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12 物態變化【知識點回顧】溫度及其測量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測量工具:溫度計。它的原理是:利用水銀,酒精等 的性質。常用單位:攝氏度,用“0C”表示,即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為00C,在標準大氣壓下水沸騰時的溫度定為1000C,把0和100之間分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攝氏度。(如人的體溫(口腔溫)是“37℃”讀作“37攝氏度” ;北京一月份平均氣溫“-4.7 ℃”讀作“零下4.7攝氏度”。) 注:0℃的水與0℃的冰冷熱程度相同(溫度相同)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根據測量目的,選擇量程適當的溫度計。切勿超過它的量程。測量時,手握在溫度計的上方。溫度計的玻璃泡要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壁。溫度計的玻璃泡浸人被測液體后,不能立即讀數,待液柱穩定后再讀數。一般不能將溫度計從被測物體中拿出來讀。讀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內液面相平。零上溫度如250C,讀做二十五攝氏度。零下溫度如—80C,讀做零下八攝氏度。 注:溫度計內徑越細,刻度間隔越大,讀數越準確。體溫計:(1)測量范圍35——420C,最小刻度值0.10C;(2)玻璃泡大,玻璃管較細,準確度高;玻璃泡與玻璃管中間有一段特別細的彎曲,水銀柱回不下來,故可以離開人體讀數。(體溫計使用前要消毒,甩幾下,體溫計只升不降。)其他的溫度計:電子溫度計、金屬溫度計、色帶溫度計、衛星遙感測溫度、紅外線測溫儀等。二、熔化和凝固1.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________。2.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________。考點3 描繪晶體熔化和凝固過程中的特點;知道熔化和凝固過程伴隨吸熱與放熱1.晶體熔化過程的特點:①晶體熔化時,要從外界________熱量。②晶體在一定的溫度下開始熔化,在熔化過程中溫度________。2.晶體凝固過程的特點:①晶體凝固時,會________。②晶體在一定的溫度下開始凝固,在凝固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晶體熔化圖像(以硫代硫酸鈉為代表)縱坐標表示溫度,橫坐標表示時間。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兩類。非晶體________一定的熔化溫度;晶體________一定的熔化溫度。晶體 非晶體物質舉例 海波、冰、食鹽、水晶、 明礬、萘、各種金屬 松香、蠟、玻璃、瀝青熔化過程 吸熱、溫度保持不變 吸熱、溫度不斷升高凝固過程 放熱、溫度保持____________ 放熱、溫度不斷降低熔點和凝固點 有 ________熔化條件 溫度達到________;繼續吸熱 持續吸熱凝固條件 溫度達到凝固點;繼續放熱 持續放熱熔化圖像凝固圖像考點6 說出熔點、凝固點的含義,知道冰的熔點為0℃ a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________,不同的晶體熔點也不同。同一晶體的凝固點與熔點數值上________。三、汽化與液化汽化分為兩種方式:________。蒸發:在________下都能進行的汽化現象。蒸發只在液體的表面進行,并且不劇烈。沸騰:在________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1.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①液體溫度的高低;②液體的表面積的大小;③液體表面上的空氣流動快慢;④對于不同的液體還與液體的種類有關。2.由于液體蒸發時要從周圍吸收熱量,使周圍溫度降低,因此液體蒸發有________。沸騰是在液體的內部和表面________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液體在沸騰時雖然繼續吸熱,但________。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沸點。兩種汽 化方式 蒸發 沸騰定義 只在液體表面發 生的汽化現象 在一定溫度下,在液 體內部和表面 同時發生的劇 烈的汽化現象發生溫度 ________ 一定溫度下(沸點)發生部位 液體表面 表面和內部________進行劇烈程度 緩慢 劇烈液體溫度 液體溫度往往會下降 溫度保持在沸點不變共同點 都是汽化現象,都要________1.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2.方法:①________;②________。3.好處:體積縮小便于運輸。4.作用:________。四、升華和凝華1.升華指物質直接從 的過程,反之稱為凝華。升華吸熱、凝華放熱。2.干冰(固態二氧化碳)、碘、燈泡內的鎢絲都可以升華。結冰的衣服會干是一種升華現象,冬天的霜、霧凇都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而成。1.物態變化過程中需要 的有:熔化、汽化、升華。2.物態變化過程中需要 的有:凝固、液化、凝華。考點1 2.液體的熱脹冷縮考點2 1.熔化 2.凝固考點3 1.①吸收 ②保持不變 2.①放出熱量考點5 沒有 有 不變 無 熔點考點6 熔點 相同考點7 蒸發和沸騰 任何溫度 一定溫度下考點8 2.制冷作用考點9 同時 溫度保持不變考點11 任何溫度下 同時 吸熱考點12 2.降低溫度 壓縮體積 4.液化放熱考點13 1. 固態變為氣態考點14 吸收熱量 放出熱量【例題精析】(2022 溫州)《天工開物》記載的“透火焙干”是造紙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將剛生產出的濕紙張貼在烤火的墻上(如圖)。給墻壁烤火能加快濕紙變干的主要原因是( )A.升高濕紙的溫度B.增大濕紙的表面積C.改變濕紙中的液體種類D.加快濕紙表面的空氣流動【解答】解:“透火焙干”中把濕紙貼在熱墻上,濕紙從墻上吸收熱量,使紙的溫度升高,從而使水分蒸發加快,使濕紙干得更快。