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七、我們的衣食之源第一課時:白白的大米哪里來核心素養(yǎng)目標政治認同:初步了解農作物的種植和生產過程。道德修養(yǎng):體會農業(yè)勞動者的辛苦。法治觀念:了解農業(yè)生產的主要種類及他們與人們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健全人格:尊重農業(yè)勞動者,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責任意識: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懂得珍惜糧食。一粒粒,像珍珠,白燦燦,鍋里鋪,煮熟香氣飄滿屋,引得饑腸咕嚕嚕。謎底:大米課前導入小小分享會你知道大米可以做成哪些美味的食物嗎?課前導入課前導入在我們的餐桌上經常可以看到大米的影子,那么,你知道這白白的大米是從哪里來的嗎?它要經過哪些程序、經過多長時間才能來到我們的餐桌上呢?思考交流 你了解水稻的種植和生產過程嗎?試著排排序吧。育秧11插秧22田間管理33收割44碾米55育秧插秧田間管理收割碾米考一考 大米哪里來 當你吃著香噴噴的米飯時,可知道這小小的一粒粒米是怎樣來的嗎? 農民利用塑料地膜保溫保濕,精心培育和護理秧苗。育秧看一看 為了讓水稻能茁壯成長,種田人頂著太陽,冒著風雨,在田間地頭施肥、灌溉、噴藥、排水……田間管理 秧田里長出綠綠的秧苗,種田人忙著把秧苗移栽到寬廣的水田里。插秧看一看 農民把曬干的稻谷送進碾米機,谷殼與米自動分離,出來的是白花花的大米。碾米 一串串沉甸甸的稻穗彎下了腰。種田人頂著烈日,忙著收割,然后用脫粒機將稻子脫粒,獲得稻谷。收割看一看 以小組為單位,根據(jù)剛才所學內容完成下表。過程 主要工作育秧插秧田間管理收割脫粒去殼從大米的來歷中我明白了: 我想對農民伯伯說: 利用塑料地膜精心培育和護理秧苗把秧苗移栽到水田里施肥、灌溉、噴藥、排水……收割,然后用脫粒機將稻子脫粒用碾米機將谷殼與米分離寫一寫 請按照以下動作要領,重復插秧動作 3 分鐘,看誰的動作規(guī)范,注意體會種田人的艱辛。動作要領:左手拿苗,右手插秧,低著頭,彎著腰,雙腿半蹲。比一比 通過模擬插秧動作,你有什么感受?稻的栽培歷史可追溯到約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國湖南。在1993年, 中美聯(lián)合考古隊在道縣玉蟾巖發(fā)現(xiàn)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水稻在中國廣為栽種后,逐漸向西傳播到印度,中世紀引入歐洲南部。種植歷史種植周期一般早稻種植周期為90天左右,晚稻110天左右。學一學分布范圍中國、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南亞、地中海沿岸、美國東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區(qū),中國北方沿河地區(qū)也種植稻。世界上種植水稻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印度,中國水稻的種植面積居世界第二,但是中國是世界上水稻產量最高的國家, 總產量高達2億噸以上。學一學種植需要的條件水稻喜高溫、多濕、短日照, 對土壤要求不嚴, 但是水稻土最好。幼苗發(fā)芽最低溫度28~32℃。抽穗適溫25~35℃。開花最適溫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授粉受嚴重影響。學一學每一粒米都來之不易,我們首先要感謝大地對莊稼的養(yǎng)育。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我愛這土地—艾青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詩朗誦唱一唱種田人在田間勞作真辛苦啊,我們要尊重和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不要浪費糧食。《憫 農》—李紳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讀一讀種田人在田間勞作真辛苦啊,我們要尊重和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不要浪費糧食。《插秧歌》—馮夢龍手把青秧插野田,抬頭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稻,退步原來是向前。讀一讀種田人在田間勞作真辛苦啊,我們要尊重和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不要浪費糧食。《鋤 禾》—聶夷中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讀一讀你們喜歡吃面包嗎?面包是用什么做的呢?面包是用面粉做的。你知道白白的面粉是怎么來的嗎?種子發(fā)芽麥苗收割面粉面包學一學你們喜歡吃生菜嗎?你們知道生菜是怎么來的嗎?看一看世界糧食日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紀念日”。1972年,由于兩年氣候異常造成的世界性糧食欠收,加上蘇聯(lián)大量搶購谷物,出現(xiàn)了世界性糧食危機,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于1973年到1974年相繼召開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糧食會議,以喚起世界注意糧食及農業(yè)生產等問題。但是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世界糧食形式更趨嚴重,關于“世界糧食日”的決議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做出來的。小拓展視頻:飯桌之歌看一看根據(jù)課前布置的調查分析要求,小組之間互相分享和展示一種農作物的種植過程分享會整地 做畦 育苗施肥 澆水 修果西紅柿種植過程調查分享會調查方式 物種 方法 注意事項觀察 采訪 西紅柿 栽植、覆蓋地膜 栽苗時不可栽的過深或過淺定植時澆透水,勤中耕松土配方施肥,按果期追肥注意不同生長時期的溫度要求西紅柿調查報告分享會一、白白大米哪里來?分享會: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了解小麥的種植過程整地播種養(yǎng)護補水施肥(管理)收割拓展延伸在調查的過程中,我們會深切的體會到:農業(yè)是我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習近平主席在提到“三農”時,曾說過: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分享會節(jié)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可以隨便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只要存有節(jié)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通。記住:節(jié)約糧食從我做起!課堂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7.1 我們的衣食之源 第一課時.pptx 飯桌之歌.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