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備考2024】生物高考一輪復習第2講 細胞中的無機物、糖類和脂質[課標要求] 1.說出細胞主要由C、H、O、N、P、S等元素構成,它們以碳鏈為骨架形成復雜的生物大分子2.指出水大約占細胞重量的2/3,以自由水和結合水的形式存在,賦予了細胞許多特性,在生命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3.舉例說出無機鹽在細胞內含量雖少,但與生命活動密切相關4.概述糖類有多種類型,它們既是細胞的重要結構成分,又是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5.舉例說出不同種類的脂質對維持細胞結構和功能有重要作用實驗: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核心素養](教師用書獨具) 1.基于對細胞元素組成的認知,認同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并能說出大量元素與微量元素在細胞中的作用。(生命觀念)2.結合水和無機鹽在細胞中的存在形式,分析水和無機鹽的重要作用。(科學思維)3.通過對糖類和脂質的結構和功能的理解,認同物質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并能結合糖類和脂質的功能,在生活中注意飲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生命觀念 社會責任)4.學會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方法。(科學探究)考點1 細胞中的元素和無機物一、組成細胞的元素1.生物體與無機自然界的關系(1)eq \a\vs4\al()(2)原因:組成細胞的元素是生物體從無機自然界中獲取的。2.組成細胞的元素的種類和含量(1)eq \a\vs4\al()(2)含量①占玉米細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O。②占人體細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③占玉米細胞和人體細胞干重較多的四種元素是C、H、O、N。(3)存在形式: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二、組成細胞的化合物1.eq \a\vs4\al()2.含量(1)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2)細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機化合物是蛋白質。(3)細胞中占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質。三、細胞中的無機物1.細胞中的水(1)細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2)自由水/結合水與代謝、抗逆性的關系2.細胞中的無機鹽(1)存在形式:大多數以離子形式存在。(2)作用1.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組成上具有統一性,因此地殼中的元素在生物體內都能找到。 (×)提示:組成生物體的元素在地殼中都能找到。2.細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極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 (×)提示:微量元素對維持生命活動是不可缺少的。3.曬干的種子細胞內不含有水分,導致細胞代謝停止,種子能長時間儲存。 (×)提示:曬干的種子,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很低,代謝很弱,以保持休眠狀態,并非不含水分。4.細胞中的無機鹽大多數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aCO3構成骨骼、牙齒。 (×)提示:細胞中的無機鹽大多數以離子形式存在。5.鎂是葉綠體中參與光合作用的各種色素的組成元素。 (×)提示:類胡蘿卜素中不含鎂。6.在動物體內,Na+主要維持細胞內液的滲透壓,K+主要維持細胞外液的滲透壓。 (×)提示:Na+主要維持細胞外液的滲透壓,K+主要維持細胞內液的滲透壓。1.為什么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能找到,而組成細胞的元素含量與無機自然界又大不相同?(必修1 P16“文字信息”)提示:組成細胞的元素是生物體有選擇地從無機自然環境中吸收的。