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課 貨幣的使用與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教學設計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根據課型需要設置,可自行決定】主題教學法是一種動態的沒有固定模式的教學方法。這一教學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教師在教學中以教材為基礎以課程標準為導向,確立主題。根據主線輔助多種手段,如語言文字、圖片、等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走進歷史,進行自主探究,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自主建立適合自身特點的知識框架獲取歷史的啟迪。這樣能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發學生自主創新的潛意識。教學背景分析(一)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貨幣的使用和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位于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一《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第五單元。本課內容是世界政治經濟文明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課除正文內容“中國貨幣的演進歷程”和“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兩部分內容外,還包括“歷史縱橫”“研究與拓展”等課文輔助系統內容,旨在引導學生從貨幣的角度來探究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由于本課內容涉及時間太長,內容繁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何突出重點,進行內容的整合與取舍是本課教授的一個難點。同時,閱讀本課內容第一部分為中國貨幣的歷史演進,第二部分為世界貨幣的歷史進程,二者之間如何架構聯系也是需要值得思考的。(二)學生情況分析本課教授所面臨的學生為高二年級的學生,其對于學習歷史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在《中外歷史綱要(上)》的學習過程中偶爾涉及本課內容,但是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本課內容在初中課程中并沒有單獨一課的教授,因此學生對于貨幣并沒有系統化的知識結構。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和核心素養分析】總體目標:了解中外歷史上貨幣發行和使用情況,以及現代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能通過史料分析中外貨幣的演進歷程,明白貨幣演進的素養目標:唯物史觀、史料實證)。能通過文字、圖片等資料,認識中外貨幣發展的歷程。(素養目標: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能通過閱讀史料聯系之前所學習的知識明白貨幣演變的原因,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能力(素養目標: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史料實證)。 能通過閱讀分析材料明白錯誤使用貨幣所造成的不好的影響,培養學生剖析問題的能力。(素養目標:唯物史觀、歷史解釋)認識到中國力量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明白世界是一個共同體,全球聯系不斷加強,明確中國應順應這一趨勢的發展,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素養目標:家國情懷)。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中國貨幣體系的演變;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教學難點貨幣制度演變的原因及貨幣的使用所造成的影響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 歷史地圖 文字材料 多媒體(二)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史料研習、課堂講授與教材閱讀相結合板書設計第15課 貨幣的使用與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一、貨幣制度的演變中國貨幣制度的變化世界貨幣體系的變化二、貨幣所帶來的影響積極消極三、貨幣的使用世界中國方案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通過播放視頻進行導入,并提出問題視頻中的“它”指的是什么,它又有怎樣的作用。教師帶領學生分析,指出貨幣擁有巨大的力量,并趁機提出問題,貨幣的力量從何而來,這種力量又有什么樣的影響,我們又該如何使用貨幣。 回答問題 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氛圍,引出本課的主題。一、貨幣制度—貨幣的力量之源 通過引導學生解讀兩則史料,引導學生明白“錢者,權者”,進一步明白貨幣所具有的力量,然后引導學生閱讀史料明白因貨幣的巨大力量,因此封建統治者為掌控力量將貨幣牢牢掌握在手中,為保證只有其擁有鑄幣權,因此建立貨幣制度,保證其貨幣力量來源的合法性。教師過渡語:那么我們了解到統治者為保證其可以掌握貨幣,維護統治都建立了各具特點的貨幣制度,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歷史上的貨幣制度。歷史上的中國貨幣制度利用時間軸將中國貨幣的變化直觀的表現出來,首先,便是,夏商時期,通過展示材料引導同學明白這時期的貨幣是貝幣,同時展示相關圖片,并順勢提到現在很多與錢相關的字都有貝這個部首。然后將展示貝幣圖片打孔處貝幣指出,拓展知識貝幣的計數單位為朋。老師再通過講解因為商業的發展,使得對于貨幣的需求上升,因此出現仿貝幣,并展示圖片,指出在商朝后期出現了銅鑄幣,并趁機提出問題:銅鑄幣為什么會出現?教師通過展示貝幣原始形態圖片,以及結合前面所學習的知識指出其答案。(人工打磨困難,冶煉術的出現和發展),并趁機引導學生明白此時的貨幣已經出現了第一個變化,那就是由自然幣到人工貨幣。然后老師引導學生跟著時間的變化,來學習其他時代的貨幣,商之后便是西周,依舊是銅鑄幣,再之后便是春秋戰國。教師語言:春秋戰國時期的貨幣情況在之前學習過(展示圖片)那同學們還記得嗎?之后,教師提出問題:樣式不同貨幣的貨幣對當時的經濟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通過春秋戰國貨幣分布圖以及史料,引導學生明白樣式不同的貨幣對于經濟的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再深入引導學生貨幣的這種情況必須解決。順勢引出下一個朝代秦朝。利用史料,引導學生明白秦朝以法律的形式將本朝的貨幣確立,貨幣出現第一次法定制度。展示秦幣圖片,加深學生印象,并展示史料,利用當時私鑄貨幣受到懲罰幫助學生理解法定貨幣制度。然后趁機提出問題:秦朝為什么要建立統一的法定貨幣制度?展示史料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答案(商業發展的需要;維護統治的需要),然后教師講解此時從形式多樣的貨幣到統一的秦半兩,說明貨幣從雜亂形狀到統一形狀的變化。然后教師提出問題秦半兩會一直使用下去嗎?通過史料告訴學生漢朝的貨幣為五銖錢,同樣以史料分析引導學生明白為什么五銖錢會取代秦半兩。