故選:A。(2022 浙江)為探究固體熔化的規律,小舟觀察海波受熱時狀態的變化過程,并將記錄的溫度與時間繪制成圖像(如圖),圖中表示熔化過程的是( )A.ab段 B.bc段 C.cd段 D.ad段【解答】解:由圖可知,bc段溫度保持不變,這個溫度就是海波的熔點,說明這個階段是熔化階段。故選:B。(2021 杭州)如圖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霧、露、霜等現象,都是水這種物質發生物態變化形成的。對這些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雪的形成是凝華現象,需要吸熱B.霧的形成是汽化現象,需要吸熱C.露的形成是液化現象,需要放熱D.霜的形成是凝固現象,需要放熱【解答】解:A、“雪”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直接變成固態的小冰晶,是凝華現象,凝華放熱,故A錯誤;B、“霧”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著在空中小塵埃上形成的,是液化現象,液化放熱,故B錯誤;C、“露”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著在草葉上形成的,是液化現象,液化放熱,故C正確;D、“霜”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直接變成固態的小冰晶,是凝華現象,凝華放熱,故D錯誤。故選:C。(2022 湖州)2022年4月16日,“天宮一號”的三位宇航員乘坐返回艙回到了地球。進入大氣層時,返回艙外包裹的燒蝕材料在高溫下發生分解、熔化、蒸發和升華等變化。燒蝕材料發生上述變化的過程中會 吸收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使艙內保持合適的溫度,保障了宇航員和設備的安全。【解答】解:航天器返回艙返回大氣層時,返回艙外殼上的燒蝕層先熔化后汽化,熔化和汽化過程中物質需要吸收熱量,使艙內保持合適的溫度,保障了宇航員和設備的安全。故答案為:吸收。(2022 浙江)2022年3月,我國最大推力的氫氧發動機在北京完成首次試車。氫氧發動機為火箭騰飛提供“硬核”動力,結構簡圖如圖。(1)為便于運輸和儲存,通常采用降溫和壓縮體積的方式將氫氣和氧氣 液化 (填物態變化名稱)后分別儲存于火箭的液氫貯箱和液氧貯箱。(2)燃料燃燒產生的高溫高壓氣體,使發動機對火箭持續做功,直至上升到特定軌道,該過程中能量的轉化是 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解答】解:(1)為方便運輸和儲存,通常采用降溫和壓縮體積的方式將氫氣和氧氣液化后分別儲存于火箭的液氫貯箱和液氧貯箱;(2)燃料在燃燒的過程中產生的高溫高壓氣體,使發動機對火箭持續做功,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故答案為:(1)液化;(2)內能轉化為機械能。(2021 湖州)如圖為驗證沸騰條件的實驗裝置。關于小燒杯內水的最終狀況,同學們有不同看法。小明認為:溫度達到沸點,且會沸騰。小李認為:溫度達到沸點,但不會沸騰。小紅認為:溫度達不到沸點,不會沸騰。通過實驗觀察到小燒杯內的水沒有沸騰,所以小明的觀點是錯誤的。為了驗證小李和小紅的觀點,觀察并記錄溫度計甲和乙的示數變化,如下表。時間/分鐘 0 3 6 9 12 15 18 21 24甲的示數/℃ 40 57 71 81 91 97 100 100 100乙的示數/℃ 40 48 61 74 84 90 94 94 94(1)通過實驗數據分析, 小紅 的觀點是正確的。(2)在0至18分鐘內,小燒杯中水的溫度從40℃上升到94℃,其原因是小燒杯中的水從大燒杯中吸收的熱量 大于 (選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小燒杯中的水蒸發散失的熱量。(3)18分鐘以后,為什么小燒杯中水的溫度保持94℃穩定,但又低于大燒杯中水的溫度(100℃)?請分析其原因。 小燒杯中的水吸收的熱量與散失的熱量處于平衡狀態,不能使小燒杯中水的溫度再升高 (4)為了驗證液體的沸騰除了要滿足溫度達到沸點,還需要繼續吸熱的條件,同學們經過討論,認為只需改進原裝置即可。如圖所示的改進方案中, 方案2 更合理。【解答】解:(1)分析實驗數據可知:大燒杯中的水在沸騰,水的沸點是100℃;在0至18分鐘內,小燒杯中水的溫度從40℃上升到94℃,18分鐘以后,小燒杯中水的溫度保持94℃穩定,沒有達到水的沸點,小燒杯中的水不沸騰,所以小燒杯中的水溫達不到沸點,不會沸騰;故小紅的觀點是正確的;(2)本實驗是利用“水浴法”給小燒杯中的水加熱,小燒杯中水的溫度之所以升高是由于從大燒杯中溫度高的水中吸收的熱量大于小燒杯中的水散失的熱量,所以,低于大燒杯中水的溫度(100℃);在0至18分鐘內,小燒杯中水的溫度從40℃上升到94℃,其原因是小燒杯中的水從大燒杯中吸收的熱量大于小燒杯中的水蒸發散失的熱量;(3)小燒杯中水的溫度保持94℃穩定不變,原因是小燒杯中的水吸收的熱量與散失的熱量處于平衡狀態,不能使小燒杯中水的溫度再升高,所以小燒杯中水的溫度低于大燒杯中水的溫度(100℃);(4)要驗證液體的沸騰除了要滿足溫度達到沸點,還需要繼續吸熱的條件,據此可知:實驗中應使液體的溫度達到沸點,但不能繼續吸熱,符合這個條件的裝置是合理的;如圖所示的改進方案中,方案1是只在小燒杯加蓋,方案2是在大燒杯加蓋;比較方案1、2可知:方案1中,大燒杯中的水和小燒杯中的水,水的表面氣壓會不相同;方案2中,大燒杯中的水和小燒杯中的水,水的表面氣壓相同,所以,方案2中大燒杯中的水和小燒杯中的水,若沸騰則它們的沸點相同,所以方案2更合理。故答案為:(1)小紅;(2)大于;(3)小燒杯中的水吸收的熱量與散失的熱量處于平衡狀態,不能使小燒杯中水的溫度再升高;(4)方案2。(2020 浙江)科學創新小組設計并制作了一個能將水溫調控在48℃左右的自動控溫杯,結構示意圖如圖甲,其夾層填充物為海波晶體(熔點為48℃)。小組同學為檢測該自動控溫杯控溫功能,做了如下測試:①在杯中裝滿100℃的水,蓋緊杯蓋,搖動杯子,水溫下降到48℃并穩定在此溫度一段時間;②t2時,將杯內的水倒掉,迅速加入20℃的水,蓋緊杯蓋,搖動杯子,水溫上升到48℃并保持。上述檢測過程中水溫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乙所示。請用所學知識解釋圖乙中ac段水溫變化的原因。