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如何解答圖表類試題一、圖表類試題特點分析圖表類試題由于能全面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文字組織和表達能力,因此在近幾年中考中頻頻“亮相”。此類試題最大的特征就是以社會熱點為背景,列舉我國社會生活中的一些具體數據,讓學生解讀試題提供的信息,通過橫向比較或縱向比較來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揭示事物之間的差距,然后去探討發展變化的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近年各地的中考試題看,圖表的類型主要有圖片(人、物、景)、圖標(徽記、標志)、漫畫、表格等,常見的圖式有柱狀圖、折線圖、曲線圖、餅狀圖、扇形圖等;表格式的又有橫向排列和縱向排列之別等,根據材料內容的不同可分為故事型、情景型、對話型、時事型、話題型等;根據設問可分為自問自答型、續寫型、求因型、行為要求型等,可以說問題的答案就在于對各種文字和非文字信息的準確解讀。縱觀近幾年中考思想品德圖表類試題,不難發現以下趨勢:(1)圖表形式有多種,文字說明比較小,但承載的信息量大。一個圖表題有表格,有文字,有的還有注解。表格與表格之間、圖表與材料之間、圖表與注釋之間都有密切聯系。(2)密切聯系現實實際,突出重點和熱點,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具有濃烈的生活氣息和時代特征。要關注時政熱點,尤其是當年國內經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生活中的重大問題、熱點問題,懂得有關黨和政府的政策。(3)連環設問,逐層深入,注重能力考查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要求明確而開放。圖表題往往是一題多問,設問方法新穎,角度靈活多變,全部從材料本身引出,相關又不相同,呈現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一環比一環要求高,其目的在于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查考生掌握知識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體現中考的選拔功能。圖表題是考查學生獲取信息、整合處理信息能力的一種重要的綜合性題型,把握圖表題的特點,了解其新變化,掌握解題思路和方法,對于提高考生圖表題的解題能力極為重要。二、圖表類試題分類研究(一)讀圖表1.【2013年內江市中考題】共享陽光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材料一 中國十年數字變化 表 城鄉恩格爾系數變化城鄉\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城市(%) 37.7 37.1 37,7 36.7 35.8 36.3 37.9 36.5 35.7 36.3農村(%) 46.2 45.6 47.2 45.5 43.0 43.1 43.7 41.0 …… 40.4注: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標準劃分,恩格爾系數在40----49%為小康,30----39%為富裕,30%以下為最富裕。從國外來看,美國自1980年以來,恩格爾系數平均為16.45%,日本自1990年以來平均為24.12%。注:所謂基尼系數,是用于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數值在0和1之間,基尼系數大,說明居民收入差距越大。按照國際一般標準,0.4以上的基尼系數表示收入差距較大,即0.4是國際公認警戒線。材料二 國務院強調:收入分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一項帶有根本性、基礎性的制度安排,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基石。要繼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優化收入分配結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維護社會公平主義與和諧穩定,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扎實基礎。材料三 國務院強調: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堅持共同發展、共享成果。堅持注重效率、維護公平。堅持市場調節、政府調控。堅持積極而為、量力而行。(1)材料一中的表、圖,分別反映了我國經濟生活中的什么問題?(6分)(2)結合材料一、二和教材相關知識,闡述我國當前為什么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12分)(3)結合材料三和教材相關知識,說明應如何完善我國當前的收入分配制度?(12分)解題指津:該題就是典型的圖表類主觀題,一般在題干中提出明確的解答要求,有時在題干或標題中暗示考生一些答題的方向和角度。主要通過一些具體的數據,讓考生進行歸納整合;或總結出趨向性的東西,或篩選出共性的東西與特殊的現象。