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浮力一、教學目標1.物理觀念:(1)知道什么是浮力以及浮力的方向。(2)能認識浮力產生的原因,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3)經歷觀察生活中的浮力現象和通過實驗認識浮力的過程2.科學思維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認識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3.科學探究通過實驗探究,認識物體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入液體中的體積有關,跟液體密度有關4.科學態度與責任(1)能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對大自然有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浮力概念的建立。教學難點:“稱重法”測浮力。三、學情分析浮力現象是學生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也是他們容易發生興趣的現象。學生能從日常生活現象中認識浮力的存在,但因為本節內容要求學生對知識和方法都要有較強的綜合運動能力,對初二學生來說難度有點大。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充分發揮演示實驗的作用,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四、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敘述日常生活中常見到的現象:鴨子、輪船漂在水面上;潛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潛;熱氣球載著重物飛上高空等。同學們猜想這里面可能蘊含著什么知識呢?。(二)新課講授1. 浮力浮力的概念教學情境:演示實驗:小木塊實驗。實驗現象:①將小木塊放入成有水的燒杯內;②用手往下按壓小木塊。提問:感受到了什么? 演示實驗:找一段較粗的毛線,將其兩端分別固定在乒乓球和大燒杯的底部,將水注入大燒杯,直到將小木塊浸沒,觀察毛線的方向。將大燒杯的一端墊高,觀察毛線的方向。此實驗說明浮力的方向是朝向哪的? 知識歸納: ①定義: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力,這個力叫做浮力; ②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2)稱重法 教學情境:提問:鐵塊在水中會沉底,鐵塊在水中受浮力嗎? 學生實驗:將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測出的示數即為物體的重力G;將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的物體浸入水中,測出的示數為F2. 浮力產生的原因 教學情境(1):演示實驗:乒乓球實驗。實驗現象:①將乒乓球放入瓶內,向瓶里倒水,乒乓球不浮起;②將瓶口下方堵住,乒乓球浮起。提問:乒乓球為什么會浮起來? 教學情境(2):分析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物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力大小。分析:邊長為L的立方體位于水面下h深處,四個側面所受壓力F合=0結論:在同一液體中,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浮力越大。物體排開液體體積一定時,液體密度越大,浮力越大。浮力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三)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