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33 常見的化合物(二)【知識點回顧】一、重要的鹽考點1 概述一些常見的鹽(如食鹽、純堿、碳酸鈣等)的主要性質及用途 1.幾種重要的鹽概述 化學性質 用途碳 酸 鈉 白色粉末,水溶液顯________,因而俗名純堿,俗稱蘇打,碳酸鈉晶體的化學式為Na2CO3·10H2O Na2CO3+2HCl=== __________________ 玻璃、造紙、紡織品、洗滌劑等工業原料碳 酸 鈣 難溶于水的白色固體,是石灰石和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CaCO3CaO+CO2↑ CaCO3+CO2+H2O===Ca(HCO3)2 制石灰、水泥,作建筑材料和白色涂料等氯 化 鈉 無色透明的晶體,俗稱________,不潮解,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不大 NaCl+AgNO3===NaNO3+AgCl↓ 供食用和腌制食品,制取鹽酸、氯氣、燒堿等的原料2.鹽的溶解性一般來說,鉀鹽、鈉鹽、銨鹽、硝酸鹽都________;而大多數碳酸鹽都________于水;鹽酸鹽除________不溶,硫酸鹽除________不溶,其余均可溶(注:Ag2SO4、CaSO4為微溶物)。3.鹽的性質(1)金屬和鹽溶液反應生成另一種金屬和另一種鹽。例:Fe+CuSO4===Cu+FeSO4反應條件:參加反應的金屬比鹽中金屬________(除鉀、鈣、鈉外)。(2)酸和鹽反應生成另一種________和另一種________。例:Na2CO3+H2SO4===Na2SO4+H2O+CO2↑(3)鹽和鹽反應生成另外________。例:Na2SO4+BaCl2===BaSO4↓+2NaCl(4)堿和鹽反應生成另一種堿和另一種鹽。例:2NaOH+CuSO4===Na2SO4+Cu(OH)2↓4.幾種常見離子的檢驗(1)Cl-的檢驗:加入____________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證明樣品中含Cl-。例:AgNO3+HCl===AgCl↓+HNO3(2)SO的檢驗:加入________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說明樣品中含SO。例:H2SO4+Ba(NO3)2===BaSO4↓+2HNO3(3)CO的檢驗:向試樣中滴加________,有氣體產生,將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變渾濁,說明樣品中含有CO。例:Na2CO3+2HCl===2NaCl+H2O+CO2↑二、常見的有機物常見的有機物:甲烷(CH4)、淀粉、蛋白質、維生素等。無機物和有機物:化合物可分為無機化合物(簡稱無機物)和有機化合物(簡稱有機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鹽等以外)稱為有機物。有機物在物質種類中占了絕大多數。考點4 知道淀粉、脂肪、蛋白質等對生命活動具有重大意義 人體內最基本的有機物是糖類、________和脂肪。糖類是人體供應能量的主要來源;蛋白質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物質;脂肪是人體內的主要儲能物質。考點5 知道天然氣、石油、煤等物質在生活中的意義、使用情況以及對環境的影響 1.天然氣:俗稱沼氣、瓦斯氣,主要成分是CH4,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主要由植物殘體分解而生成。2.石油:古代動植物遺體經過復雜變化形成的復雜混合物。主要含有________兩種元素。3.煤:古代植物遺體經過復雜變化形成的,是由有機物和無機物組成的復雜的混合物,主要含C元素。【例題精析】(2020 衢州)向一定質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蕩。如圖表示反應過程中溶液質量隨加入Na2CO3溶液質量的變化情況。圖線AB段對應的實驗現象是 ,在C點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2021 湖州)小明在冬天輸液時發現護士在輸液管上加了一個如圖所示的裝置,護士告訴他這是一次性輸液加熱棒,可以消除藥液溫度與體溫的差異。加熱棒里的成分到底是什么呢?科學研究小組通過上網查閱資料發現:一次性輸液加熱棒內的主要成分是還原性鐵粉、炭粉和氯化鈉等物質。該加熱棒內是否真的含有這幾種物質呢?科學研究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1)探究加熱棒內是否含有氯化鈉①將加熱棒內的物質放入燒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②取適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加適量的硝酸鋇溶液和稀硝酸,無明顯現象, (填寫正確的實驗操作及現象),證明濾液中含有Cl﹣。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進一步的實驗證明濾液中還含有Na+,從而確定含有氯化鈉。(2)探究加熱棒內是否含有鐵粉小明用磁鐵靠近濾渣,發現部分黑色粉末被吸引。但被吸引的黑色物質也有可能是四氧化三鐵。小明通過如圖裝置探究黑色物質是否含有四氧化三鐵,該物質鑒定的原理是:Fe3O4+4H23Fe+4H2O。當觀察到 這一現象時,排除了四氧化三鐵存在的可能性。小英同學認為這還不能確定鐵粉的存在,因為除了四氧化三鐵外,鈷粉、鎳粉也是能被磁鐵吸引的黑色粉末。研究小組的同學在查閱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如下實驗:取適量被吸引的黑色物質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充分反應后,向試管中加入足量的過氧化氫溶液(能將Fe2+轉化為Fe3+),然后滴加硫氰化鉀溶液。溶液變為血紅色,證明溶液中有Fe2+,得出加熱棒中含有鐵粉這一結論。(3)探究加熱棒內是否含有炭粉點燃不能被吸引的黑色粉末,并將產生的氣體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得出加熱棒內含有炭粉這一結論。請寫出此操作過程中確認炭粉存在的化學方程式: 、 。綜合上述實驗,小明驗證了加熱棒內的主要成分。加熱棒為什么能夠起到加熱作用呢?小明還將進一步探究。(2021 臺州)鈣是生物體骨骼的重要組成元素。魚骨中含有碳酸鈣,現設計圖甲實驗測定魚骨中的碳酸鈣含量,并將測得的數據繪制成圖乙。提示①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HAc)。醋酸和碳酸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Ac═CaAc2+H2O+CO2↑②魚骨中其它成分與食醋反應生成的氣體可忽略不計(1)該實驗中濃硫酸的作用是 。(2)由圖乙中的AB曲線,可知錐形瓶中反應速率的變化情況是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3)根據圖中的數據計算魚骨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4)生活中,用喝醋的方法除去卡在咽上的魚刺,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請你結合實驗結果加以說明 。