(提示:圖乙中de段不必作答)【解答】解:在杯中裝滿100℃的水,蓋緊杯蓋,搖動杯子,固態的海波的熔點是48℃,所以海波會吸收熱量,變為液態,由于水放出熱量,所以水的溫度會降低,水溫下降到48℃時,由于海波是固液共存態狀態,溫度保持不變,所以水會并穩定在此溫度一段時間;此過程為ac的圖像。【習題鞏固】一.選擇題(共10小題)1.(2022 桐廬縣一模)如圖電熱水器下面連接熱水管和冷水管,洗熱水澡時經常發現左水管外壁上有水珠,而右水管的外壁上卻沒有水珠。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左水管是冷水管B.左水管外壁上有水珠是汽化,需要放熱C.夏天比冬天左水管外壁上有水珠更明顯D.左水管外壁上有水珠是液化,需要吸熱【解答】解:ABD.洗熱水澡時會有大量水蒸氣,水蒸氣遇到冷水管會放出熱量而發生液化現象形成小水珠,附著在管外壁上,左水管為冷水管,故A正確,BD錯誤;C.由于冬天的溫度較低,冷水管內溫度更低,洗熱水澡產生的水蒸氣更容易在冷水管發生液化,因此,冬天左水管外壁上有水珠更多,故C錯誤。故選:A。2.(2022 長興縣模擬)2021年12月,因連日急劇降溫,黃河壺口瀑布結冰形成“冰橋”奇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形成冰橋的過程是放熱過程B.冰橋是水凝華形成的C.隨著天氣轉暖,冰橋會因升華而消失D.冰橋在任何溫度下都會熔化【解答】解:A、形成冰橋的過程屬于凝固現象,凝固放熱,故A正確;B、冰橋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錯誤;C、隨著天氣轉暖,冰橋會熔化后,汽化而消失,故C錯誤;D、冰橋達到熔點,繼續吸熱,會熔化,故D錯誤。故選:A。3.(2022 杭州模擬)2022年北京冬奧會首個比賽項目是冰壺。冰壺比賽充滿著科學知識,比如:比賽的冰面是非常特殊的,在一塊平整的大冰面之上,由制冰師①撒上均勻的小水珠,形成了直徑為0.3毫米的小冰珠。比賽者在擦冰時,②摩擦生熱,小冰珠變成水,摩擦力減小,冰壺的速度會增大。下列關于①②中涉及的物態變化說法正確的是( )A.①中小水珠變小冰珠屬于熔化B.②中小冰珠變水屬于凝華C.①中小水珠變小冰珠需要吸熱D.②中小冰珠變水需要吸熱【解答】解:AC、①中小水珠變小冰珠屬于凝固現象,凝固放熱,故AC錯誤;BD、②摩擦生熱,小冰珠變成水,屬于熔化現象,熔化吸熱,故B錯誤,D正確。故選:D。4.(2022 寧波模擬)科學探究是科學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下是“探究冰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律”的實驗。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安裝溫度計時玻璃泡接觸到試管底部,此時應適當將M處向下進行調整B.溫度處于0℃時,其狀態是可能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狀態C.由圖可知,冰的比熱容比水的比熱容小D.實驗中,利用水浴加熱是為了使冰塊受熱均勻【解答】解:A、由于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燒杯底,需要將溫度計向上調整,即將N處向上調整,故A錯誤;B、BC段冰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0℃不變,所以冰的熔點是0℃,此時其狀態可能固態、液態,也可能固液共存狀態,故B正確;C、由圖像可以看出,AB段與CD段的傾斜程度不同,可知升高相同的溫度,冰比水用的時間短,吸熱少。由Q=cm△t,質量和升高溫度相同時,冰的比熱容比水的比熱容小,故C正確;D、實驗時選擇用水浴法加熱,目的是使物體受熱均勻,故D正確。故選:A。5.(2022 紹興模擬)小華在家燒水煮餃子,中途發現水量少了些,于是又往鍋里迅速加了一碗水,并將水再次燒開。下面能反映小華整個燒水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是( )A. B.C. D.【解答】解:水沸騰之后,溫度保持不變,當向鍋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鍋內水的溫度降低,然后在加熱過程中,水吸熱溫度上升,達到沸點繼續沸騰,在此過程中,水面上的氣壓不變,所以水的沸點與原來相同;據此分析可知,A圖象符合題意。故選:A。6.(2022 溫州模擬)如圖所示,燒杯中盛有甲液體,試管內盛有乙液體。用酒精燈對燒杯底部持續加熱,一段時間后,發現甲沸騰而乙不沸騰。已知1標準大氣壓下,酒精沸點是78℃,水沸點是100℃,煤油沸點是150℃,下列判斷中符合題意的是( )A.甲液體為水,乙液體為酒精B.甲液體為酒精,乙液體為水C.甲液體為煤油,乙液體為酒精D.甲液體為煤油,乙液體為水【解答】解:甲在試管外面,直接從酒精燈火焰吸熱,而乙在試管內,從液體甲吸收熱量。甲沸騰而乙不沸騰,說明液體甲沸騰后,液體乙不能從甲中繼續吸收熱量,即乙的沸點比甲高。可能情況就是:①甲為酒精,乙為水;②甲為酒精,乙為煤油;③甲為水,乙為煤油。故選:B。7.(2022 拱墅區校級三模)如圖所示是粵北某天天氣預報的信息圖片,關于圖片中信息的解釋正確的是( )A.雪的形成過程中放出熱量B.雨的形成是汽化現象C.雨夾雪時氣溫一定是0℃以下D.當天夜里的溫度最高可達5℃【解答】解:A、雪的形成過程是凝華現象,凝華時放出熱量,故A正確;B、雨的形成是液化現象,故B錯誤;C、雨夾雪時氣溫不一定是0℃以下,故C錯誤;D、當天夜里的溫度最高達不到5℃,最高溫一般出現在白天,故D錯誤。故選:A。8.(2021 拱墅區校級模擬)如表為不同氣壓下水的沸點,壓力鍋工作時,鍋內氣體壓強最大可達1.80×105Pa鍋內水的最高溫度( )P/×105Pa 0.98 1.01 1.13 1.29 1.48 1.69 1.80 2.05t/℃ 99 100 103 107 111 115 117 121A.可達100℃ B.可達117℃C.可達121℃ D.取決于加熱時間【解答】解:從表格數據上可知,壓力鍋工作時鍋內氣體壓強最大可達1.80×105Pa,鍋內水的溫度對應的是117℃。故選:B。9.(2022 上城區校級模擬)生活中我們常看到“白氣”,下列有關“白氣”形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夏天從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圍冒“白氣”,這是冰棍凝華成的水蒸氣B.文藝演出時舞臺上經常釋放“白氣”,這是干冰升華吸熱,使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冬天水燒開后壺嘴處噴出“白氣”,這是壺嘴噴出的水蒸氣D.