圍繞重要政策表決時僅獲得下院5票的微弱多數,首相墨爾本決意辭職。而維多利亞女王不愿邀請皮爾組閣。墨爾本說,一位立憲君主隨時有接受反對黨領袖擔任內閣首相的義務。女王只得請皮爾組閣,但皮爾要求女王撤換宮廷女官,女王大怒回絕,皮爾拒不組閣,墨爾本最終繼續留任。這反映了( )
A.議會不再是國家權力的中心 B.責任內閣制有待發展完善
C.君主立憲政體受到嚴重挑戰 D.國王權力凌駕于內閣之上
【答案】B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39年即工業革命時期,英國女王與兩黨首腦墨爾本和皮爾就組閣問題進行的討價還價,反映出其責任內閣制有待發展完善,B項正確;直到今天英國議會仍然是其國家權力的中心,排除A項;英國女王與兩黨首腦就組閣問題展開的爭吵,并未影響憲法與君主立憲政體的穩定性,排除C項;19世紀的英國,國王是統而不治的虛君,權力不能凌駕于內閣之上,排除D項。
二、英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演變的特點
(1)連續性。近現代英國的主要國家機構和政治制度的基礎幾乎無一不是從中世紀繼承下來的歷史遺產。
(2)漸進性。英國制度的發展變化都是徐緩漸進式的,具有英國特色的代議制度逐步形成、不斷完善,實現了全面的民主化。
(3)創新性。英國歷史上出現的各種政治機構和制度很少是在某種現成理論的指導下構建的,多是適應社會發展的新變化、新需求,對舊的機構和制度及時地進行調整和改造,不斷地推陳出新,使得政治體制愈益完善。
典例2[山東2022九模]17.(2023·北京模擬預測)美國獨立后,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的鄉鎮不設議會,由全鎮居民大會選舉產生行政委員。行政委員在處理公務時,要按照本鄉鎮居民早先通過的原則辦事,如果想對既定的事項進行任何更改,則需要召開居民大會進行民主表決,并嚴格執行表決結果。關于新英格蘭地區的鄉鎮自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行政委員擁有決策權 B.居民大會掌握司法權
C.體現三權分立的原則 D.具有直接民主的特點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的鄉鎮“由全鎮居民大會選舉產生行政委員”,“如果想對既定的事項進行任何更改,則需要召開居民大會進行民主表決,并嚴格執行表決結果”,這些行為體現了直接民主的特點,D項正確;行政委員擁有行政權,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司法權的歸屬,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的分立,排除C項。
【模擬測試】
一、單選題
1.(2023·福建泉州三模)1909年,英國議會上院否決了下院的“人民預算”案。經過激烈斗爭,1911年《議會法》規定,經下院議長認證的財政法案,上院不得加以修正或否決。由此可知,英國( )
A.平衡了政府財政收支 B.實現了社會的公正
C.改進了國家治理方式 D.完善了責任內閣制
2.(2023·陜西榆林二模)美國1787年憲法設置了具有雙重目的的兩院制代議制度,以眾議院為既能代表大州利益又能代表民意的機關;以參議院為既能代表小州利益又能防止民意走向極端的機關。這一設置( )
A.仿照英國的議會制度 B.體現了政治勢力的妥協
C.避免了暴力事件發生 D.遏制了政治的腐敗問題
3.(2023·浙江模擬預測)下表是17-18世紀關于北美殖民地的部分法律。這些法律集中反映出當時( )
1660年 《列舉商品法》 殖民地上的煙草、砂糖、棉花等只能輸往英國,或經由英國港口的商人之手再輸往外國。
1663年 《主要商品法》 一切從歐洲輸入北美的商品,首先必須在英國靠岸卸貨,由英國政府征稅,再裝船運走。
1750年 《制鐵條例》 殖民地的鐵塊、鐵條輸入英國時可以免除入口稅。禁止殖民地建立制釘、制鐵板等工業。
A.英國工業革命后極力開拓市場 B.北美工業發展得到了英國保護
C.英國力圖控制北美市場及原料 D.北美的獨立浪潮逐漸走向高漲
4.(2023·河北石家莊一模)1921年11月,美國通過《母嬰法》。該法案規定聯邦層面將設立聯邦母嬰衛生委員會統籌工作,并有權對各州進行調查和研究。各州衛生委員會下的兒童福利部門每年需就運作和支出情況向聯邦方面提交報告。這表明( )
A.聯邦政府權力有所擴大 B.美國人口危機日益顯現
C.社會保障制度更加完善 D.經濟危機影響民眾生活
5.(2023·新疆校聯考模擬預測)美國學者認為,近代國家有三種政權組織形式——邦聯制、聯邦制和單一制國家(如下圖所示)。對其分析合理的是( )
A.圖1體現了聯合起來的國家保留其全部主權
B.圖2表明單一國家中央政府掌握了全部主權
C.圖3顯示聯邦制以邦聯制的形式保留州主權
D.圖3在三種政權組織形式中集權的程度最高
6.(2023·河南焦作一模)1832年,法國人托克維爾在其游記中寫道:“總之在要求執行的快捷或想法的連貫的所有事業上,人們都會感覺到中央集權在美國的缺乏。”這一言論反映出美國( )
A.中央集權制受到嚴重削弱 B.政府政策缺乏一定連續性
C.行政權力受到了嚴格限制 D.分權政治影響了行政效率
7.(2023·河南濮陽·濮陽一高??家荒#┫聢D為創作于1861年3月的政治漫畫《總統的就職演說》。左圖是北方人心目中書寫和平”(peace)手持天平的林肯(天平上兩人分別代表北方和南方),右圖是南方人眼中身穿羅馬盔甲、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現的林肯。該漫畫反映了當時美國
A.州權主義觀念盛行 B.種族主義思想占據主流
C.亟須維護國家統一 D.民主共和政體搖搖欲墜
8.(2023·河北模擬預測)19世紀中期,美國北方希望提高關稅,抵制歐洲廉價工業品傾銷,保護本地工業發展;在西部擴張的領土上建立“自由州”,廢除奴隸制;南方主張降低關稅,進口廉價工業品,利用大量奴隸生產出口歐洲的棉花等原料;在西部建立“蓄奴州”,擴展奴隸制。這一矛盾的加?。? )
A.造成了美國與英國的戰爭 B.引發了黑人民權運動
C.激化了聯邦與地方的矛盾 D.導致了南北戰爭爆發
【答案】D
9.(2023·廣東深圳模擬預測)1849年,美國南方各州堅持要在新加入各州推行奴隸制,北方各州則認為應通過國會表決禁止在新領地實行奴隸制。1850 年,南北方代表經過幾個月的國會辯論,在北方制定了嚴厲的《逃奴法》后,南方最終同意新領地以自由州身份加入聯邦。這表明,當時美國( )
A.種植園主的勢力日漸削弱 B.國會權力得到進一步擴大
C.南北矛盾與政治妥協并存 D.聯邦體制的弊端日益凸顯
10.(2023·河北模擬預測)1780年,俄國發表《武裝中立宣言》,宣布中立國船只可以在交戰國各口岸之間和交戰國沿海自由航行,交戰國人民財產,除違禁品外可以自由裝載于中立國船只。法國、西班牙、丹麥、瑞典、荷蘭、普魯士、奧地利、葡萄牙等歐洲主要國家相繼認可該宣言,歐洲這些國家的行為( )
A.加速了不列顛帝國的衰落 B.推動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
C.拉開了歐洲海外擴張序幕 D.有利于北美獨立戰爭的勝利
11.(2023·重慶·統考模擬預測)1860-1865年,巴西的東北海岸原棉產量實現了倍增;埃及長絨棉的出口量從1860年的2700萬公斤增加到1863年的近6000萬公斤;被英國視為棉花“補足產區”的印度,一躍而成為英國頭號原棉進口地,在1862年時甚至占到英國棉花進口的近90%。導致上述狀況的重要原因( )
A.棉紡織業的技術革新 B.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C.蒸汽輪船的廣泛使用 D.美國南北戰爭的影響
12.(2023·福建泉州三模)1795年,法國國民公會重申:“過去駁雜之極的度量衡,非‘平等之友’所能忍受。對于共和主義者來說,豈能容忍用‘國王的腳’來丈量他們的土地!”1798年,法國等國的科學家以子午線測量新數據,最終核定米的長度為3古尺11.296寸。這表明當時法國( )
A.工業革命推動科技創新 B.自然理性契合現實需要
C.大革命徹底顛覆君主制 D.國內統一市場最終形成