(2021 麗水)草木灰(主要成分為K2CO3)是一種常見的肥料。燒制草木灰是我國傳統農耕方式,但會造成一定的環境污染。為護衛藍天白云,我市發布通告,禁止露天燒制草木灰。(1)從化學肥料分類角度分析,碳酸鉀屬于 (填“氮肥”、“磷肥”或“鉀肥”);(2)要確認草木灰浸出液中含有CO32﹣,需用到的試劑是 ;(3)為測定草木灰中碳酸鉀的質量分數,小科進行以下實驗:①取50克樣品加入足量的蒸餾水,充分攪拌靜置后,將浸出液全部轉移到燒杯中;②在燒杯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得到沉淀;③將沉淀過濾、洗滌、烘干后得到5克固體。求該樣品中碳酸鉀的質量分數。(雜質不發生化學反應,K2CO3+CaCl2═2KCl+CaCO3↓)【習題鞏固】一.選擇題(共11小題)1.(2022 西湖區校級一模)下列物質能在pH=13的無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CuSO4、FeCl3、NaNO3、MgSO4B.H2SO4、HCl、AgNO3、KMnO4C.NaNO3、NaCl、K2CO3、K2SO4D.BaCl2、KNO3、Na2SO4、NaOH2.(2022 玉環市一模)下列各組物質,在水溶液中能共存的是( )A.HCl、Ca(OH)2 B.HCl、KNO3C.AgNO3、BaCl2 D.H2SO4、Na2CO33.(2022 樂清市一模)向一定質量的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時間后,改為滴加稀鹽酸,所得沉淀質量隨加入試劑總體積的變化趨勢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點時溶液中一定存在Fe3+B.c點時所加試劑是NaOH溶液C.加入試劑總體積為V1時,溶液中不存在NaOHD.d點時溶液中的溶質不只是鹽4.(2022 樂清市模擬)小樂想研究實驗室用石灰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后廢液的成分。取該廢液的上層清液,往廢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鈉溶液,實驗中先后觀察到兩種不同的現象。小樂用圖像表示該實驗中某些量的變化,其中正確的是( )A. B.C. D.5.(2022 慈溪市模擬)碳酸鈉溶液中滴入少量鹽酸并不會產生氣體,原因是先發生如下反應:Na2CO3+HCl═NaHCO3+NaCl,當加入一定量鹽酸時才會產生氣體。某錐形瓶內盛有100g碳酸鈉溶液,現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3.65%的鹽酸溶液,產生的氣體質量m1與加入的鹽酸溶液質量m2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反應至A點時,錐形瓶內溶液中的溶質為碳酸氫鈉和氯化鈉B.b的數值為100gC.碳酸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6%D.反應至B點時,產生的氣體質量為2.2g6.(2022 余姚市一模)燒杯中盛有MgSO4和HCl的混合溶液100.0g,向其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與滴加的溶液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點對應溶液中只有1種溶質B.b~c段發生2個反應C.Ba(OH)2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約為13.7%D.m=37.857.(2022 溫州模擬)向一定質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蕩。反應過程中溶液質量隨加入Na2CO3溶液質量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ab段對應的實驗現象是有氣泡生成B.bc段對應的實驗現象是有沉淀生成C.從a點到c點,溶液中NaCl的質量逐漸增大D.從b點到c點,溶液的pH逐漸增大8.(2022 蕭山區一模)下列對各組成分的鑒別,根據現象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鑒別 方法 現象 結論A 鑒別固體中的成分(含有BaCl2、Na2SO4、Na2CO3中的一種或幾種) 取部分樣品溶于水中 產生白色沉淀 一定有BaCl2、Na2SO4,可能有Na2CO3B 鑒別溶液中的溶質(含有Na2SO4、Na2CO3、NaNO3中的一種或幾種) 取部分溶液,先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再加入氯化鋇溶液 產生氣泡;產生白色沉淀 一定有Na2SO4、Na2CO3,可能有NaNO3C 鑒別氣體的成分(含有CO、H2、H2O中的一種或幾種) 將氣體先后通入裝有氧化銅的玻璃管中,再對玻璃管加熱→無水硫酸銅→澄清石灰水 黑色的氧化銅變紅;無水硫酸銅變藍;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一定有CO、H2、H2OD 鑒別生成的沉淀(含有Mg(OH)2、BaCO3、AgCl中的一種或幾種) 過濾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 沉淀部分溶解,產生氣泡 一定有Mg(OH)2、BaCO3、AgClA.A B.B C.C D.D9.(2022 婺城區模擬)為測定一瓶久置的氫氧化鈉溶液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小金進行了如下探究:取該溶液50g于錐形瓶中,向錐形瓶中滴加一定濃度的稀鹽酸。實驗測得錐形瓶中溶液的總質量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m1的值無法確定B.理論上稀鹽酸的質量分數可以求解C.加入m1g稀鹽酸后,才開始產生氣泡D.該方法測得的碳酸鈉質量分數可能偏小10.(2022 臨平區一模)金同學查閱資料發現:Al(OH)3與NaOH會發生反應,反應式為Al(OH)3+NaOH=NaAlO2+2H2O。他想得到往一定量的氯化鋁溶液中不斷的滴加NaOH溶液,產生沉淀質量與加入的NaOH溶液質量的圖像。你認為下列圖像中最符合他要求的是( )A. B.C. D.11.(2022 溫州模擬)2021年1月,我國多地頒發了“最嚴限塑令”。塑料垃圾會長期污染環境是因為它( )A.密度很小 B.柔韌度高 C.不易分解 D.極易熔化二.填空題(共4小題)12.(2022 杭州模擬)侯氏制堿法以氯化鈉為原料制備純堿,反應原理是:NaCl+NH3+CO2+H2O═NaHCO3↓+NH4Cl(NaHCO3在低溫下溶解度較小、2NaHCO3Na2CO3+CO2↑+H2O)。(1)循環中物質X的化學式 ;(2)將所得濾液(NH4Cl與NaCl的混合溶液)濃縮后降溫,NH4Cl晶體大量析出,而NaCl卻仍留在了溶液中,主要原因是 。13.(2022 拱墅區一模)如圖甲所示,燒杯中為一定量的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后的溶液,用膠頭滴管逐滴滴入Na2CO3溶液,并用pH傳感器測得燒杯內溶液的pH變化如圖乙所示。