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壓軸專題五 浮力【知識梳理】浮力 定義 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向上托的力,這個力叫作浮力。方向 總是豎直向上產生 原因 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其上、下表面受到液體對它的壓力不同,其上、下表面存在壓力差,即F浮=F下表面一F上表面。影響 因素 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越大、液體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稱重法測浮力 (1)用彈簧測力計測物體所受的重力 G;(2)將物體懸掛于彈簧測力計下,讀出物體浸在液體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3)物體受到的浮力為F浮=G-F。阿基米德原理 內容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公式 F浮=G排=m排g=ρ液gv排適用 范圍 阿基米德原理不僅適用于液體,也適用于氣體。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 物體 浮沉 條件應用 (1)輪船:通過做成空心來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2)潛水艇:通過改變自身的重力來實現上浮或下沉。 (3)氣球和飛艇:內部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氣的氣體 (4)密度計:在任何液體中都處于漂浮狀態。【典題精講】【例1】質量相等的A、B兩個實心球,密度比ρA:ρB=3:2,將它們放入足量水中靜止后受到的浮力分別為FA和FB,FA和FB之比不可能為( )A.ρA:ρ水 B.2:3 C.ρ水:ρA D.1:1【分析】根據A、B兩實心物塊的質量和密度之比得出體積之比;根據物塊在水中存在的狀態,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的浮沉條件分析。【解答】解:質量相等的A、B兩實心物塊,密度之比ρA:ρB=3:2,由密度變形公式V=可知體積之比為:VA:VB=2:3;(1)A、B兩實心物塊,分別放入足夠多的水中,若兩個物體在水中都處于漂浮狀態,則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根據G=mg可知,物體的重力相同,則浮力相同,即FA:FB=1:1;(2)若兩個物體靜止時,都全部浸入水中,根據F浮=ρ水gV排可知,受到的浮力之比等于排開的水的體積之比,也等于A、B兩實心物塊的體積之比,即FA:FB=2:3;(3)由于A的密度大于B的密度,當A在水中下沉,B在水中漂浮時,則A受到的浮力為:F浮A=ρ水gVA,B受到的浮力為:F浮B=GB=ρBgVB,FA:FB=(ρ水gVA):(ρBgVB)=(2ρ水):(3ρB);由于ρA:ρB=3:2,則:(ρ水gVA):(ρBgVB)=ρ水:ρA,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例2】如圖(a)所示,石料在鋼繩拉力的作用下從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到全部沒入水中,然后石料繼續下降一段距離;圖(b)是鋼繩拉力F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若不計水的阻力,則石料的密度為( )A.1.8×103kg/m3 B.2.8×103kg/m3C.2.0×103kg/m3 D.3.2×103kg/m3【分析】分析鋼繩拉力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當石塊沒有浸入水中時,拉力等于重力,據此求出石料重,利用重力公式求石料的質量;當石塊全浸入后,拉力等于重力減去浮力,據此求石料受到的浮力,再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求石料排開水的體積(石料的體積),最后利用密度公式求石料的密度。【解答】解:由圖(b)可知,石料的重為1400N,石料浸沒后鋼絲繩的拉力為900N,則石料受到的浮力大小為:F浮=G﹣F拉=1400N﹣900N=500N,根據F浮=ρ水v排g,可知石料排開水的體積(石料的體積):V石=V排===0.05m3根據G=mg可知石料的質量:m===140kg,石料的密度:ρ石===2.8×103kg/m3。