13.(2023·吉林·統考二模)在《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性別歧視和女權運動》一文中指出,大革命推動了法國女權運動的發展。1791年,瑪麗·古茲發表了《婦女與女公民權宣言》,標志著世界上第一場女權運動的興起。但是,在雅各賓派當權后,婦女完全被排除在政治活動之外。這種政治狀況( )
A.是法國開始歧視女性的產物 B.導致性別矛盾加劇社會動蕩
C.引發了歐洲反法同盟的干涉 D.其根源是經濟水平不甚發達
14.(2023·安徽·校聯考一模)1816~1858年間,俄國男性世襲貴族數量從8.41萬增至11.31萬,增幅34.5%,同時,農奴人口從2145.42萬增至2483.82萬,增幅為15.8%。在1840~1858年,南俄和伏爾加河下游貴族地產總面積從1032.4萬俄畝增至1264.1萬俄畝,增長22.4%。這可以說明,當時俄國( )
A.雇傭制大農場初具規模 B.農奴遭受的剝削加深
C.農奴人身依附關系加劇 D.農奴制并未出現危機
15.(2023·山東濰坊一模)1841年,某學者指出:“(德意志)還不能編制棉紗和麻紗以適應它自己的需要,還沒有能從熱帶地區直接輸入它所需要的殖民地產品,用它自己制造的工業品來償付,還沒有能用它自己的船只來經營這類貿易,還沒有方法來保護它自己的國旗,還沒有完善的內河、運河和鐵路運輸系統。”該學者強調( )
A.長期分裂阻礙德意志工業化 B.德意志民族認同意識有待加強
C.自由放任政策存在嚴重缺陷 D.近代交通對國家實力的重要性
16.(2023·安徽馬鞍山一模)俾斯麥在1868年5月說:“德意志若還能夠在19世紀達成自己的民族目標,那在我眼中將是難能可貴的事情;假如它在十年甚至五年之內即可實現,那就是一個非比尋常的事件?!边@說明此時的德意志( )
A.邦國矛盾激化 B.工業發展迅猛 C.國際競爭落敗 D.民族意識高漲
17.(2023·黑龍江大慶一模)有學者認為,明治維新之于日本“有如英國革命之于英國,法國革命之于法國”,而其取得成功的關鍵,就在于“王政復古”后的日本“獲得了一個愿意并能夠實施改革的領導集團”。在此,該學者強調( )
A.明治維新的革命色彩 B.西學東漸的主要價值
C.明治維新的成功原因 D.傳統體制的土崩瓦解
18.(2023·福建寧德一模)日本學者高橋龜吉說:"(明治初年)如此一系列對封建制度的破壞,是當時的武士階級事前普遍想象不到的。不僅是一般的武士,即使是推進革命的主要勢力也大多如此?!薄拔羧盏募页颊莆樟苏畬崣嗪?,通過廢藩置縣剝奪了他們(諸侯)的祖傳權力"。據此可知,該學者認為( )
A.明治維新具有明顯的革命色彩 B.日本的封建秩序具有脆弱性
C.武士階層成為革新的主導力量 D.日本社會轉型顯現出突發性
二、材料分析題
19.(2023·海南模擬預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國1787年憲法原文除序言外,共7條組成。第1條規定立法權,比其他各條均為詳盡,占全憲的一半;第2條規定行政權;第3條規定司法權。立法、行政、司法三條,占全憲的80%,第4條規定各州相互關系和義務;第5條規定憲法修正案提出和通過的程序;第6條主要規定聯邦憲法和按照憲法制定的法律為美國最高法律;第7條規定本憲法經9個州制憲會議批準后生效。
——摘編自李昌道《美國憲法200周年——美國法制見聞之四》
材料二 表:美國第十三、十四、十五憲法修正案
內容 日期 生效日期
第十三修正案 廢除奴隸制和強迫勞投(英語:involuntaryservitude),除非是作為犯罪的懲罰 1865年1月31日 1865年12月6日
第十四修正案 定義公民權利,包含特權或豁免權條款、正當程序條款、平等保護條款,并處理美國內戰后的問題 1866年6月13目 1868年7月9日
第十五修正案 選舉權不能由于種族、膚色或曾服務勞役受剝奪(此時尚不包括性別——只容許男性) 1869年2月26日 1870年2月3目
——摘編自[美]埃里克·方納《第二次建國:內戰與重建如何重鑄了美國憲法》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美國1787年憲法的特點,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上述美國憲法修正案。
三、論述題
20.(2023·甘肅武威·統考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從“個性解放”“自由平等”“天賦人權”等民主觀念與“議會制度”“君主立憲制度”“民主共和制度”等民主制度之間關系的角度去考察各國的民主化進程,世界各國的民主化路徑無外乎以下兩條:
一是由于社會內部自身的自然發展逐漸引起人們在觀念上隨之而自然地發生“民主性”變化,爾后通過一定的途徑把這種新形成的民主觀念逐漸轉化為現實的民主制度并與時俱進地不斷鞏固和完善這種制度,即以民主觀念為起點的民主化模式。
二是由于外來的而非本社會或政治體系本身自發生成的因素而促使政治體系首先發生轉變即架構基本的民主制度,爾后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使置身此制度下的人們的觀念逐漸“民主化”以使其最終適合并支撐改變后的民主政治體系,進而在此基礎上使這種新的民主政治體系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完善,即以民主制度為起點的民主化模式。
——摘編自伍柳氏《民主化模式與中國政治民主化路徑選擇》
結合世界近現代史的相關知識,選擇其中一個國家,就其民主制度的模式展開論述。(要求:指明該國家民主化的類型,結合相關史實展開論述,史實準確,邏輯清晰。)
【模擬測試】答案與解析
一、單選題
1.
【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1909年,英國議會上院否決了下院的‘人民預算’案。經過激烈斗爭,1911年《議會法》規定,經下院議長認證的財政法案,上院不得加以修正或否決。”可知,材料反映英國議會上院的權力縮小,下院權力擴大,體現了英國改進了國家治理方式,C項正確;材料內容強調的是議會的改革,并不是政府財政收支的平衡,排除A項;英國社會沒有實現公平公正,排除B項;材料反映英國的是議會上下院權力的變化,并沒有體現責任內閣制完善的信息,排除D項。
2.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以眾議院為既能代表大州利益又能代表民意的機關”可知,眾議院代表大州利益和民意,根據材料“以參議院為既能代表小州利益又能防止民意走向極端的機關?!笨芍?,參議院代表小州利益,防止民意走向極端,由此可見美國的兩院制下兼顧大小州利益,代表民意但是又有所限制,這實際上體現了政治勢力的妥協,B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的兩院制下,議會上院是由貴族組成,議會下院由平民組成,尤其包括資產階級,A項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避免說法過于絕對化,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美國的兩院制遏制腐敗問題的信息,政治腐敗問題主要靠權力制衡來實現,材料僅僅涉及立法權,沒有涉及行政權和司法權,排除D項。
3.
【答案】C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英國通過立法形式對北美殖民地的大宗原料出口、貨物運輸、工業品出口加以嚴格控制,這說明英國力圖控制北美市場及原料,以獨占北美,C項正確;英國工業革命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北美發展遭到了英國嚴重阻礙,排除B項;美國獨立戰爭開始于1775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
4.
【答案】A
【詳解】根據題干在1921年美國通過的《母嬰法》中規定聯邦政府設立專門機構對各州的母嬰工作和兒童福利工作進行統籌安排、調查和研究,同時各州部門要向聯邦政府提交報告,體現了聯邦政府權力的擴大,A項正確;題干強調的是聯邦政府與各州政府在母嬰問題的統屬關系,并沒有涉及具體的母嬰政策和兒童福利政策,不能體現美國人口危機和社會保障制度是否更加完善,排除BC項;題干并未體現經濟危機對民眾生活的影響,且1921年美國經濟處于經濟快速發展時期,并未爆發經濟危機,排除D項。
5.
