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實驗目的:練習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2.實驗用品托盤天平(帶砝碼)、鑷子、藥匙、燒杯、膠頭滴管、玻璃棒、量筒。3.實驗步驟(1)以配制50 g質量分數為6%的氯化鈉溶液為例①計算:配制溶液需要氯化鈉和水的質量:氯化鈉3g,水47g。②稱量:用托盤天平稱量所需的氯化鈉,放入燒杯中。③量取:用量筒量取47mL水(所選用量筒的量程為50mL,接近刻度線時改用膠頭滴管滴加),倒入盛有氯化鈉的燒杯中。(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為1 g/mL)④溶解:用玻璃棒不斷攪拌至固體完全溶解。⑤裝瓶:將配制好的溶液裝入試劑瓶(細口瓶)中,蓋好瓶塞并貼上標簽。【注意】①托盤天平的使用:用托盤天平稱量藥品質量時要遵循“左物右碼”原則;且左右兩盤上要墊上相同的稱量紙;有腐蝕性或易潮解的藥品(如氫氧化鈉)應放在玻璃器皿(如燒杯)中稱量。②量筒的使用:a.用量筒量取液體,讀數時視線應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b.選取量筒的量程要比所要量取液體的體積稍大且越接近越好。(2)用濃溶液配制稀溶液依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①計算:計算所需濃溶液的質量和所需水的質量。a.濃溶液的質量=b.所需水的質量=稀溶液的質量-濃溶液的質量c.液體體積=②量取:用量筒量取濃溶液和水(接近所需體積時改用膠頭滴管滴加),倒入燒杯。③混勻:用玻璃棒攪拌,使溶液均勻混合。【注意】①兩種溶液混合時,質量可以相加,但體積不可以相加。②稀釋既可用水稀釋,也可用稀溶液稀釋。③計算時單位要一致。4.誤差分析例1、2021年3月12日溫州市初中畢業生進行綜合素質測評之實驗操作考查,小科同學抽到的實驗是配制50克5%的NaCl溶液,下列操作會導致所配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大于5%的是( )A.稱取氯化鈉 B.轉移氯化鈉時,有固體灑出C.量取水 D.裝瓶時,有液體灑出例2、如圖是實驗室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NaCl溶液的流程圖。請回答:(1)應稱量__________g NaCl,需加水______________mL。(2)若稱量NaCl固體時指針向右偏轉,則應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3)取上述溶液10g加水稀釋到__________g,可得到5%的NaCl溶液。1.配制20%氯化鈉溶液時,不會引起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偏小的是( )A.氯化鈉晶體不純B.稱量時,碼砝是生銹的C.砝碼和氯化鈉放錯盤,且移動游碼D.燒杯用蒸餾水潤洗后再配制溶液2.如圖是配制100g質量分數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的實驗操作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圖中的錯誤操作只有③B.配制好的氫氧化鈉溶液不需要密封保存C.圖中配制溶液的正確操作順序可以是④①③⑤②D.按圖中操作量取所需要的水,會導致所配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大3.下圖為配置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食鹽溶液的流程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若A中砝碼的總質量為15g,游碼指示質量為4g,實驗時讀數為19g,則食鹽的實際質量為___________g;(2)在量取水的操作中,當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時,應該用___________繼續滴加水;(3)操作D中用玻璃棒攪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4)配制溶液時,若其他操作都正確,則如圖B的操作會導致溶質質量分數___________(選填“偏大”或“偏小”)。1.小芳在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時,按照如圖的操作稱量氯化鈉、量取水小芳實際配制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約為( )A.12.4% B.12.5% C.16.9% D.17.1%2.如圖所示為小樂同學配制10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12%的氯化鈉溶液的部分操作(其中托盤天平的砝碼盒中質量最小的砝碼為10克)。請回答(1)上圖所示的部分操作,先后順序是__________(填圖中序號) 。 (2)在上圖①所示的操作中,應先調節天平平衡,然后在左、右托盤各放一張質量相等的紙片,接下來的操作是__________,直到天平恢復平衡。(3)本實驗中應使用量程為__________ (選填“50”“100”或“200”) mL的量筒。(4)在配制過程中,下列各項會造成所配得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大的有__________(填字母編號)。A.圖①氯化鈉中含有雜質B.圖①中稱量用的砝碼銹蝕了C.圖②量取液體讀數時仰視了D.圖③量筒中的水灑落在燒杯外參考答案例1、C【解析】A.稱取氯化鈉時,將氯化鈉放在左盤,砝碼放在右盤 ,根據“砝碼質量=氯化鈉質量+游碼質量”可知,此時得到氯化鈉的質量偏小,故A不合題意。B.轉移氯化鈉時,有固體灑出,則溶質氯化鈉的質量偏小,故B不合題意。C.