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4 遺傳規律和伴性遺傳微專題2 伴性遺傳與人類遺傳病1.性染色體不同區段分析(1)僅在X染色體上基因的遺傳特點(2)XY同源區段遺傳特點①涉及同源區段的基因型女性為XAXA、XAXa、XaXa,男性為XAYA、XAYa、XaYA、XaYa。②遺傳仍與性別有關2.“程序法”分析遺傳系譜圖3.明確遺傳病中的5個“不一定”(1)攜帶遺傳病致病基因的個體不一定患遺傳病。如女性色盲基因攜帶者XBXb,不患色盲。(2)不攜帶遺傳病基因的個體不一定不患遺傳病。如21三體綜合征、貓叫綜合征等。(3)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遺傳病。如母親妊娠前三個月內感染風疹病毒而使胎兒患先天性白內障。(4)家族性疾病不一定是遺傳病。如由于食物中缺少維生素A,家庭中多個成員患夜盲癥。(5)后天性疾病不一定不是遺傳病。有些遺傳病可在個體生長發育到一定階段才表現出來。①并非所有基因都在染色體上,線粒體、葉綠體和原核細胞等不具有染色體,但是存在遺傳物質。②調查遺傳病發病率和遺傳方式的范圍不同,前者在人群中隨機調查(社會調查),而后者在某種遺傳病患病家系中調查(家系調查)。經典考題重現考向1 伴性遺傳與人類遺傳病,考查生命觀念1.(2021·湖南卷,10)有些人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Y,其外貌與正常女性一樣,但無生育能力,原因是其X染色體上有一個隱性致病基因a,而Y染色體上沒有相應的等位基因。某女性化患者的家系圖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Ⅱ 1的基因型為XaYB.Ⅱ 2與正常男性婚后所生后代的患病概率為1/4C.Ⅰ 1的致病基因來自其父親或母親D.人群中基因a的頻率將會越來越低答案 C解析 根據題意可知,女性化患者的基因型應為XaY,題圖中Ⅱ 1為女性化患者,故其基因型為XaY,A正確;Ⅱ 2的基因型為XAXa,她與正常男性(XAY)婚后所生后代患病(XaY)的概率為1/4,B正確;Ⅰ 1的基因型為XAXa,若致病基因來自父親,則其父親的基因型為XaY,為女性化患者,不可育,不符合題意,故Ⅰ 1的致病基因只能來自其母親,C錯誤;由于女性化患者不育,故人群中基因a的頻率將會越來越低,D正確。2.(2022·江蘇揚州月考)某致病基因h位于X染色體上,該基因和正常基因H中的某一特定序列BclⅠ酶切后,可產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如圖1,bp表示堿基對),據此可進行基因診斷。圖2為某家族病的遺傳系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h基因特定序列中BclⅠ酶切位點的消失是堿基對替換的結果B.Ⅱ 1的基因診斷中只出現142 bp片段,其致病基因來自母親C.Ⅱ 2的基因診斷中出現142 bp、99 bp和43 bp 3個片段,其基因型為XHXhD.Ⅱ 3的丈夫表型正常,其兒子的基因診斷中出現142 bp片段的概率為1/2答案 D解析 分析圖1可知,H基因與h基因的堿基對數目相同,h基因特定序列中BclⅠ酶切位點的消失是堿基對替換的結果,A正確;分析圖2可知,Ⅱ 1個體的基因型為XhY,沒有H基因,基因診斷中只出現142 bp片段,其含有致病基因的X染色體來自于其母親,B正確;Ⅱ 2的基因診斷中出現142 bp、99 bp和43 bp 3個片段,說明其為攜帶者,基因型為XHXh,C正確;Ⅱ 3父母的基因型為XHY和XHXh,Ⅱ 3的基因型為XHXh的概率為1/2,若其丈夫表型正常,即基因型為XHY,則其兒子含有Xh基因的概率為1/2×1/2=1/4,D錯誤。考向2 圍繞伴性遺傳相關實驗,考查科學探究能力3.(2022·江蘇新高考基地期中)家蠶的性別決定為ZW 型,正常自然種群中雌雄個體數量基本相等。研究發現,雄蠶苗的繭層率和鮮繭出絲率要比雌蠶繭高出約 20%。在蠶種生產上,由于雄蛾體質強健、耐冷藏、交配時可以重復使用,因此選擇性的調控家蠶性別比例有助于提高蠶絲產業效益。已知家蠶體色正常對透明為顯性,相關基因(A/a)只位于 Z 染色體上。控制斑點、血色的基因(分別記為 B/b、D/d)位置未知。某研究小組進行了如下雜交實驗得F1,F1雌雄交配得F2,結果如表所示(親本和子代個體全為體色正常)。