【答案】C
【詳解】圖1體現了中央政府對地方的單向控制,是單一制國家政權組織形式,圖2是邦聯制政權組織形式,圖3體現的是中央與地方的相互制衡,是聯邦體制組織形式,聯邦體制把在一定范圍內以邦聯制的形式保留主權的國家與在另一個范圍內以單一國家形式擁有主權的中央政府結合起來,C項正確;聯合起來的國家保留其全部主權是邦聯制的特征,對應的是圖2,排除A項;單一國家對應的是圖1,排除B項;集權程度最高的是單一制,對應的是圖1,排除D項。
6.
【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總之在要求執行的快捷或想法的連貫的所有事業上,人們都會感覺到中央集權在美國的缺乏”及所學知識可得知,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地方有一定的權力,由于地方分權的分權政治,中央不能直接插手地方事務,使需要快速執行的事務受到拖延,影響了行政效率,從材料也可以得出政府政策缺乏一定的連續性,C項正好從本質上全面、準備地反映了這些結論,C項正確;材料強調地方分權政治下行政效率受到影響,并非中央集權被削弱,排除A項;B、D兩項既是表面現象,也是片面結論,可以被包括到C項中,所以排除B、D兩項。
7.
【答案】C
【詳解】由材料“創作于1861年3月的政治漫畫《總統的就職演說》”“北方人心目中書寫和平(peace)手持天平的林肯”“南方人眼中身穿羅馬盔甲、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現的林肯”可知,針對林肯當選總統一事,美國的南方和北方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北雙方在奴隸制的存廢上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甚至出現國家分裂的可能,所以漫畫反映了當時的美國亟須維護國家統一,C項正確;漫畫顯示的是南方蓄奴州和北方自由州的矛盾,并不是州權主義觀念之下中央政府與各州的矛盾,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南方蓄奴州和北方自由州的矛盾,沒有體現種族主義思想的問題,排除B項;民主共和政體當時仍有較強生命力,搖搖欲墜的說法與史實不符,排除D項。
8.
【答案】D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中期,美國南、北方就關稅和西部領土建制問題,矛盾逐步激化,廢奴運動不斷發展,最終導致了南北戰爭的爆發,D項正確;19世紀中期,美國南北方的矛盾并未造成美國與英國的戰爭,排除A項;黑人民權運動發生在20世紀中期,排除B項;奴隸制存廢激化了南北方而非聯邦與所有地方各州的矛盾,排除C項。
9.
【答案】C
【詳解】1849年,關于在美國新領地是否實行奴隸制的問題南北雙方產生矛盾,1850年,雙方以妥協的方式解決了矛盾,由此可知,在19世紀中期,美國既存在南北矛盾,也存在政治妥協,C項正確;題目主旨為美國南北雙方的矛盾,而且是在北方頒布《逃奴法》之后,南方才做出妥協,反而說明當時南方勢力還比較強大,排除A項;題目雖然涉及國會,但在美國三權分立體制下,國會權力并沒有進一步擴大,題目也無法說明國會權力的擴大,排除B項;國會通過辯論,最終以妥協的方式緩解了南北矛盾,恰恰說明聯邦體制的優勢,排除D項。
10.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1780年俄國發表的《武裝中立宣言》得到歐洲大陸主要國家的認可。結合所學可知,從16世紀到18世紀中期,英國與西班牙、荷蘭、法國進行爭霸戰爭,最終英國確立了殖民霸主,但破壞了歐洲的均勢。1774年北美獨立戰爭爆發,英軍與北美大陸軍的戰爭正酣。材料反映歐洲大陸主要國用《武裝中立宣言》來間接支持北美大陸軍,抵制英國,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北美獨立戰爭的勝利,D項正確;18世紀中期英國確立殖民霸主,還未衰落,排除A項;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戰爭推動了歐洲民族國家的進一步形成,排除B項;新航路開辟拉開了歐洲海外擴張序幕,排除C項。
11.
【答案】D
【詳解】題干聚焦于19世紀60年代印度等地的棉花產量爆發性增加,大量出口到英國。結合所學,可知美洲地區,特別是北美地區的棉花種植園是生產棉花的重要出口區。由于美國南北戰爭(1861-1865)影響到美國南方棉花種植業、棉花出口減少,使得英國等工業國家對印度,巴西,埃及的棉花產量需求增大,其棉花產量有了大幅度提高,D項正確;棉紡織業的技術革新發生于18世紀六七十年代即第一次工業革命,不符合材料所涉及的時間1860-1865年,排除A項;世界殖民體系形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不符合材料時間1860-1865年,排除B項;蒸汽輪船的廣泛使用并不是印度等地棉花產量大幅度提高的重要原因,排除C項。
12.
【答案】B
【詳解】18世紀90年代是法國大革命時期,這一時期啟蒙思想傳播,因此共和主義者認為度量衡不統一不符合革命精神,在此背景下,法國等國的科學家以子午線測量新數據,制定了新的長度單位??茖W測量是自然理性的體現,符合現實需要,B項正確;科技創新指的是誕生新的技術發明,材料主旨是重新測定長度單位,兩者不屬于同一內容,排除A項;大革命中推翻的是專制,而非君主制,排除C項;重新測量長度單位只能說明度量衡的統一,不能證明國內市場的統一,兩者不構成證據鏈,排除D項。
13.
【答案】D
【詳解】依據材料“但是,在雅各賓派當權后,婦女完全被排除在政治活動之外”,表達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性別不平等問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是社會生活習俗的根源,D項正確;“開始”,表述錯誤,僅從材料無法得出具體時間,排除A項;社會動蕩主要是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法國和外國矛盾所致,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反法同盟的狀況,排除C項。故選D項。
故選C項。
14.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在1840~1858年(俄國農奴制改革前),俄國農奴主(貴族地主)人口、農奴數量、農奴主的地產都在增加,也就是指農奴遭受的剝削加深,故B項正確;據所學知識,俄國的雇傭制大農場建立是在農奴制改革后(也可以說是改革的影響之一),故排除A項;從材料得不出農奴主和農奴之間的人身依附關系情況,無法得出農奴人身依附關系加劇,排除C項;結合所學可知,當時農奴遭受著貴族地主的壓迫,已經出現危機,排除D項。故選B項。
15.
【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1841年,某學者指出:“(德意志)還不能編制棉紗和麻紗以適應它自己的需要,……還沒有方法來保護它自己的國旗,還沒有完善的內河、運河和鐵路運輸系統。’”可知,1841年德意志仍然處于邦國林立的狀態,這不利于德意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阻礙了德意志工業化的進程,A項正確;材料并非強調德意志的民族認同意識,排除B項;材料體現不出自由放任政策的信息,排除C項;材料未強調近代交通對國家實力的重要性,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A項。
16.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1868”“德意志若還能夠在19世紀達成自己的民族目標”等信息可知,德意志統一前,俾斯麥強調德意志的民族意識,D項正確;材料未體現邦國矛盾,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工業發展,排除B項 ;材料未提及其他國家,與國際競爭無關,排除C項 。
17.
【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有學者認為,日本明治維新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有一個愿意并能夠實施改革的領導集團,這是在強調明治維新的成功原因,C項正確;明治維新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而非革命,排除A項;材料未提及西學東漸和日本學習西方,排除B項;材料未提及日本傳統體制的崩潰,排除D項。
18.
【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明治維新通過廢藩國置縣,削弱封建勢力的權力,具有明顯的革命色彩,A項正確;材料強調的革命性,不屬于其脆弱性,排除B項;武士階層知識革命的其中一種勢力,材料無法體現其主導作用,排除C項;材料無法體現突發性,排除D項。
二、材料分析題
19.