2.生理鹽水是指與哺乳動物血液和淋巴液濃度相等的無機鹽溶液,常用的是質量分數為0.9%的氯化鈉溶液。生病輸液時,通常要用生理鹽水溶解藥物后再輸液,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必修1 P22“拓展應用”)提示:保證細胞的生活環境不發生變化,維持細胞正常的滲透壓。1.水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水分子為極性分子,帶有正電荷或負電荷的分子或離子都容易與水結合,因此水是良好溶劑2.缺Fe會導致貧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血紅素的分子結構不能缺少的一種元素就是Fe,缺Fe會導致血紅素的合成障礙,從而引起貧血1.細胞中的水2.無機鹽功能1.鎂是葉綠素的重要組成元素,植物體缺少鎂元素會導致葉片發黃,影響光合作用。請設計實驗證明鎂是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實驗材料:某種植物幼苗若干、完全培養液、缺鎂培養液。請寫出該實驗的設計思路并預測實驗結果。思路建模:設置對照實驗→分組編號→控制自變量→檢測因變量。提示:選擇生理狀況相同的植物幼苗若干,平均分成A、B兩組;A組用完全培養液培養、B組用缺鎂培養液培養;一段時間后,觀察兩組葉片是否變黃;若B組葉片發黃,再補充鎂離子,一段時間葉片恢復綠色,則證明鎂是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2.農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有銨態氮(NH)和硝態氮(NO)。已知作物甲對同一種營養液(以硝酸銨為唯一氮源)中NH和NO的吸收具有偏好性(NH和NO同時存在時,對一種離子的吸收量大于另一種)。請設計實驗對這種偏好性進行驗證,要求簡要寫出實驗思路、預期結果和結論。提示:實驗思路:配制營養液(以硝酸銨為唯一氮源),用該營養液培養作物甲,一段時間后,檢測營養液中NH和NO剩余量。預期結果和結論:若營養液中NO剩余量小于NH剩余量,則說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O;若營養液中NH剩余量小于NO剩余量,則說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H。考查組成細胞與化合物的元素1.(2021·濰坊五校聯考)下列關于細胞內元素與化合物的敘述,錯誤的是( )A.人體體溫調節過程需要含碘化合物的參與B.人體血液中氧氣的運輸需含鈣化合物的參與C.綠色植物的光吸收過程需要含鎂化合物的參與D.家兔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需要含氮化合物的參與B [人體體溫調節過程需要含碘化合物甲狀腺激素的參與,因為甲狀腺激素能促進細胞代謝,A正確;人體血液中氧氣的運輸需要含鐵化合物血紅蛋白的參與,B錯誤;綠色植物的光吸收過程需要含鎂化合物葉綠素的參與,C正確;家兔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需要含氮化合物(mRNA)的參與,D正確。]2.(2021·衡水調研)用含32P磷酸鹽的營養液培養醋酸桿菌,一段時間后,下列化合物或結構在醋酸桿菌細胞中均能檢測出放射性的一組是( )A.腺苷和細胞膜 B.ATP 和核糖體C.甘氨酸和擬核 D.脫氧核糖和細胞壁B [組成細胞膜的主要物質有磷脂和蛋白質,其元素組成主要有C、H、O、N、P,含有P,能檢測到放射性。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構成,不含P,檢測不到放射性,A錯誤。核糖體中含有rRNA,ATP和rRNA的元素組成都是C、H、O、N、P,含有P,能檢測到放射性,B正確。擬核的組成成分為DNA,其元素組成有C、H、O、N、P,含有P,能檢測到放射性。甘氨酸的元素組成是C、H、O、N,不含有P,檢測不到放射性,C錯誤。脫氧核糖和細胞壁的元素組成都是C、H、O,不含有P,檢測不到放射性,D錯誤。] 根據特征元素推測化合物的種類考查細胞內的水和無機鹽存在形式及作用3.(2021·江蘇新高考適應性測試)水、無機鹽等對于維持人體內環境穩態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嘔吐、腹瀉的病人,需及時補充葡萄糖鹽水B.過量飲水導致細胞內液滲透壓升高,需脫水治療C.缺鈣引起的肌肉抽搐,可通過增加戶外活動、合理膳食得到改善D.