雜交組合 F1 F2正交 ♀黑縞斑黃血×♂無斑白血 黑縞斑黃血 黑縞斑黃血∶無斑白血=3∶1反交 ♀無斑白血×♂黑縞斑黃血 黑縞斑黃血 黑縞斑黃血∶無斑白血=3∶1(1)控制家蠶斑點、血色的基因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F2黑縞斑黃血家蠶中的純合子占________。上述雜交實驗的F1中,這兩對基因所在染色體的類型及位置關系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雄蠶的性染色體組成為________。(3)蠶種生產上,為了提高繁殖效率應該設法提高________(填“雌蠶蛾“或“雄蠶蛾”)的比例。在蠶絲生產上,應通過特定性狀標記性別以便在幼蠶即可選擇出________(填“雌蠶”或“雄蠶”)進行培養,請寫出你的篩選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鈷60γ射線可將染色體切斷產生染色體破片,這些染色體破片可能在細胞分裂時丟失。研究人員在進行家蠶育種時發現,經鈷60γ 射線照射的純種黑縞斑雄蛹成蛾后與純種無斑雌蛾交配,所得子代出現了少量左、右半身分別呈現黑縞斑與無斑的嵌合體。導致該嵌合體出現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實驗檢驗上述推測,請簡要寫出實驗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不遵循 1/3 B/b、D/d兩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的常染色體上,B、D基因位于其中一條染色體上,b、d基因位于另一條染色體上 (2)ZZ (3)雌蠶蛾 雄蠶 選取正常體色雌蠶與體色透明的雄蠶(或ZAW×ZaZa)進行雜交,在子代中選擇正常體色的幼蠶繼續培養 (4)經鈷60γ射線照射產生的含B基因染色體碎片的精子參與受精,受精卵進行第一次卵裂后該碎片在其中一個子細胞中丟失 取幼齡嵌合體不同斑點區具有分裂能力的細胞,觀察比較兩類細胞中有絲分裂中期時的染色體形態解析 (1)控制斑點、血色的基因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根據正反交的F1黑縞斑黃血自交后代,黑縞斑黃血∶無斑白血=3∶1,不符合9∶3∶3∶1及其變式,說明控制家蠶斑點、血色的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F1黑縞斑黃血的基因型是BbDd,由于后代黑縞斑黃血占3/4,則說明B/b、D/d兩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的常染色體上,B、D位于一條染色體上,b、d位于另一條染色體上,F2黑縞斑黃血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DD∶BbDd=1∶2,則純合子占1/3。(2)家蠶的性別決定為ZW型,因而雄蠶的性染色體組成為ZZ。(3)為了提高繁殖效率,多生育后代,應該設法提高雌蠶蛾的比例。根據題干信息,雄蠶苗的繭層率和鮮繭出絲率高,因而在蠶絲生產上應篩選出雄蠶進行培養。為了在幼蠶階段依據體色進行性別的篩選,篩選出雄蠶進行培養,已知家蠶體色正常對透明為顯性,相關基因(A/a)只位于Z染色體上,則可選取正常體色雌蠶(ZAW)與體色透明的雄蠶(ZaZa)進行雜交,在子代中選擇正常體色(ZAZa)的幼蠶繼續培養即可。(4)正常情況下的純種黑縞斑雄蛹成蛾后的基因型是BB,純種無斑雌蛾的基因型是bb,雜交后代應該都是Bb的黑縞斑。根據題干信息鈷60γ射線可將染色體切斷產生染色體碎片,這些染色體碎片可能在細胞分裂時丟失,經鈷60γ射線照射的純種黑縞斑雄蛹成蛾后與純種無斑雌蛾交配,所得子代出現了少量左、右半身分別呈現黑縞斑與無斑的嵌合體,則可能原因是經鈷60γ射線照射產生的含B基因染色體碎片的精子參與受精,受精卵進行第一次卵裂后該碎片在其中一個子細胞中丟失。為了驗證該實驗設想,可取幼齡嵌合體不同斑點區具有分裂能力的細胞,觀察比較兩類細胞中有絲分裂中期時的染色體形態。遺傳實驗設計題是高中生物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歷年高考生物試卷中的必考題、壓軸題和拉分題。