(1)膠頭滴管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的過程中,燒杯中可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2)當加入a mL Na2CO3溶液時,燒杯內溶液中的溶質是 。14.(2022 寧波校級一模)如圖1所示,小瑾將反應后試管中的物質全部倒入燒杯時,發現燒杯內白色沉淀明顯增多。為了探究燒杯內物質的成分,她立即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硝酸,并不斷攪拌,燒杯內沉淀的質量隨加入稀硝酸的質量變化如圖2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圖1所示,燒杯內的白色沉淀是 (寫化學式)。(2)BC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A點,燒杯內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含有的離子為 (寫離子符號)。B點,燒杯內的沉淀由 種物質組成。(4)檢驗D點溶液中含有氯離子的方法 。15.(2022 淳安縣校級一模)一瓶敞口的NaOH溶液久置后變質,在變質后溶液中新增的離子主要是 (填寫離子的符號),為了檢驗此溶液是否完全變質選用下列試劑 較為合理。①CaCl2②酚酞試液③鹽酸三.實驗探究題(共1小題)16.(2022 西湖區校級一模)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鈉、硫酸鈉、氯化鈉、硝酸鈉中的一種成幾種,為測定其成分,進行如下實驗。取樣,先后逐滴加入氯化鋇溶液、稀硝酸,產生沉淀的質量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1)由上述實驗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2)實驗中,AB之間圖象所對應的溶液中的溶質定有 (填化學式,下同)。BC段減少的沉淀是 。四.解答題(共1小題)17.(2022 鹿城區模擬)學校舉行科學實驗考查:鑒別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稀硫酸和氯化鈉溶液。(1)小明用滴管取少量上述4種溶液中藍色的溶液,分別滴加到其他3種無色溶液中,其中產生藍色沉淀現象的溶液是 。(2)小紅認為用pH試紙也能鑒別上述3種無色溶液。寫出具體的實驗操作、現象及結論: 。(3)實驗結束后,小明同學將以上4種剩余的溶液全部倒入同一個燒杯中,混合后過濾,濾液呈無色,向濾液中滴加無色酚酞呈紅色,則濾液中除酚酞外,還含有的溶質為 。專題33 常見的化合物(二)【知識點回顧】一、重要的鹽考點1 概述一些常見的鹽(如食鹽、純堿、碳酸鈣等)的主要性質及用途 1.幾種重要的鹽概述 化學性質 用途碳 酸 鈉 白色粉末,水溶液顯________,因而俗名純堿,俗稱蘇打,碳酸鈉晶體的化學式為Na2CO3·10H2O Na2CO3+2HCl=== __________________ 玻璃、造紙、紡織品、洗滌劑等工業原料碳 酸 鈣 難溶于水的白色固體,是石灰石和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CaCO3CaO+CO2↑ CaCO3+CO2+H2O===Ca(HCO3)2 制石灰、水泥,作建筑材料和白色涂料等氯 化 鈉 無色透明的晶體,俗稱________,不潮解,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不大 NaCl+AgNO3===NaNO3+AgCl↓ 供食用和腌制食品,制取鹽酸、氯氣、燒堿等的原料2.鹽的溶解性一般來說,鉀鹽、鈉鹽、銨鹽、硝酸鹽都________;而大多數碳酸鹽都________于水;鹽酸鹽除________不溶,硫酸鹽除________不溶,其余均可溶(注:Ag2SO4、CaSO4為微溶物)。3.鹽的性質(1)金屬和鹽溶液反應生成另一種金屬和另一種鹽。例:Fe+CuSO4===Cu+FeSO4反應條件:參加反應的金屬比鹽中金屬________(除鉀、鈣、鈉外)。(2)酸和鹽反應生成另一種________和另一種________。例:Na2CO3+H2SO4===Na2SO4+H2O+CO2↑(3)鹽和鹽反應生成另外________。例:Na2SO4+BaCl2===BaSO4↓+2NaCl(4)堿和鹽反應生成另一種堿和另一種鹽。例:2NaOH+CuSO4===Na2SO4+Cu(OH)2↓4.幾種常見離子的檢驗(1)Cl-的檢驗:加入____________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證明樣品中含Cl-。例:AgNO3+HCl===AgCl↓+HNO3(2)SO的檢驗:加入________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說明樣品中含SO。例:H2SO4+Ba(NO3)2===BaSO4↓+2HNO3(3)CO的檢驗:向試樣中滴加________,有氣體產生,將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變渾濁,說明樣品中含有CO。例:Na2CO3+2HCl===2NaCl+H2O+CO2↑二、常見的有機物常見的有機物:甲烷(CH4)、淀粉、蛋白質、維生素等。無機物和有機物:化合物可分為無機化合物(簡稱無機物)和有機化合物(簡稱有機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鹽等以外)稱為有機物。有機物在物質種類中占了絕大多數。考點4 知道淀粉、脂肪、蛋白質等對生命活動具有重大意義 人體內最基本的有機物是糖類、________和脂肪。糖類是人體供應能量的主要來源;蛋白質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物質;脂肪是人體內的主要儲能物質。考點5 知道天然氣、石油、煤等物質在生活中的意義、使用情況以及對環境的影響 1.天然氣:俗稱沼氣、瓦斯氣,主要成分是CH4,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主要由植物殘體分解而生成。2.石油:古代動植物遺體經過復雜變化形成的復雜混合物。主要含有________兩種元素。3.煤:古代植物遺體經過復雜變化形成的,是由有機物和無機物組成的復雜的混合物,主要含C元素。考點1 1.堿性 2NaCl+CO2↑+H2O 食鹽 2.易溶 不溶 AgCl BaSO4 3.(1)活潑 (2)酸鹽 (3)兩種新鹽 4.(1)AgNO3 (2)Ba(NO3)2 (3)稀鹽酸考點4 蛋白質考點5 2.C、H【例題精析】(2020 衢州)向一定質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蕩。如圖表示反應過程中溶液質量隨加入Na2CO3溶液質量的變化情況。圖線AB段對應的實驗現象是 產生氣泡 ,在C點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氯化鈉和氯化鈣 。【解答】解:向一定質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蕩。