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氣體發生裝置的選擇:考慮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所需條件 固體加熱產生氣體 固體和液體在常溫下產生氣體二、氣體收集裝置選擇:考慮氣體的水溶性和密度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氣法 向下排空氣法(不易溶于水) ?。芏缺瓤諝獯螅 ?(密度比空氣?。?br/>三、多功能瓶1.集氣收集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時,不裝水,接口順序為:a→b收集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時,不裝水,接口順序為:b→a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瓶內裝滿水,接口順序為:b→a2.洗氣吸收水蒸氣:用濃硫酸;吸收CO2: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HCl: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CO2中的HCl: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3.檢驗氣體檢驗CO2:用澄清石灰水; 檢驗HCl:用硝酸銀溶液。例1、將含有CO、H2和少量水蒸氣的混合氣體,依次通過濃硫酸、灼熱氧化銅、高溫炭層,最終剩余的氣體為(提示:每個裝置反應或吸收完全;C+H2OCO+H2)( ?。?br/>A.CO、H2 B.CO2、H2O C.CO、CO2、H2 D.CO2、H2、H2O例2、實驗室通常利用濃鹽酸與二氧化錳固體反應制取氯氣,實驗裝置提供如圖。資料一:實驗原理4HCl(濃)+MnO2Cl2↑+MnCl2+2H2O。生成物MnCl2是一種可溶性鹽,性質與NaCl相似。資料二:通常情況下,氯氣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黃綠色有毒氣體,密度比空氣大,不僅能溶于水(1體積水約能溶解2體積氯氣)。還能與水、堿溶液等發生反應。請根據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開始時,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接下來的操作步驟依次是 。a.點燃酒精燈b.往燒瓶中加入二氧化錳粉末c.分液漏斗中加濃鹽酸,旋開活塞往燒瓶中加入濃鹽酸(2)收集氯氣時,可選用圖中哪個裝置,并說明理由 。(3)制取反應會因鹽酸濃度下降而停止,為測定反應殘余液中鹽酸的濃度,甲同學提出:用足量AgNO3溶液反應,稱量生成的AgCl沉淀質量。乙同學認為此方案不可行,理由是 。例3、如圖所示為實驗室中常見的氣體制備、干燥、收集和性質實驗的部分儀器。(組裝實驗裝置時,可重復選擇儀器)試根據題目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以過氧化氫溶液為原料(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在實驗室中制備并收集干燥的氧氣,按照要求設計實驗裝置,連接儀器,并檢驗裝置的氣密性。①所選儀器的連接順序為 → →G(從左到右填寫儀器序號字母)。②上述制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③用G收集氧氣時,檢驗氧氣已收集滿的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 ?。ㄌ睢捌靠凇被颉捌績取保?,木條出現 現象,證明氧氣已集滿。(2)化學小組的同學欲用鋅粒和稀鹽酸反應制備氫氣,用以測定氧化鐵樣品中氧化鐵的純度(假設雜質不揮發,也不參加反應)。所選儀器按“A→B1→E→B2→B3”的順序連接(B1、B2、B3為濃硫酸洗氣瓶),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然后進行實驗。觀察現象,收集有關實驗數據。(提示:3H2+Fe2O32Fe+3H2O )①在裝置E中觀察到的實驗現象為 。②若實驗前所取氧化鐵樣品的質量為10g,實驗后測得洗氣瓶B2增加的質量為mg,則該樣品中氧化鐵的質量分數為 (用分數形式表示)。③若不連接B1裝置,通過測定反應前后裝置B2的質量變化,來計算該樣品中所含Fe2O3的質量分數。若其他操作均正確,則計算結果將 ?。ㄌ睢捌 ?、“偏大”、“不受影響”之一)。1.小金在實驗室里使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下列有關該實驗裝置、藥品、操作及裝置用途等說法錯誤的是( ?。?br/>A.裝置A是長頸漏斗B.錐形瓶B中的藥品是稀硫酸和塊狀大理石C.導管伸入集氣瓶C的底部目的是充分排盡空氣D.該實驗裝置還可用于氧氣的制取和收集實驗2.在實驗室中,我們常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取和收集某些氣體。(1)寫出a儀器的名稱: 。儀器組裝完畢,下一步的實驗操作應該是 。(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發生裝置為 (填大寫字母),該裝置試管口放一團棉花的作用是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若用F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氣體,氣體應從 ?。ㄌ睢癰”或“c”)端進入。實驗室常選用澄清石灰水檢驗CO2,該反應現象是 ,若向澄清石灰水不斷通入CO2直至過量,反應中各物質的質量關系如圖,反應進行到M點時,含鈣的化合物有 。(填化學式)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4)經查閱資料Na2O2(過氧化鈉)通常情況下為淡黃色固體,能與水發生劇烈反應產生氧氣。小明在實驗室用Na2O2制取氧氣時發生裝置選擇了B而沒有選擇C,你認為他選擇的理由是 。3.如圖所示為實驗室制取或收集氣體的常用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以下裝置既能用于制取和收集氧氣,又能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組合是 。(2)檢查裝置氣密性時,發現液面保持在如圖B所示狀態,請你判斷該裝置的氣密性是否良好。 (選填“是”或者“否”)(3)圖C、D為氣體收集裝置,C和D的導管要深入集氣瓶底部的主要目的是 。1.根據圖1實驗裝置回答問題:(1)寫出圖中儀器a的名稱: 。(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應選用的發生裝置為 ?。