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 歷史學科課時學歷案 第10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導 讀】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shù)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統(tǒng)帝國,元朝的版圖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本課講述了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權,制定制度措施,使蒙古政權發(fā)展壯大,后滅掉西夏、金,再至忽必烈建元朝,滅南宋,統(tǒng)一全國。【課標要求】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軍滅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統(tǒng)一。【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教材和研讀史料,說出鐵木真統(tǒng)一蒙古草原的時間及其采取的統(tǒng)治措施。2.通過研讀教材和歷史地圖,概述蒙古滅西夏和金的順序,認識到金滅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對峙的局面形成。3.通過閱讀教材和相關史料,能將忽必烈即位、元朝建立、南宋滅亡、元朝統(tǒng)一等事件正確排序,認識到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統(tǒng)一的王朝。4.通過研讀史料、合作探究體會文天祥抗元斗爭所體現(xiàn)出的民族正義感和愛國精神,正確理解何為“民族英雄”。重 點:蒙古的興起、元朝的建立 難 點:元朝統(tǒng)一的過程、正確認識文天祥的抗元斗爭【學習過程】第一篇 一代天驕止亂象——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完成任務一:閱讀教材第一目內(nèi)容和以下史料(檢測目標1)材料一:有星的天旋轉(zhuǎn)著,眾百姓反了,不進自己的臥內(nèi),互相搶掠財物。有草皮的地翻轉(zhuǎn)著,全部百姓反了,不臥自己被兒里,互相攻打。 ——摘編自《蒙古秘史》材料二:沒有逃避地方,只有沖鋒打仗。沒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殺伐。——蒙古歌謠1.兩則材料反映了草原人民怎樣的生活狀況?如果你是當時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你最渴望怎樣的生活?2.找出并標記如下問題的答案。(指向目標1)(1)統(tǒng)一蒙古草原的人物、時間、稱號?(2)鐵木真的統(tǒng)治措施及影響?第二篇 祖宗妙計庇后世——蒙古滅西夏與金完成任務二:自主閱讀教材第二目內(nèi)容和如下史料(檢測目標2)材料三: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西夏時,病死于六盤山,時年66歲。臨終前他留下遺言:秘不發(fā)喪;待夏主投降,殺之,并屠其民;并指示了借道南宋滅金的方略。1.指出西夏與金滅亡的先后順序。金朝滅亡后出現(xiàn)了什么局面?(指向目標2)2.請思考:滅金、滅西夏是成吉思汗的功績嗎?(指向目標2)忽必烈壯志成壯舉——元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完成任務三:自主閱讀教材第三目正文和如下史料(檢測目標3)1.找出并標記如下問題的答案。(指向目標3)(1)忽必烈即位的時間及其施行的策略。(2)元朝建立的時間及都城?(3)南宋滅亡的時間?元朝完成統(tǒng)一的時間?(4)南宋滅亡后仍堅持抗元的愛國人士?2.小組探究:(1)元的統(tǒng)一是我國封建社會在結束大分裂之后的第幾次大統(tǒng)一?(指向目標3、4)春秋戰(zhàn)國 ——( )三 國 ——( )南 北 朝 ——( )遼宋夏金元——( )(2)元朝與歷史上曾經(jīng)建立的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相比,有什么不同點?(3)有人認為,既然元朝統(tǒng)一全國是進步的,為什么還要贊揚文天祥的抗元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檢測與作業(yè)】1.1206年,我國土地上并立的政權主要有( )(檢測目標1)A.北宋、遼、夏、金 B.南宋、遼、夏、金C.南宋、西夏、金、元 D.南宋、西夏、金、蒙古2.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寫道:“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的歷史貢獻是( )(檢測目標1、2、3)A.滅亡西夏 B.建立元朝C.統(tǒng)一蒙古 D.起兵抗元3.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統(tǒng)一的封建中央政權是( )(檢測目標1、3) A.秦朝 B.金 C.元朝 D.清朝4.下列關于我國結束分裂割據(jù),實現(xiàn)大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的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一組為( )(檢測目標3)A.隋--西晉--秦--元 B.西晉--隋--元--秦C.秦--隋--西晉--元 D.秦--西晉--隋--元5.下列人物與政權搭配中有錯誤的一組是( )(檢測目標1)A.阿保機——契丹 B.趙匡胤——北宋C.元昊——西夏 D.鐵木真——元朝6.人們現(xiàn)在之所以肯定文天祥,主要是因為( )(檢測目標4)A.堅決抗元 B.有崇高的氣節(jié) C.寫下了千古名篇 D.忠于南宋王室7.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以下問題。(檢測目標3)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業(yè)……至元八年,始改稱元。摧滅弱宋,遂一天下。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 “治亂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馬上取天下,不可以馬上治。” ——劉秉忠(元朝杰出政治家、文學家) 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者,必行漢法乃可長久。故后魏、遼金歷年最多,其他不能實用漢法,皆亂亡相繼,史冊具載,昭昭可見也。國家仍處朔漠,無事論此,必如今日形勢,非用漢法不宜也。 ——《元史 許衡傳》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材料一“至元八年”是哪一年?“遂一天下”是怎么回事?(2)依據(jù)材料二和材料三,說一說忽必烈采取漢族儒臣的建議,推行中原地區(qū)的文化與制度,這對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有什么作用和影響?【學后反思】請嘗試繪制本節(jié)課重要知識的思維導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