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古代的村落、集鎮和城市》學案一、課程標準:1、了解人類居住條件的變遷和各地民居的差異和特征;2、了解古代村落、集鎮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響。二、課程結構:1、人與自然的互動:自然是如何影響人類居住形態的?2、人與人的互動:(1)生產力發展及社會分工推動古代村落及城鎮的發展;(2)不同政治、經濟、文化條件下的城市差異;(3)市民階層與市民文化。三、課堂活動(一)人與自然的互動:自然是如何影響人類居住形態的?【活動一】閱讀課本,結合所學地理知識,在下列條目中選擇1項說明自然是如何影響民居的?古代兩河流域居民主要用黏土和蘆葦作為建造房屋的材料;古埃及人用椰子葉鋪成屋頂以達到防曬和保溫的功能;中國遠古時代,南方的居民用樹木營巢,北方則挖穴而居;北歐和俄羅斯的房屋屋頂,傾斜角度都非常大,甚至是尖頂;帳篷是蒙古族同胞最主要的傳統居住形式;先民在利用自然,因地制宜的同時,也在改造著自然。你能舉例說明嗎?(二)人與人的互動【活動二】從人口、經濟、規模、功能等角度對比洞穴、村落、集鎮、城市的差別。洞穴 村落 集鎮 城市經濟人口規模功能結合上表,概括出演進趨勢,結合課本材料及所學知識指出推動其發展演進的根本原因。趨勢:根本原因:觀察下面兩幅圖,指出中國春秋時期城市分布的主要特點。【活動三】探究不同政治、經濟、文化條件下的城市差異。春秋戰國以來的早期中國城市,或是國家行政中心、軍事中心,或是地方的行政中心。位于城市中心的大多是官府衙門、宗廟祠堂。凡城內居民,都被按社會身份嚴格統制官府劃定的里坊內,分別士庶,不令雜居。城市有特定的手工業作坊區、居民居住區、商業區等。公元前5世紀的雅典已有各種類型的建筑,有元老院、議事廳、劇場、俱樂部、畫廊、旅店、商場、作坊、體育場等。貧富居民混居在同一街區,即使是很有錢的富戶,其住宅外觀與貧者住屋也無大異。雅典最出色的建筑群是衛城,是當時的宗教圣地和公共活動的場所……雅典的外城比雷艾夫斯港商賈云集,是當時地中海地區的國際貿易中心。——摘編自鮑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較研究》根據以上圖片與文字材料,分析古希臘雅典和唐代長安兩個城市的不同特點及其成因。【活動四】了解市民階層與市民文化。中國古代市民文化的表現形式:市民階層的價值觀念:海德格爾說:“建筑作為人的一種活動,就是人的一種存在方式,一種生存方式。”你能結合所學知識和生活感受,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嗎?隨堂練習:1、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寫道:“村子里幾百年來老是這幾個姓,我從墓碑上去重構每家的家譜,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現在還是那些人。鄉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著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會有變動。”這說明( )A.小國寡民的現象在當時十分普遍 B.分封制度下小農經濟發展的影響C.古代中國人口數量沒有發生變動 D.宗法關系的觀念在中國影響深遠2、明代短篇小說對社會風俗與人情世界有著非常精彩的描繪。據統計,在“三言”、“二拍”近200篇作品中,以市民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近70篇,一些商人發家致富的事跡,也成為描述的對象。這折射了( )A.重農抑商政策的終結 B.專制統治已經走向衰落C.社會生活觀念的變化 D.市民階層成為社會主體3、中古時期西歐有一句諺語,“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自由”是市民階層的合法身份,農奴一旦進入城市,住滿一年零一天,就獲得市民身份,領主無權強迫他們變回農奴。這反映出( )A.農奴是城市的主要組成部分 B.城市中人人都有自由的身份C.自治城市與封建勢力的對峙 D.封建領主勢力遭到空前削弱參考答案:【活動一】閱讀課本,結合所學地理知識,在下列條目中選擇1項說明自然是如何影響民居的?(1)兩河流域雨水稀少,沒有森林,缺乏木材。(來自課本)(2)埃及地處西亞和北非,沙漠廣布,炎熱干燥,晝夜溫差較大,因此建筑物注重防曬和保溫的功能;(地理知識)(3)中國南方炎熱潮濕,多雨水,多蛇蟲;北方氣候干燥,土層較厚。(地理知識及生活體驗)(4)北歐和俄羅斯冬季長、雪量大,房頂傾斜度大便于落雪,避免積壓。(地理知識)(5)草原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需頻繁遷移,因此以帳篷為居所,便于搬遷。【活動二】從人口、經濟、規模、功能等角度對比洞穴、村落、集鎮、城市的差別。課件有答案先民在利用自然,因地制宜的同時,也在改造著自然。你能舉例說明嗎?【活動三】探究不同政治、經濟、文化條件下的城市差異。長安城特點:布局方正有序;政治功能突出;凸顯統治權威;經濟活動受到嚴格限制;宗法色彩和等級觀念;管理嚴格;具有封閉性等。雅典城的特點:重視公共空間;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功能完備;體現出民主、平等和宗教色彩;具有開放性等。原因:中國古代是集權政治體制;受傳統宗法思想影響;農耕經濟模式和重農抑商政策導致工商業地位較低。古代希臘實行民主政治,維護公民的民主權利;工商業、航海業和對外貿易繁榮;原始的宗教崇拜盛行;思想開明開放,文化發達。【活動四】了解市民階層與市民文化。(1)市民文化的表現形式:宋詞、元曲(雜劇、散曲)、小說、明清戲曲(昆曲、京劇)、民間風情畫等;(2)市民階層的價值觀念:自由、正義、個性解放、奢靡、拜金、享樂等選擇題:DC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