【答案】(1)特點:條文簡潔;注重分權與制衡;強化中央政府權力;忽視公民的自由權利(重視公權,忽視私權)。(任答2點)
原因:美國獨立戰爭后亟需加強中央政府權力;啟蒙思想的影響;吸取歐洲君主專制教訓,注重防范獨裁專制。(任答2點)
(2)評價:從法律上廢除了奴隸制,維護了黑人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確定公民權利,將平等原則引入美國憲法中,彌補了1787年憲法的不足;促進了美國民主政治的發展;但選舉權僅限于男性,且未能消除種族歧視。(任答2點)
【詳解】(1)特點:根據材料一“美國1787年憲法原文除序言外,共7條組成?!笨芍獥l文簡潔;注重分權與制衡。根據材料“立法、行政、司法三條,占全憲的80%”,可知強化中央政府權力。根據材料一“第6條主要規定聯邦憲法和按照憲法制定的法律為美國最高法律;第7條規定本憲法經9個州制憲會議批準后生效?!笨芍鲆暪竦淖杂蓹嗬ㄖ匾暪珯?,忽視私權)。
原因: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的獨立戰爭后,建立邦聯制,但政治上的松散狀態無法形成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來穩定統治秩序,保護國家的利益與主權。當時美國面臨既要加強中央集權,又要確保共和制的新問題。外國上商品占據美國市場,海外貿易受挫,沒有統一的國內市場,收支失衡,外債巨大。邊境面臨嚴重的威脅,國內社會矛盾尖銳。獨立后的美國以松散的聯邦同盟存在。啟蒙思想的影響,吸取歐洲君主專制教訓,注重防范獨裁專制。
(2)評價:根據材料二“廢除奴隸制和強迫勞投,除非是作為犯罪的懲罰”,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法律上廢除了奴隸制,維護了黑人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根據材料二“定義公民權利,包含特權或豁免權條款、正當程序條款、平等保護條款,并處理美國內戰后的問題?!笨芍_定公民權利,將平等原則引入美國憲法中,彌補了1787年憲法的不足。根據材料二“選舉權不能由于種族、膚色或曾服務勞役受剝奪(此時尚不包括性別——只容許男性)”,可知促進了美國民主政治的發展,但選舉權僅限于男性,且未能消除種族歧視。
三、論述題
20.
【答案】示例一國家及類型:英國的民主化是以民主觀念為起點的民主化模式。
論述:中世紀后期,隨著西歐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一場倡導人性自由的文藝復興運動首先在意大利興起,然后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使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沖破中世紀思想枷鎖、追求現世幸福的觀念深入人心。16世紀,一場追求宗教信仰自由的宗教改革運動從德國興起,其后波及英國,英國國教改革和清教徒運動興起,將對自由的向往引入信仰領域。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經過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洗禮的新興資產階級試圖進一步沖破中世紀的最后一把枷鎖——專制王權,在1640年英國查理一世為控制征稅權召開新議會之際,英國議會提出了限制王權的要求,由此引發了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英國最終在一番動蕩后于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憲制。
由此可見,英國民主化是先萌生自由平等、反對專制王權的民主觀念,然后在民主觀念的引領下通過革命建立民主制度,是以民主觀念為起點的民主化模式。
示例二國家及類型:日本的民主化是以民主制度為起點的民主化模式。
論述:1853年,“黑船事件”叩開了日本大門,日本主動向西方學習,最終引發日本倒幕運動和明治維新運動。明治政府派出大型使節團出訪歐美考察資本主義國家制度,在“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的口號下,經濟上發展資本主義,文化教育上學習西方思想文化,政治上建立內閣,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確立了以天皇制為核心的君主立憲政體。二戰后,又由美國主導參照西方議會制政體對日本進行民主化改造,廢除了天皇專制特權,使日本變成一個以天皇為象征的資產階級議會制國家。
由此可見,日本是在學習西方、引進西方近代民主政體的基礎上開始民主化進程的,是以民主制度為出發點的民主化模式。(“示例”僅供參考,不作為評卷唯一標準)
【詳解】本題考查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制度,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運用所學知識、闡釋歷史事物、探討歷史問題的能力。本題為開放性試題,首先,仔細閱讀材料,材料給出了資本主義國家的兩種民主化模式,即由社會內部自身的發展引發的民主化模式(以民主觀念為起點的民主化模式)、在西方文明的沖擊下開始的民主化模式(以民主制度為起點的民主化模式),前一種模式以西方先發國家英、美、法等國為主,后一種模式以后發國家為主;然后,根據材料中的民主化模式,選擇一個國家,如英國的民主化是以民主觀念為起點的民主化模式,按照該模式的發展路徑即從民主觀念到民主制度,展開論述,從英國民主觀念的萌生、發展,民主觀念對民主制度的影響,民主制度的發展與完善等方面論述;最后,對論述部分進行總結,言之有理即可。
教 師 版
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下)》同步學案(時空坐標+思維導圖+知識梳理+重難突破+模擬測試)
第9課 資產階級革命與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兩課時)
(一)學 生 版
【時空坐標】
【思維導圖】
【知識梳理】
一、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1、前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背景①歷史傳統:13世紀簽署《大憲章》,設立議會,形成“王在法律下”、“王在議會中”的歷史傳統。②經濟基礎:到17世紀初,英國資本主義已經有了較大發展。③階級基礎: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力量壯大,要求限制王權。④政治條件: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2)過程①過程:1640年,英國爆發革命。隨后,經歷了共和國、軍事獨裁和王朝復辟的反復斗爭。②勝利:1688年“光榮革命”,以和平手段結束了王權專制,革命成果得到鞏固,標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完成。2、過程(1)初步確立:《權利法案》和《王位繼承法》。①1689年《權利法案》,立法權由國王轉移到議會,確立了“王在法下、議會至上”原則,但國王仍保留行政權。②1701年《王位繼承法》,進一步限制王權,規定國王不能是天主教徒,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 (2)最終確立:責任內閣制。①形成:從喬治一世開始,國王不出席內閣,沃波爾成為內閣第一任首相。到18世紀中期,責任內閣制形成。 ②運行機制:首相掌握國家行政大權,與內閣實行集體負責制,內閣成員與首相在政治上共進退;如果議會通過了對政府的不信任案,內閣就要下臺,或者宣布解散議會,重新進行選舉。③意義:使行政權由國王轉移到內閣,標志君主立憲制最終確立。(3)調整發展①1832年議會改革,工業資產階級掌握了更多的權利(背景是工業革命)。②19世紀中期,兩黨制形成。3、意義(1)政治:鞏固了資產階級在英國的統治,使英國由人治轉向法治,專制走向民主,進入長期穩定發展時期。(2)經濟:促進英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3)世界:提供了一種新的政體模式。二、美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1、1787年憲法(1)背景:獨立戰爭后建立的松散邦聯存在明顯缺陷(商品流通不暢,社會動蕩加?。?,需要加強中央集權。(2)制定:1787年,13州代表在費城召開制憲會議。(3)目的:既要維護國家統一,又要防止專制。(4)內容: ①聯邦制(中央集權)原則:聯邦政府擁有最高權力,同時各州政府擁有一定的自治權。②三權分立原則:國會、總統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彼此制衡。權力行使者權力職責立法國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掌握立法權行政總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軍隊總司令,掌握行政大權;有權否決國會通過的法律;有權提名任命政府高級官員,有權與外國締結條約司法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權,擁有最高司法解釋權③民主共和原則:總統和議員都由選舉產生。(5)評價:①積極性:有利于國家統一與穩定,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為世界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發展作出了貢獻。②局限性:保留了黑人奴隸制,婦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隸的選舉權被剝奪。