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1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 導學案[課標要求] 簡述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核心素養目標] 1.政治認同:堅持依法治國,認同我國法治發展的成就。2.法治意識:生活中要以憲法和法律為根本活動準則。【新知導學】 一、馬克思主義是我國法治建設的理論基礎1.法的產生、本質及其決定性因素(1)產生: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________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2)本質: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____________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3)決定因素:____________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2.法的分類: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四種歷史類型的法,即奴隸制法、封建制法、____________和社會主義法。3.法的基本特征(1)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____________的一種社會規范。(2)法是由國家________或________的社會規范。制定和認可是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3)法是由國家________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________的社會規范。4.法的職能(1)政治職能:法維護一定____________的作用。(2)社會職能:法管理一定______________的作用。二、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和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1.中華法系的特點(1)中華法系源遠流長。(2)中華法系成為世界上____________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____________作出了重要貢獻。2.我國當代法的本質:是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3.中國法治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1)形成了以________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2)依法行政和__________水平不斷提高。(3)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在通過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同時,國家高度重視通過憲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4.法治建設在路上(1)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蓬勃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快建設,司法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社會公平正義保障更為堅實,法治中國建設開創新局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是一場由_________領導的、_________共同參與的、史無前例的偉大社會實踐。(2)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中華民族,正在________________的道路上闊步前進,努力開創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新境界。【易錯提醒】1.自從有了法律以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成了現實。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馬克思主義認為,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最高統治者的個人利益和意志。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行政機關不斷簡政放權、優化服務、維護和實現司法公正和權威。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蓬勃發展。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一】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露資本主義法的本質時指出:“你們的觀念本身是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和所有制關系的產物,正像你們的法不過是被奉為法律的你們這個階級的意志一樣,而這種意志的內容是由你們這個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來決定的。”馬克思還指出:“君主們在任何時候都不得不服從經濟條件,并且從來不能向經濟條件發號施令。無論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記載經濟關系的要求而已。”(1)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資本主義法的本質是什么?(2)馬克思指出:“無論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記載經濟關系的要求而已。”這句話體現了法律發展的一般規律。請談一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合作探究二時間 法治建設歷程1954年 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頒布,初步奠定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1978年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十六字方針,為社會主義法制建設開啟了嶄新征程1982年 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奠定了依法治國的基礎2004年 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2012年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018年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憲法修正案,我國憲法進一步完善2020年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2021年 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官法》……(1)1954年我國頒布了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為什么還要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并對憲法進行修正?(2)新中國法治建設取得了哪些成就?并分析兩條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核心歸納一 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關于法的產生、本質、決定因素、一般規律法的產生 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法的本質 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法的決定因素 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生產方式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法的一般規律 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的規律核心歸納二 新中國法治建設三方面巨大成就成就 表現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①法律體系日趨完備,各個方面實現了有法可依 ②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質量不斷提高 ③法律的作用不斷增強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 ①建立健全科學完備的行政執法和司法體制 ②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推進 ③維護和實現司法公正和權威人權的法治保障 取得巨大成就 ①國家高度重視通過憲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 ②將人權保障貫穿法治建設各個環節,人權法治保障水平達到了新高度 ③中國人民享有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充分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權利【鞏固提升】 1.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四種歷史類型的法:奴隸制法、封建制法、資本主義法和社會主義法。從奴隸制法到封建制法,繼而發展為資本主義法和社會主義法,是法的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法的歷史類型也由低級類型向高級類型依次更替。由此,可以分析出法的歷史類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生產關系變革的要求B.階級矛盾不可調和C.社會革命力量的推動D.社會基本矛盾運動2.“司法局喊你來當人民陪審員了!”2018年底,不少北京市民收到了一條短信,告知已被隨機抽選為人民陪審員的候選人。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頒布實施后,第一次嘗試從常住人口中隨機抽選候選人,以確保群眾參與的廣泛性。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①從市民中抽選人民陪審員,滿足了公眾行使國家權力的訴求②公民依法參加審判活動,有利于促進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③讓普通市民參加審判活動,目的在于提高法院的審判工作效率④這一舉措可以促進公眾直接接觸、了解法律,推動法治社會建設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7.1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導學案答案【新知導學】一、1.(1)國家 (2)統治地位(3)生產方式2.資本主義法3.(1)社會關系 (2)制定 認可 (3)強制力 約束力4.(1)階級統治 (2)社會公共事務二、1..獨樹一幟 法治發展3.(1)憲法 (2)公正司法 (3)生存權 發展權4.(1)中國共產黨 全體中國人民(2)民主與法治【易錯提醒】1.在古代社會,法律確認和保護人剝削人的等級制度,特權階層常常凌駕于法律之上;近代以來,法律的地位和權威不斷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漸成為現實。2.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生產方式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3.馬克思主義認為,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4.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維護和實現司法公正和權威。5.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蓬勃發展。【合作探究一】(1)資本主義法是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和所有制關系的產物,資產階級意識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2)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法律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為經濟基礎服務。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不同決定了法律服務的對象。法律記載經濟關系的要求,說明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體現經濟基礎。而生產關系的總和就是經濟基礎,因此,從根本上法律是由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決定的。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的規律。【合作探究二】 (1)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隨著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國的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法治建設的進程也要與時俱進。(2)①成就:a.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現行憲法基礎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規,法律體系日趨完備。b.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c.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國家高度重視通過憲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②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鞏固提升】1. D2. D [材料反映了通過隨機抽選候選人,確保群眾參與的廣泛性,使公眾依法參與審判活動,這有利于促進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②正確。公眾參與審判活動,有利于促進公眾直接接觸、了解法律,推動法治社會建設,④正確。人民行使國家權力是通過選舉各級人大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①說法錯誤。讓普通市民參與審判活動,主要是為了提高法院審判的公正性,促進司法公正,而不是為了提高審判工作效率,③說法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