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經常出現“白氣”,這是河水蒸發出的水蒸氣【解答】解:A、夏天冰棍周圍冒出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低的冰棍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錯誤;B、文藝演出時舞臺上出現的“白氣”,是干冰升華吸熱,使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正確;C、冬天水燒開后壺嘴處噴出的“白氣”,是高溫水蒸氣噴出壺嘴后遇到溫度較低的空氣而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錯誤;D、深秋清晨的河面上出現的“白氣”,是河面上方的水蒸氣遇到低溫空氣后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錯誤。故選:B。10.(2022 下城區模擬)一種“55℃保溫杯”,外層為隔熱材料,內層為導熱材料,夾層間有“神奇物質”。開水倒入杯中后,水溫很快降為55℃且能較長時間保持不變。“神奇物質”在該過程中( )A.一直吸熱且狀態不變B.一直吸熱且由固態變為液態C.先吸熱,后放熱;先熔化后凝固D.先放熱,后吸熱;先凝固后熔化【解答】解:根據題意得:這種“神奇物質”是一種晶體,晶體熔化吸熱、凝固放熱溫度保持不變,這種晶體能使水溫在55℃且能較長時間保持不變,這種晶體的熔點為55℃,所以55℃的這種物質可能是固態(達到熔點尚未熔化),可能是液態(剛剛熔化結束),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態(熔化過程中)。綜上所述,開水倒入杯中后,水溫很快降為55℃且能較長時間保持不變,是因為這種物質先熔化吸熱,后凝固放熱的緣故,只有C選項說法是正確的。故選:C。二.填空題(共2小題)11.(2022 衢州模擬)將一瓶冰凍的礦泉水放在桌上,瓶內冰塊逐漸熔化的過程中,瓶內水的溫度 不變 (填“升高”、“降低”或“不變”);寒冬,坐滿人的汽車門窗緊閉,水蒸氣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玻璃車窗的 內側 (選擇“內側”、“外側”、“內、外側”)。【解答】解:冰塊(屬于晶體)逐漸熔化的過程中,瓶內水的溫度保持不變;寒冬,車窗玻璃的溫度較低,坐滿人的汽車門窗緊閉,車內溫度較高,車內溫度高的水蒸氣遇到溫度低的玻璃,在玻璃的內表面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玻璃車窗上。故答案為:不變;內側。12.(2022 紹興模擬)2021年10月16日,運載火箭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酒泉成功發射。(1)火箭點火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噴到發射臺上,發射架要熔化。為了保護發射架,在發射臺底建一個大水池,讓火焰噴到水池中,這是利用了水 汽化 (填物態變化)時要 吸熱 (選填“吸熱”或“放熱”),使周圍環境溫度不致太高。(2)6個月后,返回艙返回進入大氣層時,會由于和空氣高速摩擦而使船體表面溫度升高。為了防止燒壞,科學家在返回艙表面涂上一層特殊固態物質(又叫“燒蝕層”),這層物質在高溫下發生分解、熔化、蒸發和 升華 (填物態變化名稱)而 吸熱 (選填“吸熱”或“放熱”),從而保證溫度不至于升得太高。【解答】解:(1)為了保護發射架,在發射臺底建一個大水池,讓火焰噴到水池中,這是利用了水汽化時要吸熱,使周圍環境溫度不致太高。(2)為了防止燒壞,科學家在返回艙表面涂上一層特殊固態物質(又叫“燒蝕層”),這層物質在高溫下發生分解、熔化、蒸發和升華而吸熱,從而保證溫度不至于升得太高。故答案為:(1)汽化;吸熱;(2)升華;吸熱。三.實驗探究題(共5小題)13.(2022 杭州二模)兩個實驗小組分別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和“石蠟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1)其中一個實驗小組安裝的實驗裝置如圖甲。該裝置存在的不足是 沒有采用水浴法給試管加熱,造成試管受熱不均勻,影響實驗效果 .(2)改正實驗后,兩實驗小組記錄數據匯總如表,分析表格中的數據,你發現冰與石蠟在熔化過程中的不同點是 冰有一定的熔化溫度,石蠟沒有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冰的溫度/℃ ﹣20 0 0 0 0 10 20 30 ...冰的狀態 固態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液態 液態 液態 ...石蠟的溫度/℃ 35.0 40.0 45.0 49.5 54.0 58.3 62.5 66.6 ...石蠟的狀態 固態 固態 固態 粘稠 變稀 液態 液態 液態 ...(3)圖乙是其中一個實驗小組畫出的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請你利用圖象分析說明冰的比熱容小于水的比熱容(假定每分鐘受熱物質吸收熱量相等) 冰熔化成水,狀態變化,質量不變。第1分鐘內的冰和第5分鐘內的水吸收了相同的熱量,二者質量相等,從圖象看出,冰升高了20℃,水升高了10℃,冰升高的溫度高,根據Q=cmΔt可知,冰的比熱容小于水的比熱容 .【解答】解:(1)如果固體受熱不均,會出現加熱部分熔化,非加熱部分溫度還很低,所以一定要均勻受熱。采用水浴法,能使固體均勻受熱。(2)觀察表中的數據變化可以看出,冰在達到0℃后繼續吸熱,但溫度不再升高,直至全部熔化成水,而蠟則是邊吸熱、邊升溫、邊熔化。因此可得出其最大的不同點:冰有一定的熔點,蠟沒有一定的熔點。(3)冰熔化成水,狀態變化,質量不變。第1分鐘內的冰和第5分鐘內的水吸收了相同的熱量,二者質量相等,從圖象看出,冰升高了20℃,水升高了10℃,冰升高的溫度高,根據Q=cmΔt可知,冰的比熱容小于水的比熱容。故答案為:(1)沒有采用水浴法給試管加熱,造成試管受熱不均勻,影響實驗效果;(2)冰有一定的熔化溫度,石蠟沒有;(3)冰熔化成水,狀態變化,質量不變。第1分鐘內的冰和第5分鐘內的水吸收了相同的熱量,二者質量相等,從圖象看出,冰升高了20℃,水升高了10℃,冰升高的溫度高,根據Q=cmΔt可知,冰的比熱容小于水的比熱容。