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 香港和澳門回歸導學案【學習目標】、學生熟讀課本,找出“一國兩制”構想背景、提出者、含義和意義;找出香港、澳門回歸回歸祖國的理論基、依據、回歸的概況和歷史意義;【學習重難點】重點:知道“一國兩制”的內涵;知道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過程難點:認識“一國兩制”對祖國統一大業的意義【基礎知識梳理】知識點一.“一國兩制”的構想1.背景:2.提出:3.內容或含義:4.評價:5.成功實踐:6.認識:二、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1.過程或史實:2.意義:3.原因:【知識拓展】民族自治區與特別行政區的不同 ①設立的目的不同。民族自治區是為實現少數民族當家做主而設立的:特別行政區是為,實現祖國統一而設立的②適用的區域不同。民族自治區適用于少數民族聚居區;特別行政區適用于香港、澳門、臺灣地區。③實行的社會制度不同。民族自治區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特別行政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④自治的權限不同。民族自治區享有一定的自治權;特別行政區實行高度自治。【家國情懷】我們要深刻認識到香港、澳門臺灣問題是中國固有的領土,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認識到祖國統一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守“一個中國”的原則【課堂小結】香港、澳門回歸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20世紀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這場盛事向世人證明了“一國兩制”的正確和中國人民統一祖國的決心。也說明當今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標志著中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我們應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各種分裂中國的陰謀都不會得逞。祖國的統一是人心所望,大勢所趨【板書設計】第13課 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學教反思】本節課思路清晰,內部邏輯分明,要重點把握好“一國兩制”構想提出的背景及偉大意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一國兩制”得以成功實踐的原因,敦促學生熟記港澳回歸的時間。此外,教師也可以將本節重難點以圖示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增強他們對本課知識的理解和對偉大祖國的熱愛【隨堂練習試題】一.選擇題1.我國政府用“一國兩制”的構想解決港、澳、臺問題,主要是考慮了( )①三地的現狀 ②三地的歷史③三地與大陸的差異 ④大陸的社會主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盡管不愿看到香港回歸中國,但她仍然稱贊鄧小平提出了“最富天才的創見”。這一“天才的創見”是指( )A.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B.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C.“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D.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部署3.這是1982年9月鄧小平在北京接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時的一張照片(下圖)。請你選擇最恰當的語句為會談中的鄧小平配音( )A.“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B.“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C.“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D.“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4.右圖是《游子身上衣》新聞漫畫,游子身披五星紅旗,喜笑顏開,歡欣鼓舞地撲向祖國母親懷抱。該漫畫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B.香港回歸C.澳門回歸D.“神舟”五號安然著陸5.1997年6月30日午夜12點,香港回歸中英雙方防務交接儀式上,中方指揮官高聲說道:“你們可以下崗,我們上崗!”這一瞬間標志著( )A.“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誕生B.中國結束半殖民地社會C.香港進入“港人治港”新時代D.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6.“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母親!我要回來,母親!”歌詞當中的Macao什么時候回到母親的懷抱( )A.1997年7月1日 B.1997年12月20日C.1999年12月20日 D.1999年12月30日7.相對于我國內地來講,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特別”是指( )A.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轄B.與葡萄牙仍有緊密的政治聯系C.澳門成為經濟特區,原經濟地位不變D.澳門享有高度自治權,原有社會制度不變8.澳門回歸近二十年來,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長,人均GDP已達3.9萬美元,成為全球最活躍的微型經濟體。這一事實表明“一國兩制”的實行( )A.融洽了中國人民的感情 B.增強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感C.刺激了特區經濟的繁榮和發展 D.保持了特區生活方式的長期不變9.“紫荊開后白蓮開,喜事翩躚接踵來。神州大地齊歡慶,一國兩制譜新篇。”這首詩歌中的“喜事”是指( )A.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戰爭勝利C.川藏、新藏公路通車D.香港、澳門回歸10. “七子之歌”將中國帶入無限悲傷,為之淚浸前襟,今天祖國以寬廣胸懷將其擁抱而歸。我國之所以能用“一國兩制”解決香港、澳門回歸問題,其根本原因是( )A.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B.改革開放使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C.我國外交成就顯著 D.全國人民的齊心努力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84年,鄧小平曾對英國外交大臣說:“解決臺灣、香港問題可以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非和平方式,一種是和平方式。”材料二 1984年,鄧小平會見香港人士時說:“我國政府在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后,香港的社會、經濟制度不變……北京除了派軍隊外,不向香港派出干部,不干涉香港的內部事務。”材料三 見下圖。(1)結合材料一回答,為和平解決香港問題,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哪一偉大構想?(2)依據材料二,鄧小平提出的這一偉大構想的具體內容是什么?這一偉大構想有什么重大歷史意義?(3)材料三的兩幅圖片分別展示的是哪兩個地區回歸祖國時政權交接場景?(4)2017年是香港回歸20周年,澳門回歸18周年,結合這兩個地區的發展現狀,談一談你的感想。參考答案【基礎知識梳理】知識點一.“一國兩制”的構想1.香港問題、澳門問題和臺灣問題都是歷史遺留下來的,解決這些問題,實現祖國統一,包括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祖國大陸全體同胞在內的整個中華民族的強烈愿望2.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后,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3. 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臺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享有高度的自治權4.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為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開辟了途徑5. 香港、澳門回歸6.必須堅持“一國”是實行“兩制”的前提和基礎,“兩制”從屬和派生于“一國”并統一于“一國”之內二、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1. 1984年12月中英六國政府正式簽署聯合聲明,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歸祖國;987年4月,中葡兩國政府也簽署聯合聲明,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于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澳門于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理論基礎是“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2. 港澳回歸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3.中國的綜合國力增強,中國的國際地位提高【隨堂練習試題】一.選擇題1.A 2.C 3.A 4.B 5.C 6.C 7.D 8.C 9.D 10.B二.材料分析題11. (1)“一國兩制”(2)具體內容:“一國兩制”就是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歷史意義:“一國兩制”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指明了方向,贏得了海內外人士的好評(3)圖一是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圖二是中葡澳門政權交接儀式(4)回歸后的香港、澳門能夠繁榮發展,說明“一國兩制”符合中國國情,適合港澳地區的發展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