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階段復習提升(九) 邏輯與思維邏輯與思維中“措施類”主觀題解題技巧題型特點題型內容:本題型一般以典型事件、做法等為背景,要求考生結合材料中的信息,運用所學相關知識,提出解決某一問題的措施等。設問呈現形式:往往以“分析如何解決……”“怎樣應對……”“如何……”“怎么實現……”等形式呈現。解題技巧(1)按知識邏輯找方法:分解原理(知識),對應知識找方法。(2)按材料邏輯找對策:適用于材料信息比較多的題目,應先劃分材料層次,對應材料層次找對策。具體做法是:典例示范古舊村落蘊含獨特的自然文化遺產和物質文化遺產價值,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古舊村落蘊含的獨特價值日益凸顯。與此同時,古舊村落保護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比如,①一些地方忽視古舊村落的原生態系統保護,熱衷于在原址上“拆舊建新”;一些傳統村落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民俗文化面臨改變或消失的風險。一些地方也存在品牌意識缺乏、業態單一、“千村一面”等現象。在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我們要構建美麗和諧的古舊村落生態系統。②要協調好古舊村落周邊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關系,確保③在承受能力范圍內合理利用,開發文創、旅游等產業;②確保古舊村落的生態價值和經濟文化價值共同實現。要依據不同地區古舊村落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靈活確定發展思路,從而使古舊村落“活”起來、“美”起來,讓歷史文化在保護中更好傳承,讓鄉村景色更美麗、文化更興盛。結合材料,運用辯證思維方法,說明如何使古舊村落“活”起來、“美”起來。[思路點撥] 第一步:審設問,定方向第二步:析材料,調知識信息點 答案生成信息點①:一些地方忽視…… 信息解讀:沒有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系、沒有發展創新 調用知識: 信息②:要協調好……因地制宜 信息解讀:要綜合協調,要具體分析 調用知識: 信息③:在承受能力范圍內…… 信息解讀:注意承受范圍 調用知識: 第三步:組答案,用術語 跟蹤演練有個憨漢拿著一根細而長的竹竿要進城去。他來到城門口,立起竹竿,城門太矮,進不去;橫著竹竿,城門太窄,還是進不去。沒有辦法,他只好放下竹竿抽煙。城里的縣官聽說了這事,感到十分驚詫,他賣弄地說:“真是笨蛋!把竹竿截成幾段不就可以拿進城里來了嘛。”(1)憨漢的做法涉及什么判斷?(2)上述材料中的憨漢和縣官在思維上犯了什么錯誤?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這種錯誤?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都要運用科學思維熱點緣由由于有思維參與其中的人類社會實踐,人成了萬物之靈。思維反作用于實踐。正確的思維能夠幫助人們在實踐中實現預期的目的。議題探究命題方向1 正確運用判斷推理某市青年志愿者協會準備安排小趙、小錢、小孫、小李到A、B、C、D四個小區協助開展核酸檢測工作,并且滿足以下條件:①以上四人單獨安排到不同的小區;②要么小孫去A小區,要么小趙去B小區;③如果小趙去B小區,那么小錢不去C小區;④如果小錢不去C小區,那么小李也不去B小區。運用《邏輯與思維》的有關知識,分析如何安排小趙、小錢、小李,才能保證小孫一定到A小區,并說明推理過程。命題方向2 科學運用辯證思維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永續存在的偉大搖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國家的一項戰略工程。《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指出,治理黃河,“表象在黃河,根子在流域”“問題在河里,根子在岸上”,黃河治理由“治標”轉向“標本兼治”、由“治水”轉向“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綜合治理”;在突出區域差異性的基礎上實行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形成系統性流域治理;優化流域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空間”,實現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相協調的空間開發格局,把握好當前和長遠的關系、保護和發展的關系;保護非一地一域之事,非一時一日之功,要堅持腳踏實地,久久為功,打好保護治理攻堅戰。從辯證思維角度,分析說明上述方案的合理性。命題方向3 把握邏輯思維規律2022年8月10日,我國關于《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發表,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的不變初心。近年來,美國一些勢力出于霸權心態和冷戰思維,利用臺灣問題阻撓中國和平統一,破壞臺海和平穩定,企圖“以臺制華”。早在1971年,美國就曾向中國聲明,美方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方過去沒有、今后也不會支持任何“臺獨”運動;無意執行“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政策,但最近美國卻又聲稱美方的“一中”政策與中方的“一中”原則不同,各國有權自行界定“一中”政策框架。美國無視國際法律文件,再度鼓吹“臺灣地位未定”,宣稱支持臺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體系”,為“臺獨”分裂勢力撐腰打氣,給中國實現和平統一制造障礙,這充分暴露了他們搞“以臺制華”、阻撓中國統一的政治圖謀,必須予以徹底揭露和嚴正譴責。運用“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的知識,揭露美國在對待中國臺灣問題認識上的錯誤性。命題預測1.[2023·山東臨沭期末]2021年10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出席在昆明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并發表主旨講話。他指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這一判斷屬于( )A.直言判斷 B.聯言判斷C.選言判斷 D.假言判斷2.《莊子·至樂》記載,魯侯把飛到魯國城郊的一只海鳥看作神鳥,就用招待貴賓的辦法,把它迎到廟堂里,獻酒供奉。海鳥被嚇得驚慌失措,不吃不喝,三天之后就死了。魯侯以己之所好,推之于鳥( )A.運用了歸納推理,從個別到一般,是必然推理B.運用了歸納推理,從一般到一般,是或然推理C.運用了演繹推理,從一般到個別,是必然推理D.運用了類比推理,從個別到個別,是或然推理3.