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古代戰爭與地域文化的演變【教學目標】1.通過識讀地圖,使學生知道亞歷山大東征和蒙古西征的區域;2.通過史料研讀,讓學生指出希臘化世界中各地區地域文化的變化,并運用時空觀念解讀“希臘化”的含義;3.通過史料分析及地圖標注,使學生分析出蒙古西征對地域文化的影響;4.通過學習亞歷山大東征和蒙古西征,讓學生對戰爭對地域文化的影響提出自己的見解。【重難點】重點: 1.亞歷山大遠征與“希臘化”概念。難點: 2.亞歷山大遠征后希臘文化與西亞、埃及文化的相互作用;蒙古西征與地域文化發展之間的關系。【自主學習】一、兩大帝國:亞歷山大帝國與蒙古帝國任務一:閱讀教材第61頁第一段和第63頁最后一段并結合下列兩幅地圖,填寫表格。(圖1 亞歷山大帝國形勢圖)(圖2 蒙古軍隊西征示意圖)亞歷山大帝國 蒙古帝國征伐時間鼎盛時期 疆域范圍涉及的文明結果二、兩大城市:亞歷山大城與大都(一)地中海的女皇——亞歷山大城任務二:探究亞歷山大東征產生的影響。第一組材料:城中居民材料1:亞歷山大城包含了以下民族:希臘人、馬其頓人、埃及人、 猶太人、阿拉伯人、巴比倫人、亞述人、米底人、波斯人、羅馬人、迦太基人等等。——[美]凱文·瑞里:《西方與世界》材料2:公元前218年5月5日,一個希臘人與一個埃及婦女發生沖突。后者把尿倒在希臘人身上,而且拒絕道歉。這個希臘人寫信向托勒密埃及的國王控告說:國王啊,我請求你,如果你同意,就請不要坐視一個埃及女人這樣無理地侮辱我,我是一個希臘人,一個外地人。——摘譯自《恩泰克賽伊斯莎紙草文獻》英文版思考:概括材料中的歷史信息,據此可以得出哪些歷史結論?歷史信息:歷史結論:第二組材料:城中建筑思考:概括圖3和圖4的歷史信息,據此可以得出哪些歷史結論,并說明圖4的史料價值?(圖3 古代亞歷山大城地圖) (圖4 亞歷山大城圖書館想象圖)歷史信息:歷史結論:史料價值:第三組材料:國王服飾思考:概括圖5和圖6的歷史信息,據此可以得出哪些歷史結論?(圖5 盧克索神廟內壁上雕刻有法 (圖6 頭戴傳統法老王冠的托勒密埃及的統治者)老裝扮的亞歷山大,他正向面前的古埃及畜牧神致敬)歷史信息:歷史結論:任務三:根據上述探究和以下補充的材料,總結希臘化時代文化的特點。(圖7 興建于公元前447年的雅典帕特農 (圖8 敘利亞古城帕爾米拉遺址)神廟遺址)(圖9 犍陀羅時期的彌勒菩薩交腳坐像) (圖10 古希臘時期的雕塑)希臘化時代文化的特點:(二)世界都市:元大都1.大都的統治者思考:觀察元大都平面圖,并結合材料3和表1,分析蒙古統治者的文化政策。(圖11 元大都平面圖)[footnoteRef:0] [0: 圖片來源于易中天《鐵血蒙元》,據陳高華著《元大都》繪。]注釋:1.大天壽萬寧寺;2.倒鈔庫;3.巡警二院;4.大都路總管府;5.國子監;6.孔廟;7.城隍廟。材料3:關于宮殿的描述:“上述兩墻之間,有一極美草原,中植種種美麗果樹。不少獸類,若鹿、獐、山羊、松鼠,繁植其中。帶麝之獸為數不少,其形甚美,而種類甚多,所以除往來行人所經之道外,別無余地。”——[意]馬可·波羅《馬可波羅游記》[footnoteRef:1] [1: 沙海昂注、馮承鈞譯:《馬可波羅行記》,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183頁。]