此類試題對考生科學探究能力與科學思維能力的要求較高,最能體現生物學科核心素養,這也是其成為近幾年高考高頻考點的原因之一。共鳴點1 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驗證1.(2019·全國卷Ⅲ,32節選改編)玉米是一種二倍體異花傳粉作物,可作為研究遺傳規律的實驗材料。玉米籽粒的飽滿與凹陷是一對相對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問題:現有在自然條件下獲得的一些飽滿的玉米籽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籽粒,若要用這兩種玉米籽粒為材料驗證分離定律,寫出兩種驗證思路及預期結果。答案 思路及預期結果:①兩種玉米分別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則可驗證分離定律。②兩種玉米分別自交,在子代中選擇兩種純合子進行雜交,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則可驗證分離定律。③讓籽粒飽滿的玉米和籽粒凹陷的玉米雜交,如果F1都表現一種性狀,則用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則可驗證分離定律。④讓籽粒飽滿的玉米和籽粒凹陷的玉米雜交,如果F1表現兩種性狀,且表現為1∶1的性狀分離比,則可驗證分離定律。(任答兩種即可)解析 欲驗證基因的分離定律,可采用自交法和測交法。根據題意,現有在自然條件下獲得的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玉米籽粒若干,其顯隱性未知,若要用這兩種玉米籽粒為材料驗證分離定律,可讓兩種性狀的玉米分別自交,若某些親本自交后,子代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則可驗證分離定律;若子代沒有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說明親本均為純合子,在子代中選擇兩種性狀的純合子玉米雜交得F1,F1自交得F2,若F2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則可驗證分離定律;也可讓兩種性狀的玉米雜交,若F1只表現一種性狀,說明親本均為純合子,讓F1自交得F2,若F2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則可驗證分離定律;若F1表現兩種性狀,且表現為1∶1的性狀分離比,說明該親本分別為雜合子和隱性純合子,則可驗證分離定律。2.(2021·選擇性考試湖南卷,17)油菜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株高適當的降低對抗倒伏及機械化收割均有重要意義。某研究小組利用純種高稈甘藍型油菜Z,通過誘變培育出一個純種半矮稈突變體S。為了闡明半矮稈突變體S是由幾對基因控制、顯隱性等遺傳機制,研究人員進行了相關實驗,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F2表型及數據分析,油菜半矮稈突變體S的遺傳機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雜交組合①的F1產生各種類型的配子比例相等,自交時雌雄配子有________種結合方式,且每種結合方式概率相等。F1產生各種類型配子比例相等的細胞遺傳學基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將雜交組合①的F2所有高稈植株自交,分別統計單株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分為三種類型,全為高稈的記為F3 Ⅰ,高稈與半矮稈比例和雜交組合①②的F2基本一致的記為F3 Ⅱ,高稈與半矮稈比例和雜交組合③的F2基本一致的記為F3 Ⅲ。產生F3 Ⅰ、F3 Ⅱ、F3 Ⅲ的高稈植株數量比為________。產生F3 Ⅲ的高稈植株基因型為________________(用A、a;B、b;C、c……表示基因)。