14.(2022 西湖區校級模擬)如圖是探究“水的沸騰”的實驗裝置。當水溫上升到90℃,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直到水沸騰后停止記錄。在標準大氣壓下物質 凝固點/℃ 沸點/℃水銀 ﹣39 357酒精 ﹣117 78(1)根據所學知識,結合表中的數據,可知本次實驗應選用 水銀 (選填“水銀”或“酒精”)制作的溫度計;(2)圖乙中,表示水在沸騰時的現象是其中的 A 圖(選填“A”或“B”);(3)水沸騰后,只撤去酒精燈,石棉網和鐵圈都不動,發現水短時間內仍在沸騰,你認為原因可能是 石棉網的余熱高于水的沸點,水可以繼續吸熱 。【解答】解:(1)酒精的沸點低于水的沸點,水銀的沸點高于水的沸點,為完成實驗選用溫度計測溫物質應為水銀;(2)沸騰時,有大量氣泡產生,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增大,所以圖A中是沸騰時的現象;(3)水沸騰后移開酒精燈,發現燒杯內的水沒有立即停止沸騰,可能的原因是石棉網有余熱,溫度高于水的沸點,水可以繼續吸熱。故答案為:(1)水銀;(2)A;(3)石棉網的余熱高于水的沸點,水可以繼續吸熱。15.(2022 紹興模擬)陳明同學設計如圖所示的裝置,研究水的汽化和液化現象。酒精燈通過石棉網對燒瓶里的水加熱,產生的水蒸氣通過玻璃管通入燒杯中(燒杯中盛有15℃的冷水),溫度計甲用于測量沸水的溫度,溫度計乙用于測量燒杯里水的溫度。(1)燒瓶內的水沸騰后,陳明觀察到甲溫度計的示數如圖所示,則溫度為 102℃ ;此時燒瓶內液面的氣壓比標準大氣壓 高 ;(2)一段時間后乙溫度計的示數如圖所示,說明燒杯中水的溫度 升高 了,這是因為 水蒸氣液化放熱 ;(3)隨著實驗的進行,右側燒杯內水的質量將 變大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解答】解:(1)讀數可知溫度為102℃,此溫度高于100℃說明瓶內氣壓比標準大氣壓高;(2)燒杯中水溫為15℃,而目前溫度計乙示數為40℃,說明水溫升高了,結合理論可知原因是水蒸氣通過玻璃管液化放熱;(3)水蒸氣通過玻璃管液化而進入燒杯,所以質量增加。故答案為:(1)102℃,高;(2)升高,水蒸氣液化放熱;(3)變大。16.(2022 新昌縣模擬)某同學在做“探究水的沸騰”實驗時,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表格中記錄的數據反映了水溫隨加熱時間的變化關系。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溫度/℃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1)這位同學觀察到沸騰前和沸騰時水中氣泡上升過程中的兩種情況如圖乙所示,則圖 a 是水沸騰時的情況。從表格中的實驗數據可以看出,水的沸點是 99 ℃。(2)小新和小明也在實驗室里做“探究水的沸騰”實驗,選用的實驗裝置與該同學相同,他們依據各自的實驗數據繪制了水沸騰的圖像如圖丙所示,造成圖丙中c、d圖像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水的質量不同 。【解答】解:(1)根據乙圖可知,a圖中的氣泡在上升時體積逐漸變大,因此為水的沸騰過程。根據表格可知,對水加熱時,水溫保持99℃不變,則水的沸點為99℃。(2)根據丙圖可知,兩杯水升高的溫度相同,比熱容相同,d加熱時間長,吸收的熱量多少,根據公式Q=cm△t可知,d比c的質量大,即兩個圖像存在差異的原因是:水的質量不同。故答案為:(1)a;99;(2)水的質量不同。17.(2022 淳安縣校級一模)如圖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質熔化規律”的實驗裝置。(1)實驗中通過水對試管加熱,而不是直接加熱試管,目的是 使物質均勻受熱 。(2)實驗中每隔一分鐘記錄一次物質的溫度及對應狀態,并記錄數據,作出溫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圖象,如圖乙所示。由圖象可知: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 不變 ,該物質是 晶體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3)比較圖象中AB段與CD段可知,該物質在 CD (選填“AB”或“CD”)段吸熱能力強。【解答】解:(1)將裝有固體的試管放入水中加熱,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固體的溫度變化比較均勻,并且變化比較慢,便于記錄實驗溫度;(2)由圖可知,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內能增加,溫度不變,故該物質是晶體冰;(3)根據公式Q吸=cm△t可以知道,當質量和吸收的熱量相同時,比熱容和升高的溫度△t成反比。AB段的冰溫度升高的快,是因為該物質固態時的比熱容比液態時的比熱容小,AB段的吸熱能力小于CD段的吸熱能力;故答案為:(1)使物質均勻受熱;(2)不變;晶體;(3)CD。四.計算題(共1小題)18.(2022 溫州模擬)老師利用圖甲裝置研究碘的升華和凝華實驗。小明發現此實驗存在不足,于是將實驗進行改進(如圖乙)。實驗過程中小明觀察到了碘晶體升華和凝華的現象,同時發現碘蒸氣在燒瓶底部凝華時溫度計示數上升。已知在一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碘的熔點是114℃、沸點是184℃,酒精燈火焰溫度約為400℃。請結合實驗目的指出原實驗的不足并解釋改進后實驗的優點,同時說明溫度計示數上升的原因。【解答】解:實驗甲中碘可能會先熔化后再快速汽化成碘蒸氣,不能很好地說明碘的直接升華過程,而實驗乙中水的沸點低于碘的熔點,能確保碘不會熔化從而說明碘蒸氣確實來自固態碘的升華;碘蒸氣在燒瓶底部凝華放熱,故溫度計示數會升高。答:原實驗的不足:碘可能會先熔化后再快速汽化成碘蒸氣,不能很好地說明碘的直接升華過程;改進后實驗的優點:能確保碘不會熔化從而說明碘蒸氣確實來自固態碘的升華;溫度計示數上升的原因是碘蒸氣在燒瓶底部凝華放熱。專題12 物態變化【知識點回顧】溫度及其測量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測量工具:溫度計。它的原理是:利用水銀,酒精等 的性質。