如圖表示反應過程中溶液質量隨加入Na2CO3溶液,稀鹽酸會先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隨著碳酸鈉的加入,AB段溶液質量增加較慢,說明此時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C點溶液質量緩慢上升,說明反應正在進行,D點后,質量穩步上升,說明D點處時鹽酸恰好反應完全,則C點溶液中的溶質有反應生成的氯化鈉和未完全反應的氯化鈣。故答案為:產生氣泡;氯化鈉和氯化鈣。(2021 湖州)小明在冬天輸液時發現護士在輸液管上加了一個如圖所示的裝置,護士告訴他這是一次性輸液加熱棒,可以消除藥液溫度與體溫的差異。加熱棒里的成分到底是什么呢?科學研究小組通過上網查閱資料發現:一次性輸液加熱棒內的主要成分是還原性鐵粉、炭粉和氯化鈉等物質。該加熱棒內是否真的含有這幾種物質呢?科學研究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1)探究加熱棒內是否含有氯化鈉①將加熱棒內的物質放入燒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②取適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加適量的硝酸鋇溶液和稀硝酸,無明顯現象, 滴加適量的硝酸銀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填寫正確的實驗操作及現象),證明濾液中含有Cl﹣。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進一步的實驗證明濾液中還含有Na+,從而確定含有氯化鈉。(2)探究加熱棒內是否含有鐵粉小明用磁鐵靠近濾渣,發現部分黑色粉末被吸引。但被吸引的黑色物質也有可能是四氧化三鐵。小明通過如圖裝置探究黑色物質是否含有四氧化三鐵,該物質鑒定的原理是:Fe3O4+4H23Fe+4H2O。當觀察到 無水硫酸銅粉末不變藍 這一現象時,排除了四氧化三鐵存在的可能性。小英同學認為這還不能確定鐵粉的存在,因為除了四氧化三鐵外,鈷粉、鎳粉也是能被磁鐵吸引的黑色粉末。研究小組的同學在查閱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如下實驗:取適量被吸引的黑色物質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充分反應后,向試管中加入足量的過氧化氫溶液(能將Fe2+轉化為Fe3+),然后滴加硫氰化鉀溶液。溶液變為血紅色,證明溶液中有Fe2+,得出加熱棒中含有鐵粉這一結論。(3)探究加熱棒內是否含有炭粉點燃不能被吸引的黑色粉末,并將產生的氣體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得出加熱棒內含有炭粉這一結論。請寫出此操作過程中確認炭粉存在的化學方程式: C+O2CO2 、 CO2+Ca(OH)2=CaCO3↓+H2O 。綜合上述實驗,小明驗證了加熱棒內的主要成分。加熱棒為什么能夠起到加熱作用呢?小明還將進一步探究。【解答】解:(1)②要證明濾液中含有氯離子,取適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加適量的硝酸鋇溶液和稀硝酸,排除硫酸根和碳酸根離子的干擾后,滴入硝酸銀溶液,若產生白色的沉淀即氯化銀,說明濾液中含有氯離子,故填:滴加適量硝酸銀溶液,產生白色沉淀;(2)根據Fe3O4+4H23Fe+4H2O,氫氣還原四氧化三鐵的產物為鐵和水,若黑色固體中含有四氧化三鐵,則通入干燥的氫氣后會有水和鐵生成,但生成鐵粉和四氧化三鐵均為黑色,無明顯現象,生成的水能使無水硫酸銅變藍;黑色粉末中無四氧化三鐵,則無水硫酸銅不變藍,故填:無水硫酸銅粉末不變藍;(3)若黑色粉末中含有碳粉,碳粉點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石灰水變渾濁,方程式為:C+O2CO2;CO2+Ca(OH)2=CaCO3↓+H2O,故填:C+O2CO2;CO2+Ca(OH)2=CaCO3↓+H2O。(2021 臺州)鈣是生物體骨骼的重要組成元素。魚骨中含有碳酸鈣,現設計圖甲實驗測定魚骨中的碳酸鈣含量,并將測得的數據繪制成圖乙。提示①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HAc)。醋酸和碳酸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Ac═CaAc2+H2O+CO2↑②魚骨中其它成分與食醋反應生成的氣體可忽略不計(1)該實驗中濃硫酸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碳攜帶的水蒸氣,防止實驗結果不準確 。(2)由圖乙中的AB曲線,可知錐形瓶中反應速率的變化情況是 變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3)根據圖中的數據計算魚骨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4)生活中,用喝醋的方法除去卡在咽上的魚刺,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請你結合實驗結果加以說明 要使魚骨中的碳酸鈣完全反應需要的時間太長或碳酸鈣的含量本身很少,用醋去反應只能反應其中極少一部分,更多的魚刺還是沒有被反應掉 。【解答】解:(1)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該實驗中濃硫酸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攜帶的水蒸氣,防止實驗結果不準確;(2)由圖乙中的AB曲線,可知錐形瓶中反應速率的變化情況是變小;(3)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820g﹣819.89g=0.11g設生成0.11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鈣的質量為x。CaCO3+2HAc=CaAc2+H2O+CO2↑100 44x 0.11gx=0.25g魚骨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1.25%答:魚骨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1.25%;(4)生活中,用喝醋的方法除去卡在咽上的魚刺,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因為要使魚骨中的碳酸鈣完全反應需要的時間太長或碳酸鈣的含量本身很少,用醋去反應只能反應其中極少一部分,更多的魚刺還是沒有被反應掉。故答案為:(1)吸收二氧化碳攜帶的水蒸氣,防止實驗結果不準確;(2)變小;(3)1.25%;(4)要使魚骨中的碳酸鈣完全反應需要的時間太長或碳酸鈣的含量本身很少,用醋去反應只能反應其中極少一部分,更多的魚刺還是沒有被反應掉。(2021 麗水)草木灰(主要成分為K2CO3)是一種常見的肥料。燒制草木灰是我國傳統農耕方式,但會造成一定的環境污染。為護衛藍天白云,我市發布通告,禁止露天燒制草木灰。