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 動蕩的春秋時期【教學目標】1.知道春秋和戰國分期。2.了解春秋時期經濟發展的情況以及周王室的衰微。3. 認識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的利弊,培養學生用歷史和辯證的觀點評價歷史事物的能力。【教學重點】1.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2.諸侯爭霸【教學難點】1. 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2.王室衰微【基礎知識梳理】一、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1.農業的發展:春秋后期,_________和________出現,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2.手工業的發展:在農業發展的同時,_________的規模不斷擴大,青銅業、冶鐵業、紡織業、煮鹽業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發展。3.商業的發展:隨著產品的增加,________活動逐漸活躍,很多城市出現了_______交換市場,______貨幣被更多的使用。二、王室衰微1.分封制逐步瓦解:春秋時期的社會處于動蕩狀態,_________逐步瓦解。2.周王室的統治勢力大減:直接管轄的地區僅在_______一帶。______雖然在名義上是天下“共主”,但已無力控制諸侯。3.諸侯國勢力崛起: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_______勢力崛起。他們競相稱霸,操控政治局面,實際上取代了_________的地位。三、諸侯爭霸1.背景:(1)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2)民族間的矛盾也有所發展。春秋時期,一些強大的諸侯為取得優勢,以“______________”的名義進行征戰,爭奪霸主的地位。2.霸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穆公等先后稱霸中原,號令諸侯。到春秋末期,長江下游的______和______也先后北上爭霸。3.影響:(1)在春秋爭霸過程中,有的諸侯國被滅掉,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2)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合作探究】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有何利弊?【課堂練習】1. “千禍其耘”記載于《詩經》,描述了西周時期大規模二人并耕(人力)的集體耕作場景,春秋時期可以看到一種新的耕作場景是( )A.使用耒耜 B.牛耕 C.使用耬車 D.使用曲轅犁2.春秋時期最顯著的政治特點是( )A.國家眾多,分裂趨勢加劇B.分封制等各種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C.周王室中興,王權得到進一步完善D.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3.“禮樂征伐自諸侯出”是古人對下列哪一時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4.下列關于春秋時期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B.大國爭霸戰爭頻繁,百姓流離失所C.齊桓公“尊王攘夷”,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D.戰爭連綿不斷,分裂趨勢加劇,阻礙歷史發展5.我國分封制逐步瓦解開始于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戰國6.史書記載:“王(周桓王)奪鄭伯(鄭莊公)政,鄭伯不朝。秋,王以諸侯伐鄭,鄭伯擊之。”引文從實質上反映了 ( )A.周桓王強大 B.周王室衰微 C.諸侯爭霸 D.鄭伯要當霸主7.據記載,春秋時期魯國向周天子朝貢7次,其中魯國國君親自去的有3次。同時魯國卻朝齊11次,朝晉20次。這說明( )A.魯國定期向周天子納貢B.天子依附于諸侯C.魯國主動與齊晉結好D.周王室地位衰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