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節 科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知識點1、杠桿的基本概念1、重點概念(1)杠桿①定義:在力的作用下能繞 的硬棒稱做杠桿,杠桿的形狀 (固定/不固定)②五要素: 、 、 、 、 。[格式:名稱+符號]注:力臂可為零(力臂: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2、作圖①找出支點。②畫好動力作用線及阻力作用線。畫的時候要判斷清楚力的方向。如:鍘刀鍘草時,刀口向下受到草的阻礙,因此阻力是向上的。③正確畫出力臂。知識點2、杠桿實驗1、平衡狀態:是指杠桿處于 狀態或 轉動狀態。2、注意事項(1)調節杠桿兩端的 ,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方便地測出 .(2)測量多次:為了發現杠桿平衡時遵循的 規律,且力與力臂的取值不能太特殊。知識點3、杠桿平衡條件1、重點公式:2.按題目要求作圖:(1)圖丙中,杠桿OBA在圖示位置靜止,請畫出作用在A點的最小力F及其力臂L.(2)如圖,工人用撬棍撬起石塊,O為支點。①畫出阻力F2的力臂L2;②畫出工人在A點施加的最小動力F1的示意圖。知識點4、杠桿類型類型 省力杠桿 費力杠桿 等臂杠桿示意圖力臂的大小關系 l1 l2 l1 l2 l1 l2力的大小關系 F1 F2 F1 F2 F1 F2特點 省力,費距離 費力,省距離 不省力,不省距離應用 桿秤、羊角錘、訂書機、瓶起子、剪鐵皮的剪刀 理發剪刀、腳踏板、釣魚竿、筷子、鑷子 天平、定滑輪注意:(1)既省力又省距離的杠桿是不存在的。判斷杠桿種類的方法:常識推理、比較動力臂與阻力臂的大小關系。本節課小結:達標檢測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支點一定在杠桿上 B. 力臂一定在杠桿上C. 動力作用點與阻力作用點一定在支點的兩側 D. 杠桿的長度一定是動力臂與阻力臂之和2、在甲圖中,畫出螺絲刀撬圖釘的力F1的力臂及所受阻力F2的示意圖;3、下列關于力臂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從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叫動力臂 B.從動力作用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叫動力臂C.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叫阻力臂 D.從阻力作用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叫阻力臂4、如圖所示,所使用的杠桿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A.釣魚竿 B.開瓶器 C.滅火器壓把 D.鋼絲鉗5、在下列工具中:①鑷子;②鍘刀;③汽車上的剎車閘;④天平;⑤釣魚桿;⑥剪鐵皮用的剪刀;⑦起釘子的羊角錘。省力的是( )A.①③⑤⑥ B.②④⑦⑧ C.②③⑥⑦ D.①③⑤⑥6、如圖所示,作用在杠桿一端且始終與杠桿垂直的力F,將杠桿緩慢地由位置A拉至水平位置,在這個過程中,力F的大小將( )A. 不變 B. 變小C. 變大 D. 先變大后變小7.、如圖6所示,輕質杠桿AOB,左邊掛重物G1,右邊掛重物G2,支點是O,且AO<BO,此時杠桿平衡在水平位置.若在G1和G2下分別再加掛重為G的重物,此時杠桿( )A.仍然平衡在水平位置 B.不再平衡,A端下降C.不再平衡,B端下降 D.由于G1和G2的大小未知,無法判斷其是否平衡8、小紅和小明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如圖甲所示,此時的杠桿 (選填“是”或“不是”)平衡狀態。實驗時為了便于直接從杠桿上讀出力臂的大小,可將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調節)。(2)在實驗過程中,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3)在杠桿兩端加掛鉤碼,并移動鉤碼,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測出力臂,多次實驗并把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多次實驗的目的是 。(4)小明根提以上數據得出杠桿平衡條件是 。9、小蘋同學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1)先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在________位置平衡;如發現杠桿右端偏高,則她可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調節.(2)小蘋同學進行正確的實驗操作后,得到的數據為F1=6N、l1=20cm、F2=4N和l2=30cm.該同學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根據這些數據得出探究結論.理由是: .(3)如圖,杠桿平衡.如果在兩側鉤碼下再各掛一個相同的鉤碼,則杠桿________端將下沉.(4)若使杠桿在傾斜一定角度的位置也能平衡,也能得出杠桿平衡條件,這種新實驗方案與本實驗的方案相比,你認為________(選填“新”或“本”)實驗方案好,并說明理由: .10、甲、乙兩同學同樣身高.用一條長1.5 m的扁擔抬一筐重600 N的重物.將筐系在距甲端0.6 m的地方.不計扁擔和繩重,求甲、乙兩人各用多大的力才能把筐抬起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