鐵攝入不足可導致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而發生貧血,需適量補鐵B [嘔吐、腹瀉的病人,體內水鹽平衡失調,需及時補充葡萄糖鹽水,以補充能源物質,同時可保持細胞正常的形態,A正確;過量飲水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從而引起細胞內液滲透壓降低,B錯誤;缺鈣引起肌肉抽搐,通過增加戶外活動、合理膳食可增加血液中的鈣離子濃度,改善肌肉抽搐狀況,C正確;鐵參與血紅蛋白的組成,攝入不足可導致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而發生貧血,需適量補鐵,D正確。]4.(2021·佛山質檢)水和無機鹽是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下列相關表述正確的是( )A.細胞內的自由水和結合水都是良好的溶劑B.某些無機鹽離子具有維持人血漿酸堿平衡的作用C.同一株植物中,老葉細胞比幼葉細胞中自由水含量高D.將植物秸稈充分曬干后,其體內剩余的物質主要是無機鹽B [細胞內的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劑,能參與物質運輸和化學反應,結合水則是與細胞內的其他物質相結合,不能參與物質運輸和化學反應,A錯誤;某些無機鹽離子具有維持人血漿酸堿平衡的作用,例如HCO,B正確;代謝越旺盛的細胞內含有的自由水越多,同一株植物中,幼葉細胞比老葉細胞中自由水含量高,C錯誤;將作物秸稈充分曬干后,其體內剩余的物質主要是有機物,D錯誤。]考點2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一、細胞中的糖類二、細胞中的脂質三、細胞中糖類與脂質的關系1.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血液中的葡萄糖除供細胞利用外,多余的部分可以合成糖原儲存起來;如果葡萄糖還有富余,就可以轉變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脂肪被消化吸收后,可以在皮下結締組織等處以脂肪組織的形式儲存起來。2.糖類和脂肪之間的轉化程度是有明顯差異的。例如,糖類在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大量轉化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類代謝發生障礙,引起供能不足時,才會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轉化為糖類。1.可與斐林試劑發生顯色反應的還原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和麥芽糖。 (√)2.脂肪比相同質量的糖原徹底氧化分解時產能多。 (√)3.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遠遠少于糖類,而氫的含量更少。 (×)提示: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遠遠少于糖類,而氫的含量更多。4.所有的脂質都能參與膜結構的構成。 (×)提示:脂肪不參與膜結構的構成。5.糖類可以大量轉化為脂肪,脂肪也能大量轉化為糖類。 (×)提示:脂肪不能大量轉化為糖類。1.淀粉、糖原和纖維素的基本單位都是葡萄糖,為什么它們在化學性質上有很大差異?(必修1 P24“圖2-3”)提示:因為組成淀粉、糖原和纖維素的葡萄糖的數量和連接方式不同。2.脂肪作為良好的儲能物質的原因是什么?(必修1 P27“拓展應用”)提示:脂肪分子中氫的比例高,儲能多;具有疏水性,占體積小;可直接氧化,也可轉化為糖類氧化。3.北京鴨每天吃的都是一些玉米、谷類和菜葉,為何長了一身肥肉?(必修1 P27“旁欄思考”)提示: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當北京鴨攝入的糖類過多時,糖類在鴨體內就轉變成了脂肪,并在皮下組織等處儲存起來。1.葡萄糖可以通過靜脈注射進入人體細胞,而蔗糖不可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葡萄糖屬于單糖,可以直接進入細胞,因此可以口服也可以靜脈注射;蔗糖屬于二糖,必須經過消化作用分解成兩分子單糖后才能進入細胞,因此不能直接靜脈注射2.動物體內膽固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膽固醇是動物細胞膜的重要組成成分,在人體內還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3.