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導學案備課組 物理 設計人 審核人 課型 復習 時間課 題 2023中考一輪復習第三章物態變化核心素養目標 1.物理觀念: 經歷物態變化的實驗探究過程,知道物質的熔點、凝固點和沸點,了解物態變化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現象。 2.科學思維: 通過總領概念——重點考點分析——重點實驗回顧——及時檢測的方式進行復習。 3.科學探究: 回顧所學過的實驗的器材、過程、現象、結論。 4.科學態度與責任: 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團隊精神;通過分類整理和知識遷移提升學生總結歸納所學知識的能力。重 點 運用物態變化知識說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象難 點 晶體熔化和液體沸騰實驗學 法 主動愉悅、競爭合作、引導啟發式、討論合作式、多媒體輔助教學學 習 過 程 【整】概念回顧 一、溫度和溫度計 1.溫度:表示物體的_________。 2.溫度計: (1)原理:常用溫度計是根據 的規律制成的。 (2)攝氏溫度(℃)的規定:____________的溫度規定為0℃,在1標準大氣壓下, 的溫度規定為100℃,把0℃到100℃之間分為100等份,每一份就是 。 (3)使用方法: ①看:溫度計的 和_______; ②放:玻璃泡全部 中,不要接觸 ; ③讀:待示數穩定后讀數,讀數時玻璃泡要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液柱的液面 。 二、物態變化 1.熔化:物質由 變為 的過程叫熔化.熔化 熱. 2.凝固:物質由 變為 的過程叫凝固.凝固 熱. 3.汽化:物質由 變為 的過程叫汽化.汽化 熱. 4.液化:物質由 變為 的過程叫液化.液化 熱. 5.升華:物質由 直接變為 的過程叫升華.升華 熱. 6.凝華:物質由 直接變為 的過程叫凝華. 凝華 熱. 【項目1】溫度和溫度計 例1. 下列與溫度有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絕對零度指0℃ B. 單憑感覺判斷冷熱程度不如用溫度計測量可靠 C. 溫度的單位制只有一種溫標即攝氏溫標 D. 不論何種溫度計,必須接觸物體才能測量溫度 例2.關于溫度計的使用,下列各圖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項目2】物態變化 物態變化的辨識及吸放熱判斷 1. 2.判斷步驟: (1)明確研究對象發生物態變化前的狀態; (2)明確研究對象發生物態變化后的狀態; (3)根據六種物態變化的概念判斷物態變化類型; (4)根據物質前后狀態的變化,從固態→液態→氣態是吸熱過程,從氣態→液態→固態的是放熱過程。 3.“白氣”不是水蒸氣 水蒸氣是無色無味看不見的氣體。“白氣”不是水蒸氣,而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飄浮在空氣中形成“白氣”。自然界現象中的霧和露都是“白氣”的不同表現形式。 例3. 關于熱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冬天戶外用溫度計測量鐵塊和木塊的溫度,鐵塊的溫度比木塊的低 B. 夏天打開冰棒包裝紙冒出的“白氣”,是空氣中水蒸氣遇冷液化的小水珠 C. 冬天我們呼出的“白氣”與夏天冰棒冒出的“白氣”形成原因不一樣 D. 秋天早晨的“大霧”,是夜間從地面冒出的“白氣” 二、物態變化在生活中的應用 例4.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深受學生喜愛,詩句中蘊含了豐富的物理知識,下列對有關詩句的分析正確的是( ) A.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現象 B.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雪的形成是凝華現象 C.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現象 D.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霧的形成是汽化現象 三、晶體與非晶體 1.晶體有固定的熔點,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非晶體沒有熔點,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收熱量,溫度逐漸升高。 例6 關于晶體和非晶體,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晶體和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都不變 B.晶體有熔點,非晶體沒有熔點 C.晶體熔化時吸熱,非晶體熔化時不吸熱 D.天上飄落的雪花,是非晶體 2.區別晶體和非晶體圖像的方法 晶體的熔化和凝固的圖像有等溫線段,表示此過程物體繼續吸熱或放熱,但溫度保持不變,即晶體有固定的熔點和凝固點,如圖甲中的BC線段,平行于橫坐標軸;如圖乙所示,非晶體沒有這樣的線段,即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和凝固點。 例7.如圖是分別表示甲、乙、丙、丁四種物質熔化或凝固規律的圖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甲種物質是晶體,圖像表示的是凝固過程 B.乙種物質是非晶體,圖像表示的是熔化過程 C.丙種物質是非晶體,圖像表示的是凝固過程 D.丁種物質是晶體,圖線表示的是凝固過程 【項目3】實驗一: 探究固體熔化過程的規律 1.實驗裝置: 2.組裝實驗器材的順序: _________ 。 3.使用水浴法加熱的優點: _____________。 4.燒杯中水量的規定及試管插入水中的位置要求:燒杯中水的量不宜太多,避免加熱時間過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石棉網的作用: . 6.攪拌器的作用: . 7.選用小顆粒固體的原因: 8.冰熔化前后曲線的傾斜程度不同的原因: 9.【交流與反思】 (1)記錄溫度時的時間間隔不能太久 (2)為了縮短實驗時間,可采取的方法: 10.實驗結論: 晶體熔化時需要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非晶體在熔化時需要吸熱,物質先變軟再變稠,然后變稀,溫度一直在升高 。 【項目4】實驗二:探究沸騰的規律 1.實驗裝置: 2.給燒杯加蓋子的目的: 3.沸騰前后氣泡的變化: 4.撤去酒精燈停止加熱,水中的氣泡會慢慢消失,而不是馬上消失的原因: 5.縮短加熱時間的方法: 水的沸點不等于100 ℃的原因: 7.在實驗中水要適量,原因是: 8.燒杯口產生“白氣”的原因: . 9.本實驗中是通過 的方式改變水的內能的. 10.沸點及其與氣壓的關系: 不同液體的沸點 ; 11.實驗結論: 【補】溫度—時間圖像 例8.對甲、乙兩種物質同時持續加熱,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物質的沸點一定是80 ℃ B.乙物質的熔點一定是60 ℃ C.甲物質在4~6 min內一定持續吸收熱量 D.乙物質在6~10 min內一定是固液共存態 例9.如圖是某物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根據圖像可知該物質是 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該物質第5 min時處于 _________(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態 。 【課后反思】 筆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