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 九年級歷史下冊 第五單元 二戰后的世界變化第17課 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導學案【學習目標】1.知道歐洲聯合的趨勢和日本經濟的發展;2.知道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了解戰后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特點。【自主預習】1.教材感知:關注課文每一小節的標題,列舉戰后資本主義出現哪些新變化?新變化: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閱讀教材第79—80頁 歐洲的聯合 ,回答:(1)二戰后,西歐經濟恢復的原因有哪些?原因:(2)請以時間軸的方式,說明歐洲聯合的過程。20世紀50年代組建_____________3.閱讀教材第80頁 美國的發展與日本的崛起,回答:(1)二戰后,美國為什么會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霸主?概括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特點?原因:特點(2)二戰后,促使日本經濟崛起的因素有哪些?因素:4.閱讀教材第81--82頁 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回答以下任務:(1)以時間軸的方式,說明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發展過程。時間:羅斯福新政 1948年 20世紀50年代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事件: 頒布《社會保障法》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社會保障制度有什么積極作用和局限性?積極:局限:【預習檢測】1.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在發展中出現了許多新變化。其中不包括A. 東歐劇變 B. 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C. 歐洲的聯合 D. 美國的發展與日本的崛起2. 有史學家認為,馬歇爾計劃加速了西歐經濟的發展,但西歐經濟的騰飛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其中,生產力因素主要是A.原有的工業基礎設施完善 B.采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C.走上聯合自強的發展道路 D.制定了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3. 如圖是1950—2010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變化曲線圖。下列表述對圖中③時段解讀正確的是A.美國“新經濟”發展快速B.美國經濟陷入低谷C.美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D.美國經濟遭遇危機4. 20世紀50年代中期,日本進入經濟高速發展階段,1987年,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戰后,教育經費在政府的財政預算中所占比重超過20%,名列資本主義世界各國之首。90年代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成年人受過大學教育。工程師在人口中的比例居世界之首。”該材料反映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原因是A. 重視科學技術的引進和創新 B. 推行嚴格的科學管理制度C. 重視教育,注重人才培養 D. 政府投資主要放在發展經濟上5.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說:“社會有一個梯子和一張安全網,梯子用來供人們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網則用來防止人們跌入深淵。”這里的“安全網”A. 解決了貧富差距問題 B. 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C. 保障了富人的權益 D. 改變了資本主義制度【合作探究】活動一: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45年后,經濟沖突與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在意識形態的抵觸是一致的……然而意識形態的相互猜忌,卻使美蘇之間的利益沖突轉為情感上的不合。雙方都逐漸相信,對方企圖摧毀自己的一切生活方式。包圍與顛覆——這對孿生妖孽,在雙方似乎能證實自己的假設不虛時,便真正成為一種存在的實體了。 ——(美)羅伯特·帕克斯頓《西洋現代史》1.依據材料一,指出導致美蘇之間“利益沖突轉為情感上的不合”的原因是什么?美蘇為“包圍與顛覆”對方而建立的“實體”指的是什么?材料二 美國應該盡力協助世界恢復至經濟健全的常態,沒有它,也就沒有政治的安定,沒有牢固的和平,我們的任務是喚起合理經濟的再生,促使政治社會的結構容納自由制度的存在。——馬歇爾,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學的演講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政府“喚起合理經濟再生”的措施及目的。材料三 (1950年3月聯邦德國總理阿登納說)如果我們歐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變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話……歐洲的聯合是絕對必要的。沒有政治上的一致,歐洲各國人民將會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 ——摘編自《阿登納回憶錄》3.根據材料三,概括阿登納的主張及其目的。材料四 美國、西歐、日本不同時期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比重的變化圖 4.依據材料四指出二戰后西歐工業生產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呈現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西歐聯合產生了哪些影響?活動二:問題討論二戰后,西歐國家和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你覺得哪些經驗值得中國借鑒?共同原因: 經驗借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