油料作物種子如花生、蓖麻在播種時,播種的深度相對較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油料作物種子含脂肪較多,種子萌發時消耗的氧氣量相對較大,播種深度較淺,便于獲得氧氣糖類和脂質的比較比較項目 糖類 脂質區別 元素組成 ①一般是C、H、O②O原子的含量高 ①C、H、O(N、P)②H原子的含量高種類 單糖、二糖、多糖等 脂肪、磷脂、固醇等合成部位 淀粉:葉綠體糖原:主要是肝臟、肌肉處 主要是內質網生理作用 ①主要的能源物質②構成細胞結構,如糖被、細胞壁③核酸的組成成分,如核糖、脫氧核糖 ①生物體的儲能物質,如脂肪②構成細胞膜及多種細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如磷脂③調節作用,如性激素相同質量的物質分解情況 耗O2少,產H2O少,釋放能量少 耗O2多,產H2O多,釋放能量多聯系 糖類供應充足時可以大量轉化為脂肪,而脂肪一般不能大量轉化為糖類1.呼吸熵是物質氧化分解時釋放CO2與消耗O2的比值,糖類的呼吸熵等于1,而脂肪的呼吸熵卻小于1,請從糖類和脂肪的元素組成方面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脂肪和糖類均由C、H、O三種元素組成,但脂肪中“C”“H”含量高,而“O”含量低,故質量相同的糖類和脂肪相比,脂肪氧化分解釋放的能量多,需要O2多,產生的H2O多2.谷類種子和油料作物種子分別以淀粉和脂肪為主要營養物質,種子萌發時這兩種物質都氧化分解為CO2和H2O。現有谷類種子和油料作物種子各一組,請根據種子在適宜條件下萌發時氧氣消耗量與二氧化碳釋放量的關系,設計實驗以確定種子的類型,簡要寫出實驗思路并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實驗思路:預期結果及結論:提示:分別檢測這兩組種子萌發時O2消耗量和CO2釋放量的比值(或CO2釋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并比較兩組比值的大小。 萌發時O2消耗量和CO2釋放量的比值低(或CO2釋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高)的一組為谷類種子;萌發時O2消耗量和CO2釋放量的比值高(或CO2釋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低)的一組為油料作物種子。糖類和脂質的種類和作用1.(2021·湖南招生適應性測試)糖類是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之一。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纖維素是多糖B.糖原是人和動物細胞的儲能物質C.麥芽糖、乳糖和核糖均是二糖D.葡萄糖與斐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C [纖維素是多糖,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A正確;糖原是多糖,是人和動物細胞的儲能物質,B正確;麥芽糖、乳糖是二糖,核糖是單糖,C錯誤;葡萄糖是還原糖,能與斐林試劑在水浴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D正確。]2.(2021·唐山期中)脂質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分布在內臟器官周圍的脂肪具有緩沖作用B.磷脂由C、H、O、P四種元素組成,是構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C.脂質存在于所有細胞中,是組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有機化合物之一D.膽固醇既是動物細胞膜的重要組成成分,又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B [分布在內臟器官周圍的脂肪具有緩沖作用,A項正確;磷脂由C、H、O、N、P五種元素組成,是構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B項錯誤;脂質存在于所有細胞中(如所有細胞的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磷脂),是組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有機化合物之一,C項正確;膽固醇既是動物細胞膜的重要組成成分,又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D項正確。]考查糖類和脂肪的分子特點及相互轉化3.(2021·三湘名校聯考)用葡萄糖培養液培養脂肪細胞時,即使沒有向培養液中添加脂肪,新形成的脂肪細胞中也會出現油滴。