(1)從化學肥料分類角度分析,碳酸鉀屬于 鉀肥 (填“氮肥”、“磷肥”或“鉀肥”);(2)要確認草木灰浸出液中含有CO32﹣,需用到的試劑是 稀鹽酸和氫氧化鈣溶液 ;(3)為測定草木灰中碳酸鉀的質量分數,小科進行以下實驗:①取50克樣品加入足量的蒸餾水,充分攪拌靜置后,將浸出液全部轉移到燒杯中;②在燒杯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得到沉淀;③將沉淀過濾、洗滌、烘干后得到5克固體。求該樣品中碳酸鉀的質量分數。(雜質不發生化學反應,K2CO3+CaCl2═2KCl+CaCO3↓)【解答】解:(1)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稱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稱為磷肥。含有鉀元素的肥料稱為鉀肥。同時含有氮、磷、鉀三種元素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肥料稱為復合肥;因此碳酸鉀屬于鉀肥;故填:鉀肥;(2)檢驗草木灰中含有CO32﹣的方法是取少量草木灰的浸出液放在試管中,然后加入少量稀鹽酸,觀察是否有氣泡,然后加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變混,則證明含有CO32﹣,因此需要用到的試劑是稀鹽酸和氫氧化鈣溶液;故填:稀鹽酸和氫氧化鈣溶液;(3)設該樣品中碳酸鉀的質量分數為xK2CO3+CaCl2═2KCl+CaCO3↓138 10050gx 5gx=13.8%答:該樣品中碳酸鉀的質量分數為13.8%。【習題鞏固】一.選擇題(共11小題)1.(2022 西湖區校級一模)下列物質能在pH=13的無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CuSO4、FeCl3、NaNO3、MgSO4B.H2SO4、HCl、AgNO3、KMnO4C.NaNO3、NaCl、K2CO3、K2SO4D.BaCl2、KNO3、Na2SO4、NaOH【解答】解:pH為13的水溶液顯堿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A、CuSO4、FeCl3、MgSO4均能與和堿性溶液中的OH﹣反應,分別生成氫氧化銅、氫氧化鐵、氫氧化鎂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B、H2SO4、HCl與堿性溶液中的OH﹣結合生成水,HCl、AgNO3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換成分生成難溶于酸的氯化銀沉淀,KMnO4溶于水顯紫紅色,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C、四種物質在溶液中相互交換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氣體、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離子,故選項正確。D、BaCl2、Na2SO4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換成分生成難溶于酸的硫酸鋇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故選:C。2.(2022 玉環市一模)下列各組物質,在水溶液中能共存的是( )A.HCl、Ca(OH)2 B.HCl、KNO3C.AgNO3、BaCl2 D.H2SO4、Na2CO3【解答】解:A、HCl、Ca(OH)2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換成分生成氯化鈣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B、HCl、KNO3在溶液中相互交換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或氣體或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選項正確。C、AgNO3、BaCl2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換成分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鋇,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D、H2SO4、Na2CO3在溶液中相互交換成分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故選:B。3.(2022 樂清市一模)向一定質量的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時間后,改為滴加稀鹽酸,所得沉淀質量隨加入試劑總體積的變化趨勢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點時溶液中一定存在Fe3+B.c點時所加試劑是NaOH溶液C.加入試劑總體積為V1時,溶液中不存在NaOHD.d點時溶液中的溶質不只是鹽【解答】解:A、a點時沉淀質量達到最大,之后沉淀質量不增加也不減少,說明氫氧化鈉過量,氯化鐵已經全部反應,不存在鐵離子,選項A錯誤;B、c點時沉淀減小,說明氫氧化鐵與鹽酸反應,加入的試劑是鹽酸,選項B錯誤;C、加入V1mL的試劑時,對應沉淀質量最大,之后沉淀質量減小,所以b點以后鹽酸與氫氧化鐵反應,所以b點時氫氧化鈉全部反應完畢,選項C正確;D、d點時沉淀全部溶解,鹽酸與氫氧化鐵全部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此時溶質只有氯化鐵和氯化鈉,只有鹽,選項D錯誤;故選:C。4.(2022 樂清市模擬)小樂想研究實驗室用石灰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后廢液的成分。取該廢液的上層清液,往廢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鈉溶液,實驗中先后觀察到兩種不同的現象。小樂用圖像表示該實驗中某些量的變化,其中正確的是( )A. B.C. D.【解答】解:A、實驗室用石灰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后廢液的成分中一定含有氯化鈣,可能含有鹽酸,往廢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鈉溶液,實驗中先后觀察到兩種不同的現象,說明發生了碳酸鈉與鹽酸、氯化鈣溶液的兩個反應;碳酸鈉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稀鹽酸消耗完,碳酸鈉再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故沉淀的質量先是零,再不斷上升,最后形成一條水平直線,故選項圖象錯誤。B、根據A選項的分析,碳酸鈉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一開始就產生氣體,至鹽酸完全反應,氣體的質量不再增加,故選項圖象錯誤。