解題關鍵在于讀懂圖表材料給出的信息以及圖表材料與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系,抓住題眼,最大限度的獲取有效信息,包括顯性的和隱性的,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該題意在考查學生從圖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定性定量的綜合分析能力,弄清恩格爾系數和基尼系數所代表的含義至關重要。解答時抓住三點:第一,抓表頭。表的標題是“城鄉恩格爾系數變化”,圖的標題是“全國居民基尼系數變化”,顯然這兩張圖表反映的是我國城鄉居民生活水平變化的情況。第二,抓數據。表中將2002年——2011年的數據進行比較,橫向比較可以看出無論城市還是農村的恩格爾系數都在逐年下降,表明我國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縱向比較可以看出農村恩格爾系數遠遠高于城市恩格爾系數,說明我國城鄉之間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第三,抓備注。與表備注中美日等發達國家的恩格爾數據比較可以看出,我國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遠低于發達國家的生活水平。與表的備注中“0.4是國際公認警戒線”比較得出全國居民收入差距較大,且一直高于國際警戒線。第(1)問就很容易了。做好此類題的要訣:明確題目要求,全面捕捉信息,重視數據變化,著眼圖表細節,表述簡潔規范。在今后的教學中,除了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提取信息和綜合分析能力之外,還要強化對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和基本原理的掌握,如恩格爾系數、基尼系數等。參考答案:略。2.(2013年河北市中考題)關注生態,分析說明。(9分)材料一:材料二:自1989年以來,我國先后制定實施了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等多部環保法律。2013年,國家啟動大氣污染防治科技攻關,重點研究符合我國國情的大氣污染治理策略和技術體系。材料三:清新的空氣、潔凈的水源、舒適的人居環境、人們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越來越迫切。(1)材料一反映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哪方面的不協調?(2分)解題指津:本題采用柱狀圖的形式反映了我國近年來機動車保有量和排污量的基本情況,以此考查學生對我國現階段生態環境的正確認識。柱狀圖是表格的變化,比表格要直觀,讀圖難度也相對較低。解答時,應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看清圖例和標題,找出表述對象。即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和排污量對環境的影響;第二,在比較時要注意不僅要和自己比,也要和別人比;不僅要橫向比,也要縱向比,比較數據(減少或增加的程度),歸納出共性的趨向性的內容或異常的表現,不可只注意橫向比較而忽視了縱向比較。2008年——2011年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和排污量的數據均是逐年上升的,說明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也在加劇。明確了這兩點以后,我們就可以比較準確地概括出圖表所反映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不協調現象,第(1)問就迎刃而解了。此外,如果圖形是坐標軸圖,重點看曲線大致的走向和上下波動的幅度、頻率。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舉一些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通俗易懂的事例來教學,或讓學生自己來教學,或讓學生自己來舉例,談認識、體會,避免空洞說教,使理論知識融入生活中去,增強學生情感體驗,讓學生覺得政治就在我們身邊,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增強學習的興趣。參考答案:(1)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不協調;生活水平提高與生態環境之間不協調。(2)運用法律;依靠科技。(3)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善待自然;珍愛自然。(二)析圖示【2013年舟山市中考題】根據圖中示意,在▲處填上合適的機構A.國務院 B.人民代表大會C.政治協商會議 D.國家主席解題指津:本題以形象簡明的圖示為背景材料立意命題,考查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和理論概括能力。命題者引用的這一圖例意在告訴學生要重視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本圖示演示了我國各個國家機關之間的關系,政府作為我國的行政機關,是由權力機關產生的,并授予其行使行政權,而我國的權力機關是人民代表大會,弄清了其內在關系之后,就不難選擇了。