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葡萄糖在培養液中轉化為脂肪后進入脂肪細胞B.葡萄糖轉化為脂肪后,其元素的種類會發生改變C.等質量的脂肪和糖類氧化分解時,脂肪釋放的能量更多D.葡萄糖轉化為脂肪時會伴隨著ATP的合成C [本題主要考查糖類及脂肪,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葡萄糖進入脂肪細胞之后被轉化為脂肪,A錯誤;葡萄糖和脂肪的組成元素都是C、H、O,B項錯誤;葡萄糖轉化為脂肪時會伴隨著ATP的消耗,D項錯誤。]4.(2021·濰坊模擬)為探究蓖麻種子(脂肪含量達70%)萌發過程中的物質變化,某研究小組將種子置于溫度、水分(蒸餾水)、通氣等條件均適宜的黑暗環境中培養,定期檢查萌發種子(含幼苗)的脂肪、蔗糖、葡萄糖的含量和干重變化,結果如圖所示,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eq \a\vs4\al() eq \a\vs4\al()甲 乙A.圖甲表示油脂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為葡萄糖,其中一部分進一步轉化為蔗糖B.糖類是胚生長發育的主要能源物質,由脂肪轉化為糖類需要蛋白質參與C.用蘇丹Ⅲ染液對蓖麻種子切片染色,可通過肉眼觀察到橘黃色脂肪顆粒D.據圖乙分析蓖麻種子萌發初期時干重增加,增加的主要元素是HB [油脂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為甘油、脂肪酸,再轉化為糖類,A錯誤;糖類是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脂肪轉化為糖類過程中需要酶的參與,酶的本質主要是蛋白質,B正確;用蘇丹Ⅲ染液對蓖麻種子切片染色,需在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橘黃色的脂肪顆粒,C錯誤;脂肪在不斷轉變成糖類等其他形式的有機物,糖類物質中O的比例大于脂肪,因此導致種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元素,D錯誤。] 種子形成和萌發過程中糖類和脂質的變化 種子類型變化 非油料作物種子(如小麥) 油料作物種子(如大豆)種子形成時 可溶性糖(還原糖)→淀粉 糖類→脂肪種子萌發時 淀粉→可溶性糖(還原糖) 脂肪→甘油、脂肪酸→糖類種子形成時,光合作用產物的輸入導致其干重增加。種子萌發時,吸收水分導致其鮮重增加,非油料作物的種子由于只進行細胞呼吸導致干重減少,油料作物種子萌發初期干重有所增加(是因為脂肪轉化為糖類的過程中增加了氧元素),然后再減少。考點3 (探究·實踐)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一、檢測原理1.還原糖的檢測還原糖+斐林試劑磚紅色沉淀。2.脂肪的檢測脂肪+蘇丹Ⅲ染液→橘黃色。3.蛋白質的檢測蛋白質+雙縮脲試劑―→紫色。二、實驗步驟1.還原糖的檢測2.脂肪的檢測3.蛋白質的檢測1.斐林試劑與雙縮脲試劑(1)檢測還原糖時使用的斐林試劑要現配現用的原因:斐林試劑很不穩定,容易產生藍色的Cu(OH)2沉淀,所以應將甲液和乙液分別保存,使用時現配現用。(2)在還原糖檢測實驗中,若待測組織樣液中不含還原糖,加入斐林試劑水浴加熱后的現象不是無色,而是藍色,即Cu(OH)2的顏色。(3)檢測蛋白質時,加入過量的雙縮脲試劑B液后,如果沒有產生明顯的紫色反應,可能的原因是加入的雙縮脲試劑B液過量,CuSO4在堿性溶液中生成大量的Cu(OH)2藍色絮狀沉淀,會遮蔽實驗中所產生的紫色,影響觀察效果。(4)斐林試劑甲液和雙縮脲試劑A液完全相同,將斐林試劑乙液用蒸餾水稀釋5倍后便成為雙縮脲試劑B液,可用于蛋白質的檢測。2.實驗中的三個注意點(1)三個實驗中都不宜選取有顏色的材料,否則會干擾實驗結果的顏色變化。(2)脂肪鑒定的過程中滴加1~2滴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溶液的目的是洗去浮色,原因是蘇丹Ⅲ染液易溶于酒精。(3)物質鑒定實驗一般不設立對照實驗,若需設立對照實驗,對照組應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質,如驗證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質,對照組可加入稀釋的雞蛋清。1.(2021·河北選擇性考試模擬)某農場技術員對作物種子發育過程中有機物積累及轉化進行動態監測。關于檢測方法及出現結果的敘述,錯誤的是( )A.嫩大豆種子切片→蘇丹Ⅲ染液染色→顯微鏡觀察細胞內被染成橘黃色的脂肪顆粒B.嫩小麥籽粒加水研磨→離心取上清液→加碘液→觀察被染成深藍色的淀粉C.嫩花生種子加水研磨→加雙縮脲試劑→依據紫色反應檢測蛋白質D.