2、維護國家統一的斗爭(1)背景:1787年聯邦憲法頒布后,美國建立了聯邦制國家,但州權主義仍很活躍。(2)過程:①南北戰爭:1861年,南部11個蓄奴州公開退出聯邦,發動叛亂。林肯依據“聯邦政府有權強制各州實施聯邦法律”,提出“為聯邦統一而戰”,1865年取得勝利。②兩條憲法修正案:內戰結束后,美國國會通過憲法第13條和第14條修正案,廢除奴隸制,并且規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實施限制合眾國公民的特權或豁免權的任何法律?!保?)意義:肯定了聯邦法律的至上性,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促進美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3、兩黨制(1)形成:19世紀50年代中期,民主黨和共和黨對峙格局最終形成。(2)特點:兩黨對壘,交替執政,是美國共和政體的一大特色。(3)實質:美國分權制衡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資產階級政黨,只是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團。(4)影響:相互監督,分權制衡,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兩黨控制了國會,也左右著總統選舉和地方選舉。三、法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1、背景——法國大革命(1)原因:18世紀,法國封建制度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發展,資產階級迫切要求擺脫專制束縛;啟蒙思想的影響。(2)過程:1789年7月14日,法國爆發大革命;1789年8月,頒布《人權宣言》,明確提出了人權、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權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原則;1791年,頒布憲法,確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1799年,拿破侖發動軍事政變,建立軍事獨裁統治;1815年,拿破侖帝國覆滅。(3)影響:法國大革命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則隨著拿破侖的軍隊傳播到歐洲各地。2、建立——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1)背景:法國大革命后,政局動蕩,政權更替頻繁。1870年普法戰爭后,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5年頒布《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正式確立了共和政體。(2)內容①立法權:由議會掌握,議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參議院有權否決眾議院的決議。②行政權:由總統和內閣掌握??偨y是國家元首、軍隊最高統帥,由議會選舉產生,任期七年,可連選連任。總統可經參議院同意解散眾議院,經眾議院同意有權任命內閣,總統的命令須經內閣各部部長副署才能生效。(3)評價①進步性:標志著法國共和制的最終確立,促進了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②局限性:是共和派與?;逝上嗷ネ讌f的產物(集中表現為總統和參議院權力都很大)。四、德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1、背景:德國統一大業的完成。19世紀中期,德意志四分五裂狀態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普魯士宰相俾斯麥提出“鐵血政策”政策,通過三次王朝戰爭,于1871年完成統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國。2、確立: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1)聯邦制:帝國政府掌握大權,各邦則保留了一些自治權;各邦中普魯士占統治地位。(2)君主立憲制①皇帝:世襲,是國家元首、軍隊統帥,有立法權,可任命宰相、召集和解散議會。②宰相:由皇帝任命,只對皇帝負責而不對議會負責。主持帝國政府,在內閣中擁有絕對權威。③議會:由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組成,聯邦議會由各邦君主任命,帝國議會由普選產生。在形式上擁有立法權,實際只是立法機構。3、評價:(1)積極:鞏固了國家統一,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2)局限:不徹底不完善,保留大量封建殘余,專制主義軍國主義色彩濃厚。五、日本明治維新1、背景:1853年“黑船來航”,19世紀六七十年代發動倒幕運動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BB%B4%E6%96%B0%E8%BF%90%E5%8A%A8 / 2152265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0%92%E5%B9%95%E8%BF%90%E5%8A%A8 / _blank ),后進行改革,史稱“明治維新”。2、措施:加強中央集權,廢除封建等級制度,推行“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三大政策。3、局限:保留大量封建殘余,軍國主義色彩濃厚,日本很快開始對外侵略擴張。六、俄國1861年改革1、背景:(1)國內:19世紀上半期,俄國仍然是一個落后的封建農奴制國家,社會經濟遠遠落后于西歐國家。(2)國外:19世紀50年代,俄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慘敗,加劇了國內的社會經濟危機。2、目的:挽救統治危機,維護貴族地主利益。3、內容: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二一九法令”,廢除農奴制改革,采取各種措施刺激工業發展。4、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5、影響: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沒有觸及沙皇專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七、意大利統一:1861年意大利王國建立,后先后收復失地,于1871年實現統一,實行君主立憲制。
【重難突破】
一、英美法德四國政體的不同。
政體 英國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美國總統制共和制 法國議會制共和制 德國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確立文件 1689年《權利法案》 1787年憲法 1875年三共憲法 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
國家元首 國王 總統 總統 皇帝
元首產生方式 世襲 選民間接選舉 議會選舉 世襲
元首任期 終身制 任期制 任期制 終身制
元首有無實權 無 有 有 有
元首與議會 議會不受國王干預 否決、復議、彈劾 議會選,對議負責 皇帝控制議會
行政權 首相 總統 總統與內閣 皇帝與宰相
政府首腦 首相 總統 總統 宰相
政府首腦產生 議會選舉 選民間接選舉 議會選舉 皇帝任命
政府與議會 首相對議會負責 分權制衡 議會選舉 皇帝任命,對皇帝負責
立法機構 議會 國會 議會 議會
國家權力中心 議會 總統 議會 皇帝
典例1(2023·江蘇模擬預測)1839年,英國墨爾本政府在圍繞重要政策表決時僅獲得下院5票的微弱多數,首相墨爾本決意辭職。而維多利亞女王不愿邀請皮爾組閣。墨爾本說,一位立憲君主隨時有接受反對黨領袖擔任內閣首相的義務。女王只得請皮爾組閣,但皮爾要求女王撤換宮廷女官,女王大怒回絕,皮爾拒不組閣,墨爾本最終繼續留任。這反映了( )
A.議會不再是國家權力的中心 B.責任內閣制有待發展完善
C.君主立憲政體受到嚴重挑戰 D.國王權力凌駕于內閣之上
【答案】B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39年即工業革命時期,英國女王與兩黨首腦墨爾本和皮爾就組閣問題進行的討價還價,反映出其責任內閣制有待發展完善,B項正確;直到今天英國議會仍然是其國家權力的中心,排除A項;英國女王與兩黨首腦就組閣問題展開的爭吵,并未影響憲法與君主立憲政體的穩定性,排除C項;19世紀的英國,國王是統而不治的虛君,權力不能凌駕于內閣之上,排除D項。
二、英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演變的特點
(1)連續性。近現代英國的主要國家機構和政治制度的基礎幾乎無一不是從中世紀繼承下來的歷史遺產。
(2)漸進性。英國制度的發展變化都是徐緩漸進式的,具有英國特色的代議制度逐步形成、不斷完善,實現了全面的民主化。
(3)創新性。英國歷史上出現的各種政治機構和制度很少是在某種現成理論的指導下構建的,多是適應社會發展的新變化、新需求,對舊的機構和制度及時地進行調整和改造,不斷地推陳出新,使得政治體制愈益完善。
