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下第七章第二節彈力復習要點總結力是物體與物體間的相互作用。一個物體(受力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必然有另一個物體(施力物體)在給它施加力;同時,原“受力物體”也在給原“施力物體”產生力的作用,原“受力物體”就成為施力物體,原“施力物體”就成了受力物體。所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性質應從以下幾方面加以理解:(1)物質性:力不能脫離物體而獨立存在。一個物體是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2)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兩個物體之間產生的力是相互的。(3)同時性:兩個物體之間的力,同時產生,同時消失。(4)方向性:力不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大小相同的力,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5)獨立性:兩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不影響其他力對物體的作用。 專練1.小明拿著書包站在光滑的冰面上,當他向前扔出書包后,發現自己會向后移動。使小明運動起來的力的施力物體是______;此現象既說明力的作用是______,又說明力可以______。2.打籃球是人們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我們投籃時,投出去的籃球撞到籃板會反彈回來,這是因為物體間____,同時這也可以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_____;籃球最終落在地面上,是由于受到______的作用.3.甲圖中,小鐵球從斜面上滾下沿直線運動,當經過磁鐵附近時方向發生了改變,此現象說明力可以_________;乙圖中,放有磁鐵的兩個小車用細線相連,剪斷細線后,小車向相反的方向運動,此現象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_______的.4.一天,發生了兩車相撞的交通事故,一個交警前來處理,說:“我一定要找出是哪輛車先撞上另一輛車的。”請你從物理學的角度分析,這個交警能否找出那輛車 答:_________,這是因為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總是_________發生的。5.下列體育項目中的一些現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來解釋的是( )A.圖甲中,游泳運動員向后劃水,身體前進B.圖乙中,鉛球運動員向前投出鉛球,身體隨著向前傾倒C.圖丙中,跳水運動員向下踩踏跳板,身體向上跳起D.圖丁中,輪滑運動員用力推墻身體離墻而去【知識點一】彈力1.物體受力時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原來的形狀的特性。 。2.物體受力時發生形變,外力撤去后不能自動恢復原來的形狀的特性 。3.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 。4.彈力產生條件:一是 ,二是 ,二者缺一不可。探究歸納:彈力的方向始終與物體的形變方向相反或與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并且總與物體接觸面垂直,具體來講:①拉力方向:沿繩或彈簧收縮的方向;②壓力方向:垂直于接觸面指向被壓物體;③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接觸面指向被支持的物體。【知識點二】彈簧測力計1用途: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2構造:彈簧、掛鉤、刻度盤、指針、外殼、吊環。3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就越長。彈簧的伸長量與拉力成正比,(彈簧的伸長量△L與所受拉力F成正比)4使用方法:做到“三清一查要垂直”。(1)三清:①認清量程: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允許超過它的量程,否則會損壞彈簧測力計。②認清零點:測量前檢查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否則將指針調到零刻度線處,若調不到零刻度線則應記好零點誤差。③認清分度值:使用前要認清每小格代表多少牛。(2)一查:檢查拉力是否在彈簧的軸線方向上,指針、彈簧和外殼之間是否有過大的摩擦。(3)要垂直:讀數時,視線要與刻度盤的表面垂直。(4)記錄數據要帶單位鞏固練習一.填空題1、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N。追問:該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是 。2、彈簧測力計在使用前要注意觀察指針是否在 ,來回拉動掛鉤無異常后,將石塊掛在測力計下,靜止時如圖所示。掛鉤對彈簧的拉力大小是 N。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形變量與彈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一根長10cm的彈簧,受到6N的拉力時,伸長了3cm;若要使此彈簧伸長5cm(未超過彈性限度),對彈簧的拉力應為 N;若彈簧受到4N的拉力,彈簧的長度為 cm 。4、如圖所示,某人用12N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一根輕質彈簧,彈簧對手的拉力 (選填“大小”“小于”或“等于”)12N,手受到的拉力的施力物體是 。二.選擇題5、李華同學在使用彈簧測力計前沒有注意調零,指針指在0.2N處,他測量時指針的示數為3.6N,則實際拉力的大小為( )A.3.8N B.3.6N C.3.4N D.無法確定6、如圖所示,在彈簧測力計的兩側沿水平方向各加4N的拉力并使其保持靜止,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 )A.0 B.2N C.4N D.8N7、在下列圖中所指出的四個力中,不是彈力的是( )A.手對彈簧的拉力 B.人對跳板的壓力C.手對弓的拉力 D.磁鐵對小鐵球的吸引力8、關于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原理(設在彈性限度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彈簧受到的拉力跟彈簧的長度成正比B.彈簧受到的拉力跟彈簧的伸長量成正比C.彈簧的長度跟所受拉力成正比D.彈簧的伸長量跟所受拉力成正比9、使用彈簧測力計時,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彈簧測力計必須豎直放置B.使用前必須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上C.使用時彈簧、指針、掛鉤不能與外殼摩擦D.所測的力不能超出彈簧測力計的量程10、幾位同學用同一個彈簧拉力器鍛煉身體,每位同學都可以將彈簧拉力器拉開至兩臂伸直。兩臂伸直時,對彈簧拉力器的拉力最大的是 ( )A.幾位同學都一樣大 B.手臂長的同學 C.體重大的同學 D.力氣大的同學11.