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消化和吸收學習目標:1.描述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3.運用實驗法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并得出合理的結論;4.嘗試解讀營養物質在消化道內被吸收的曲線圖;5.分析小腸的結構和功能的關系,說出小腸的結構與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特點。重點和難點:重點:①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②分析小腸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特點。難點: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學準備:①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掛圖;②相關的實驗準備;③制作小腸壁結構折疊模型課時安排:二課時第一課時:【引課】:教師通過組織學生討論病人住院輸液時只能輸葡萄糖而不能輸淀粉的原因引入。【自主學習】:1.結合圖3.1-5消化系統模式圖,聯系自身清楚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2.食物消化的概念、種類。3.食物在口腔、胃內的消化各是怎樣的?【提煉問題】:1.區分這一組概念消化道、消化腺、消化液、消化酶2.探究口腔對淀粉的消化作用。3.食物在胃內的消化。【合作探究】:探究1: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以小組為單位歸納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交流完善知識結構圖。展示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圖,生對照糾錯補全。探究2:口腔對淀粉的消化作用。思考,結合自己的體驗回答(1)口腔內與消化有關的結構和主要作用。(2)細嚼饅頭,說出自己嘗出什么味道 并思考為什么會嘗出甜味 (3)根據提示,制定自己的探究計劃,交流探究計劃,實施探究計劃。(4)小組交流探究過程、結果和結論并分析。(5)提出改進意見 (6)全班交流觀察的現象、分析其原因和得出的結論。(7)概括消化的概念背景資料:淀粉遇碘變藍。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糊精、麥芽糖和少量葡萄糖的混合物。向反應后的混合物中滴加碘液,溶液不會變藍。口腔的溫度大約是37℃。提供的實驗用品:(每組6人)試管4個 試管架1個 滴管2個 玻璃棒1個 燒杯1個 饅頭塊 饅頭碎屑 蒸餾水 唾液 碘液探究方案:請填表說明以下問題:每支試管內各加入了什么物質?是否充分攪拌?是否進行37 ℃的水浴?水浴多長時間?采用什么方法鑒別管內液體所含物質的種類?并預測檢驗結果。(注意:用玻璃棒攪拌時動作要輕,以免捅破試管)試管 饅頭大小 加入物質 碘液檢查 實驗結果記錄1 2 3 實驗反思:(1)你的結論與其他同學的結論一樣嗎,如果不一樣,請分析原因。 (2)本小組的探究方案有沒有值得改進的地方? (3)通過這個探究,你理解了哪些知識,學會了哪些方法和技能?總結實驗結果,及時評價。探究3:食物在胃內的消化。分析討論:仔細閱讀P11資料,合作探究肉塊為啥消失。【拓展提升】:1.胃和胃腺,腸和腸腺的區別。2.怎樣區別物理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3.人為什么會放屁?【總結收獲】: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你還想解決哪些問題?請寫下來【達標體驗】:1.如圖是消化系統模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1)能蠕動并將食物推入胃的結構是[ ]_______。(2)對蛋白質進行初步消化的結構是[ ]_______。(3)分泌膽汁的器官是[ ]_________。 (4)消化液中含消化酶種類最多的結構是[ ]________。2.連線。①胃 A.最長的部分②肝臟 B.腹腔左上部③小腸 C.最膨大的部分④腸腺 D.位于消化道壁內⑤膽囊 E.貯存膽汁F.最大的消化腺3.某生物小組為了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取1 g干淀粉加入清水100 mL,調和均勻、煮沸制成糨糊,冷卻。在A、B試管內分別加入2 mL糨糊進行實驗,如圖所示,請你幫助完成探究并回答問題:(1)向A試管內加入清水2 mL,應向B試管內加入的液體和數量是__________。(2)按照如圖所示實驗步驟完成后,取出A、B試管冷卻,并分別加入2滴碘液,可觀察到的現象是:A試管內溶液________,B試管內溶液____________。(3)在37 ℃溫水中保溫10分鐘,目的是讓糨糊中的淀粉充分分解為__________。