用產生F3 Ⅲ的高稈植株進行相互雜交實驗,能否驗證自由組合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由兩對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控制 16 F1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2)7∶4∶4 Aabb、aaBb 不能解析 (1)根據雜交組合①②正反交的F2結果高稈∶半矮稈都約為15∶1,所以半矮稈為隱性遺傳,且該性狀是由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隱性基因控制的,即只有基因型為aabb時表現為半矮稈,其他基因型均表現為高稈。雜交組合①中F1的基因型為AaBb,F1自交時雌雄配子有4×4=16種組合方式。其細胞遺傳學基礎是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2)雜交組合①中F1的基因型為AaBb,產生的F2的基因型為AA_ _和_ _BB占F2中所有高稈植株的,它們自交后代都表現為高稈,所以屬于F3 Ⅰ;F2中基因型為AaBb的植株自交,產生的后代高稈∶半矮稈=15∶1,與雜交組合①②的F2基本一致,記為F3 Ⅱ,基因型為AaBb的植株占F2中所有高稈植株的;F2中基因型為Aabb和aaBb的高稈植株自交,產生的后代高稈∶半矮稈=3∶1,與雜交組合③的F2基本一致,記為F3 Ⅲ,基因型為Aabb和aaBb的植株占F2中所有高稈植株的,故產生F3 Ⅰ、F3 Ⅱ、F3 Ⅲ的高稈植株的數量比為7∶4∶4。基因型為Aabb和aaBb的高稈植株相互雜交的子一代再自交才能驗證自由組合定律,否則只能驗證一對基因的分離定律。共鳴點2 一對等位基因位置的判斷3.(2022·江蘇常州期末)果蠅的棒眼(B)對圓眼(b)為顯性、紅眼(R)對杏紅眼(r)為顯性,現有純合棒眼杏紅眼雌果蠅和純合圓眼紅眼雄果蠅雜交,F1雌果蠅均表現為棒眼紅眼,雄果蠅均表現為棒眼杏紅眼。讓F1雌雄果蠅雜交,不考慮互換及特殊基因組合致死的可能。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若F2圓眼紅眼只有雄蠅,則F2有4種表型且棒眼杏紅眼雌蠅出現的概率是1/4B.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可能均位于X染色體上,其遺傳總是和性別相關聯C.若F2圓眼紅眼既有雌性也有雄性,則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D.控制紅眼和杏紅眼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體上答案 D解析 分析題干信息“果蠅的棒眼(B)對圓眼(b)為顯性、紅眼(R)對杏紅眼(r)為顯性,純合棒眼杏紅眼雌果蠅和純合圓眼紅眼雄果蠅雜交,F1雌果蠅均表現為棒眼紅眼,雄果蠅均表現為棒眼杏紅眼”,F1雌、雄個體中眼色表現不同,說明與性別相關聯,可判斷控制控制紅眼和杏紅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若F2圓眼紅眼只有雄蠅,則控制棒眼和圓眼的基因也位于X染色體上,由此推斷親本的基因型為XBrXBr和XbRY,F1為XBrXbR和XBrY,結合題干信息“不考慮互換及特殊基因組合致死的可能”,可得出F2有4種表型且棒眼杏紅眼雌蠅出現的概率是1/4,A正確;控制這兩對性狀的基因中,控制眼色的基因一定位于X染色體上,其余一對基因可位于X染色體上,也可位于常染色體上,B正確;若F2圓眼紅眼既有雌性也有雄性,則兩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其中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C正確;由題可知,親本為純合棒眼杏紅眼雌果蠅和純合圓眼紅眼雄果蠅雜交,F1雌果蠅均表現為棒眼紅眼,雄果蠅均表現為棒眼杏紅眼,眼色基因與性別相關聯,因此該對基因只能位于X染色體上,D錯誤。4.(2022·江蘇南通期中)現用一只隱性雌性個體與一只顯性雄性個體雜交,不考慮突變。根據子代的性狀表現判斷基因的位置正確的是( )A.若后代雌性為隱性,雄性為顯性,則該基因位于片段Ⅰ上B.