答案:B(三)識徽標【2013年無錫市中考題】在交通道口等公共場所,我們經常會看到各種警示圖標(如下圖所示),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在公共場所設立這些警示圖標有何意義?(4分)(2)俗話說“不以規矩,難成方圓”。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道理?(4分)解題指津:本題涉及的是圖標(徽記),它高度凝練,蘊涵著豐富的寓意,主要考查學生的領會分析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做此類題。第一步,要從整體上把握圖標的外形特點,以及涉及的時間、事物,注意圖中的文字及其變體。第二步,要注意觀察圖標的組成部分,弄清其內部關系。第三步,要善于由表及里,分析其內涵和寓意,從圖內想到圖外,聯系具體對象對圖標的創意作出合理解釋。解答此題,除了要仔細觀察徽標圖案之外,還應嚴格按照“要求”、把握答案要點,以免不必要的失分。觀察圖案時,要結合“交通警示”的主題,圖案的含義自然是與“安全、秩序”及其目的相關,本題就不難回答了。參考答案:(1)這些圖標的設立,一方面有利于保護我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另一方面有利于維護良好的社會公共秩序。(4分)(2)做任何事都要有規矩,社會公共生活需要秩序。(4分)(四)賞漫畫【2013年安徽中考題】(8分)觀察右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跨欄”者的行為有何危害?(2分)(2)請結合此類現象,談談自己應如何做一個好公民。(6分)解題指津:本類題型運用漫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分析漫畫現象、揭示漫畫寓意;然后歸納現象、談感受、分析原因、或探討解決問題方法的一種題型。此類試題生動活潑,學生也最感興趣,但得分率普遍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往往只看到了表面信息,忽視了圖片中深層次信息的提取。因此,在解答圖片題時,要遵循“圖上東西都有用”這一看圖規律,要從表面信息入手,先粗略看全圖,然后仔細看重點部位,最后將圖片上的信息與所學的知識相結合,進行科學、合理的判斷與歸納,步步深入,直至本質,做到全面無遺漏。本題跨度較大,不僅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再現和整合能力,更要考查學生運用知識進行推理和批判思維、創新思維的水平,即考查學生是否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第(1)問首先要讀懂漫畫標題,“跨欄”給出指引性的知識點或者觀點是違反了交通規則;其次揭示漫畫寓意,通過觀察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文字等,尤其是漫畫夸張之處,得出違反交通規則的危害;最后明確漫畫設問,回歸教材,組織答案。本題類似今年的中國式過馬路的熱點,“跨欄”者的行為有何危害,可以仿寫中國式過馬路。解答此類題規律:準確理解。由表及里,透過現象,抓住本質,深入揣摩,闡釋意圖。涉及兩幅以上的圖片,異中求同。參考答案:(1)引發交通事故;擾亂公共秩序;危害生命安全;損害自身和社會的形象(2)珍愛生命;遵守社會公德和秩序;提高自身素質;遵守交通法規;愛護公共設施;養成文明習慣;增強社會責任感三、圖表類試題解題規律總結解答圖表類試題的方法可歸納為“三讀三比三到五忌”。(一)三讀:1.讀設問,明確題目要求。扣住設問要求,明確答題方向,這是準確解答的根本。設問是命題意圖的直接表示,帶有很強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在做題時,最好是先讀設問,扣住設問要求,做到問什么答什么,帶著設問看圖表,這樣做不僅能夠增強讀題的目的性,而且也能節約時間,特別是在圖表和材料較為復雜的情況下。圖表題的設問一般由2-3個小問組成。常見的設問方式有:(1)“是什么”,表一、表二分別(或共同)反映了什么問題或現象?這時要特別注意看清題目問的是圖表“分別反映”了什么,還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答案不僅要寫出圖表反映的表面現象,還應指出這一現象所包含的深層次信息及本質問題,側重考查考生把數字語言轉化為文字語言的能力。(2)“為什么”,請你談談出現表格所反映現象、問題的原因或結合圖表、文字談認識。要求考生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分析事物變化的原因,認識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側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答題時要注意將材料和課本原理結合起來,避免材料和原理“兩張皮”。(3)“怎樣做”,為解決問題提建議,或根據材料設定其它問題。總的原則是“一扣兩靠”,扣緊材料,靠向課本和時政。一般要求考生回答怎樣解決圖表中所揭示的問題,能夠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或生活經驗,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或措施,側重考查考生遷移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考生主體參與意識和主動探究能力。2.讀圖表,獲取有效信息。