常用單位:攝氏度,用“0C”表示,即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為00C,在標準大氣壓下水沸騰時的溫度定為1000C,把0和100之間分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攝氏度。(如人的體溫(口腔溫)是“37℃”讀作“37攝氏度” ;北京一月份平均氣溫“-4.7 ℃”讀作“零下4.7攝氏度”。) 注:0℃的水與0℃的冰冷熱程度相同(溫度相同)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根據測量目的,選擇量程適當的溫度計。切勿超過它的量程。測量時,手握在溫度計的上方。溫度計的玻璃泡要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壁。溫度計的玻璃泡浸人被測液體后,不能立即讀數,待液柱穩定后再讀數。一般不能將溫度計從被測物體中拿出來讀。讀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內液面相平。零上溫度如250C,讀做二十五攝氏度。零下溫度如—80C,讀做零下八攝氏度。 注:溫度計內徑越細,刻度間隔越大,讀數越準確。體溫計:(1)測量范圍35——420C,最小刻度值0.10C;(2)玻璃泡大,玻璃管較細,準確度高;玻璃泡與玻璃管中間有一段特別細的彎曲,水銀柱回不下來,故可以離開人體讀數。(體溫計使用前要消毒,甩幾下,體溫計只升不降。)其他的溫度計:電子溫度計、金屬溫度計、色帶溫度計、衛星遙感測溫度、紅外線測溫儀等。二、熔化和凝固1.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________。2.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________。考點3 描繪晶體熔化和凝固過程中的特點;知道熔化和凝固過程伴隨吸熱與放熱1.晶體熔化過程的特點:①晶體熔化時,要從外界________熱量。②晶體在一定的溫度下開始熔化,在熔化過程中溫度________。2.晶體凝固過程的特點:①晶體凝固時,會________。②晶體在一定的溫度下開始凝固,在凝固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晶體熔化圖像(以硫代硫酸鈉為代表)縱坐標表示溫度,橫坐標表示時間。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兩類。非晶體________一定的熔化溫度;晶體________一定的熔化溫度。晶體 非晶體物質舉例 海波、冰、食鹽、水晶、 明礬、萘、各種金屬 松香、蠟、玻璃、瀝青熔化過程 吸熱、溫度保持不變 吸熱、溫度不斷升高凝固過程 放熱、溫度保持____________ 放熱、溫度不斷降低熔點和凝固點 有 ________熔化條件 溫度達到________;繼續吸熱 持續吸熱凝固條件 溫度達到凝固點;繼續放熱 持續放熱熔化圖像凝固圖像考點6 說出熔點、凝固點的含義,知道冰的熔點為0℃ a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________,不同的晶體熔點也不同。同一晶體的凝固點與熔點數值上________。三、汽化與液化汽化分為兩種方式:________。蒸發:在________下都能進行的汽化現象。蒸發只在液體的表面進行,并且不劇烈。沸騰:在________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1.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①液體溫度的高低;②液體的表面積的大小;③液體表面上的空氣流動快慢;④對于不同的液體還與液體的種類有關。2.由于液體蒸發時要從周圍吸收熱量,使周圍溫度降低,因此液體蒸發有________。沸騰是在液體的內部和表面________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液體在沸騰時雖然繼續吸熱,但________。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沸點。兩種汽 化方式 蒸發 沸騰定義 只在液體表面發 生的汽化現象 在一定溫度下,在液 體內部和表面 同時發生的劇 烈的汽化現象發生溫度 ________ 一定溫度下(沸點)發生部位 液體表面 表面和內部________進行劇烈程度 緩慢 劇烈液體溫度 液體溫度往往會下降 溫度保持在沸點不變共同點 都是汽化現象,都要________1.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2.方法:①________;②________。3.好處:體積縮小便于運輸。4.作用:________。四、升華和凝華1.升華指物質直接從 的過程,反之稱為凝華。升華吸熱、凝華放熱。2.干冰(固態二氧化碳)、碘、燈泡內的鎢絲都可以升華。結冰的衣服會干是一種升華現象,冬天的霜、霧凇都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而成。1.物態變化過程中需要 的有:熔化、汽化、升華。2.物態變化過程中需要 的有:凝固、液化、凝華。【例題精析】(2022 溫州)《天工開物》記載的“透火焙干”是造紙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將剛生產出的濕紙張貼在烤火的墻上(如圖)。給墻壁烤火能加快濕紙變干的主要原因是( )A.升高濕紙的溫度B.增大濕紙的表面積C.改變濕紙中的液體種類D.加快濕紙表面的空氣流動(2022 浙江)為探究固體熔化的規律,小舟觀察海波受熱時狀態的變化過程,并將記錄的溫度與時間繪制成圖像(如圖),圖中表示熔化過程的是( )A.ab段 B.bc段 C.cd段 D.ad段(2021 杭州)如圖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霧、露、霜等現象,都是水這種物質發生物態變化形成的。對這些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雪的形成是凝華現象,需要吸熱B.霧的形成是汽化現象,需要吸熱C.露的形成是液化現象,需要放熱D.霜的形成是凝固現象,需要放熱(2022 湖州)2022年4月16日,“天宮一號”的三位宇航員乘坐返回艙回到了地球。進入大氣層時,返回艙外包裹的燒蝕材料在高溫下發生分解、熔化、蒸發和升華等變化。燒蝕材料發生上述變化的過程中會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使艙內保持合適的溫度,保障了宇航員和設備的安全。