若后代雌性為隱性,雄性為顯性,則該基因位于片段Ⅱ-2上C.若后代雌性為顯性,雄性為隱性,則該基因位于片段Ⅰ上D.若后代雌性為顯性,雄性為隱性,則該基因位于片段Ⅱ-2上答案 A解析 設B、b表示相關的基因。若該基因位于片段Ⅰ上,則隱性雌性個體的基因型為XbXb,顯性雄性個體的基因型為XbYB或XBYb或XBYB,后代的表型為:雌性為隱性(XbXb)、雄性為顯性(XbYB)或雌性為顯性(XBXb)、雄性為隱性(XbYb)或雌性為顯性(XBXb)、雄性也為顯性(XbYB)。若該基因位于片段Ⅱ-2上,則隱性雌性個體的基因型為XbXb,顯性雄性個體的基因型為XBY,后代的表型為:雌性為顯性(XBXb)、雄性為隱性(XbY)。綜上分析,A正確,B、C、D均錯誤。5.(2022·江蘇南通大聯考)果蠅是進行遺傳學研究的模式生物,其有3對常染色體(分別編號為 Ⅱ、Ⅲ 、Ⅳ)和1對性染色體。請回答下列問題:(1)雄性果蠅的1個染色體組含有________條形態、功能不同的染色體。果蠅適合用作遺傳實驗材料的優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寫出兩點)。(2)科研人員培育出果蠅甲品系,其4種突變性狀(多翅脈、卷曲翅、短剛毛、 鈍圓平衡棒)分別由一種顯性突變基因控制,(位置如下圖),突變基因純合時胚胎致死(不考慮互換)。①顯性突變是一種由隱性基因突變成顯性基因的變異,這種變異的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果蠅甲品系的雌、雄個體間相互交配,子代果蠅的成活率為________。(3)為探究果蠅眼色基因(B、b)的位置,科研人員進行了如下雜交實驗(除圖中性狀外,其他均為隱性性狀):①根據上述結果,是否判斷B、b基因一定位于常染色體上?簡要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B、b位于常染色體上,現要通過雜交實驗進一步探究其是否位于Ⅱ號染色體上,應先取F1中若干表型為________雌、雄果蠅在適宜條件下培養,如果眼色基因不在Ⅱ號染色體上,那么理論上后代中紅眼卷曲翅∶紅眼正常翅∶紫眼卷曲翅∶紫眼正常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4 染色體數目少、有容易區分的相對性狀、繁殖周期短、易飼養、后代數量多 (2)①基因中的堿基的替換、增添或缺失(或基因堿基序列的改變) ②25% (3)①否,B和b也可能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 ②紅眼卷曲翅 6∶3∶2∶1解析 (1)雄果蠅的染色體是由3對常染色體加1對性染色體(X、Y)組成的,其中1個染色體組包括3條常染色體和1條X或Y染色體,共4條形態、功能不同的染色體;果蠅作為遺傳學研究的實驗材料,其優點有易飼養,繁殖快,子代數量多,有多對容易區分的相對性狀,染色體數量少且易觀察,培養成本低等。(2)①顯性突變是一種由隱性基因突變成顯性基因的變異,該變異屬于基因突變,基因突變的實質是基因中的堿基的替換、增添或缺失(或基因堿基序列的改變)。②因為果蠅甲品系含有4種顯性突變基因,且控制剛毛和平衡棒的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控制翅形和翅脈的基因位于另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且突變基因純合時胚胎致死,甲品系內的雌雄交配的后代中AaCc占1/2,AAcc占1/4,aaCC占1/4,另一對后代SsTt占1/2,SStt占1/4,ssTT占1/4,由于突變基因(顯性基因)純合時胚胎致死,故存活個體即 AaCcSsTt占1/2×1/2=1/4。(3)①據圖可知,用純合紅眼雄果蠅和紫眼雌果蠅雜交,子代中全為紅眼,據圖無法推知B、b基因一定位于常染色體上,因B和b也可能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如XBYB×XbXb→XBXb、XbYB,也符合題意。②若B、b位于常染色體上,現要通過雜交實驗進一步探究其是否位于Ⅱ號染色體上,則應選擇雜合子進行雜交,即選擇F1中表現為紅眼卷曲翅(BbCc)的雌、雄果蠅在適宜條件下培養,若眼色基因不在Ⅱ號染色體上,則符合自由組合定律,又因為突變基因(C)純合時胚胎致死,故子代中B-∶bb=3∶1,Cc∶cc=2∶1,則理論上后代中紅眼卷曲翅∶紅眼正常翅∶紫眼卷曲翅∶紫眼正常翅=6∶3∶2∶1。