ㄌ钭帜感蛱枺?。用裝置F來檢驗二氧化碳,其現象為 ,請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3)若用G裝置來去除CO中混有的少量CO2,則該裝置中最好加入下列哪種試劑 ?。ㄌ钭帜感蛱枺?,混合氣體應從 (填“M”或“N”)端導管口進入。A.濃硫酸 B.紫色石蕊溶液 C.氫氧化鈉溶液(4)實驗室用FeS和稀H2SO4發生復分解反應制取H2S。H2S是有毒氣體,能溶于水,其水溶液為氫硫酸。①實驗室制取H2S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圖2中“防倒吸裝置”應選擇 ?。ㄟx填“甲”或“乙”)。③NaOH溶液的作用是 。2.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若選用A裝置作為在實驗室制取氧氣的發生裝置,則制取氧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2)實驗室制取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為了可以隨時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應選擇的裝置有 ?。ㄌ钭帜福峦瑢Ч芙涌诘倪B接順序為 → → →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若用加熱熟石灰和氯化銨固體混合物的反應來制取氨氣,應該選用的氣體發生裝置是 ,氨氣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應選用的收集裝置是 。3.結合圖示實驗裝置,回答下列問題。(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可除CO2中的HCl氣體)(1)寫出儀器X的名稱 。(2)實驗室用A裝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 ??;與A裝置相比,B裝置作為發生裝置的優點是 。(3)某同學用C裝置收集二氧化碳,驗滿的方法是 。(4)若收集較純凈的二氧化碳,可從裝置D、E、F中選擇 裝置(填裝置序號)。參考答案例1、解:將含有CO、H2和少量水蒸氣的混合氣體,先通過濃硫酸,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水蒸氣被吸收;再通過灼熱氧化銅,一氧化碳、氫氣具有還原性,均能與灼熱的氧化銅反應,分別生成銅和二氧化碳、銅和水,一氧化碳、氫氣吸收,但生成了二氧化碳、水蒸氣;最后通過高溫炭層,二氧化碳能與碳在高溫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碳和水蒸氣在高溫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和氫氣,二氧化碳、水蒸氣被吸收,但生成了一氧化碳和氫氣,故最終剩余的氣體為CO、H2。故選:A。例2、解:(1)檢查完裝置氣密性,首先加入固體藥品,然后加入液體藥品,開始加熱制備氣體,所以順序為bca;故答案為:bca。(2)氯氣有刺激性氣味的黃色有毒氣體,不能直接敞口制備,可與水反應,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所以可以用萬能瓶收集,故選D;故答案為:D,氯氣可與水、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且為有毒氣體,不能直接敞口收集,故選D收集氣體。(3)反應后溶液含有鹽酸和氯化鎂,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無法判斷鹽酸的濃度;故答案為:溶液含有氯離子,來自于鹽酸與氯化錳,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無法得出鹽酸的濃度。例3、解:(1)①反應物為固液混合物,不需要加熱,故選A為發生裝置,干燥氣體需要利用濃硫酸,故選B干燥氣體;故答案為:A;B。②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反應生成水和氧氣,書寫化學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氣體符號,所以化學方程式為2H2O22H2O+O2↑;故答案為:2H2O22H2O+O2↑。③驗證氣體是否集滿,將帶火星的木條置于瓶口;氧氣具有助燃性,看到木條復燃,說明氣體集滿;故答案為:瓶口;復燃。(2)①氧化鐵為紅色,與氫氣反應生成鐵,鐵為黑色,所以看到紅色固體變為黑色;故答案為:紅色固體變為黑色。②設氧化鐵質量為n,3H2+Fe2O32Fe+3H2O160 54n mgn 氧化鐵質量分數100%100%;故答案為:100%。③不加B1裝置,裝置內帶出的水蒸氣進入B2裝置,使得水的質量增加,從而計算所得氧化鐵的質量增加,使得測量結果偏大;故答案為:偏大。1.【解答】解:A、裝置A是長頸漏斗正確,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項錯誤;B、錐形瓶B中的藥品是稀硫酸和塊狀大理石錯誤,應該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錯誤符合題意,故選項正確;C、導管伸入集氣瓶C的底部目的是充分排盡空氣正確,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項錯誤;D、如果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制氧氣就不需要加熱,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因此該實驗裝置還可用于氧氣的制取和收集實驗正確,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項錯誤;故選:B。2.解:(1)a為收集氣體的集氣瓶;為了避免氣體泄漏,需要檢查裝置氣密性;故答案為:集氣瓶;檢查裝置氣密性。(2)反應物為固體,且需要加熱,故選A為發生裝置;高錳酸鉀為固體粉末,容易被氣體帶出,所以增加棉花,避免高錳酸鉀進入導管,造成堵塞;故答案為:A;防止高錳酸鉀進入導管,造成堵塞。