(2022 浙江)2022年3月,我國最大推力的氫氧發動機在北京完成首次試車。氫氧發動機為火箭騰飛提供“硬核”動力,結構簡圖如圖。(1)為便于運輸和儲存,通常采用降溫和壓縮體積的方式將氫氣和氧氣 (填物態變化名稱)后分別儲存于火箭的液氫貯箱和液氧貯箱。(2)燃料燃燒產生的高溫高壓氣體,使發動機對火箭持續做功,直至上升到特定軌道,該過程中能量的轉化是 。(2021 湖州)如圖為驗證沸騰條件的實驗裝置。關于小燒杯內水的最終狀況,同學們有不同看法。小明認為:溫度達到沸點,且會沸騰。小李認為:溫度達到沸點,但不會沸騰。小紅認為:溫度達不到沸點,不會沸騰。通過實驗觀察到小燒杯內的水沒有沸騰,所以小明的觀點是錯誤的。為了驗證小李和小紅的觀點,觀察并記錄溫度計甲和乙的示數變化,如下表。時間/分鐘 0 3 6 9 12 15 18 21 24甲的示數/℃ 40 57 71 81 91 97 100 100 100乙的示數/℃ 40 48 61 74 84 90 94 94 94(1)通過實驗數據分析, 的觀點是正確的。(2)在0至18分鐘內,小燒杯中水的溫度從40℃上升到94℃,其原因是小燒杯中的水從大燒杯中吸收的熱量 (選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小燒杯中的水蒸發散失的熱量。(3)18分鐘以后,為什么小燒杯中水的溫度保持94℃穩定,但又低于大燒杯中水的溫度(100℃)?請分析其原因。 (4)為了驗證液體的沸騰除了要滿足溫度達到沸點,還需要繼續吸熱的條件,同學們經過討論,認為只需改進原裝置即可。如圖所示的改進方案中, 更合理。(2020 浙江)科學創新小組設計并制作了一個能將水溫調控在48℃左右的自動控溫杯,結構示意圖如圖甲,其夾層填充物為海波晶體(熔點為48℃)。小組同學為檢測該自動控溫杯控溫功能,做了如下測試:①在杯中裝滿100℃的水,蓋緊杯蓋,搖動杯子,水溫下降到48℃并穩定在此溫度一段時間;②t2時,將杯內的水倒掉,迅速加入20℃的水,蓋緊杯蓋,搖動杯子,水溫上升到48℃并保持。上述檢測過程中水溫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乙所示。請用所學知識解釋圖乙中ac段水溫變化的原因。(提示:圖乙中de段不必作答)【習題鞏固】一.選擇題(共10小題)1.(2022 桐廬縣一模)如圖電熱水器下面連接熱水管和冷水管,洗熱水澡時經常發現左水管外壁上有水珠,而右水管的外壁上卻沒有水珠。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左水管是冷水管B.左水管外壁上有水珠是汽化,需要放熱C.夏天比冬天左水管外壁上有水珠更明顯D.左水管外壁上有水珠是液化,需要吸熱2.(2022 長興縣模擬)2021年12月,因連日急劇降溫,黃河壺口瀑布結冰形成“冰橋”奇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形成冰橋的過程是放熱過程B.冰橋是水凝華形成的C.隨著天氣轉暖,冰橋會因升華而消失D.冰橋在任何溫度下都會熔化3.(2022 杭州模擬)2022年北京冬奧會首個比賽項目是冰壺。冰壺比賽充滿著科學知識,比如:比賽的冰面是非常特殊的,在一塊平整的大冰面之上,由制冰師①撒上均勻的小水珠,形成了直徑為0.3毫米的小冰珠。比賽者在擦冰時,②摩擦生熱,小冰珠變成水,摩擦力減小,冰壺的速度會增大。下列關于①②中涉及的物態變化說法正確的是( )A.①中小水珠變小冰珠屬于熔化B.②中小冰珠變水屬于凝華C.①中小水珠變小冰珠需要吸熱D.②中小冰珠變水需要吸熱4.(2022 寧波模擬)科學探究是科學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下是“探究冰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律”的實驗。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安裝溫度計時玻璃泡接觸到試管底部,此時應適當將M處向下進行調整B.溫度處于0℃時,其狀態是可能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狀態C.由圖可知,冰的比熱容比水的比熱容小D.實驗中,利用水浴加熱是為了使冰塊受熱均勻5.(2022 紹興模擬)小華在家燒水煮餃子,中途發現水量少了些,于是又往鍋里迅速加了一碗水,并將水再次燒開。下面能反映小華整個燒水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是( )A. B.C. D.6.(2022 溫州模擬)如圖所示,燒杯中盛有甲液體,試管內盛有乙液體。用酒精燈對燒杯底部持續加熱,一段時間后,發現甲沸騰而乙不沸騰。已知1標準大氣壓下,酒精沸點是78℃,水沸點是100℃,煤油沸點是150℃,下列判斷中符合題意的是( )A.甲液體為水,乙液體為酒精B.甲液體為酒精,乙液體為水C.甲液體為煤油,乙液體為酒精D.甲液體為煤油,乙液體為水7.(2022 拱墅區校級三模)如圖所示是粵北某天天氣預報的信息圖片,關于圖片中信息的解釋正確的是( )A.雪的形成過程中放出熱量B.雨的形成是汽化現象C.雨夾雪時氣溫一定是0℃以下D.當天夜里的溫度最高可達5℃8.(2021 拱墅區校級模擬)如表為不同氣壓下水的沸點,壓力鍋工作時,鍋內氣體壓強最大可達1.80×105Pa鍋內水的最高溫度( )P/×105Pa 0.98 1.01 1.13 1.29 1.48 1.69 1.80 2.05t/℃ 99 100 103 107 111 115 117 121A.可達100℃ B.可達117℃C.可達121℃ D.取決于加熱時間9.(2022 上城區校級模擬)生活中我們常看到“白氣”,下列有關“白氣”形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夏天從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圍冒“白氣”,這是冰棍凝華成的水蒸氣B.文藝演出時舞臺上經常釋放“白氣”,這是干冰升華吸熱,使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冬天水燒開后壺嘴處噴出“白氣”,這是壺嘴噴出的水蒸氣D.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經常出現“白氣”,這是河水蒸發出的水蒸氣10.(2022 下城區模擬)一種“55℃保溫杯”,外層為隔熱材料,內層為導熱材料,夾層間有“神奇物質”。開水倒入杯中后,水溫很快降為55℃且能較長時間保持不變。