[2023·山東濟南一模]某班在民主決策是否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時,兩位同學的對話如下:小明:“你投了贊成票嗎?”小亮:“沒有。”小明:“你投了反對票嗎?”小亮:“也沒有。”上述對話中的回答( )A.違反了矛盾律的要求B.違反了排中律的要求C.犯了“兩不可”的錯誤D.并不違反形式邏輯的要求4.農為邦本,本固邦寧。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只有深刻理解了“三農”問題,才能更好理解我們這個黨、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盡管我國大豆生產連年豐收,對大豆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要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1)請從材料中找出兩個聯言判斷的語句,并說明該類判斷為真的條件。(2)“不抓住種子和耕地,就不能抓住大豆安全的根本。”請根據圖示,寫出以下條件判斷的類型。階段復習提升(九) 邏輯與思維大題增分突破典例示范答案:堅持辯證否定觀 分析與綜合的方法 遵循適度原則①要堅持辯證否定觀,樹立創新意識,樹立品牌意識,打造特色古舊村落,防止“千村一面”。②運用分析與綜合的方法,協調好古舊村落周邊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關系,構建和諧美麗的古舊村落生態系統,各地要根據古舊村落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③遵循適度原則,在開發古舊村落時,要把握好“分寸”,確保在自然環境承受范圍內合理開發利用。跟蹤演練答案:(1)斷定對象幾種可能情況的判斷屬于選言判斷,憨漢的做法,涉及了選言判斷。(2)①憨漢和縣官犯了選言支不窮盡的錯誤。除了材料中提到的三個選言支之外,還有一個選言支,就是把竹竿一端指向城門,竹竿呈水平狀態,順著竹竿進城,而這個被遺漏掉的選言支恰恰是唯一正確的選言支。②要避免這種錯誤,應該注意:要根據認識對象的實際情況,確定應該使用相容的還是不相容的選言判斷,不能誤用;要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盡量把對象的可能情況都揭示出來,不要遺漏有選擇價值的可能情況。長效熱點透析議題探究命題方向1 提示:小孫去A小區、小李去B小區、小錢去C小區、小趙去D小區。推理過程:①本題考查不相容選言判斷,有且只有一個選言支為真。為了保證“小孫去A小區”,則小趙就不能去B小區,那么小趙可去C小區或者D小區。③和④都是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假設小錢去C小區,則小趙不去B小區,符合前面推論,所以推理成立,據此推出小錢去C小區;由②進行不相容選言推理,小趙去D小區;同理,假設小李去B小區,則小錢去C小區,符合前面推論,所以小李去B小區。(或答“要保證小孫去A小區,已知小錢去C小區,小趙去D小區,由不相容選言推理可推論,小李去B小區”,也得分。不重復給分。)命題方向2 提示:①辯證地理解和運用分析與綜合方法(或答:在分析的基礎上揭示事物的整體,在綜合得到的整體中指導分析),“方案”在分析與綜合的對立統一中把握黃河認識和治理的本質和規律。②遵循質量互變規律(或答質量互變規律的具體內容),“久久為功”,正確把握了量變與質變、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③符合認識發展規律(或答:看待事物、解決問題不能簡單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由“治標”轉向“標本兼治”、由“治水”轉向“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綜合治理”,體現了對既往治理方式的辯證否定。④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方案”優化“三生空間”、“協調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把握當前和長遠、保護和發展”。命題方向3 提示:①合乎邏輯的思維具有確定性,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在統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一中”政策與“一中”原則,核心都是指一個中國,而美國卻認為“一中”政策與“一中”原則不同,偷換概念,混淆視聽。②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維,這就要遵循矛盾律,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美國一方面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會支持“臺獨”,另一方面卻鼓吹“臺灣地位未定”,宣稱支持臺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體系”,自相矛盾。命題預測1.解析:“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就是如果人不負青山,那么青山定不負人,屬于假言判斷,D正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這一判斷不屬于直言判斷,聯言判斷,選言判斷,A、B、C排除。故本題選D。答案:D2.解析:類比推理就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在一些屬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題干符合類比推理,D應選。歸納推理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推理,它屬于或然性推理,也是前提真,推理形式正確,結論未必真,由此可知,A、B說法錯誤。演繹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它屬于必然性推理,也就是前提真,推理形式正確,結論必然真,由此可知,C說法錯誤。答案:D3.解析:小亮既沒有投贊成票,也沒有投反對票,表明小亮投的是棄權票,沒有違反矛盾律的要求,A錯誤。材料中兩位同學的對話得知:小亮既沒有投贊成票,也沒有投反對票,表明小亮投的是棄權票,這符合形式邏輯基本規律的排中律,沒有犯“兩不可”的錯誤,也并不違反形式邏輯的要求,B、C錯誤,D正確。故本題選D。答案:D4.答案:(1)①例如,“只有深刻理解了‘三農’問題,才能更好理解我們這個黨、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盡管我國大豆生產連年豐收,對大豆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實施鄉村振興,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②聯言判斷,當且僅當各個聯言支都是真的,這個聯言判斷才是真的。(2)充分條件假言判斷 必要條件假言判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