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學案【學習目標】1.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2.關注兩棲動物的生殖與環境的關系,增強環保意識。3.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快速閱讀教材14-17頁,自主完成以下問題:1.青蛙的生殖和發育(1)你能知道什么季節可聽到青蛙鳴叫?(2)青蛙都能鳴叫嗎?鳴叫又意味著什么?(3)雌雄蛙的抱對有什么意義?(4)對比早期蝌蚪與成蛙在外部形態上的不同點。比較 早期蝌蚪 成蛙外形特征 身體分為_____、_____和尾部,沒有_____。 身體分為_____,_____和四肢,沒有_____。頭部 感覺器官_____(發達或不發達),頭后兩側有_____。 視覺.聽覺敏銳,無___(有___),適于陸地上生活。軀干部、四肢、尾 通過_____的擺動產生運動,適于在水中游動 后肢_____,前肢_____,適于陸地上跳躍。后肢趾間有_____,適于在水中游泳2.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條件(1)上述事例說明,環境的變化對兩棲動物的繁衍有什么影響?(2)某些地區出現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從上述事實你受到哪些啟示?【課內探究】1.你知道何為兩棲動物嗎?你能舉出幾種不同類型的兩棲動物嗎?3.欣賞“詩句”思考下列問題:(1)詩人等人至夜半十分,為何知道青草池塘邊到處都有青蛙呢?(2)蛙是如何鳴叫的?為什么要鳴叫?(3)蛙的生殖和發育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3.判斷:“兩棲動物的生殖和幼體發育必須在水中進行,是導致兩棲類分布范圍較小,種類也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的說法是否正確。【效果評價】1.下列動物中不屬于兩棲動物的是( )A.蟾蜍 B.大鯢C.蛇 D.蠑螈2.下列不是兩棲動物的數量正在逐漸減少的原因的是( )A.對兩棲動物的生活環境缺乏保護措施B.捕殺和食用兩棲動物C.水源日益減少D.兩棲動物的生活能離開水3.在采集蛙卵時想從水中獲取一粒卵是很困難的,原因是 ( )A.卵粒太小,不容易發現B.卵粒太滑容易溜掉C.卵粒之間有黏性物質相連,常常以卵塊狀態在水中漂浮D.沒有合適的工具4.某地發現一只畸形青蛙,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 )A.發育過程中營養條件不夠B.水環境污染造成的C.青蛙發育速度過快造成的D.水源日益減少造成的5. 青蛙生殖和發育的特點是?( )?A. 雌雄同體、體外受精、變態發育B. 雌雄同體、體內受精、變態發育C. 雌雄異體、體外受精、變態發育D. 雌雄異體、體內受精、變態發育6.下圖是青蛙的發育過程圖,請根圖回答下 列問題:青蛙發育過程示意圖(1)蝌蚪象魚的時 期是 (寫字母),特點是 。(2)具有蛙特征的時期是 (寫字母),長出了 主要用 呼吸。所以青蛙的發育是 發育。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