“神奇物質”在該過程中( )A.一直吸熱且狀態不變B.一直吸熱且由固態變為液態C.先吸熱,后放熱;先熔化后凝固D.先放熱,后吸熱;先凝固后熔化二.填空題(共2小題)11.(2022 衢州模擬)將一瓶冰凍的礦泉水放在桌上,瓶內冰塊逐漸熔化的過程中,瓶內水的溫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變”);寒冬,坐滿人的汽車門窗緊閉,水蒸氣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玻璃車窗的 (選擇“內側”、“外側”、“內、外側”)。12.(2022 紹興模擬)2021年10月16日,運載火箭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酒泉成功發射。(1)火箭點火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噴到發射臺上,發射架要熔化。為了保護發射架,在發射臺底建一個大水池,讓火焰噴到水池中,這是利用了水 (填物態變化)時要 (選填“吸熱”或“放熱”),使周圍環境溫度不致太高。(2)6個月后,返回艙返回進入大氣層時,會由于和空氣高速摩擦而使船體表面溫度升高。為了防止燒壞,科學家在返回艙表面涂上一層特殊固態物質(又叫“燒蝕層”),這層物質在高溫下發生分解、熔化、蒸發和 (填物態變化名稱)而 (選填“吸熱”或“放熱”),從而保證溫度不至于升得太高。三.實驗探究題(共5小題)13.(2022 杭州二模)兩個實驗小組分別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和“石蠟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1)其中一個實驗小組安裝的實驗裝置如圖甲。該裝置存在的不足是 .(2)改正實驗后,兩實驗小組記錄數據匯總如表,分析表格中的數據,你發現冰與石蠟在熔化過程中的不同點是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冰的溫度/℃ ﹣20 0 0 0 0 10 20 30 ...冰的狀態 固態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液態 液態 液態 ...石蠟的溫度/℃ 35.0 40.0 45.0 49.5 54.0 58.3 62.5 66.6 ...石蠟的狀態 固態 固態 固態 粘稠 變稀 液態 液態 液態 ...(3)圖乙是其中一個實驗小組畫出的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請你利用圖象分析說明冰的比熱容小于水的比熱容(假定每分鐘受熱物質吸收熱量相等) .14.(2022 西湖區校級模擬)如圖是探究“水的沸騰”的實驗裝置。當水溫上升到90℃,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直到水沸騰后停止記錄。在標準大氣壓下物質 凝固點/℃ 沸點/℃水銀 ﹣39 357酒精 ﹣117 78(1)根據所學知識,結合表中的數據,可知本次實驗應選用 (選填“水銀”或“酒精”)制作的溫度計;(2)圖乙中,表示水在沸騰時的現象是其中的 圖(選填“A”或“B”);(3)水沸騰后,只撤去酒精燈,石棉網和鐵圈都不動,發現水短時間內仍在沸騰,你認為原因可能是 。15.(2022 紹興模擬)陳明同學設計如圖所示的裝置,研究水的汽化和液化現象。酒精燈通過石棉網對燒瓶里的水加熱,產生的水蒸氣通過玻璃管通入燒杯中(燒杯中盛有15℃的冷水),溫度計甲用于測量沸水的溫度,溫度計乙用于測量燒杯里水的溫度。(1)燒瓶內的水沸騰后,陳明觀察到甲溫度計的示數如圖所示,則溫度為 ;此時燒瓶內液面的氣壓比標準大氣壓 ;(2)一段時間后乙溫度計的示數如圖所示,說明燒杯中水的溫度 了,這是因為 ;(3)隨著實驗的進行,右側燒杯內水的質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16.(2022 新昌縣模擬)某同學在做“探究水的沸騰”實驗時,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表格中記錄的數據反映了水溫隨加熱時間的變化關系。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溫度/℃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1)這位同學觀察到沸騰前和沸騰時水中氣泡上升過程中的兩種情況如圖乙所示,則圖 是水沸騰時的情況。從表格中的實驗數據可以看出,水的沸點是 ℃。(2)小新和小明也在實驗室里做“探究水的沸騰”實驗,選用的實驗裝置與該同學相同,他們依據各自的實驗數據繪制了水沸騰的圖像如圖丙所示,造成圖丙中c、d圖像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17.(2022 淳安縣校級一模)如圖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質熔化規律”的實驗裝置。(1)實驗中通過水對試管加熱,而不是直接加熱試管,目的是 。(2)實驗中每隔一分鐘記錄一次物質的溫度及對應狀態,并記錄數據,作出溫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圖象,如圖乙所示。由圖象可知: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 ,該物質是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3)比較圖象中AB段與CD段可知,該物質在 (選填“AB”或“CD”)段吸熱能力強。四.計算題(共1小題)18.(2022 溫州模擬)老師利用圖甲裝置研究碘的升華和凝華實驗。小明發現此實驗存在不足,于是將實驗進行改進(如圖乙)。實驗過程中小明觀察到了碘晶體升華和凝華的現象,同時發現碘蒸氣在燒瓶底部凝華時溫度計示數上升。已知在一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碘的熔點是114℃、沸點是184℃,酒精燈火焰溫度約為400℃。請結合實驗目的指出原實驗的不足并解釋改進后實驗的優點,同時說明溫度計示數上升的原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12 物態變化(原卷版).docx 專題12 物態變化(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