同時再展示史料引導學生明白在漢朝鑄幣權也是收歸中央,從而讓學生明白貨幣的鑄造在歷史發展中已從地方鑄幣到中央鑄幣。之后引導學生沿著時間軸走下去,到達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通過展示史料,引導學生明白此階段五銖錢依舊流通,但是教師需要講解由于這時期的政權更迭頻繁使得錢幣有出現多種樣式,但是五銖錢依舊是主要的。時間來到隋唐,教師講解讓同學們明白從隋到唐初期依舊是五銖錢,但是在武德四年,唐朝出現了開元通寶,教師在此可以補充開元通寶的來歷。講授完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從漢到唐為什么五銖錢會流通這么就,展示材料,引導學生分析史料得出答案。(符合古代經濟發展;保護錢幣不受損害)然后在沿著時間軸來到宋朝,展示史料,讓同學明白宋代出現“錢荒”,并趁機發問為什么會出現以及如何解決。通過展示史料,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錢荒原因:軍事支出;經濟發展;銅錢外流;民間貯藏。解決方法:發行交子)通過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明白宋朝出現了紙幣交子。在講授元朝貨幣制度時,通過講解讓學生明白元朝的紙幣“鈔”,然后通過展示材料,讓學生們明白紙幣濫用所帶來的問題。在講授明朝貨幣是,引導學生閱讀課本明白明朝的貨幣情況,然后提出問題:明中后期白銀為什么會逐漸貨幣化?(元朝的鈔濫用帶來的不利影響;政府鼓勵用銀)然后通過展示史料結合課本引導學生明白清朝時候白銀成為法定貨幣,并提出問題:清朝為什么會承認白銀法定貨幣的地位?展示史料,引導學生明白原因。(答案:白銀在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然后在通過展示史料,引導學生明白銀元在當時社會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引導學生學習清晚期時期的貨幣制度,然后再通過展示史料,進行分析,讓學生明白銀元出現是當時社會條件所決定的。然后根據時間軸來到民國時期,通過閱讀課本了解民國時期的貨幣情況,然后展示史料讓學生更好地感受當時貨幣的混亂情況,然后教師講授當時的政府為解決當時貨幣問題所采取的措施,引導學生明白貨幣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民國時期過后,便是我們新中國時期時候的貨幣,人民幣學生很熟悉,教師在講授這部分時可以將人民幣背后的故事講授給學生,增強學生對于人民幣的情感,同時向同學們講授人民幣的合法用法,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世界上的貨幣制度1.讓學生閱讀課本,找出世界上經歷的貨幣制度。首先是以英鎊為中心的金本位制,通過展示史料,帶領學生分析金本位制出現的原因。2.對于金本位制進行概念解讀,最后,教師通過中國貨幣制度的演變、更替提出問題:以英鎊為中心的金本位制會一直運行下去嗎?再展示材料,帶領學生分析,從而讓學生明白不會。3.再就是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通過展示史料,引導學生明白布雷頓森林體系出現的原因。4.提出問題:布雷頓體系也能夠一直運行嗎?展示史料,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答案,最終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5.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系,那么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后,社會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通過展示史料以及教師講授期 在體系崩潰之后發生的一些故事,讓學生了解體系崩潰之后的社會。并接著提出問題:美國貨幣霸主的地位被削弱了嗎?教師過渡語:那么讓我們一起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下一目的內容。 閱讀課件材料,回顧舊知,回答問題。分析史料,觀察地圖,進行思考,得出答案。分析史料,得出答案。分析史料,得出答案。分析史料,得出答案。分析史料,小組合作探究,得出答案。分析史料,得出答案。分析史料,得出答案。閱讀課本分析史料,得出答案。分析史料,得出答案。 結合材料,聯系課內外知識,學會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問題能力培養學生歸納概括和辨析能力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解讀史料的能力,客觀理性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解讀史料的能力,客觀理性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解讀史料的能力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解讀史料的能力掌握知識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解讀史料的能力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解讀史料的能力,客觀理性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二、貨幣影響——貨幣的力量之度 1.解釋貨幣具有巨大的力量2.通過展示史料,引導學生明白貨幣力量對于社會產生的影響有好有壞,再次梳理中國貨幣的發展與演變,講授貨幣力量產生的好與壞。3.通過引用劉明禮的話,再次點名貨幣的力量不僅在中國有強大的吸引力,在國外也有,列舉美國利用貨幣發生的一些事件,讓學生深刻感受,并得出上一子目問題的答案。同時教師補成世界上利用貨幣的力量所幫助其他國家的事情。教師過渡:那我們知道貨幣的力量有好有壞,那么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貨幣的力量又是如何發揮的呢? 閱讀史料,回答問題 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解讀史料的能力,客觀理性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三、貨幣運用——貨幣的力量之用 教師回顧之前的知識,再此展示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后的世界金融情況,并提出問題,世界面對因貨幣體系崩潰二造成的世界經濟低迷情況又是如何解決的。教師講授世界為解決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召開會議,確立了新的貨幣體系,牙買加體系,并對其進行簡要介紹。教師結合現在世界實際情況向同學介紹當今世界的經濟發展情況。并提出問題,面對當今金融情況,中國又是如何做的。通過展示材料引導學生明白中國的力量與擔當。提出面對世界不同的貨幣制度我們應采取共商、共建的態度。 感受中國力量 培養家國情懷價值觀課堂小結 教師回顧本節課內容,根據板書帶領學生回顧,并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談談面對世界現實中國如何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力量。 認真聽講 鞏固知識教學反思本課教學設計設計雖有可取之處,但是也有一些不足。首先,主題設置與實際教學聯系不緊切;其次,本課內容數量設置有問題,第一部分比重過大,二三部分占比太少;最后,就是問題設置過多,其歸根究底就是對于內容的取舍做的不是很好。在接下來的過程中我會盡力解決這些存在的問題,在日后的教學實踐中更好地落實教學,提升學生的知識與能力。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