1.探究基因是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僅位于X染色體上(1)雜交實驗方法①性狀的顯隱性是“未知的”,且親本均為純合子時此方法還可以用于判斷基因是位于細胞核還是細胞質中,若正反交結果不同,且子代只表現母本的性狀,則控制該性狀的基因位于細胞質中。②性狀的顯隱性是“已知的”(2)調查實驗法(3)假設分析逆向推斷法2.探究基因是僅位于X染色體上還是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上3.探究基因是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X、Y染色體同源區段上(1)(2)共鳴點3 兩對或多對等位基因位置的判斷6.(2017·全國卷Ⅲ,32)已知某種昆蟲的有眼(A)與無眼(a)、正常剛毛(B)與小剛毛(b)、正常翅(E)與斑翅(e)這三對相對性狀各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現有三個純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假定不發生染色體變異和染色體交換,回答下列問題:(1)若A/a、B/b、E/e這三對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體上,請以上述品系為材料,設計實驗來確定這三對等位基因是否分別位于三對染色體上。(要求:寫出實驗思路、預期實驗結果、得出結論)(2)假設A/a、B/b這兩對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體上,請以上述品系為材料,設計實驗對這一假設進行驗證。(要求:寫出實驗思路、預期實驗結果、得出結論)答案 (1)選擇①×②、②×③、①×③三個雜交組合,分別得到F1和F2,若各雜交組合的F2中均出現四種表型,且比例為9∶3∶3∶1,則可確定這三對等位基因位于三對染色體上;若出現其他結果,則可確定這三對等位基因不是位于三對染色體上 (2)選擇①×②雜交組合進行正反交,觀察F1中雄性個體的表型。若正交得到F1中雄性個體與反交得到的F1中雄性個體有眼/無眼、正常剛毛/小剛毛這兩對相對性狀的表現均不同,則證明這兩對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體上解析 (1)根據題目要求,不考慮染色體變異和染色體交換。題中所給三個品系均為雙顯性一隱性性狀,因此可以每兩品系進行一次雜交,通過對雜交后自交產生的F2的性狀進行分析,得出結論。選擇①×②、②×③、①×③三個雜交組合,分別得到F1和F2,若各雜交組合的F2中均出現四種表型,且比例為9∶3∶3∶1,則可確定這三對等位基因位于三對染色體上;若出現其他結果,則可確定這三對等位基因不是位于三對染色體上。(2)如果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則子代雌雄個體的表型沒有差異;如果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則子代雌雄個體的表型有差異。設計實驗如下:選擇①×②雜交組合進行正反交,觀察F1中雄性個體的表型。若正交得到F1中雄性個體與反交得到的F1中雄性個體有眼/無眼、正常剛毛/小剛毛這兩對相對性狀的表現均不同,則證明這兩對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體上。(1)若雜合子自交后代出現9∶3∶3∶1的表型比例(或其變式),或測交后代出現1∶1∶1∶1 的表型比例(或其變式),則說明這兩對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如圖中A/a與D/d(或B/b與D/d),而圖中A/a和B/b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其遺傳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2)根據后代性狀分離比確定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3)若自交后代出現(3∶1)n的分離比(或其變式),或測交后代出現(1∶1)n的分離比(或其變式),則說明這n對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且遵循自由組合定律。