(4)圖中A試管起________作用。(5)根據以上實驗現象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6)根據(5)的結論,如果想要進一步探究胃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把加入A試管內的2 mL清水換成2 mL胃液,其他條件不變,可以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第二課時【情景導入】:復習上節內容導入新課。【自主學習】:1.食物在小腸內的物理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各是怎樣的?2.什么是吸收?對照P13圖3.1-10清楚消化道各段的吸收能力如何?3.對照P14圖3.1-12搞清小腸適于消化和吸收的特點。【提煉問題】:淀粉、脂肪和蛋白質在小腸內的消化是怎樣的?營養物質在消化道各段的吸收情況各是怎樣的?小腸有哪些特點適應消化和吸收?【合作探究】:探究1:食物在小腸內的消化。演示實驗:膽汁對脂肪的作用。第一種方法:①取兩個試管,分別編為1號和2號,然后各注入2 mL的清水。②向1、2號試管內分別滴入清水和植物油。向1號試管里滴入清水2滴,向2號試管滴入植物油2滴,然后振蕩試管。③向1、2號試管內分別加入膽汁2 mL,振蕩。④觀察現象。第二種方法:①向1、2號試管分別注入1 mL植物油。②向1號試管注入1 mL清水,2號試管注入1 mL膽汁,分別振蕩。③觀察現象。通過觀察,發現膽汁能把脂肪變成微小的顆粒,這就是膽汁的乳化作用。這對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增加了脂肪與消化酶的接觸面積,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小腸內參與消化的消化液有哪些?食物在小腸內的物理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各是怎樣的?用文字和箭頭寫出化學性消化。交流補充、糾錯。探究2:營養物質的吸收。學生或看書圖或設計表格或討論搞清營養物質在消化道各段的吸收情況。準確理解吸收的概念。探究3:小腸適應消化和吸收的特點。對照P14圖3.1-12探究小腸適于消化和吸收的特點。小組討論,歸納出要點。【拓展提升】:1.腸道微生態系統。2.肝臟的功能。3.吃火鍋的學問。1.如圖,在關于消化酶特性的實驗中,取標號為A、B、C的3支試管,各加入2毫升稀淀粉糊,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向3支試管內各滴2滴稀碘液,搖勻,可見試管溶液呈_______色。(2)再在A管內加入2毫升胰液,B管內加入2毫升胃液,C管內加入2毫升唾液,振蕩后,將3支試管放入37 ℃的水中恒溫,15~20分鐘后,3支試管內的顏色變化分別是:①A管內溶液的顏色是________,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②B管內溶液的顏色是________,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③C管內溶液的顏色是________,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總結收獲】: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你還想解決哪些問題?請寫下來【達標體驗】1.如圖為探究膽汁對脂肪的作用的實驗:(1)經過一段時間后,植物油能穩定地分散在水中的是_____號試管,另一試管在本實驗中起___________作用。(2)我們知道,膽汁中沒有脂肪酶,它只能把脂肪變成脂肪微粒,其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的同學不吃早餐就去上學,上午往往就會出現頭暈、心慌、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既影響了學習,又損害了身體健康。為此曉嵐設計了一份快捷的早餐食譜:一塊面包、一杯牛奶、少量蔬菜和水果。請分析回答:(1)面包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其最初開始消化的場所是_________。(2)牛奶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其開始消化的場所是_______,其消化的終產物是__________。(3)早餐中營養成分被消化的主要場所是_________,這是因為它的內表面有許多環形的_______,增大了消化的_______;這里的消化液豐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如圖是小腸內部顯微結構圖,請回答:(1)圖B是小腸內表面上大量的_________,其上有許多突起C,C的壁由________構成,而且里面有豐富的____________。(2)蛋白質在這兒被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