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 歷史學科課時學歷案 第9課 宋代經濟的發展【導 讀】遼宋夏金時期五個政權相比,兩宋在軍事上是無疑落后的,但卻造就了先進的經濟、政治文明和輝煌燦爛的文化。能夠代表這一時期的經濟成就只能是兩宋。本課從四個角度講述了兩宋經濟的發展和影響:一是農業的發展,二是從紡織、制瓷、造船三個角度介紹手工業的發展,三是從城市、不受限制的商業活動、海外貿易、紙幣的出現介紹商貿的發展,四是兩宋經濟的發展促進經濟重心南移,并在南宋完成。【課標要求】1. 知道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理解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教材文字與圖片,能夠說出宋代農業、手工業、商業貿易發展的具體表現,培養學生綜合歸納的能力和時空觀念。2.通過閱讀東晉南朝江南地區的開發及唐朝經濟發展的史實,能夠說出我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原因并記住南移的過程。3.通過經濟重心南移的歷史和現實價值,能夠說出合理開發利用資源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根本途徑。重 點:農業的發展、手工業的興盛、商業貿易的繁榮難 點:商業貿易的繁榮、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學習過程】第一篇 農業的發展完成任務一、二:自主閱讀教材第41-42頁正文和以下材料,找出并標記問題的答案(檢測目標1、2)材料一 :五代之后,北方歷經靖康之難、宋金對峙、蒙古滅金…北方戰亂不休。南宋時期,南方基本上保持了和平安定的環境。材料二 :宋代時南北氣溫普遍變冷,南方相對適宜農作物生長。唐宋時期,北方湖泊減少,南方湖泊增多。材料三:材料四:真宗深念稼穡(農業生產),聞占城稻耐旱,西天菉豆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真貨求其種。占城得種二十石,至今在處播之1.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指向目標1、2)2.江南經濟發展的表現(提示: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指向目標1)第二篇 手工業的發展完成任務一:1.自主閱讀教材第42-43有關內容,(檢測目標1)找出并標記手工業發展的表現,主要集中那幾個部門?(指向目標1)2.閱讀下圖(檢測目標1),找出著名的瓷窯和瓷都,并分析集中的地區和原因。(指向目標1)商業貿易的繁榮完成任務一:自主閱讀教材44-46頁,(檢測目標1)1.找出并標記宋代商業發展的表現。2.閱讀下列材料,對比唐都長安與宋朝東京的城市商貿有何不同?這種不同有何影響?(指向目標1)材料一:唐都長安街道整齊,左右對稱,有坊(住宅區)和市(商業區),嚴格分開。“凡市,以日中擊鼓三百聲而眾以會,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聲而眾以散。”材料二:南宋臨安則是大街小巷店鋪林立,早市、夜市‘買賣晝夜不絕’。3.閱讀教材45頁宋代海外貿易圖,找出商港和海上貿易路線最遠端。想一想,政府為了管理海外貿易設置了什么機構?這個機構設在哪里?它的出現說明什么?(指向目標1)4. 閱讀教材46頁觀察北宋和南宋兩幅紙幣圖,指出紙幣的名稱,出現的原因、地位和意義(指向目標1)經濟重心的南移完成任務二、三: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得出的歷史信息(檢測目標2)材料一:宋史 材料二:朝代 項目 南方諸路 北方諸路 比例北宋1045年 賦稅 3.581千萬 4.51千萬 44:56南宋1196年 賦稅 6千萬 1.432千萬 81;19記載:“國家根本,仰給東南。2.閱讀下列材料:概括所給材料的觀點,分析南移的過程。(指向目標1)材料一:地域廣闊而人煙稀少,稻米和魚是主要食物,人們還可以從山澤中采集植物果實和貝類為食,放火燒荒,耕種水田,不需要商人販賣貨物,沒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記》(譯文)材料二:(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宋書》(記載南朝劉宋王朝的歷史)材料三:“國家根本,仰給東南”你——摘自《宋史》3.學習宋代經濟的發展后,你認為對我們今天的國家發展有何啟示?(指向目標3)【檢測與作業】1.宋朝的廣州、泉州等地都設有“蕃坊”,專供外國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在外國商人聚居的地方,還設立外商子弟學校,稱作“蕃學”。上述材料表明( )A.外國商人是文明的主要傳播者 B.廣州、泉州是世界大商港C.宋朝對外國商人實行優惠政策 D.宋朝海外貿易超過前代2.一學者在分析中國商業發展時說:“雄漢盛唐的光景不必去說它了,但即使到了一千多年前文弱的趙宋王朝,中國的經濟特別是城市商業,也還是世界上最繁榮的。”下圖能夠支持這一觀點的是() (檢測目標1)A. B. C. D.3.某校舉辦宋代歷史專題手抄報比賽,一位同學摘錄了有關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葉的種植史資料,又搜集了如圖三幅圖片,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 (檢測目標1) 浙江龍泉冰裂紋瓷器 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 南宋紙幣銅版拓片(會子)A.發達的農業生產 B.繁榮的南方經濟 C.精巧的手工技藝 D.獨特的活字印刷4. 有學者指出,經濟重心的南移是我國歷史發展中的一個重大事件,也是經濟地理格局的一次巨大變遷。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完成于( ) (檢測目標2)A.秦漢時期 B.隋唐時期 C.兩宋時期 D.明清時期5. 南宋詩人陸游說:“朝廷在故都時,實仰東南財賦。”這反映的經濟現象是( )(檢測目標2)A南宋都城臨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B. 宋代南方手工業進步C. 宋代南方商業繁榮,出現了“交子” D. 南方成為全國的經濟重心6. 據報道:從古沉船“南澳1號”中打撈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請問我國哪個地方被稱為“瓷都”?( ) (檢測目標1)A.江西景德鎮 B.福建泉州 C.河北曲陽 D.河南開封7. “宋代經濟的大發展,特別是商業方面的發展,或許可以恰當地稱之為中國的‘商業革命’”。宋代商業發展的突出表現是( ) (檢測目標1)A.長安成為當時繁華的國際性大都會 B.蘇州、湖州發展成為主要的稻米產區C.景德鎮是江南最大的瓷器制造中心 D.城市中商業活動打破“坊”“市”和晝夜的界限8. 《南宋社會生活史》中說:“(宋代中國)現代化的程度令人吃驚,貨幣經濟、紙鈔、高度發展的茶鹽企業非常獨特,”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 (檢測目標1)A.臨安是全國最大的商業城市 B.南宋政府鼓勵海外貿易C.中國在宋代就實現了現代化 D.宋代商品經濟高度繁榮9. 閱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圖1宋代針鋪商標 圖2清明上河圖 圖3交子 圖4南宋海船材料二:宋朝海外貿易超過了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廣州、 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國商船的蹤跡,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外國商人是中國海船的常客。材料三:宋高宗說:“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動以百萬計。”(市舶:古代中國對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稱。亦指海外貿易。)(1)小明同學選用以上四幅圖片進行研究性學習,你認為他確立的研究主題應該是( )(檢測目標1)A. 宋代商業繁榮 B. 民族政權并立 C. 中外文化交流 D. 大都聞名世界(2)材料一中,圖3“交子”出現于哪一朝代的哪個地區?(檢測目標1)(3)材料一中,圖4“南宋海船”是1974年泉州市后渚港出土的南宋中型遠洋商船。該船長為34米,寬11米,深4米左右,載重量200噸以上。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說明了什么? (檢測目標1)(4)根據材料二,三,概括指出“宋朝海外貿易超過了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的原因有哪些。 (檢測目標3)【學后反思】請嘗試繪制本節課重要知識的思維導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