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4年思想品德中考專題復習專題-------改革開放一:“背景材料”1、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于2013年11月9日到11月12日在北京召開。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主要包含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五個體制的改革和中國共產黨黨內建設制度的改革。全會高度評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5年來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和偉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認為改革開放是黨在新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2、2014年3月5日-3月13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會議聽取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審查了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表決了關于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等一系列草案;在報告中指出,2014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改革創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保持宏觀經濟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增強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擴大開放,實施創新驅動,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加快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加強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大力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3、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于2014年4月8日在海南博鰲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邀出席本屆年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論壇將主題確定為“亞洲的新未來:尋找和釋放新的發展動力”。 李克強強調:本屆年會主題是尋找新的動力,我們將著重在以下三個方面努力。一是要向改革要動力。市場中蘊藏著巨大的活力,人民中蘊藏著無窮的創造力。我們將繼續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建立政府權力清單制度,探索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通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建設,形成有益經驗,并復制與推廣到其他地區。這有利于放寬市場準入,更好創造營商環境,鼓勵公平競爭,建設法治經濟,也會更多釋放改革紅利,激發社會創造活力,穩定市場預期。開放也是改革,開放可以促進改革。我們將著力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擴大服務業包括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譬如,我們將積極創造條件,建立上海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進一步促進中國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和健康發展。我們將在與國際市場更深度的融合中,不斷提升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二是要向調結構要動力。 三是要向改善民生要動力4、2013年8月22日經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探索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與瑞士、冰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二:“考點鏈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生產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綜合國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不斷改善。成就取得的原因: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實科學發展觀;弘揚民族精神;全國人民共同努力等。2、我國現在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現階段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發展還不平衡,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需要一個過程,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仍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是社會主義制度經受嚴峻考驗,顯示強大生命力的最可靠保證。5、為什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②只有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把發展社會生產力擺在首位,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才能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為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提高國際地位,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更大貢獻。6、為什么堅持改革開放?①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中國的強國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歷史性決策。②改革開放,是新時期中國最鮮明的特點,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③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封閉就會落后,開放才能發展。對外開放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 ,是我國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7、百年夢、中國夢:21世紀頭20年(建黨100周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小康是較高標準的、共同富裕的小康與精神文明小康的統一。目前達到的小康是總體小康(低水平、不全面、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到21世紀中葉(建國100周年),奮斗目標: 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即: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8、青少年應怎樣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努力實現中國夢而努力?①樹立遠大理想,肩負歷史使命 ②努力學習知識,全面提高素質③積極鍛煉身體,不斷增強體質 ④發揚艱苦奮斗精神⑤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力爭成為祖國的“四有”人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9、勞動、智慧與開拓精神、科學技術、資本、管理等,都是創造財富的重要源泉。為了讓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①首先要完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這一制度有利于廣泛、充分地調動社會各階層的積極性,調動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的活力。②還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也是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重要保證。三:“專項練習”單項選擇題:1、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十八大報告提出:“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為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報告還提出了“兩個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這充分體現了 ( )①全面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就是提高人民收入,不愁吃不愁穿②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則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執政為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我們必須( )①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②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③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④堅持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協調發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三十多年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證明,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經受嚴峻考驗、顯示強大生命力最可靠保證是( )A.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B.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開放的政策C.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D.堅定不移地保護資源和環境分析探究題:材料一: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反復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關鍵一招,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材料二: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行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確保改革取得成功。請回答:(1)“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體指什么?(2)為什么說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3)為什么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強和改善黨的領導?(4)作為當代中學生,你準備如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而努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