(1)如果多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多對同源染色體上,可利用“拆分法”解決:即將多對等位基因分解為若干個分離定律分別分析,再運用乘法原理進行組合。(2)若結果表型出現()n或子代性狀分離比之和為4n,則n代表等位基因的對數,且n對等位基因位于n對同源染色體上。共鳴點4 判斷某特定基因是否位于特定染色體上7.(多選)(2022·江蘇南通適應性考試)家蠶(2n=56)性別決定為ZW型。家蠶不耐熱,夏季飼養易死亡,產繭量低,科研人員用誘變的方法獲得一只耐熱雄蠶,由顯性基因D控制,且有一條染色體出現異常,相應染色體如圖。家蠶至少有一條正常Z染色體才能存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家蠶為二倍體,一個染色體組有28條染色體B.圖中家蠶發生了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C.該雄蠶與不耐熱的雌蠶雜交,若子代雌雄比例為1∶2,則D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D.家蠶基因組測序,應測定56條染色體上堿基對排列順序答案 ABC解析 家蠶(2n=56)有兩個染色體組,一個染色體組有28條染色體,A正確;科研人員用誘變的方法獲得一只耐熱雄蠶,則發生了基因突變,有一條染色體出現異常則發生了染色體變異,B正確;由于家蠶至少有一條正常Z染色體才能存活,所以該雄蠶與不耐熱的雌蠶雜交,若D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該染色體為異常染色體),則親本的基因型為ZDZd和ZdW,雜交后代為ZDZd(雄性)、ZdZd(雄性)、ZDW(死亡)、ZdW(雌性),子代雌雄比例為1∶2,若D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該染色體為異常染色體),則遺傳與性別無關,則子代雌雄比例為1∶1,C正確;家蠶基因組測序,應測定27條常染色體和2條性染色體上堿基對排列順序,D錯誤。要確定基因位于幾號常染色體上,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方法1 利用已知基因定位方法2 利用三體定位方法3 利用單體定位方法4 利用染色體片段缺失定位如果是“三體”相關試題,要注意其減數分裂產生的配子種類及比例。基因型為Aaa的三體產生的配子類型及比例為Aa∶a∶A∶aa=2∶2∶1∶1;基因型為AAA的三體產生的配子類型及比例為AA∶A=1∶1;基因型為aaa的三體產生的配子類型及比例為aa∶a=1∶1。1.(2022·江蘇揚州月考)玉米粒的顏色由基因A/a控制,玉米粒的形狀由基因B/b控制,現用純種黃色飽滿玉米和白色皺縮玉米雜交,F1全部表現為黃色飽滿。F1自交得到F2,F2的表型及比例為黃色飽滿66%∶黃色皺縮9%∶白色飽滿9%∶白色皺縮16%。下列對上述兩對性狀遺傳的分析錯誤的是( )A.每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都遵循分離定律B.兩對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C.F1測交后代表型之比可能為4∶1∶1∶4D.