故選:B。【例3】將實心的合金球和木球用細繩相連放入水中時,木球排開水的體積為它自身體積的,此時木球所受浮力為10N,如圖甲所示;當把細繩剪斷后,合金球沉底,木球露出水面的體積是它自身體積的,這時合金球受到池底對它的支持力為4N,如圖乙所示。已知合金球與木球的體積之比為1:6。求:(1)合金球的體積為多少m3;(2)木球的重力為多少N;(3)細繩剪斷前后,兩球所受總浮力的變化量為多少N。【分析】(1)已知木球所受浮力,根據F浮=ρ水gV排算出木球排開水的體積,由木球排開水的體積為它自身體積的算出木球的體積,由合金球與木球的體積之比為1:6算出合金球的體積;(2)圖乙中木球漂浮,浮力等于重力,根據G木=F浮′=ρ水gV木算出木球的重力;(3)細繩剪斷前,兩個球一起處于漂浮狀態,兩球所受總浮力等于兩個球的總重力;細繩剪斷后,木球仍處于漂浮狀態,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自身的重力,合金球沉底,浮力減小,減小的浮力等于池底對它的支持力,進而判斷出細繩剪斷前后,兩球所受總浮力的變化量。【解答】解:(1)根據F浮=ρ水gV排得木球排開水的體積為:V排===10﹣3m3,由木球排開水的體積為它自身體積的得木球的體積為:V木=V排=×10﹣3m3=1.2×10﹣3m3;由合金球與木球的體積之比為1:6知合金球的體積為:V合金=V木=×1.2×10﹣3m3=2×10﹣4m3;(2)圖乙中木球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即G木=F浮′=ρ水gV木=1.0×103kg/m3×10N/kg××1.2×10﹣3m3=6N;(3)細繩剪斷前,兩個球一起處于漂浮狀態,兩球所受總浮力等于兩個球的總重力;細繩剪斷后,木球仍處于漂浮狀態,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自身的重力,合金球沉底,浮力減小,減小的浮力等于池底對它的支持力,等于4N,所以細繩剪斷前后,兩球所受總浮力的變化量為4N。答:(1)合金球的體積為2×10﹣4m3;(2)木球的重力為6N;(3)細繩剪斷前后,兩球所受總浮力的變化量為4N。【實戰精練】【練1】.如圖所示,A、B是可自由移動的物體,C、D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現往容器里注入一些水。則一定不受浮力的是( )A.A B.B C.C D.D【分析】根據浮力產生的原因是液體(或氣體)對物體上、下表面的壓力差;對A、B、C、D逐一分析即可。【解答】解:AD、由圖可知,水對A、D物體上、下表面都產生了壓力差,故A、D物體都受浮力的作用,故AD不符合題意;B、B物體上表面沒有受到水的壓力,但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因此水對B物體上、下表面產生了向上的壓力差,故B物體一定受浮力的作用,故B不符合題意;C、C物體上表面受到水的壓力,但下表面沒有受到水的壓力,因此水對C物體上、下表面沒有產生向上的壓力差,故C物體一定不受浮力的作用,故C符合題意。故選:C。【練2】如圖所示將同一長方體分別水平與豎直放置在水中,它們所受到的( )A.向上、向下壓強差不等,向上、向下壓力差不等B.向上、向下壓強差不等,向上、向下壓力差相等C.長方體水平放置時,若深度增加則壓力差增加D.向左、向右壓強差相等,向左、向右壓力差不等【分析】物體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體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差(浮力實質),根據p=可求物體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差。【解答】解:AB、長方體物塊懸浮在水中,說明受到水的浮力不變,而浮力等于物體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差,所以長方體物塊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差相等;而長方體物塊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差:Δp=,豎直放置比水平放置上下表面積小,所以長方體物塊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差不相等,故A錯誤,B正確;CD、長方體物塊橫放時,物塊處于懸浮狀態,說明物塊左右表面受到水的壓力相等,即向左、向右的壓力差為0;同理可知,物塊豎放時向左、向右的壓力差為0,即兩種情況下向左、向右壓力差相等(ΔF=0);而長方體物塊左右表面受到水的壓強差:Δp=,因ΔF=0,所以Δp=0,即兩種情況下向左、向右壓強差相等;若深度增加,浮力大小不變,壓力差的大小不變,故CD錯誤。