(3)鹽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書寫化學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氣體符號,所以化學方程式為2HCl+CaCO3=CaCl2+H2O+CO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先在底部聚集,所以從長口b進氣;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因此利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氣體;M點時氫氧化鈣反應完畢,此時碳酸鈣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氫鈣,但是碳酸鈣還沒有全部反應完畢,所以此時為碳酸鈣和碳酸氫鈣;碳酸鈣、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氫鈣,書寫化學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學方程式為CaCO3+CO2+H2O=Ca(HCO3)2;故答案為:2HCl+CaCO3=CaCl2+H2O+CO2↑;b;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aCO3、Ca(HCO3)2;CaCO3+CO2+H2O=Ca(HCO3)2。(4)反應過于激烈,因此需要控制反應速率,因此可以利用帶有分液漏斗的B裝置,控制加入液體的量,從而控制反應物濃度,達到控制反應速率的目的;故答案為:與水反應劇烈,需要控制反應速率,因此選擇帶有分液漏斗的發生裝置B。3.解:(1)制備氧氣可以選擇固液不加熱發生裝置或固體加熱發生裝置,收集裝置可以選擇向上排空氣法收集裝置,也可以選擇排水法收集裝置,二氧化碳只能選擇固液不加熱發生裝置,因為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故選BC可以同時制備氧氣和二氧化碳;故答案為:BC。(2)此時液面不下降,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故答案為:是。(3)排空氣法收集氣體,需要確保內部空氣被充分排出,所以需要將導管伸入集氣瓶底部,保證空氣被排出,確保收集氣體的純度;故答案為:確保內部空氣可以被充分排出,保證收集氣體的純度。1.解:(1)a為加熱用的酒精燈;故答案為:酒精燈。(2)反應物為固體,且需要加熱,故選A為發生裝置;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會生成碳酸鈣,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書寫化學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號,所以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故答案為:A;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O2+Ca(OH)2=CaCO3↓+H2O。(3)二氧化碳可與氫氧化鈉,不吸收一氧化碳,濃硫酸不吸收二氧化碳,無法去除二氧化碳,紫色石蕊溶液中水可與二氧化碳反應,但是不能充分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最佳試劑還是氫氧化鈉溶液,故選C;為了確保氣體充分流經試劑,需要氣體從長口進氣,故選M;故答案為:C;M。(4)①硫化亞鐵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硫化氫,書寫化學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氣體符號,所以化學方程式為FeS+H2SO4=FeSO4+H2S↑;故答案為:FeS+H2SO4=FeSO4+H2S↑。②為了防止倒吸,需要增加接觸面積,減小壓強差,故選乙為吸收裝置;故答案為:乙。③硫化氫可與氫氧化鈉反應,避免硫化氫排放入大氣中,造成空氣污染;故答案為:吸收硫化氫,防止污染環境。2.解:(1)A為固體加熱裝置,且沒有棉花,故選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備氧氣,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加熱反應生成氯化鉀和氧氣,書寫化學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氣體符號,所以化學方程式為2KClO32KCl+3O2↑;故答案為:2KClO32KCl+3O2↑。(2)制備二氧化碳選擇固液不加熱裝置,需要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需要具備改變內部壓強變化,符合此要求的為B,其帶有多孔隔板和活塞開關,通過活塞開關,改變內部壓強變化,達到控制反應發生和停止的目的;氣體從b逸出,利用濃硫酸干燥氣體,確保氣體充分流經濃硫酸,氣體從長口h進氣,短口g出氣,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利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連接d收集氣體;鹽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書寫化學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氣體符號,所以化學方程式為2HCl+CaCO3=CaCl2+H2O+CO2↑;故答案為:B;b;h;g;d;2HCl+CaCO3=CaCl2+H2O+CO2↑。(3)反應物為固體,且需要加熱,故選A為發生裝置;氨氣極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故選E為收集裝置;故答案為:A;E。3.解:(1)X為加入液體的分液漏斗;故答案為:分液漏斗。(2)鹽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書寫化學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氣體符號,所以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B帶有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加入液體的量,控制反應物濃度,達到控制反應速率的目的;故答案為:CaCO3+2HCl=CaCl2+H2O+CO2↑;可以控制反應速率。(3)二氧化碳可使燃著的木條熄滅,所以可以將燃著的木條置于瓶口,若木條熄滅,則說明氣體集滿;故答案為:將燃著的木條放在b口處,若木條熄滅則集滿。(4)為了確保氯化氫被充分去除,所以需要從長口進氣,而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不溶于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從長口進入,氣體從底部聚集,內部壓強不斷增多,液體從另一個長導管下端排出,起到收集二氧化碳的目的,故選E作為收集裝置;故答案為:E。【備考2023】浙教版科學中考第三輪沖刺講義(二十三)氣體的制取與凈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