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班級: 姓名 使用時間:學習目標: 1.識記:識記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朝在臺灣設置臺灣府;駐藏大臣的設置;掌握清朝疆域概況。 2.理解:理解清朝前期疆域的特點,認識臺灣、西藏、新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運用:注重把握清朝加強對西藏的管轄、平定叛亂等史實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及其對鞏固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重大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分析和概括能力 重點:臺灣府的設立、清朝對西藏、新疆的治理 難點:認識臺灣、西藏、新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學 習 活 動 備注【檢查預習】 一、清朝對全國的統(tǒng)治 清朝以 為都城。清朝政治上進一步加強 ,維護政治上的 。思想文化方面推崇 ,繼承歷代文化傳統(tǒng)。 二、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朝在臺灣的建制 1. 明朝末期, 殖民者侵占臺灣。1661年,鄭成功率船隊從金門出發(fā)抵達臺灣。 年,被 占據(jù)了38年的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 英雄。 2.1683年,清軍擊敗鄭氏軍隊, 歸入清朝的版圖。1684年,清朝設置 ,隸屬 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中央政府對 的管轄,鞏固了祖國的 海防。 3.1885年,臺灣正式 ,成為中國的一個 。 三、清廷對西藏地區(qū)的有效管轄 1.1653年, 帝賜予五世達賴喇嘛金冊、金印和“ ”的封號;1713年, 帝冊封格魯派另一位首領“ ”封號。 2.1727年,清朝在西藏設置 ,監(jiān)督西藏地方政務。 政治上與達賴、班禪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務;駐藏大臣還掌管地方 、外交等事務。 3.西藏地方達賴與班禪等大活佛轉世,需要通過 ,依照宗教儀軌和歷史定制,報請朝廷批準。 四、鞏固西北邊疆 1. 康熙帝平定準噶爾部叛亂: 我國西北天山以南地區(qū),居住著維吾爾等族人民,清朝把這一地區(qū)稱為“ ” 天山北路的蒙古族 部首領噶爾丹發(fā)動叛亂, 帝三次親征,平定叛亂,穩(wěn)定了 邊疆地區(qū)。 2.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亂: ________時期,回部上層貴族 叛亂,清軍經過兩年戰(zhàn)斗平定了這場分裂祖國的叛亂。 設置____________,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qū)。 3.乾隆帝迎接土爾扈特部的回歸: 西遷的蒙古族 ,返回 ,回歸祖國,為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fā)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五、雅克薩之戰(zhàn) 1685和1686年, 帝命令清軍兩次進攻盤踞在 的俄軍。 年,中俄雙方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 》。 從法律上肯定了 和 包括 在內的廣大地區(qū),都是中國的領土。 六、清朝的疆域 清朝前期,中國的疆域西跨 ,西北至 ,北接 ,西南達 ,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__________和庫頁島,東臨 ,東南到 ,包括________、赤尾嶼等,南至____________。 【導入新課】 在中國古代史上,清朝時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為安定邊疆,清朝作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什么樣的效果?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8課《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活動一: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朝在臺灣的建制 材料: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 (1)材料中的“貴國”指的是哪一個國家? (2)“余”指的是哪一位歷史人物?應如何評價他? (3)臺灣地何時“歸我”的?此事件有什么歷史意義 (4)清朝設置了什么機構來管理臺灣?這一機構的設置有何意義? 活動二:清廷對西藏地區(qū)的有效管轄 西藏是我國西南地區(qū)一個美麗的地方。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唐朝時的哪個民族是藏族的祖先 文成公主人藏嫁給了哪個贊普 此次和親對漢藏關系起到了什么作用 (2)西藏正式成為我國的行政區(qū)開始于哪個朝代 (3)西藏佛教首領“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分別是哪兩位清朝皇帝賜予的? (4)清政府為了加強對西藏的管轄,在哪年設置了哪一機構 這一機構的設置有何意義? (5)回顧了西藏的昨天,請你用一句話展望一下西藏的明天。 ▲拓展探究 根據(jù)清朝疆域四至簡圖和《清朝疆域圖》,認識清朝疆域奠定了今天版圖的基礎。 (1)通過《清朝疆域圖》,說說清朝前期我國的疆域。 (2)通過對清朝民族政策的分析和對邊疆地區(qū)的管理,填寫兩處①清朝設立機構。 【概括歸納、總結提升】 清朝前期通過反抗外來侵略,平定少數(shù)民族上層叛亂,加強對民族地區(qū)的管轄,使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了鞏固,從而奠定了我們現(xiàn)在的民族格局和版圖格局。中華民族是各個民族共同組成的大家庭,今天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民族團結和國家安定的政治局面,反對任何分裂國家的言行。 “清朝對邊疆地區(qū)的管轄” 總結 對東南——臺灣對西南——西藏對西北——新疆對東北——黑龍江流域武力反侵略設立機構意義當堂檢測:1.“他率軍從金門渡海東征,一舉挫敗荷蘭殖民者,保障了東南各省的安寧。”“他”的事跡是( )A.抗擊倭寇 B.收復臺灣 C.領導虎門銷煙 D.率艦激戰(zhàn)黃海2.鄭成功在致荷蘭總督的信中說到“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為此他率軍 ( )A.抗擊倭寇 B.擊敗沙俄 C.收復臺灣 D.平定叛亂3.整理知識要點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右圖所示為某同學整理的知識要點,其內容能共同說明的是 ( )A.清初西北邊疆得到鞏固B.清朝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C.歐洲殖民者的入侵被打敗D.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4.施瑯認為此地“雖在外島,關四省要害,斷不可棄”。清政府廷議后,在此“設縣三、府一”。此處的“府 ”指 ( )A.神州府 B.臺灣府 C.泉州府 D.蘇州府5.清朝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代表清政府協(xié)同達、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的是 ( )A.駐藏大臣 B.軍機處 C.伊犁將軍 D.宣政院6.1771年,戰(zhàn)勝重重困難,返回新疆,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譜寫了光輝篇章的事件是( )A.平定噶爾丹叛亂 B.平定大、小和卓叛亂C.左宗棠收復新疆 D.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7.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xié)商,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qū),都是中國的領土。該條約是中俄 ( )A.《改訂伊犁條約》 B.《天津條約》 C.《尼布楚條約》 D.《北京條約》8.清軍平定臺灣后,主帥施瑯認為臺灣地大物博,是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東南沿海各省的重要門戶,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為此,清政府設置 ( )A.澎湖巡檢司 B.宣政院轄地 C.臺灣府 D.臺灣省9.歷朝歷代都注重加強對邊疆地區(qū)的管轄。清朝前期加強對邊疆和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管轄的措施有(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平定回部貴族叛亂 ③設立駐藏大臣 ④設置臺灣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根據(jù)“宣政院”、“臺灣府”、“駐藏大臣”、“伊犁將軍”等內容,可以提煉的學習主題是( )A.經濟重心的南移 B.繁榮與開放的社會C.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D.國家的產生和社會改革11. 閱讀下列材料:條約規(guī)定:“中俄兩國以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和外興安嶺往東至海為界。外興安嶺以北,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以西屬俄國,外興安嶺以南,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以東屬于中國。”請回答:此條約的名稱是什么 是什么時候簽訂的 (2)上述內容有何法律作用 (3)簽訂上述條約前,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迫使沙俄同意通過談判來解決問題 當時清朝的統(tǒng)治者是誰 【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