故選:B。【練3】如圖所示,體積相同的甲、乙、丙、丁四個小球放在盛水的水槽中靜止,其中受到浮力最小的是( )A.甲球 B.乙球 C.丙球 D.丁球【分析】根據F浮=ρ液gV排分析解答。【解答】解:根據F浮=ρ液gV排可知,液體密度相同時,物體排開液體體積越小,受到的浮力越小,由圖可知,甲球排開液體體積最小,因此甲球受到水的浮力最小,故甲正確。故選:A。【練4】水平桌面上,甲、乙、丙三個同規格容器內各裝有液體,小明將完全相同的三個小球分別放入三個容器內,小球靜止時狀態如圖所示,此時三個容器中的液面相平。則以下關系正確的是( )A.三只小球受到的浮力:F甲<F乙<F丙B.三杯液體的密度:ρ甲>ρ乙>ρ丙C.燒杯對桌面的壓力:F1>F2=F3D.液體對燒杯底部的壓強:p1>p2>p3【分析】(1)由圖可知,甲中球漂浮,乙丙中球懸浮,不管球漂浮還是懸浮,都處于平衡態,浮力等于球的重力,由于是完全相同的三個小球,據此得出三只小球受到的浮力的大小關系;(2)從圖中可知三只小球排開液體的體積關系為V甲<V乙=V丙,由F浮=ρ液gV排可知當三只小球受到的浮力相等時,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小,液體的密度越大,據此得出三杯液體的密度關系;(3)甲、乙、丙是三個同規格容器,球是完全相同的三個小球,所以容器重力和球的重力都相同,由圖可知,三個容器中液體的體積關系為V甲液>V乙液=V丙液,因為三杯液體的密度ρ甲>ρ乙=ρ丙,由m=ρV可知,甲液體質量最大,乙丙液體質量相等,由G=mg可知,甲液體重力最大,乙丙液體重力相等,根據F=G容+G排+G得出 燒杯對桌面的壓力的大小關系;(4)已知三個容器中的液面相平,即液面深度相同,由p=ρ液gh可知,液面深度相同時,液體密度越,液體對燒杯底部的壓強越大,由p=ρ液gh可知所以液體對燒杯底部的壓強的大小關系。【解答】解:A.由圖可知,甲中球漂浮,乙丙中球懸浮,不管球漂浮還是懸浮,都處于平衡態,浮力等于球的重力,由于是完全相同的三個小球,所以三只小球受到的浮力相等,故A錯誤;B.三只小球排開液體的體積關系為V甲<V乙=V丙,由F浮=ρ液gV排可知,當三只小球受到的浮力相等時,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小,液體的密度越大,所以三杯液體的密度關系為ρ甲>ρ乙=ρ丙,故B錯誤;C.燒杯對桌面的壓力為F=G容+G排+G,甲、乙、丙是三個同規格容器,球是完全相同的三個小球,所以容器重力和球的重力都相同,由圖可知,三個容器中液體的體積關系為V甲液>V乙液=V丙液,因為三杯液體的密度ρ甲>ρ乙=ρ丙,由m=ρV可知,甲液體質量最大,乙丙液體質量相等,由G=mg可知,甲液體重力最大,乙丙液體重力相等,由此可知,甲燒杯對桌面的壓力最大,乙丙燒杯對桌面的壓力相等,即,F1>F2=F3,故C正確;D.已知三個容器中的液面相平,即液面深度相同,由p=ρ液gh可知,液面深度相同時,液體密度越,液體對燒杯底部的壓強越大,由p=ρ液gh可知所以液體對燒杯底部的壓強關系為p1>p2=p3,故D錯誤。故選C。【練5】水平桌面上有甲、乙兩個完全相同的容器,A、B兩個完全相同長方體分別放入兩個容器中,靜止時,兩個容器內液面相平,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A>F浮BB.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p甲=p乙C.容器對桌面的壓力F甲>F乙D.物體下表面所受液體壓力FA>FB【分析】(1)當物體漂浮或懸浮時,其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2)由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可知兩種液體的密度關系,根據液體壓強公式得出對容器底部的壓強關系。(3)根據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等于容器的重力和容器內部物體重力之和,可判斷兩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大小。