將一彈簧測力計按照圖甲使用,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4.0N;若把彈簧測力計倒置,像圖乙這樣使用,兩種情況下彈簧測力計下面掛的是同一物體,則圖乙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應( )B.等于4.0NC.大于4.0NA.小于4.0ND.無法確定12、使用彈簧測力計時,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所測量的力不能超過量程B.使用前輕輕拉動掛鉤來回運動幾次C.使用時彈簧測力計必須豎直拉動D.施力的方向不應偏離彈簧的軸線方向13、某同學在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前,發現指針指在0.1N的位置上,為了使測量準確,他提出了以下調整方法,其中正確的是( )A.必須將指針撥到“0”刻度線,若不能使指針對準零刻度線,該彈簧測力計已不能使用B.仍可以直接測出拉力,然后再減去0.1NC.仍可以直接測出拉力,因為實驗時誤差不可避免D.必須換一個彈簧測力計測量,該彈簧測力計已不能使用14、關于彈力,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彈力是物體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B.彈力的大小與物體發生彈性形變的程度有關C.彈力的方向與物體形變的方向相反D.只有彈簧才產生彈力15、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過程中,有如下操作:①把待測物體掛在秤鉤上;②輕輕來回拉動幾次秤鉤;③調整彈簧測力計指針位置;④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弄清分度值是多少;⑤待指針穩定后讀數。上述操作正確的順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① C.④②③①⑤ D.③④①②⑤16、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l與受到的拉力F成正比。如圖所示的圖象中,能正確表示這一關系的是( )17、李華同學在使用彈簧測力計前沒有注意校零,指針指在0.2N處,他測量時指針的示數為3.6N,則實際拉力的大小為( )A.3.8 N B.3.6 N C.3.4 N D.無法確定18、如圖甲、乙、丙、丁四根彈簧完全相同,甲、乙左端固定在墻上。圖中所示的力F均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在一條直線上。四根彈簧在力的作用下均處于靜止狀態,其長度分別是,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 L> B.= = C.< = D.= >19、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和細線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計,物重G=5N,則彈簧測力計A和B的示數分別為( )A.5 N,0N B.0N,5N C.5 N,5N D.5 N,10N20.如圖甲所示,彈簧的一端掛在墻上,一人用4 N的力F拉另一端,彈簧伸長了5 cm;如圖乙所示,兩個人分別拉該彈簧的兩端,彈簧也伸長了5 cm,則每個人的力F分別為 ( )A.4 N、0 B.0、4 N C.4 N、4 N D.8 N、8 N21.A、B兩球相互間一定有彈力作用的是( )22、如圖所示,一個彈簧測力計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受到水平方向的力F 、F ,且F >F ,整個過程中,彈簧不超過其彈性限度,則( ) A.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等于 F +F B.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等于 F -F C.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等于F D.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等于F 23、將一彈簧測力計按圖甲所示的方式使用,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4N。若把彈簧測力計倒置,按圖乙所示的方式使用,兩種情況下彈簧測力計下掛的是同一物體,則圖乙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數( )A.小于4N B.等于4NC.大于4N D.無法確定24.甲、乙、丙三條完全相同的彈簧懸掛在一根水平橫桿上,甲彈簧無懸掛物品,乙彈簧懸掛重量為W1的砝碼,丙彈簧懸掛重量為W1及W2的砝碼,靜止平衡時,三者的長度關系如圖所示。若三條彈簧質量均很小忽略不計,且乙、丙兩彈簧在取下砝碼后,均可恢復原長,則W1∶W2應為 ( )A.1∶2 B.2∶1 C.2∶3 D.3∶225、為了探究彈簧受到的彈力F和彈簧伸長量x的關系,某同學選了A、B兩根規格不同的彈簧進行測試,根據測得的數據繪出如圖所示的圖象。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若用A彈簧制作彈簧測力計,其受到的拉力大小與伸長量之間的關系可表達為F=3xB.用A彈簧制作的彈簧測力計,伸長量為18 cm時,受到的拉力為6NC.若要制作一個精確度較高的彈簧測力計,應選彈簧BD.若要制作一個量程較大的彈簧測力計,應選彈簧B三.實驗題26、某同學在探究彈簧的特點時,得出了彈簧受到的拉力與彈簧的長度的關系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這根彈簧的原長是 cm;(2)彈簧在受到6N的拉力時,彈簧比原來伸長了 cm,此時彈簧發生了 形變;(3)分析圖象中有關數據,你可得出的結論是 。27、小夢同學為了制作彈簧測力計,對一根彈簧進行了探究:將彈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懸掛鉤碼,記錄彈簧的長度與它受到的拉力之間的關系。如下表所示:(g取10N/kg)拉力/N 0 0.5 1.0 1.5 2.0 3.0 4.0彈簧長度/cm 6.5 7.5 8.5 9.5 11.0 14.2 18.0若用此彈簧制作彈簧測力計,請回答以下問題:(1)從表格信息可得,它的最大稱量是 N。(2)若該彈簧測力計的最小刻度為0.1N,則相鄰刻度線之間的距離為 cm 。28、小明在選用彈簧測力計的過程中,發現測量大小相同的力時,用不同規格的測力計,彈簧伸長的長度不一樣。對哪些因素會影響彈簧的伸長量,小明有三種猜想:猜想1:制造彈簧所用的材料可能影響彈簧的伸長量。猜想2:彈簧的原長可能影響彈簧的伸長量。猜想3:彈簧的粗細可能影響彈簧的伸長量。小明為探究自己的猜想,設計出一個實驗方案:①將一根彈簧剪成長度不同的兩根,測出兩根彈簧的初始長度L 、L 。②如圖所示,固定彈簧的一端,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彈簧,測出兩根彈簧的對應長度L ′、L ′。③改變拉力的大小,重復實驗步驟①②,記錄實驗數據。(1)該實驗方案研究的是猜想 (填寫序號)。實驗方案中“將一根彈簧剪成長度不同的兩根”,這樣做的目的是控制彈簧的 和 相同。(2)實驗方案中除了完成①和②外,還進行探究步驟③的操作的目的是 。實驗方案中“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彈簧”表明彈簧的伸長量還與 有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