量取水時俯視讀數,根據“俯視大仰視小”的規律可知,此時讀出的示數偏大,而實際得到水的質量偏小,會導致所配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大于5%,故C符合題意。D.裝瓶時,有液體灑出,因為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不會影響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故D不合題意。例2、7.5 42.5 繼續向左盤添加氯化鈉 30【解析】(1)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配制50g 15%的氯化鈉溶液,需氯化鈉的質量=50g×15%=7.5g;溶劑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則所需水的質量=50g-7.5g=42.5g(合42.5mL)。(2)在稱量氯化鈉固體的過程中,步驟應該是:先調好砝碼和游碼,然后向左邊托盤添加氯化鈉固體;若發現指針向右偏轉,說明氯化鈉的質量小于砝碼和游碼顯示的質量和,故應繼續向左盤添加氯化鈉,直至天平平衡。(3)溶液具有均一性,取出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15%,設稀釋后溶液的質量為x,根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質量不變,則10g×15%=x×5%,x=30g。1.B【解析】A、氯化鈉晶體不純,會造成實際所取的溶質的質量偏小,則引起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偏小,不符合題意。B、稱量時,砝碼是生銹的,會造成實際所取的溶質的質量偏大,則引起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偏大,符合題意。C、砝碼和氯化鈉放錯盤,且移動游碼,則實際溶質質量為砝碼減去游碼,所以會導致溶質質量偏小,則引起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偏小,不符合題意。D、燒杯用蒸餾水潤洗后再配制溶液,會造成實際量取的水的體積偏大,則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不符合題意。2.C【解析】A、托盤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碼”的原則,圖①中所示操作砝碼與藥品位置放反了;量取液體時,視線與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圖③中仰視讀數,故選項說法錯誤;B、氫氧化鈉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而變質,配制好的氫氧化鈉溶液需要密封保存,故選項說法錯誤;C、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首先計算配制溶液所需氫氧化鈉和水的質量,再稱量所需的氫氧化鈉和量取水,最后進行溶解,正確的實驗操作順序為④①③⑤②,故選項說法正確;D、量取水時,如圖③仰視讀數,讀數比實際液體體積小,會造成實際量取的水的體積偏大,則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故選項說法錯誤。3.11 膠頭滴管 加速溶解 偏小【解析】(1)由圖可知,A中砝碼和食鹽放反了,則食鹽的實際質量=15g 4g=11g,故填11。(2)在量取水的操作中,當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時,應該用膠頭滴管繼續滴加水至所需刻度處,故填膠頭滴管。(3)操作D為溶解,其中玻璃棒攪拌的作用是加速溶解,故填加速溶解。(4)根據圖B可知,讀取量筒示數時仰視讀數,則讀出的示數偏小,而實際得到水的體積偏大,會導致溶質質量分數偏小,故填偏小。1.A【解析】小芳用托盤天平稱量時,將藥品與砝碼的位置放反了,使用的是10g和5g的砝碼和2.7g的游碼;由左盤的質量=右盤的質量+游碼的質量可知:砝碼質量=藥品質量+游碼的質量,所以藥品質量=砝碼質量-游碼質量,即藥品質量=10g+5g-2.7g=12.3g,量取的水的實際體積為87mL(合87g),小芳實際配制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0%≈12.4%。2. ①③② 向右盤加入10克的砝碼并移動游碼至“2克”刻度線處,然后向左盤加入食鹽 100 BD【解析】(1)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操作順序是:稱量固體質量、量取溶劑的體積、用玻璃棒攪拌,所以先后順序為①③②。(2)該實驗中,需要氯化鈉的質量為:100g×12%=12g,用天平量取固體藥品時,需要先將天平右盤砝碼和游碼調節為所需量取質量,再往左盤添加藥品直至天平平衡,因此接下來的操作是:向右盤加入10g的砝碼并移動游碼至“2克”刻度線處,然后向左盤加入食鹽。(3)選用量筒量程時,我們原則上優先選用不超過其量程的最小量程,通過計算可得,在配置該溶液時,我們需要量取的水的質量為:100g-12g=88g,88g的水為88mL,因此選用100mL的量筒即可。(4)A、若氯化鈉中含有雜質,會導致溶質偏少,溶質質量分數偏小,此選項不符合題意;B、若稱量時砝碼銹蝕會導致砝碼偏重,即稱量的溶質偏多,溶質質量分數偏大,此選項符合題意;C、用量筒量取液體時仰視讀數會使讀數小于實際值,即量取的液體偏多,溶質質量分數偏小,此選項不符合題意;D、量筒中的水灑在燒杯外,會導致溶劑偏少,溶質質量分數偏大,此選項符合題意。故選BD。【備考2023】浙教版科學中考第三輪沖刺講義(十五)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溶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