基因A和b位于一條染色體上答案 D解析 分析題干信息可知,純種黃色飽滿玉米和白色皺縮玉米雜交,F1全部表現為黃色飽滿,說明黃色飽滿為顯性性狀;F2的表型及比例為66∶9∶9∶16,其中黃色∶白色=75%∶25%=3∶1,飽滿∶皺縮=75%∶25%=3∶1,但4種表型比例不是9∶3∶3∶1,說明兩對相對性狀分別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但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即兩對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A、B正確;由題意黃色飽滿66%、黃色皺縮9%、白色飽滿9%:白色皺縮16%,說明F1產生配子AB∶Ab∶aB∶ab=4∶1∶1∶4,而測交時隱性純合子只產生ab一種配子,故F1測交后代表型比為4∶1∶1∶4,C正確;純種黃色飽滿玉米(AABB)與和白色皺縮玉米(aabb)雜交,后代中黃色飽滿和白色皺縮的比例較大,說明AB和ab的配子較多,說明AB連鎖,ab連鎖,即基因A、B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且有Ab、aB配子,說明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生了互換,若基因A和b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黃色和皺縮這兩對性狀的比例應該較多,D錯誤。2.(2022·江蘇南通第一次質檢)煙草含有24條染色體,染色體缺失某一片段不影響其減數分裂過程,但會引起含缺失染色體的一種配子(不確定是雄配子還是雌配子)致死。現有含如圖所示染色體的某株煙草,其中A、a基因分別控制煙草的心形葉和戟形葉。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B、C基因在5號染色體上呈________排列。只考慮煙草的葉形,該株煙草自交后代的性狀表現為________。(2)若現有各種基因型及表型的個體可供選擇,為了確定染色體缺失致死的配子是雄配子還是雌配子,請設計雜交實驗加以證明,用“O”代表缺失的基因,并預測實驗結果。設計實驗:選擇染色體缺失個體與________,觀察后代的性狀表現。結果預測:若染色體缺失個體為父本,后代全為心形葉;染色體缺失個體為母本,后代心形葉∶戟形葉=1∶1,則染色體缺失會使________配子致死;若反之,則為另一種配子致死。(3)已知B、b基因控制煙草的株高,D、d基因控制焦油的含量。現有基因型為BbDd的個體,若想確定D、d基因是否位于5號染色體上,可讓基因型為BbDd的植株自交,若后代出現四種表型,且比例為9∶3∶3∶1,則說明D、d基因不位于5號染色體上;若后代________,則說明D、d基因位于5號染色體上。答案 (1)線性 全為心形葉(或心形葉∶戟形葉=1∶0) (2)戟形葉個體進行正反交 雄 (3)出現兩種表型,比例為3∶1或出現3種表型,比例為1∶2∶1解析 (1)由圖可以看出,A、B、C基因在5號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且5號染色體的一條染色體發生了片段缺失。根據題干信息知,含缺失染色體的一種配子(不確定是雄配子還是雌配子)致死,若是含缺失染色體的雌配子致死,則該個體產生的具有活性的雌配子只有含A一種類型的雌配子,或是含缺失染色體的雄配子致死,則該個體產生的具有活性的雄配子只有含A一種類型的雄配子。設用“O”表示缺失的基因,則基因型為AO的煙草自交,母本和父本中的一方只能產生一種配子A,另一方產生的配子為A∶O=1∶1,因此后代均為心形葉。(2)為了確定染色體缺失致死的配子是雄配子還是雌配子,應選擇染色體缺失個體與戟形葉個體進行正反交(正交∶AO♀×aa♂;反交:AO♂×aa♀),并觀察后代的性狀表現:若染色體缺失會使雌配子致死,則AO♀×aa♂的后代全為心形葉,AO♂×aa♀的后代心形葉∶戟形葉=1∶1;若染色體缺失會使雄配子致死,則AO♀×aa♂的后代心形葉∶戟形葉=1∶1,AO♂×aa♀的后代全為心形葉。(3)若D、d基因不位于5號染色體上,則B、b基因與D、d基因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基因型為BbDd的植株自交,后代會出現4種表型,比例為9∶3∶3∶1。若D、d基因位于5號染色體上,則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B基因與D基因位于一條染色體上,b基因與d基因位于一條染色體上,則基因型為BbDd的植株自交后代會出現兩種表型,比例為3∶1;另一種情況是B基因與d基因位于一條染色體上,b基因與D基因位于一條染色體上,則基因型為BbDd的植株自交后代會出現3種表型,比例為1∶2∶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