表1:蒙古帝國部分名人生平簡表姓名 人物簡介 宗教信仰怯的不花 蒙古大將,乃蠻部人 聶斯脫利派基督徒丘處機 全真派傳人 道教也黑迭兒丁 來自大食,元大都設計者 伊斯蘭教忽必烈 成吉思汗的孫子,元朝的創建者 薩滿教八思巴 元朝第一位帝師 藏傳佛教克烈·唆魯禾帖尼 忽必烈之母 聶斯脫利派基督徒旭烈兀 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的弟弟,伊利汗國的創建者 佛教趙復 漢族人,就職于太極書院 元代理學家2.大都的商旅材料4:“應知汗八里城內外人戶繁多,有若干城門即有若干附郭。此十二大郭之中,人戶較之城內更眾。郭中所居者,有各地來往之外國人,或來入貢方物,或來售貨宮中。所以城內外皆有華屋巨室,而數眾之顯貴邸舍,尚未計焉。……外國巨價異物及百貨之輸入此城者,世界諸城無能與比。……凡賣笑婦女,不居城內,皆居附郭。因附郭之中外國人甚眾,所以此輩娼妓為數亦夥,計有二萬有余,皆能以纏頭自給,可以想見居民之眾。”——[意]馬可·波羅《馬可波羅行記》[footnoteRef:2] [2: 沙海昂注、馮承鈞譯:《馬可波羅行記》,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215頁。]思考:概述從材料4中獲得的歷史信息。材料5:比如原產北歐的胡蘿卜,就是元代從波斯引進并最早種植在云南的。叫作“回回蔥”的洋蔥,則很可能由色目人從中亞帶到中國。白砂糖,據馬可·波羅說是埃及人傳授的技術。制作掛面,則應該是中國人的發明。北宋就有切成細條的索面,元代又出現了可以送禮的掛面。所有這些,都是蒙古人沒有吃過的。蒙古人還學會了喝茶,之前他們只喝果汁和酒。馬奶酒是蒙古人的發明,葡萄酒則是畏兀兒人帶來的,但最重要的事情是出現了蒸餾酒。蒸餾酒從西方傳入,阿拉伯語音譯為阿剌吉,意思是出汗。——摘編自孫機:《中國古代物質文化》思考:根據材料5指出,各族人民的交流產生了什么影響?任務四:歸納蒙古西征對東西方交流產生的影響。三、兩種結果:毀滅與重構任務五:美國學者莫里斯認為“戰爭創造出更大的社會,這一社會由更強有力的政府統治,為社會繁榮奠定了基礎。”請根據下列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如何看待關于戰爭與地域文化的關系?(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亞歷山大東征 蒙古西征開啟了希臘化時代;以希臘文化為主導,融合埃及和西亞文化;希臘人和馬其頓人逐漸融合;希臘文化的中心逐漸東移;西亞、北非的文化在希臘化世界保持長期影響。 客觀上推動了東西方的交流(兩位歐洲傳教士、馬可·波羅、列班·掃馬);引發了較大規模的民族遷徙;亞歐內陸民族分布產生了變化。材料1:反抗馬其頓統治的希臘城邦底比斯被夷為平地,居民被賣為奴;腓尼基名城推羅被攻陷后,成年男性居民幾乎都被屠殺,婦女和兒童被賣為奴隸;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被劫掠一歐諾個,城市被付之一炬,波斯歷代國王的宮殿被燒成焦土。——《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材料2:1220年春,繼重鎮布哈拉(Bukhara,舊譯不花剌)被成吉思汗攻破之后,撒馬爾罕也淪入敵手。兩座城市都遭到了徹底洗劫。布哈拉的俘虜還像羊一樣被驅趕著,在蒙古軍隊攻打撒馬爾罕時走在前面,替他們遮擋箭雨。——摘編自[英]馬歇爾《東方風暴》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