C、碳酸鈉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稀鹽酸消耗完,碳酸鈉再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第一個過程,發生的反應是Na2CO3+2HCl═2NaCl+H2O+CO2↑,每106份質量的碳酸鈉完全反應,生成44份質量的二氧化碳;第二個過程發生的反應是CaCl2+Na2CO3═CaCO3↓+2NaCl,每106份質量的碳酸鈉完全反應,生成100份質量的碳酸鈣;第二個過程溶液增加的幅度要小,故選項圖象正確。D、向含有鹽酸的CaCl2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碳酸鈉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溶液的酸性逐漸減弱,pH逐漸增大,稀鹽酸消耗完,溶液顯中性,pH=7;碳酸鈉再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氯化鈉,這一過程中pH=7;與氯化鈣完全反應后,繼續滴加碳酸鈉溶液,溶液顯堿性,pH大于7;圖中沒有pH等于7的一段,故選項圖象錯誤。故選:C。5.(2022 慈溪市模擬)碳酸鈉溶液中滴入少量鹽酸并不會產生氣體,原因是先發生如下反應:Na2CO3+HCl═NaHCO3+NaCl,當加入一定量鹽酸時才會產生氣體。某錐形瓶內盛有100g碳酸鈉溶液,現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3.65%的鹽酸溶液,產生的氣體質量m1與加入的鹽酸溶液質量m2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反應至A點時,錐形瓶內溶液中的溶質為碳酸氫鈉和氯化鈉B.b的數值為100gC.碳酸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6%D.反應至B點時,產生的氣體質量為2.2g【解答】解:A、A點時,碳酸鈉剛好轉化為碳酸氫鈉和氯化鈉,正確;B、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碳酸氫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HCl═NaHCO3+NaCl,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2HCl=2NaCl+H2O+CO2↑,由化學方程式可得,碳酸鈉轉化為碳酸氫鈉和碳酸鈉轉化為二氧化碳時,消耗稀鹽酸的質量比為1:2,而碳酸鈉轉化為碳酸氫鈉消耗鹽酸的質量為50g,則b的值為100g,正確;C、設碳酸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x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73100g×x 100g×3.65%x=5.3%,錯誤;D、設反應至B點時,產生氣體的質量為yNa2CO3+2HCl=2NaCl+H2O+CO2↑73 44100g×3.65% yy=2.2g,正確。故選:C。6.(2022 余姚市一模)燒杯中盛有MgSO4和HCl的混合溶液100.0g,向其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與滴加的溶液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點對應溶液中只有1種溶質B.b~c段發生2個反應C.Ba(OH)2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約為13.7%D.m=37.85【解答】解:o~a段生成的是硫酸鋇沉淀,a~b段生成的是硫酸鋇和氫氧化鎂沉淀,b~c段生成的是氫氧化鎂沉淀,所以A、a點對應溶液中有氯化鎂、硫酸鎂2種溶質,故A錯誤;B、b~c段只發生氫氧化鋇和氯化鎂的反應1個反應,故B錯誤;C、設氫氧化鋇的質量分數為xBa(OH)2+MgSO4=BaSO4↓+Mg(OH)2↓171 233x×100g 23.3gx=17.1%,故C錯誤;D、設硫酸鋇質量為y,氫氧化鎂質量為z。Ba(OH)2+MgSO4=BaSO4↓+Mg(OH)2↓171 233 5850g×17.1% y zy=11.65g,z=2.9g所以m=23.3g+11.65g+2.9g=37.85g,故D正確。故選:D。7.(2022 溫州模擬)向一定質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蕩。反應過程中溶液質量隨加入Na2CO3溶液質量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ab段對應的實驗現象是有氣泡生成B.bc段對應的實驗現象是有沉淀生成C.從a點到c點,溶液中NaCl的質量逐漸增大D.從b點到c點,溶液的pH逐漸增大【解答】解:向一定質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蕩,稀鹽酸會先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隨著碳酸鈉的加入,碳酸鈉再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所以A、ab段對應的實驗現象是有氣泡生成,故A正確;B、bc段對應的實驗現象是有沉淀生成,故B正確;C、從a點到c點,先是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了氯化鈉,再是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了氯化鈉,所以溶液中NaCl的質量逐漸增大,故C正確;D、從b點到c點,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所以溶液的pH逐漸不變,故D錯誤。故選:D。8.(2022 蕭山區一模)下列對各組成分的鑒別,根據現象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鑒別 方法 現象 結論A 鑒別固體中的成分(含有BaCl2、Na2SO4、Na2CO3中的一種或幾種) 取部分樣品溶于水中 產生白色沉淀 一定有BaCl2、Na2SO4,可能有Na2CO3B 鑒別溶液中的溶質(含有Na2SO4、Na2CO3、NaNO3中的一種或幾種) 取部分溶液,先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再加入氯化鋇溶液 產生氣泡;產生白色沉淀 一定有Na2SO4、Na2CO3,可能有NaNO3C 鑒別氣體的成分(含有CO、H2、H2O中的一種或幾種) 將氣體先后通入裝有氧化銅的玻璃管中,再對玻璃管加熱→無水硫酸銅→澄清石灰水 黑色的氧化銅變紅;無水硫酸銅變藍;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一定有CO、H2、H2OD 鑒別生成的沉淀(含有Mg(OH)2、BaCO3、AgCl中的一種或幾種) 過濾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 沉淀部分溶解,產生氣泡 一定有Mg(OH)2、BaCO3、AgClA.A B.B C.C