典例2[山東2022九模]17.(2023·北京模擬預測)美國獨立后,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的鄉鎮不設議會,由全鎮居民大會選舉產生行政委員。行政委員在處理公務時,要按照本鄉鎮居民早先通過的原則辦事,如果想對既定的事項進行任何更改,則需要召開居民大會進行民主表決,并嚴格執行表決結果。關于新英格蘭地區的鄉鎮自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行政委員擁有決策權 B.居民大會掌握司法權
C.體現三權分立的原則 D.具有直接民主的特點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的鄉鎮“由全鎮居民大會選舉產生行政委員”,“如果想對既定的事項進行任何更改,則需要召開居民大會進行民主表決,并嚴格執行表決結果”,這些行為體現了直接民主的特點,D項正確;行政委員擁有行政權,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司法權的歸屬,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的分立,排除C項。
【模擬測試】
一、單選題
1.(2023·福建泉州三模)1909年,英國議會上院否決了下院的“人民預算”案。經過激烈斗爭,1911年《議會法》規定,經下院議長認證的財政法案,上院不得加以修正或否決。由此可知,英國( )
A.平衡了政府財政收支 B.實現了社會的公正
C.改進了國家治理方式 D.完善了責任內閣制
【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1909年,英國議會上院否決了下院的‘人民預算’案。經過激烈斗爭,1911年《議會法》規定,經下院議長認證的財政法案,上院不得加以修正或否決?!笨芍?,材料反映英國議會上院的權力縮小,下院權力擴大,體現了英國改進了國家治理方式,C項正確;材料內容強調的是議會的改革,并不是政府財政收支的平衡,排除A項;英國社會沒有實現公平公正,排除B項;材料反映英國的是議會上下院權力的變化,并沒有體現責任內閣制完善的信息,排除D項。
2.(2023·陜西榆林二模)美國1787年憲法設置了具有雙重目的的兩院制代議制度,以眾議院為既能代表大州利益又能代表民意的機關;以參議院為既能代表小州利益又能防止民意走向極端的機關。這一設置( )
A.仿照英國的議會制度 B.體現了政治勢力的妥協
C.避免了暴力事件發生 D.遏制了政治的腐敗問題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以眾議院為既能代表大州利益又能代表民意的機關”可知,眾議院代表大州利益和民意,根據材料“以參議院為既能代表小州利益又能防止民意走向極端的機關。”可知,參議院代表小州利益,防止民意走向極端,由此可見美國的兩院制下兼顧大小州利益,代表民意但是又有所限制,這實際上體現了政治勢力的妥協,B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的兩院制下,議會上院是由貴族組成,議會下院由平民組成,尤其包括資產階級,A項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避免說法過于絕對化,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美國的兩院制遏制腐敗問題的信息,政治腐敗問題主要靠權力制衡來實現,材料僅僅涉及立法權,沒有涉及行政權和司法權,排除D項。
3.(2023·浙江模擬預測)下表是17-18世紀關于北美殖民地的部分法律。這些法律集中反映出當時( )
1660年 《列舉商品法》 殖民地上的煙草、砂糖、棉花等只能輸往英國,或經由英國港口的商人之手再輸往外國。
1663年 《主要商品法》 一切從歐洲輸入北美的商品,首先必須在英國靠岸卸貨,由英國政府征稅,再裝船運走。
1750年 《制鐵條例》 殖民地的鐵塊、鐵條輸入英國時可以免除入口稅。禁止殖民地建立制釘、制鐵板等工業。
A.英國工業革命后極力開拓市場 B.北美工業發展得到了英國保護
C.英國力圖控制北美市場及原料 D.北美的獨立浪潮逐漸走向高漲
【答案】C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英國通過立法形式對北美殖民地的大宗原料出口、貨物運輸、工業品出口加以嚴格控制,這說明英國力圖控制北美市場及原料,以獨占北美,C項正確;英國工業革命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北美發展遭到了英國嚴重阻礙,排除B項;美國獨立戰爭開始于1775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
4.(2023·河北石家莊一模)1921年11月,美國通過《母嬰法》。該法案規定聯邦層面將設立聯邦母嬰衛生委員會統籌工作,并有權對各州進行調查和研究。各州衛生委員會下的兒童福利部門每年需就運作和支出情況向聯邦方面提交報告。這表明( )
A.聯邦政府權力有所擴大 B.美國人口危機日益顯現
C.社會保障制度更加完善 D.經濟危機影響民眾生活
【答案】A
【詳解】根據題干在1921年美國通過的《母嬰法》中規定聯邦政府設立專門機構對各州的母嬰工作和兒童福利工作進行統籌安排、調查和研究,同時各州部門要向聯邦政府提交報告,體現了聯邦政府權力的擴大,A項正確;題干強調的是聯邦政府與各州政府在母嬰問題的統屬關系,并沒有涉及具體的母嬰政策和兒童福利政策,不能體現美國人口危機和社會保障制度是否更加完善,排除BC項;題干并未體現經濟危機對民眾生活的影響,且1921年美國經濟處于經濟快速發展時期,并未爆發經濟危機,排除D項。
5.(2023·新疆校聯考模擬預測)美國學者認為,近代國家有三種政權組織形式——邦聯制、聯邦制和單一制國家(如下圖所示)。對其分析合理的是( )
A.圖1體現了聯合起來的國家保留其全部主權
B.圖2表明單一國家中央政府掌握了全部主權
C.圖3顯示聯邦制以邦聯制的形式保留州主權
D.圖3在三種政權組織形式中集權的程度最高
【答案】C
【詳解】圖1體現了中央政府對地方的單向控制,是單一制國家政權組織形式,圖2是邦聯制政權組織形式,圖3體現的是中央與地方的相互制衡,是聯邦體制組織形式,聯邦體制把在一定范圍內以邦聯制的形式保留主權的國家與在另一個范圍內以單一國家形式擁有主權的中央政府結合起來,C項正確;聯合起來的國家保留其全部主權是邦聯制的特征,對應的是圖2,排除A項;單一國家對應的是圖1,排除B項;集權程度最高的是單一制,對應的是圖1,排除D項。
6.(2023·河南焦作一模)1832年,法國人托克維爾在其游記中寫道:“總之在要求執行的快捷或想法的連貫的所有事業上,人們都會感覺到中央集權在美國的缺乏?!边@一言論反映出美國( )
A.中央集權制受到嚴重削弱 B.政府政策缺乏一定連續性
C.行政權力受到了嚴格限制 D.分權政治影響了行政效率
【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總之在要求執行的快捷或想法的連貫的所有事業上,人們都會感覺到中央集權在美國的缺乏”及所學知識可得知,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地方有一定的權力,由于地方分權的分權政治,中央不能直接插手地方事務,使需要快速執行的事務受到拖延,影響了行政效率,從材料也可以得出政府政策缺乏一定的連續性,C項正好從本質上全面、準備地反映了這些結論,C項正確;材料強調地方分權政治下行政效率受到影響,并非中央集權被削弱,排除A項;B、D兩項既是表面現象,也是片面結論,可以被包括到C項中,所以排除B、D兩項。
7.(2023·河南濮陽·濮陽一高??家荒#┫聢D為創作于1861年3月的政治漫畫《總統的就職演說》。左圖是北方人心目中書寫和平”(peace)手持天平的林肯(天平上兩人分別代表北方和南方),右圖是南方人眼中身穿羅馬盔甲、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現的林肯。該漫畫反映了當時美國
A.州權主義觀念盛行 B.種族主義思想占據主流
C.亟須維護國家統一 D.民主共和政體搖搖欲墜
【答案】C
【詳解】由材料“創作于1861年3月的政治漫畫《總統的就職演說》”“北方人心目中書寫和平(peace)手持天平的林肯”“南方人眼中身穿羅馬盔甲、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現的林肯”可知,針對林肯當選總統一事,美國的南方和北方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北雙方在奴隸制的存廢上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甚至出現國家分裂的可能,所以漫畫反映了當時的美國亟須維護國家統一,C項正確;漫畫顯示的是南方蓄奴州和北方自由州的矛盾,并不是州權主義觀念之下中央政府與各州的矛盾,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南方蓄奴州和北方自由州的矛盾,沒有體現種族主義思想的問題,排除B項;民主共和政體當時仍有較強生命力,搖搖欲墜的說法與史實不符,排除D項。
8.(2023·河北模擬預測)19世紀中期,美國北方希望提高關稅,抵制歐洲廉價工業品傾銷,保護本地工業發展;在西部擴張的領土上建立“自由州”,廢除奴隸制;南方主張降低關稅,進口廉價工業品,利用大量奴隸生產出口歐洲的棉花等原料;在西部建立“蓄奴州”,擴展奴隸制。這一矛盾的加劇( )
A.造成了美國與英國的戰爭 B.引發了黑人民權運動
C.激化了聯邦與地方的矛盾 D.導致了南北戰爭爆發
【答案】D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中期,美國南、北方就關稅和西部領土建制問題,矛盾逐步激化,廢奴運動不斷發展,最終導致了南北戰爭的爆發,D項正確;19世紀中期,美國南北方的矛盾并未造成美國與英國的戰爭,排除A項;黑人民權運動發生在20世紀中期,排除B項;奴隸制存廢激化了南北方而非聯邦與所有地方各州的矛盾,排除C項。
9.(2023·廣東深圳模擬預測)1849年,美國南方各州堅持要在新加入各州推行奴隸制,北方各州則認為應通過國會表決禁止在新領地實行奴隸制。1850 年,南北方代表經過幾個月的國會辯論,在北方制定了嚴厲的《逃奴法》后,南方最終同意新領地以自由州身份加入聯邦。這表明,當時美國( )