嫩甜玉米籽粒加水研磨→離心取上清液→加斐林試劑并水浴加熱→觀察磚紅色沉淀檢測還原糖B [脂肪顆粒可與蘇丹Ⅲ染液反應生成橘黃色顆粒,A正確;嫩小麥籽粒加水研磨,離心得到上清液,其中含較多的還原糖,幾乎不含淀粉,B錯誤;檢測產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質,應用雙縮脲試劑檢測,觀察是否出現紫色,C正確;還原糖可用斐林試劑進行檢測,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兩者反應出現磚紅色沉淀,D正確。故選B。]2.(2021·東莞調研)下列有關生物體中化合物的檢測實驗,對應正確的是( )選項 檢測對象 試劑 顏色反應 水浴加熱 生物材料A 淀粉 碘液 藍色 需要 馬鈴薯塊莖B 還原糖 斐林試劑 磚紅色 需要 西瓜汁C 蛋白質 雙縮脲試劑 紫色 不需要 豆漿D 脂肪 蘇丹Ⅲ染液 紅色 不需要 花生種子C [常溫下淀粉遇碘變藍色,實驗過程中不需要水浴加熱,A錯誤;還原糖(如葡萄糖、果糖)與斐林試劑發生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實驗過程中需要水浴加熱,但西瓜汁本身的顏色會對實驗結果造成干擾,B錯誤;常溫下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會發生紫色反應,實驗過程中不需要水浴加熱,C正確;常溫下脂肪能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此過程不需要水浴加熱,D錯誤。]3.(2021·臨沂模擬)某生物興趣小組在野外發現一種組織顏色為白色的不知名野果,該小組把這些野果帶回實驗室欲檢測其中是否含有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觀察該野果細胞中的脂肪顆粒需要使用顯微鏡B.若該野果的組織樣液中加入斐林試劑并水浴加熱出現較深的磚紅色,說明該野果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C.進行蛋白質的檢測時可用斐林試劑的甲液和乙液代替雙縮脲試劑A液和B液,因為它們的成分相同D.進行還原糖檢測實驗結束時將剩余的斐林試劑裝入棕色瓶,以便長期保存備用A [觀察該野果細胞中的脂肪顆粒,屬于細胞水平的研究,需要使用顯微鏡,A項正確;向該野果的組織樣液中加入斐林試劑并水浴加熱出現較深的磚紅色,說明該野果中含有大量的還原糖,而不能確定是否含葡萄糖,B項錯誤;雙縮脲試劑和斐林試劑的成分雖然相同,但成分的濃度不同,C項錯誤;斐林試劑使用時是現用現配,不能長期放置,D項錯誤。]1.核心概念(1)(必修1 P21)水與細胞內的其他物質相結合,叫作結合水。(2)(必修1 P21)細胞中絕大部分的水呈游離狀態,可以自由流動,叫作自由水。(3)(必修1 P26)脂肪:由三分子脂肪酸與一分子甘油發生反應而形成的酯。2.結論語句(1)(必修1 P16)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中都能夠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為細胞所特有。細胞中各種元素的相對含量與無機自然界的大不相同。(2)(必修1 P21)細胞內的結合水的存在形式主要是水與蛋白質、多糖等物質相結合,這樣水就失去流動性和溶解性,成為生物體的構成成分。(3)(必修1 P21)細胞中大多數無機鹽以離子的形式存在。(4)(必修1 P22)許多種無機鹽對于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活動都有重要作用。(5)(必修1 P23)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6)(必修1 P23~24)單糖不能水解,可直接被細胞吸收;二糖由兩分子單糖脫水縮合而成,一般要水解成單糖才能被細胞吸收。生物體內的糖類絕大多數以多糖形式存在。(7)(必修1 P26)脂肪是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8)(必修1 P27)膽固醇是構成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體內還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1.(2021·全國乙卷)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不斷從環境中吸收水。下列有關植物體內水的敘述,錯誤的是( )A.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態B.結合水是植物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C.