D.D【解答】解:A、由于氯化鋇能與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氯化鋇能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因此取樣品溶于水后,產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鋇和硫酸鋇中的一種或兩種,只能說明該固體中一定含有氯化鋇,可能含有碳酸鈉和硫酸鈉中的一種或兩種,故選項錯誤;B、由于鹽酸能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氯化鋇能與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因此取溶液,先加入足量稀鹽酸,產生氣泡,說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鈉,再加入氯化鋇產生白色沉淀,說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鈉,但無法確定是否含有硝酸鈉,故選項正確;C、由于氫氣、一氧化碳的還原性、水蒸氣能與無水硫酸銅變藍,將氣體先通入裝有氧化銅的玻璃管中,黑色氧化銅變紅,說明氣體中含有具有還原性的氣體,可能是氫氣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種或兩種;再通入無水硫酸銅中,無水硫酸銅變藍,說明有水,但是水可能是氫氣還原氧化銅生成的,也可能是原混合氣體中的水蒸氣,因此無法確定混合氣體中是否有水蒸氣;再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的,因此原氣體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故只能得出原氣體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氫氣和水蒸氣無法確定;故選項錯誤;D、由于氫氧化鎂沉淀能與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鎂和水、碳酸鋇能與稀硝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氯化銀沉淀不溶于硝酸,因此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產生氣泡,說明沉淀中一定含有碳酸鋇和氯化銀,無法確定是否含有氫氧化鎂,故選項錯誤;故選:B。9.(2022 婺城區模擬)為測定一瓶久置的氫氧化鈉溶液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小金進行了如下探究:取該溶液50g于錐形瓶中,向錐形瓶中滴加一定濃度的稀鹽酸。實驗測得錐形瓶中溶液的總質量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m1的值無法確定B.理論上稀鹽酸的質量分數可以求解C.加入m1g稀鹽酸后,才開始產生氣泡D.該方法測得的碳酸鈉質量分數可能偏小【解答】解:A、分析圖可知,滴加稀鹽酸質量是m1g,溶液質量是100g,m1的值是:100﹣50=50,故A錯誤;B、設碳酸鈉質量為x,反應的氯化氫質量為y。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73 44x y 2.2gx=5.3gy=3.65g與碳酸鈉反應的稀鹽酸質量:147.8g+2.2g﹣100g=50g,稀鹽酸質量分數100%=7.3%,故B正確;C、稀鹽酸先與氫氧化鈉反應,再與碳酸鈉反應,所以加入m1g稀鹽酸后,才開始產生氣泡,故C正確;D、過程中錐形瓶中原有的空氣會讓二氧化碳替代,造成反應前后的質量差變小,即二氧化碳的質量偏小,使計算的碳酸鈉質量分數偏小,故正確。故選:A。10.(2022 臨平區一模)金同學查閱資料發現:Al(OH)3與NaOH會發生反應,反應式為Al(OH)3+NaOH=NaAlO2+2H2O。他想得到往一定量的氯化鋁溶液中不斷的滴加NaOH溶液,產生沉淀質量與加入的NaOH溶液質量的圖像。你認為下列圖像中最符合他要求的是( )A. B.C. D.【解答】解:氯化鋁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鋁與氯化鈉,化學方程式為: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與NaOH會發生反應,化學方程式為:Al(OH)3+NaOH═NaAlO2+2H2O。可見,反應過程中,生成氫氧化鋁沉淀與使氫氧化鋁沉淀溶解消耗的氫氧化鈉的質量為3:1。故選:D。11.(2022 溫州模擬)2021年1月,我國多地頒發了“最嚴限塑令”。塑料垃圾會長期污染環境是因為它( )A.密度很小 B.柔韌度高 C.不易分解 D.極易熔化【解答】解:白色污染是人們對難降解(即聚合物在自然環境中被微生物或光照分解為小分子)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環境現象的一種形象稱謂。塑料垃圾會長期污染環境是因為它不易分解。故選:C。二.填空題(共4小題)12.(2022 杭州模擬)侯氏制堿法以氯化鈉為原料制備純堿,反應原理是:NaCl+NH3+CO2+H2O═NaHCO3↓+NH4Cl(NaHCO3在低溫下溶解度較小、2NaHCO3Na2CO3+CO2↑+H2O)。(1)循環中物質X的化學式 CO2 ;(2)將所得濾液(NH4Cl與NaCl的混合溶液)濃縮后降溫,NH4Cl晶體大量析出,而NaCl卻仍留在了溶液中,主要原因是 氯化鈉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 。【解答】解:(1)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了碳酸鈉、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鈉為目標產物,而在沉淀池需要通入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可以循環使用,因此X為二氧化碳;故答案為:CO2。(2)氯化鈉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而氯化銨溶解度隨溫度降低而減小,因此降溫后大量析出,而氯化鈉不會析出;故答案為:氯化鈉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13.(2022 拱墅區一模)如圖甲所示,燒杯中為一定量的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后的溶液,用膠頭滴管逐滴滴入Na2CO3溶液,并用pH傳感器測得燒杯內溶液的pH變化如圖乙所示。(1)膠頭滴管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的過程中,燒杯中可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先有氣泡產生,后有沉淀產生 。(2)當加入a mL Na2CO3溶液時,燒杯內溶液中的溶質是 碳酸鈉、氯化鈉 。【解答】解: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乙圖中pH從小于7逐漸增大,所以開始的溶液中含有氯化氫和氯化鈣,碳酸鈉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再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所以(1)膠頭滴管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的過程中,燒杯中可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先有氣泡產生,后有沉淀產生;(2)當加入amLNa2CO3溶液時,燒杯內溶液中的溶質是:碳酸鈉、氯化鈉。