【解答】解:A、根據圖示可知,A懸浮,B漂浮,所以物體所受的浮力與自身的重力相等,因A、B完全相同,則A、B的重力相同,所以F浮A=F浮B,故A錯誤;B、由A知,F浮A=F浮B,由圖知V排甲>V排乙,根據F浮=ρ液V排g可知,ρ甲<ρ乙,容器的液面等高,根據p=ρ液gh可知,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p甲<p乙,故B錯誤;C、甲、乙容器完全相同,則重力相同,容器液面相平,ρ甲<ρ乙,由圖知液體的體積V甲<V乙,所以由m=ρV可知,容器內液體的質量m甲<m乙,液體的重力G甲液<G乙液,則容器及容器內液體和物體的總重力G甲<G乙,所以F甲<F乙,故C錯誤;D、因為物體上、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差等于物體受到的浮力,甲上表面受到液體向下的壓力,所以甲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大于浮力;乙上表面受到的壓力為零,所以乙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等于浮力;由此可知物體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 FA>FB,故D正確。故選:D。【練6】將體積相同的實心小球A、B、C分別放入兩個裝有不同液體的相同容器中,靜止時的情況如圖所示。通過測量可知,兩容器中液面相平,小球A、C露出液面的體積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三個小球中密度最大的是C球B.C小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C.A、C兩球所受的浮力相等D.甲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比乙容器大【分析】(1)根據A、B、C三個小球的浮沉情況及物體的浮沉條件,可判斷出球密度和液體密度的大小關系,小球漂浮,則小球的密度小于液體的密度;物體懸浮時,小球的密度等于液體的密度;小球下沉時,則小球的密度大于液體的密度;(2)物體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3)已知小球A、C的體積相同,且露出液面的體積相同,據此得出排開液體體積的多少,再根據F浮=ρ液gV排可知A、C兩球所受浮力的大小;(4)根據p=ρgh判斷出容器底部受到液體壓強的關系。【解答】解:A、根據圖示可知,B在甲中懸浮,B在乙中沉底,因此B球的密度與甲液體的密度相等,大于乙液體的密度,因此甲液體的密度大于乙液體的密度;因為小球A、C均漂浮,因此A球的密度小于甲液體的密度,C球的密度小于乙液體的密度,由于甲液體的密度大于乙液體的密度且B球的密度與甲液體的密度相等,所以B球的密度最大,故A錯誤;B、因為C球漂浮,因此C小球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故B錯誤;C、已知小球A、C的體積相同,且露出液面的體積相同,因此A、C兩球排開液體的體積相等;又因為液體的密度不同,所以由F浮=ρ液gV排可知,A、C兩球所受的浮力不相等,故C錯誤;D、由A知甲液體的密度大于乙液體的密度,且甲、乙液體的深度相同,根據p=ρgh知甲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比乙容器大,故D正確。故選:D。【練7】將同一個新鮮的雞蛋分別浸入密度不同的甲、乙兩杯鹽水中,靜止時的位置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雞蛋在甲、乙兩杯中受到的浮力一樣大B.雞蛋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大C.雞蛋的密度大于甲杯中鹽水的密度D.雞蛋的密度等于乙杯中鹽水的密度【分析】(1)物體在液體中的浮沉條件:上浮時,F浮>G;懸浮或漂浮時,F浮=G;下沉時,F浮<G;(2)物體浮沉情況與密度的關系:上浮、漂浮時,ρ物<ρ液;下沉時,ρ物>ρ液;懸浮時,ρ物=ρ液。【解答】解:AB、由圖可知,同一個雞蛋在甲、乙兩杯中分別處于懸浮和漂浮狀態,由于物體漂浮或懸浮時,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同一只雞蛋在兩杯中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雞蛋的重力,故A正確,B錯誤;C、雞蛋在甲杯中處于懸浮狀態,所以雞蛋的密度等于甲杯鹽水的密度,故C錯誤;D、雞蛋在乙杯中處于漂浮狀態,所以雞蛋的密度小于乙杯鹽水的密度,故D錯誤。故選:A。【練8】(多選)將質量相同的A、B兩個小球放入水中,A沉在水底,B漂浮在水面上,它們的密度分別為ρA、ρB,體積為VA、VB,受到的浮力分別為FA,FB,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FA=FB B.FA<FB C.