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 歷史學科課時學歷案 第13課 宋元時期的科技文化與中外交通【導 讀】本課《宋元時期的科技文化與中外交通》圍繞宋元明清時期的科技成就和海路交通展開。這一時期,科技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交通的便利推動了科技的外傳,同時也將世界優秀文化傳入中國,促進了中國經濟文化進步發展。【課標要求】通過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以及指南針、火藥的應用和外傳,認識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教材,落實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海陸交通的成就。2.通過閱讀教材和研讀史料,分析科技發明的影響3.通過閱讀教材和研讀史料,探討科技發明的啟示與宋元時期海陸交通的特點重點: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宋元時期的中外交通難點:宋元時期科技進步發展的主要原因。【學習過程】第一篇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完成任務一:自主閱讀教材及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檢測目標1)材料一:宋太祖時,官府刻印《大藏經》,共耗時 12年,雕版13萬塊,印刷完成后,13萬塊雕版被堆放在當地府庫內,從此無人問津。材料二:當時一個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個字,一本六萬字的書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材料三:“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本千本,則極為神速”——《夢溪筆談》1.通過材料一二,說出雕版印刷技術都有哪些缺點?(指向目標1)2.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及制作流程?(指向目標1)3.閱讀材料三說出活字印刷的優點。(指向目標1)4.思考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對世界有什么影響(指向目標1)第二篇 指南針火藥的應用完成任務二:自主閱讀教材和下列材料(檢測目標2)1.通過閱讀教材說出指南針發明的基礎,什么時期發明出來的,指南針的應用情況以及傳播。(指向目標2)材料一: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則觀指南針。 ——北宋材料二:船舶往來,惟以指南針為則。——南宋2.閱讀以上材料,說出指南針發明的影響(指向目標2)3.通過閱讀教材說出火藥發明的時間,應用情況以及傳播。(指向目標2)合作學習:歸納古代四大發明小組合作說說古代四大發明分別有哪些,他們出現于什么時期,有什么意義 (指向目標2)第三篇 發達的中外交通完成任務三:自主閱讀教材正文和下列材料(檢測目標3)1.說說右邊地圖主要反映了什么信息(指向目標3)2.閱讀教材說說宋元時期中外交通發達的表現(指向目標3)3.思考宋元時期中外交通發達的影響指向目標3)合作學習:宋元時期,為什么中外交通如此發達?(指向目標3)【檢測與作業】1.1.下列有關宋元時期我國中外交通的表述中,正確的一項是( )(檢測目標3)A.宋元時期中外交通發達B.元代開始出現驛站C.中國的藥物、天文、歷法、數學等也傳到西方D.外來科技與文化在宋代受到重視2.元朝建立后,陸路和海路的交通范圍擴大,開創了中外交通新局面。元朝時我國( )(檢測目標3)①修建了覆蓋全國的陸路交通網②陸路可通往俄羅斯等歐洲國家③海船開始使用指南針④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3.“揭開印刷新頁,賴有布衣賢。窮究松脂藥理,細鐫膠泥活字,典籍指間彈。” 材料中的“布衣”指 ( )(檢測目標1)A.蔡倫 B.辛棄疾 C.畢昇 D.王禎4.據考證,唐朝的《邸報》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報紙之一。與該報的產生密切相關的科技發明是( )(檢測目標1)①造紙術 ②活字印刷術 ③雕版印刷術 ④轉輪排字盤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5.下列對宋代歷史特點的描述,最恰當的是( )(檢測目標3)A.經濟發達但文化并不繁榮 B.軍事強大但科技并不先進C.科技發達但軍事并不強大 D.軍事強大但經濟并不發達6. 弗蘭西斯·培根說:“這三種東西,已改變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種在文學上,第二種在戰爭上,第三種在航海上。”這里的“第三種”是指( )(檢測目標2)A. 指南針 B. 造紙術C. 印刷術 D. 火藥7.下面哪一戰爭能使用火藥?( )(檢測目標2)A. 赤壁之戰 B. 馬陵之戰C. 牧野之戰 D. 蒙古軍隊西8.右圖人物是我國古代杰出的發明 家,他的重大發明是( )(檢測目標1)A. 指南針 B. 雕版印刷術 C. 活字印刷術 D. 火藥武器9..中國的火藥、羅盤針、印刷術這三項偉大發明推動了歐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請問它們是通過什么人傳到歐洲的( )A.羅馬人 B.印度人 C.日本人 D.阿拉伯人10.“海上交通范圍有更大的拓展,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這一描述出現在( )(檢測目標3)A. 漢朝 B. 隋朝C. 元朝 D. 唐朝【學后反思】請嘗試繪制本節課重要知識的思維導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