故答案為:(1)先有氣泡產生,后有沉淀產生;(2)碳酸鈉、氯化鈉。14.(2022 寧波校級一模)如圖1所示,小瑾將反應后試管中的物質全部倒入燒杯時,發現燒杯內白色沉淀明顯增多。為了探究燒杯內物質的成分,她立即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硝酸,并不斷攪拌,燒杯內沉淀的質量隨加入稀硝酸的質量變化如圖2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圖1所示,燒杯內的白色沉淀是 BaSO4、BaCO3 (寫化學式)。(2)BC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BaCO3+2HNO3═Ba(NO3)2+H2O+CO2↑ 。(3)A點,燒杯內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含有的離子為 Na+、Cl﹣、SO42﹣ (寫離子符號)。B點,燒杯內的沉淀由 2 種物質組成。(4)檢驗D點溶液中含有氯離子的方法 靜置,取上層清液少許于一只潔凈的試管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答】解:(1)圖1所示,燒杯內的白色沉淀是氯化鋇和硫酸鈉、碳酸鈉反應生成的硫酸鋇、碳酸鋇。故填:BaSO4、BaCO3。(2)BC段,碳酸鋇和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鋇、水和二氧化碳,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BaCO3+2HNO3═Ba(NO3)2+H2O+CO2↑。故填:BaCO3+2HNO3═Ba(NO3)2+H2O+CO2↑。(3)A﹣B過程中,沉淀質量增大,是因為稀硝酸和碳酸鋇反應生成硝酸鋇、水和二氧化碳,硝酸鋇和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鈉,A點,燒杯內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含有的物質是氯化鈉和硫酸鈉,存在離子為Na+、Cl﹣、SO42﹣;B點,燒杯內的沉淀由2種物質組成,即碳酸鋇和硫酸鋇。故填:Na+、Cl﹣、SO42﹣;2。(4)檢驗D點溶液中含有氯離子的方法:靜置,取上層清液少許于一只潔凈的試管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故填:靜置,取上層清液少許于一只潔凈的試管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15.(2022 淳安縣校級一模)一瓶敞口的NaOH溶液久置后變質,在變質后溶液中新增的離子主要是 CO32﹣ (填寫離子的符號),為了檢驗此溶液是否完全變質選用下列試劑 ①② 較為合理。①CaCl2②酚酞試液③鹽酸【解答】解:一瓶敞口的NaOH溶液久置后變質,在變質后溶液中新增的離子主要是CO32﹣,為了檢驗此溶液是否完全變質,選用下列試劑CaCl2、酚酞試液,實驗過程:取適量溶液于試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鈣溶液,靜置,滴加酚酞試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鈉,如果溶液變紅色,說明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即部分變質,如果溶液不變色,說明溶液中不含有氫氧化鈉,說明溶液完全變質。故答案為:CO32﹣;①②。三.實驗探究題(共1小題)16.(2022 西湖區校級一模)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鈉、硫酸鈉、氯化鈉、硝酸鈉中的一種成幾種,為測定其成分,進行如下實驗。取樣,先后逐滴加入氯化鋇溶液、稀硝酸,產生沉淀的質量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1)由上述實驗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碳酸鈉、硫酸鈉 。(2)實驗中,AB之間圖象所對應的溶液中的溶質定有 BaCl2、NaCl (填化學式,下同)。BC段減少的沉淀是 BaCO3 。【解答】解:(1)沉淀是先增加到A,隨著氯化鋇的加入,沉淀不再增加;從B點到C點沉淀又逐漸減少,說明沉淀是部分溶解于稀硝酸,因此產生的沉淀既有碳酸鋇又有硫酸鋇,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鈉、硫酸鈉,無法確認是否含有氯化鈉和硝酸鈉;(2)實驗中,AB之間圖象說明是氯化鋇和碳酸鈉、硫酸鈉反應后過量的情況,因此所對應的溶液中的溶質一定有過量的氯化鋇和反應生成的氯化鈉;BC段減少的沉淀是能夠溶于稀硝酸的碳酸鋇沉淀,而硫酸鋇不溶于稀硝酸,所以到C點后沉淀不在減少。故答案為:(1)碳酸鈉、硫酸鈉;(2)BaCl2、NaCl;BaCO3。四.解答題(共1小題)17.(2022 鹿城區模擬)學校舉行科學實驗考查:鑒別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稀硫酸和氯化鈉溶液。(1)小明用滴管取少量上述4種溶液中藍色的溶液,分別滴加到其他3種無色溶液中,其中產生藍色沉淀現象的溶液是 氫氧化鈉溶液 。(2)小紅認為用pH試紙也能鑒別上述3種無色溶液。寫出具體的實驗操作、現象及結論: 分別用pH試紙測定pH,pH大于7的是氫氧化鈉溶液,pH小于7的是稀硫酸,pH等于7的是氯化鈉溶液 。(3)實驗結束后,小明同學將以上4種剩余的溶液全部倒入同一個燒杯中,混合后過濾,濾液呈無色,向濾液中滴加無色酚酞呈紅色,則濾液中除酚酞外,還含有的溶質為 氫氧化鈉、硫酸鈉、氯化鈉 。【解答】解:(1)CuSO4溶液是藍色的,首先鑒別出藍色的CuSO4溶液;能與CuSO4溶液反應產生藍色沉淀的是氫氧化鈉溶液。(2)分別用pH試紙測定pH,pH大于7的是氫氧化鈉溶液,pH小于7的是稀硫酸,pH等于7的是氯化鈉溶液,可以鑒別。(3)小明同學將以上4種剩余的溶液全部倒入同一個燒杯中,硫酸銅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稀硫酸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混合后過濾,濾液呈無色,說明濾液中不含硫酸銅,向濾液中滴加無色酚酞呈紅色,說明濾液中含有堿性物質,該物質是氫氧化鈉,則濾液中除酚酞外,還含有的溶質為氫氧化鈉、硫酸鈉、氯化鈉。故答案為:(1)氫氧化鈉溶液;(2)分別用pH試紙測定pH,pH大于7的是氫氧化鈉溶液,pH小于7的是稀硫酸,pH等于7的是氯化鈉溶液;(3)氫氧化鈉、硫酸鈉、氯化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33 常見的化合物(二)(原卷版).docx 專題33 常見的化合物(二)(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