A.種植園主的勢力日漸削弱 B.國會權力得到進一步擴大
C.南北矛盾與政治妥協并存 D.聯邦體制的弊端日益凸顯
【答案】C
【詳解】1849年,關于在美國新領地是否實行奴隸制的問題南北雙方產生矛盾,1850年,雙方以妥協的方式解決了矛盾,由此可知,在19世紀中期,美國既存在南北矛盾,也存在政治妥協,C項正確;題目主旨為美國南北雙方的矛盾,而且是在北方頒布《逃奴法》之后,南方才做出妥協,反而說明當時南方勢力還比較強大,排除A項;題目雖然涉及國會,但在美國三權分立體制下,國會權力并沒有進一步擴大,題目也無法說明國會權力的擴大,排除B項;國會通過辯論,最終以妥協的方式緩解了南北矛盾,恰恰說明聯邦體制的優勢,排除D項。
10.(2023·河北模擬預測)1780年,俄國發表《武裝中立宣言》,宣布中立國船只可以在交戰國各口岸之間和交戰國沿海自由航行,交戰國人民財產,除違禁品外可以自由裝載于中立國船只。法國、西班牙、丹麥、瑞典、荷蘭、普魯士、奧地利、葡萄牙等歐洲主要國家相繼認可該宣言,歐洲這些國家的行為( )
A.加速了不列顛帝國的衰落 B.推動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
C.拉開了歐洲海外擴張序幕 D.有利于北美獨立戰爭的勝利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1780年俄國發表的《武裝中立宣言》得到歐洲大陸主要國家的認可。結合所學可知,從16世紀到18世紀中期,英國與西班牙、荷蘭、法國進行爭霸戰爭,最終英國確立了殖民霸主,但破壞了歐洲的均勢。1774年北美獨立戰爭爆發,英軍與北美大陸軍的戰爭正酣。材料反映歐洲大陸主要國用《武裝中立宣言》來間接支持北美大陸軍,抵制英國,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北美獨立戰爭的勝利,D項正確;18世紀中期英國確立殖民霸主,還未衰落,排除A項;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戰爭推動了歐洲民族國家的進一步形成,排除B項;新航路開辟拉開了歐洲海外擴張序幕,排除C項。
11.(2023·重慶·統考模擬預測)1860-1865年,巴西的東北海岸原棉產量實現了倍增;埃及長絨棉的出口量從1860年的2700萬公斤增加到1863年的近6000萬公斤;被英國視為棉花“補足產區”的印度,一躍而成為英國頭號原棉進口地,在1862年時甚至占到英國棉花進口的近90%。導致上述狀況的重要原因( )
A.棉紡織業的技術革新 B.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C.蒸汽輪船的廣泛使用 D.美國南北戰爭的影響
【答案】D
【詳解】題干聚焦于19世紀60年代印度等地的棉花產量爆發性增加,大量出口到英國。結合所學,可知美洲地區,特別是北美地區的棉花種植園是生產棉花的重要出口區。由于美國南北戰爭(1861-1865)影響到美國南方棉花種植業、棉花出口減少,使得英國等工業國家對印度,巴西,埃及的棉花產量需求增大,其棉花產量有了大幅度提高,D項正確;棉紡織業的技術革新發生于18世紀六七十年代即第一次工業革命,不符合材料所涉及的時間1860-1865年,排除A項;世界殖民體系形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不符合材料時間1860-1865年,排除B項;蒸汽輪船的廣泛使用并不是印度等地棉花產量大幅度提高的重要原因,排除C項。
12.(2023·福建泉州三模)1795年,法國國民公會重申:“過去駁雜之極的度量衡,非‘平等之友’所能忍受。對于共和主義者來說,豈能容忍用‘國王的腳’來丈量他們的土地!”1798年,法國等國的科學家以子午線測量新數據,最終核定米的長度為3古尺11.296寸。這表明當時法國( )
A.工業革命推動科技創新 B.自然理性契合現實需要
C.大革命徹底顛覆君主制 D.國內統一市場最終形成
【答案】B
【詳解】18世紀90年代是法國大革命時期,這一時期啟蒙思想傳播,因此共和主義者認為度量衡不統一不符合革命精神,在此背景下,法國等國的科學家以子午線測量新數據,制定了新的長度單位??茖W測量是自然理性的體現,符合現實需要,B項正確;科技創新指的是誕生新的技術發明,材料主旨是重新測定長度單位,兩者不屬于同一內容,排除A項;大革命中推翻的是專制,而非君主制,排除C項;重新測量長度單位只能說明度量衡的統一,不能證明國內市場的統一,兩者不構成證據鏈,排除D項。
13.(2023·吉林·統考二模)在《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性別歧視和女權運動》一文中指出,大革命推動了法國女權運動的發展。1791年,瑪麗·古茲發表了《婦女與女公民權宣言》,標志著世界上第一場女權運動的興起。但是,在雅各賓派當權后,婦女完全被排除在政治活動之外。這種政治狀況( )
A.是法國開始歧視女性的產物 B.導致性別矛盾加劇社會動蕩
C.引發了歐洲反法同盟的干涉 D.其根源是經濟水平不甚發達
【答案】D
【詳解】依據材料“但是,在雅各賓派當權后,婦女完全被排除在政治活動之外”,表達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性別不平等問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是社會生活習俗的根源,D項正確;“開始”,表述錯誤,僅從材料無法得出具體時間,排除A項;社會動蕩主要是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法國和外國矛盾所致,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反法同盟的狀況,排除C項。故選D項。
故選C項。
14.(2023·安徽·校聯考一模)1816~1858年間,俄國男性世襲貴族數量從8.41萬增至11.31萬,增幅34.5%,同時,農奴人口從2145.42萬增至2483.82萬,增幅為15.8%。在1840~1858年,南俄和伏爾加河下游貴族地產總面積從1032.4萬俄畝增至1264.1萬俄畝,增長22.4%。這可以說明,當時俄國( )
A.雇傭制大農場初具規模 B.農奴遭受的剝削加深
C.農奴人身依附關系加劇 D.農奴制并未出現危機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在1840~1858年(俄國農奴制改革前),俄國農奴主(貴族地主)人口、農奴數量、農奴主的地產都在增加,也就是指農奴遭受的剝削加深,故B項正確;據所學知識,俄國的雇傭制大農場建立是在農奴制改革后(也可以說是改革的影響之一),故排除A項;從材料得不出農奴主和農奴之間的人身依附關系情況,無法得出農奴人身依附關系加劇,排除C項;結合所學可知,當時農奴遭受著貴族地主的壓迫,已經出現危機,排除D項。故選B項。
15.(2023·山東濰坊一模)1841年,某學者指出:“(德意志)還不能編制棉紗和麻紗以適應它自己的需要,還沒有能從熱帶地區直接輸入它所需要的殖民地產品,用它自己制造的工業品來償付,還沒有能用它自己的船只來經營這類貿易,還沒有方法來保護它自己的國旗,還沒有完善的內河、運河和鐵路運輸系統?!痹搶W者強調( )
A.長期分裂阻礙德意志工業化 B.德意志民族認同意識有待加強
C.自由放任政策存在嚴重缺陷 D.近代交通對國家實力的重要性
【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1841年,某學者指出:“(德意志)還不能編制棉紗和麻紗以適應它自己的需要,……還沒有方法來保護它自己的國旗,還沒有完善的內河、運河和鐵路運輸系統。’”可知,1841年德意志仍然處于邦國林立的狀態,這不利于德意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阻礙了德意志工業化的進程,A項正確;材料并非強調德意志的民族認同意識,排除B項;材料體現不出自由放任政策的信息,排除C項;材料未強調近代交通對國家實力的重要性,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A項。
16.(2023·安徽馬鞍山一模)俾斯麥在1868年5月說:“德意志若還能夠在19世紀達成自己的民族目標,那在我眼中將是難能可貴的事情;假如它在十年甚至五年之內即可實現,那就是一個非比尋常的事件?!边@說明此時的德意志( )
A.邦國矛盾激化 B.工業發展迅猛 C.國際競爭落敗 D.民族意識高漲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1868”“德意志若還能夠在19世紀達成自己的民族目標”等信息可知,德意志統一前,俾斯麥強調德意志的民族意識,D項正確;材料未體現邦國矛盾,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工業發展,排除B項 ;材料未提及其他國家,與國際競爭無關,排除C項 。
17.(2023·黑龍江大慶一模)有學者認為,明治維新之于日本“有如英國革命之于英國,法國革命之于法國”,而其取得成功的關鍵,就在于“王政復古”后的日本“獲得了一個愿意并能夠實施改革的領導集團”。在此,該學者強調( )
A.明治維新的革命色彩 B.西學東漸的主要價值
C.明治維新的成功原因 D.傳統體制的土崩瓦解
【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有學者認為,日本明治維新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有一個愿意并能夠實施改革的領導集團,這是在強調明治維新的成功原因,C項正確;明治維新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而非革命,排除A項;材料未提及西學東漸和日本學習西方,排除B項;材料未提及日本傳統體制的崩潰,排除D項。