細胞的有氧呼吸過程不消耗水但能產生水D.自由水和結合水比值的改變會影響細胞的代謝活動C [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從環境中吸收水,保持其固有的姿態,A敘述正確;細胞中的一部分水是以結合水的形式存在的,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B敘述正確;細胞在有氧呼吸第二階段消耗水,在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產生水,C敘述錯誤;自由水和結合水比值的改變會影響細胞的代謝活動,比值越高,細胞的代謝活動越旺盛,D敘述正確。]2.(2021·浙江6月選考)無機鹽是生物體的組成成分,對維持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Mg2+存在于葉綠體的類胡蘿卜素中B.HCO對體液pH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C.血液中Ca2+含量過低,人體易出現肌肉抽搐D.適當補充I-,可預防缺碘引起的甲狀腺功能減退癥A [類胡蘿卜素中不含Mg2+。]3.(2020·江蘇高考)下列關于細胞中無機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自由水是生化反應的介質,不直接參與生化反應B.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中C.無機鹽參與維持細胞的酸堿平衡,不參與有機物的合成D.無機鹽多以離子形式存在,對維持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D [自由水是生化反應的介質,也能作為反應物直接參與生化反應,A錯誤;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植物成熟細胞中的自由水主要存在于液泡中,B錯誤;無機鹽參與維持細胞的酸堿平衡,也能參與有機物的合成,如Fe2+是合成血紅蛋白分子必需的無機鹽離子,C錯誤;無機鹽多以離子形式存在,對維持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D正確。]4.(不定項)(2020·山東等級考)棉花纖維由纖維細胞形成。蔗糖經膜蛋白SUT轉運進入纖維細胞后逐漸積累,在纖維細胞的加厚期被大量水解后參與纖維素的合成。研究人員用普通棉花品系培育了SUT表達水平高的品系F,檢測兩品系植株開花后纖維細胞中的蔗糖含量,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纖維素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葡萄糖和果糖B.曲線甲表示品系F纖維細胞中的蔗糖含量C.15~18天曲線乙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蔗糖被水解后參與纖維素的合成D.提高SUT的表達水平會使纖維細胞加厚期延后BC [纖維素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葡萄糖,A錯誤;品系F的纖維細胞SUT表達水平高,蔗糖經SUT轉運進入纖維細胞后逐漸積累,在纖維細胞的加厚期被大量水解后參與纖維素的合成,曲線甲纖維細胞中的蔗糖含量最先升高,之后降低,說明曲線甲表示品系F纖維細胞中的蔗糖含量,B正確;曲線乙表示普通棉花品系纖維細胞中的蔗糖含量,推測15~18天為纖維細胞的加厚期,此時期蔗糖被大量水解,所以15~18天曲線乙下降,C正確;由題圖可知,品系F纖維細胞的加厚期在9~12天,普通棉花品系纖維細胞的加厚期在15~18天,提高SUT的表達水平會使纖維細胞加厚期提前,D錯誤。]5.(2019·海南高考)植物細胞中水和礦質元素離子會表現出某些特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根細胞中的K+不能以自由擴散的方式進入土壤溶液中B.礦質元素離子在細胞內積累可引起外界溶液中的水進入細胞C.根細胞吸收的礦質元素能夠以離子的形式貯存在液泡中D.葉肉細胞中參與光合作用光反應階段的水分子屬于結合水D [根細胞中的K+不能以自由擴散的方式進入土壤溶液中,因為K+跨膜運輸需要載體,自由擴散不需要載體,A正確;礦質元素離子在細胞內積累會引起細胞液濃度增大,進而發生吸水,故會引起外界溶液中的水進入細胞,B正確;細胞內無機鹽大多以離子形式存在,根細胞吸收的礦質元素能夠以離子的形式貯存在液泡中,C正確;葉肉細胞中參與光合作用光反應階段的水分子屬于自由水,可以分解成氧氣和[H],D錯誤。故選D。]19/2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