ρA<ρB D.VA<VB【分析】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分析浮力的大小關系;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分析兩個球的密度關系;根據ρ=分析兩個球的體積的大小。【解答】解:AB、由題意可知,A、B兩個小球的質量m相等,且A沉在水底,B漂浮在水面上,因物體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時下沉,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時漂浮或懸浮,所以,有FA<G=mg,FB=G=mg,即FA<FB,故A錯誤、B正確;C、又因物體的密度大于液體的密度時下沉,物體的密度小于液體的密度時上浮或漂浮,所以,有ρA>ρ水,ρB<ρ水,即ρA>ρB,故C錯誤;D、ρA>ρB,由ρ=的變形式V=可知,兩小球的體積關系為VA<VB,故D正確。故選:BD。【練9】將一石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測力計示數為25N,浸沒在水中,測力計示數為15N;將它浸沒在某種液體中,它受到的浮力為8N,求:(1)石塊的體積是多少?(2)液體的密度是多少?【分析】(1)利用稱重法求石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的變形公式即可求出排開水的體積(石塊的體積);(2)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的變形公式求液體的密度。【解答】解:(1)根據稱重法可知石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25N﹣15N=10N;由F浮=ρgV排可知:石塊的體積V=V排===1×10﹣3m3;(2)石塊浸沒在某種液體中受到的浮力:F浮′=8N;由F浮=ρ液gV排得:液體的密度ρ液===0.8×103kg/m3。答:(1)石塊的體積是1×10﹣3m3;(2)液體的密度是0.8×103kg/m3。【練10】裝有水的圓柱形容器靜止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底面積為100cm2,用細線拉著物體A浸沒在水中,如圖所示。已知物體A的質量400g,體積500cm3,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1)物體受到的浮力?(2)細線對A的拉力?(3)剪斷細線,待物體A靜止,A露出水面的體積?(4)剪斷細線,待物體A靜止時,水對容器底的壓強較細線剪斷前減小多少?【分析】(1)物體A浸沒在水中時排開水的體積和自身的體積相等,根據F浮=ρ液gV排求出物體受到的浮力;(2)根據G=mg求出物體A的重力,物體A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和豎直向下的重力、繩子的拉力作用處于平衡狀態,根據物體A受到的合力為零得出等式即可求出繩子對A的拉力;(3)比較物體受到的浮力和重力關系得出剪斷細線后物體的狀態,根據漂浮條件求出此時物體受到的浮力,根據F浮=ρ液gV排求出此時物體排開水的體積,與A的體積比較即可求出A露出水面的體積;(4)根據A露出水面的體積求出水面下降的高度,利用Δp=ρ水gΔh求出水對容器底的壓強的變化量。【解答】解:(1)物體A浸沒在水中時,排開水的體積:V排=V=500cm3=5×10﹣4m3,則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5×10﹣4m3=5N;(2)物體A的重力:G=mg=400×10﹣3kg×10N/kg=4N,因物體A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和豎直向下的重力、繩子的拉力作用處于平衡狀態,由物體A受到的合力為零可得:F浮=G+F拉,則繩子對A的拉力:F拉=F浮﹣G=5N﹣4N=1N;(3)由F浮>G可得,剪斷細線后物體上浮,最終漂浮,此時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G=4N,此時物體排開水的體積:V排′===4×10﹣4m3,則V露=V排﹣V排′=5×10﹣4m3﹣4×10﹣4m3=1×10﹣4m3,(4)水面下降的高度:Δh===0.01m,水對容器底的壓強的變化量:Δp=ρ水gΔh=1.0×103kg/m3×10N/kg×0.01m=100Pa。答:(1)物體受到的浮力為5N;(2)繩子對A的拉力為1N;(3)剪斷細線,待物體A靜止,A露出水面的體積為1×10﹣4m3;(4)剪斷細線,待物體A靜止,水對容器底的壓強的變化量為100Pa。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