18.(2023·福建寧德一模)日本學者高橋龜吉說:"(明治初年)如此一系列對封建制度的破壞,是當時的武士階級事前普遍想象不到的。不僅是一般的武士,即使是推進革命的主要勢力也大多如此。”“昔日的家臣掌握了政府實權后,通過廢藩置縣剝奪了他們(諸侯)的祖傳權力"。據此可知,該學者認為( )
A.明治維新具有明顯的革命色彩 B.日本的封建秩序具有脆弱性
C.武士階層成為革新的主導力量 D.日本社會轉型顯現出突發性
【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明治維新通過廢藩國置縣,削弱封建勢力的權力,具有明顯的革命色彩,A項正確;材料強調的革命性,不屬于其脆弱性,排除B項;武士階層知識革命的其中一種勢力,材料無法體現其主導作用,排除C項;材料無法體現突發性,排除D項。
二、材料分析題
19.(2023·海南模擬預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國1787年憲法原文除序言外,共7條組成。第1條規定立法權,比其他各條均為詳盡,占全憲的一半;第2條規定行政權;第3條規定司法權。立法、行政、司法三條,占全憲的80%,第4條規定各州相互關系和義務;第5條規定憲法修正案提出和通過的程序;第6條主要規定聯邦憲法和按照憲法制定的法律為美國最高法律;第7條規定本憲法經9個州制憲會議批準后生效。
——摘編自李昌道《美國憲法200周年——美國法制見聞之四》
材料二 表:美國第十三、十四、十五憲法修正案
內容 日期 生效日期
第十三修正案 廢除奴隸制和強迫勞投(英語:involuntaryservitude),除非是作為犯罪的懲罰 1865年1月31日 1865年12月6日
第十四修正案 定義公民權利,包含特權或豁免權條款、正當程序條款、平等保護條款,并處理美國內戰后的問題 1866年6月13目 1868年7月9日
第十五修正案 選舉權不能由于種族、膚色或曾服務勞役受剝奪(此時尚不包括性別——只容許男性) 1869年2月26日 1870年2月3目
——摘編自[美]埃里克·方納《第二次建國:內戰與重建如何重鑄了美國憲法》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美國1787年憲法的特點,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上述美國憲法修正案。
【答案】(1)特點:條文簡潔;注重分權與制衡;強化中央政府權力;忽視公民的自由權利(重視公權,忽視私權)。(任答2點)
原因:美國獨立戰爭后亟需加強中央政府權力;啟蒙思想的影響;吸取歐洲君主專制教訓,注重防范獨裁專制。(任答2點)
(2)評價:從法律上廢除了奴隸制,維護了黑人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確定公民權利,將平等原則引入美國憲法中,彌補了1787年憲法的不足;促進了美國民主政治的發展;但選舉權僅限于男性,且未能消除種族歧視。(任答2點)
【詳解】(1)特點:根據材料一“美國1787年憲法原文除序言外,共7條組成?!笨芍獥l文簡潔;注重分權與制衡。根據材料“立法、行政、司法三條,占全憲的80%”,可知強化中央政府權力。根據材料一“第6條主要規定聯邦憲法和按照憲法制定的法律為美國最高法律;第7條規定本憲法經9個州制憲會議批準后生效?!笨芍鲆暪竦淖杂蓹嗬ㄖ匾暪珯?,忽視私權)。
原因: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的獨立戰爭后,建立邦聯制,但政治上的松散狀態無法形成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來穩定統治秩序,保護國家的利益與主權。當時美國面臨既要加強中央集權,又要確保共和制的新問題。外國上商品占據美國市場,海外貿易受挫,沒有統一的國內市場,收支失衡,外債巨大。邊境面臨嚴重的威脅,國內社會矛盾尖銳。獨立后的美國以松散的聯邦同盟存在。啟蒙思想的影響,吸取歐洲君主專制教訓,注重防范獨裁專制。
(2)評價:根據材料二“廢除奴隸制和強迫勞投,除非是作為犯罪的懲罰”,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法律上廢除了奴隸制,維護了黑人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根據材料二“定義公民權利,包含特權或豁免權條款、正當程序條款、平等保護條款,并處理美國內戰后的問題?!笨芍_定公民權利,將平等原則引入美國憲法中,彌補了1787年憲法的不足。根據材料二“選舉權不能由于種族、膚色或曾服務勞役受剝奪(此時尚不包括性別——只容許男性)”,可知促進了美國民主政治的發展,但選舉權僅限于男性,且未能消除種族歧視。
三、論述題
20.(2023·甘肅武威·統考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從“個性解放”“自由平等”“天賦人權”等民主觀念與“議會制度”“君主立憲制度”“民主共和制度”等民主制度之間關系的角度去考察各國的民主化進程,世界各國的民主化路徑無外乎以下兩條:
一是由于社會內部自身的自然發展逐漸引起人們在觀念上隨之而自然地發生“民主性”變化,爾后通過一定的途徑把這種新形成的民主觀念逐漸轉化為現實的民主制度并與時俱進地不斷鞏固和完善這種制度,即以民主觀念為起點的民主化模式。
二是由于外來的而非本社會或政治體系本身自發生成的因素而促使政治體系首先發生轉變即架構基本的民主制度,爾后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使置身此制度下的人們的觀念逐漸“民主化”以使其最終適合并支撐改變后的民主政治體系,進而在此基礎上使這種新的民主政治體系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完善,即以民主制度為起點的民主化模式。
——摘編自伍柳氏《民主化模式與中國政治民主化路徑選擇》
結合世界近現代史的相關知識,選擇其中一個國家,就其民主制度的模式展開論述。(要求:指明該國家民主化的類型,結合相關史實展開論述,史實準確,邏輯清晰。)
【答案】示例一國家及類型:英國的民主化是以民主觀念為起點的民主化模式。
論述:中世紀后期,隨著西歐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一場倡導人性自由的文藝復興運動首先在意大利興起,然后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使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沖破中世紀思想枷鎖、追求現世幸福的觀念深入人心。16世紀,一場追求宗教信仰自由的宗教改革運動從德國興起,其后波及英國,英國國教改革和清教徒運動興起,將對自由的向往引入信仰領域。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經過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洗禮的新興資產階級試圖進一步沖破中世紀的最后一把枷鎖——專制王權,在1640年英國查理一世為控制征稅權召開新議會之際,英國議會提出了限制王權的要求,由此引發了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英國最終在一番動蕩后于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憲制。
由此可見,英國民主化是先萌生自由平等、反對專制王權的民主觀念,然后在民主觀念的引領下通過革命建立民主制度,是以民主觀念為起點的民主化模式。
示例二國家及類型:日本的民主化是以民主制度為起點的民主化模式。
論述:1853年,“黑船事件”叩開了日本大門,日本主動向西方學習,最終引發日本倒幕運動和明治維新運動。明治政府派出大型使節團出訪歐美考察資本主義國家制度,在“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的口號下,經濟上發展資本主義,文化教育上學習西方思想文化,政治上建立內閣,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確立了以天皇制為核心的君主立憲政體。二戰后,又由美國主導參照西方議會制政體對日本進行民主化改造,廢除了天皇專制特權,使日本變成一個以天皇為象征的資產階級議會制國家。
由此可見,日本是在學習西方、引進西方近代民主政體的基礎上開始民主化進程的,是以民主制度為出發點的民主化模式。(“示例”僅供參考,不作為評卷唯一標準)
【詳解】本題考查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制度,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運用所學知識、闡釋歷史事物、探討歷史問題的能力。本題為開放性試題,首先,仔細閱讀材料,材料給出了資本主義國家的兩種民主化模式,即由社會內部自身的發展引發的民主化模式(以民主觀念為起點的民主化模式)、在西方文明的沖擊下開始的民主化模式(以民主制度為起點的民主化模式),前一種模式以西方先發國家英、美、法等國為主,后一種模式以后發國家為主;然后,根據材料中的民主化模式,選擇一個國家,如英國的民主化是以民主觀念為起點的民主化模式,按照該模式的發展路徑即從民主觀念到民主制度,展開論述,從英國民主觀念的萌生、發展,民主觀念對民主制度的影響,民主制度的發展與完善等方面論述;最后,對論述部分進行總結,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海市| 保康县| 乐山市| 松潘县| 北票市| 潼南县| 青龙| 英吉沙县| 怀柔区| 霍城县| 神木县| 政和县| 清河县| 屏山县| 乡宁县| 綦江县| 扎鲁特旗| 京山县| 安西县| 汶上县| 贵定县| 隆子县| 安福县| 桂东县| 合江县| 保山市| 台山市| 五大连池市| 临朐县| 时尚| 古蔺县| 周宁县| 板桥市| 洛阳市| 房产| 如皋市| 平远县| 杭锦旗| 辽阳市| 崇文区| 英吉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