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選擇性必修二第一單元第3課 《現代食物的生產、儲備與食品安全》學案【課標要求】了解現代農業、漁業發展過程中,人類在食物生產、儲備等方面的進步;認識消除饑餓和食品安全在人類歷史上的重要意義。【學習重難點】重點:人類在食物生產、儲備等方面的進步難點:認識消除饑餓和食品安全的意義【基礎知識大填空】一、食物生產的現代化1、食物生產現代化的實現:(1)原因(背景):食物生產現代化的最重要推動因素是 科學技術的進步 。(2)實現:20世紀中葉,歐美各國完成了農業 現代化 化,建立起規模龐大、 高度集約 化的現代農業。(3)表現: 優良品種 育成推廣, 優質高效化肥 廣泛使用;農業 設施農業 取得突破性進展, 生產量 大幅度增長;大型 農場 、 養殖場 成為主要生產經營方式。2、農業的機械化的實施:(1)前提: 汽油 拖拉機、 柴油 拖拉機相繼實現批量生產,為農機的廣泛使用創造了條件。(2)主要機械:鏵式犁、播種機、聯合收獲機等。(3)各國的特征: 美 國以大型為主; 法 國以中型為主; 日本 以小型為主; 日本 個體農戶主要使用小型機械,大型農場普遍采用大型機械。(4)歷史意義:推動著農作物的播種、收割與加工等從 人工 化向 自動 化轉變。3、雜交育種技術: 簡述各國農業雜交育種的概況。指出農業雜交育種技術的提高有何歷史意義?(1)概況:①1930年,美國培育出雜交 玉米 新品種。②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 小麥 新品種。③1960年,菲律賓國際 雜交水稻 研究所成立。④2014年,“中國超級雜交 水稻 ”創世界紀錄。(2)歷史意義:食物生產現代化提高了糧食作物的 單位面積 產量,為人類消除 饑餓 作出了突出貢獻。養殖場 場和 牧 場的各個環節,都實現了機械化和自動控制。二、食物儲備技術的進步:簡述食物儲備技術進步的主要表現。指出食物儲備技術進步的原因及影響。1、食物儲備技術進步的表現:(1)在古代,人們利用 地窖 和 陶器 來存儲余糧,后來修建 糧倉 。(2)20世紀,糧食儲備技術取得進步2、原因:20世紀以來, 冷凍 技術的發展促進了食物儲備技術的進步。3、影響:食物儲備技術的進步增加了糧倉 儲糧 量,實現了糧食儲備 自動 化和 智能 化,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三、消除饑餓與食品安全:1、糧食安全(消除饑餓):糧食安全問題是怎樣產生的?列舉各國政府與國際組織積極應對糧食安全的主要措施。(1)起因: 人口 激增; 工業 化與 城市 化加速, 耕地 面積的不斷減少。(2)解決措施:①各國政府的重視,都把解決 食品 安全與消除 饑俄 作為首要任務;②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協調。③中國措施:1996年,提出立足國內資源、實現 糧食 基本自給的方針。2、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問題出現的因素有哪些?各國政府是怎樣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自己談一談,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措施應對食品安全問題?(1)食品安全問題出現的主要因素: 化肥 、 農藥 的過度使用, 飼料抗生素 的過度使用,食品 添加劑 的過度使用等。(2)解決:高度重視,制定標準,加強監管,加強懲罰,加強問責。(3)談一談:提高食品安全標準,杜絕源頭污染;強化企業責任,從生產加工到流通消費全過程監管,嚴把安全質量觀;依法監管,嚴懲不法商家;創新防控手段,鼓勵群眾舉報問題商品;自覺遠離不安全食品,以身作則;增強食品安全意識……珍愛生命,樹立生態文明觀,熱愛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同時,我們也應正確發揮科技的作用,創建更美好的生活。【課堂小練】一、選擇題:1.陳云是20世紀50年代起實行的糧食統購統銷政策的提出者和設計者。1952年1月他在一份報告中提出:“由于今后若干年內我國糧食將不是寬裕的,而且城市人口將逐年加……因此征購糧食是十分必要的。”這反映他提出統購統銷政策根本出發點是( C )A.把農業納入社會主義建設軌道 B.穩定糧食生產和市場供應秩序C.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總體需要 D.彰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優越性2.現如今人們的物質生活變得越來越豐富,為了能讓全國各地的消費者吃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新鮮瓜果和蔬菜,冷鏈物流產業脫穎而出。下列哪項不是冷鏈物流產業的優點( D )A.延長物品的保鮮周期 B.為物品創造最佳的儲存環境C.具有非常高的效率 D.對貯藏運輸要求不高3.從公報數據來看,2019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為116.06萬平方千米,比上年減少0.97萬平方千米。各地調整和減少了低質、低效作物的種植,擴大了大豆、雜糧等優質、高效作物的種植規模。受市場價格和大豆補貼政策影響,東北地區增加了大豆等作物的種植,豆類播種面積達到11.07萬平方千米。這些政策( A )A.推動了農村種植結構調整 B.完善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C.健全了市場經濟體制 D.有利于因地制宜發展經濟作物4.幾十年來,西方國家逐漸探索出三種不同的現代農業類型。人多地少、耕地資源短缺型,以荷蘭為代表,以提高土地單位面積產量和種植高附加值農產品為主要特色;人少地多、勞動力短缺型,以美國為代表,以使用農業機械來提高農業生產率和農產品總產量為主要特色;土地、勞動力適中型,以法國為代表,以進行農業制度變革為主要特色。這說明(A )A.國情決定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的選擇 B.科技是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唯一因素C.農業機械化水平取決于農場規模 D.人地矛盾決定農業現代化的水平5.“在美國,農業機械的發明得到了促進……與這些新機械同樣重要的是高糧倉、罐頭食品制造廠、冷藏車、船和迅速的運輸工具,它們導致了一個不僅提供工業產品、也提供農業產品的世界市場。”據此,20世紀以來美國食物儲備技術得到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C )A.發明了新交通工具 B.工業革命的發展與影響C.工業生產方法的改進 D.政府的推動作用6.2019年12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加強調味面制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公告》,公告明確對“辣條”類食品統一按照“方便食品(調味面制品)”生產許可類別進行管理,嚴格食品生產衛生規范。據悉,辣條原料主要為小麥和大豆,此前辣條多次因食品安全問題被曝光。材料認為該類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可能在于(D )①辣條廠家生產環境臟亂差 ②工人在辣條生產過程中操作不規范③辣條加工過程中的機械化程度不夠 ④原料加工過程中違規使用了添加劑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7.據相關部門預測,未來20年,發展中國家對魚類、豬肉、家禽的需求量將增長30%~40%。未來30~40年,全球糧食將需要增加60%的供應。由此可知影響糧食安全問題的因素是( C )A.人口的增加 B.耕地面積的減少C.飲食結構和消費需求發生變化 D.土地和水資源的開發利用8.信息化是未來世界農業發展的大趨勢。據調查,擠奶機器人的使用,可以提高奶牛奶產量的20%~50%,精準農業技術能夠提高土地產出的15%~30%。這體現了(A )A.信息化促進農業效益提高 B.信息化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C.信息化促進生產與市場的有效對接 D.信息化促進農產品質量提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