讀圖表包括讀圖表圖片的標題和主體部分,這是正確理解圖片圖表圖示的關鍵。①讀標題(表格、圖片的名稱)。圖表圖片的標題反映了圖表的主題或中心,對作答起到提示、指向和限制作用,是解題的關鍵和突破口,有的甚至是答案的組成部分。把握住標題可以明確答題的大致方向,對我們的答題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便于提高解讀表格的效率。②圖表圖片的主體部分是指構成圖片圖表圖示的各個組成要素,既包括人、物及其夸張的畫面,也包括圖例、圖注、數據、文字,圖表的內容一般由時間、項目和各個不同階段的數據構成。讀內容就是要看在圖表標題統領下的各個項目,在什么時間處于什么數據狀態。讀內容時不僅要縱向看,還要注意橫向看。通過對圖表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分析綜合,把握其內在聯系,歸納出圖表的中心觀點或結論,這樣就能為準確答題提供保證。3.讀表注(備注),全面把握觀點。圖表下的注文對圖表起著補充作用,是圖表式主觀題的重要組成部分。注文還對答題思路有提示作用。如果忽略了備注,則不能全面把握圖表的中心觀點,不能揭示圖表間的內在聯系,必然會影響對圖表的分析和理解,在作答時容易丟失要點,影響得分。(二)三比:圖表內的項目和數據等內容,這是答案的主要來源。圖表一般是表格、餅狀圖和柱狀圖,有標題、時間、項目、數據以及小字注等構成。對表格內容要進行“三比”:(1)橫向比較。即與他方比,從而發現不同事物在發展過程中的差異性,用來比較差距。(2)縱向比較。即與自己比,它反映的是一事物自身變化發展的趨勢,用來比較變化(如進步或倒退;上升或下降;提高或降低、增加或減少等等)。(3)整體比較。即表與表之間的比較分析。圖表與圖表之間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存在著一定的聯系。不同表格之間的關系是因果關系?還是互補關系(即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一個表反映成績,另一個表明存在問題)審讀圖表類分析說明題的關鍵是能從對比中發現問題、發現變化、發現差距。從比較中找思路、觀點,特別要注意內容的內在聯系,從現象到本質、從材料到觀點。此外,圖表中有些特定年份對正確理解圖表的中心觀點有重要的啟發意義。如:“1978年”就是“改革開放”,“國內生產總值(GDP)”是反映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若不能揭示這種含義,往往會被扣分。總之,“三讀三比”是審好題的重要環節,而審好題是做好圖表題的關鍵環節,總體上要做到動腦、動筆,不僅能夠對現象進行歸納,而且能夠運用術語提示現象背后的實質。我們的口號是:審題要細,做題要快。(三)三到:1.由現象到本質。圖表圖片呈現的往往是某種現象,或反映出來的問題,到了第二、三問一般都要進一步深層次的分析。因此,在回答問題時必須用政治術語概括出這一現象,透過現象看問題的本質。這就要求我們要做到“三聯系”即“聯系圖表圖片”、“聯系教材”、“聯系生活實際”,這是組織答案的基本原則。題在書外,理在課內。任何試題都是對教材知識的考查,萬變不離其宗。組織答案時應當根據“讀”出的主旨多角度回歸教材,從教材各個地方找出與之相關的知識點,圍繞這些主干知識,緊密聯系圖表內容,還可引用社會熱點、聯系實際問題加以發揮創造,用簡明扼要的語言,組織出層次分明的答案。2.由理論到實踐。中考不僅僅考查我們認識問題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考查我們在理論指導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而圖表類試題的主題,多為揭示社會某一領域的現狀,回答時可根據對圖表內容的分析,聯系自己的生活積累,用簡潔的語言指出此圖表反映了哪一領域怎樣的現實狀況或問題。圖畫類內容的主題,多針對暗示某一社會熱點問題,或謳歌頌揚、或批評諷刺、或闡明正確的價值導向,回答時同樣根據對內容的分析,結合自己的積累,指出該圖畫頌揚了什么精神品質,或諷刺了什么人及現象,表達了什么思想主張。所以,我們生活中可以通過各種媒體,及時了解社會熱點,獲得正確的認知取向,答題時就能做到成竹在胸、駕輕就熟。3.由雜亂到規范。無論是圖表題還是一般性文字解答題,都必須重視卷面分和創新加分。這也是不無謂損失得分的重要一環。但許多學生在拿到試題以后,往往不假思索,提筆就答,想到哪寫到哪,答卷時又不分段落,不分層次,結果是雜亂無章,條理不明,丟三棄四,導致失分嚴重。要使答案簡明扼要,條理清晰,力求規范化,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書寫工整,卷面整潔;言簡意賅,可以在草稿紙上先列出答案要點(關鍵詞、中心詞);層次清晰,答案要點化,要點序號化:要點可以用序號(如①②……)標出;答案科學規范,使用教材語言和政治術語。這樣答案顯得嚴謹、精煉、醒目,給人一種整潔、利索、切中題意的感覺。(四)五忌:一忌離開圖表標題和設問談圖表,不知圖表所云;二忌離開對圖表的分析作答,答了一些與圖表無關的書本知識;三忌審題不嚴,答題要點不全,觀點不準;四忌詞多意少,言語羅嗦;五忌字體潦草,概念出錯。總之,要真正熟練、靈活地掌握圖表類論述題的答題技巧,還應多練習和多總結。要多研讀、體會近年來中考試題中的圖表式分析說明題,通過對中考試題及評分標準的研究和學習,找出中考試題命題以及標準答案具有的共同特點,研究中考命題的方向和原則,研究中考答案要點的擬定規則,在此基礎上自己再總結提高,把握答題規律,就能做到熟能生巧,舉一反三。這樣,解答此類試題定會游刃有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