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課 把握邏輯要義【課標要求】 1.辨析常見的邏輯錯誤;2.掌握形式邏輯的三個基本規律。梳理排查·夯實基礎主干梳理提分攻略知識拓展 邏輯矛盾(自相矛盾)的論斷是對客觀實際矛盾的錯誤反映。自相矛盾屬于思維認識的范疇,是客觀事物的一種反映,而且是錯誤的。客觀矛盾不是思維認識的范疇,不是一種反映,是一種客觀存在。遵守矛盾律的要求是正確把握客觀矛盾的必要條件。速記卡片3大規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3項要求:確定性、一致性、明確性4個內涵:邏輯的不同用法精析精練·提升能力核心考點一 “邏輯”的多種含義考 點 精 析1.“邏輯”的多種含義(1)客觀事物的規律,例如:“歷史的邏輯決定了人類社會將一直向前發展。”“適者生存,優勝劣汰,這是自然界的邏輯,也是市場競爭的邏輯。”(2)某種理論、觀點,例如:“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是哪一家的邏輯!”“‘強權即公理’,這就是霸權主義者所奉行的邏輯。”還有人著書《大學的邏輯》,探討大學管理之道。(3)思維的規律、規則,例如:“某篇文章邏輯性強”“某個說法不合邏輯”“只有感覺的材料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人們才能根據這樣的材料,做出合乎邏輯的結論來”。(4)邏輯學或邏輯知識,例如:“大學生應該上邏輯課”“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邏輯很難學”“現代管理人員,為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學一點邏輯很有必要”。2.邏輯學狹義的邏輯學 研究思維形式結構及其規律的形式邏輯廣義的邏輯學 含有狹義的邏輯學和研究辯證思維中的規律、規則與方法的辯證邏輯等易 錯 清 零1.邏輯學的研究對象是規律。( )校正: 。2.狹義的邏輯學是指辯證邏輯。( )校正: 。3.學習廣義邏輯學的基本知識與方法,是學習狹義邏輯學的基礎。( )校正: 。4.從形式邏輯角度看,從真前提推出真結論,取決于思想的具體內容。( )校正: 。5.形式邏輯的核心任務是要從真前提推出真結論。( )校正: 。命 題 探 究考向 “邏輯”的不同用法例 [2023·山東微山縣階段練習]下圖中的三位同學在討論學習邏輯的重要意義。對此,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①甲同學所說的“邏輯”特指研究思維形式結構及其規律的形式邏輯 ②乙同學所說的第二個“邏輯”與規律同義,是所有科學的研究對象③丙同學所說的第二個“邏輯”指狹義的邏輯學,研究思維形式結構 ④三位同學所持觀點共同之處在于都肯定了思維方法的重要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思維路徑】訓練 “遵守形式邏輯的規律與規則,是正確思維的必要條件。”這句話可以理解為( )①只要遵守形式邏輯的規律與規則,就能獲得正確思維 ②只有遵守形式邏輯的規律與規則,才能獲得正確思維 ③如果沒有獲得正確思維,說明沒有遵守形式邏輯的規律與規則 ④如果獲得了正確思維,說明遵守了形式邏輯的規律與規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核心考點二 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考 點 精 析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內涵 任何一種論斷都必須有其確定性 任何一種論斷與其否定論斷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任何一種論斷與其否定論斷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公式 “A是A” “A不是非A” “A或者非A”要求 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思維的對象、使用的概念、對同一事物作出的判斷都必須保持同一 不能同時肯定兩個矛盾或反對命題 不能同時否定兩個矛盾命題錯誤 表現 “偷換概念”或“偷換論題” “自相矛盾” “兩不可”提醒 同一律并不否認認識對象的復雜多樣性及其變化和發展。它所反對的,只限于在時間、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任意變更概念或判斷。易 錯 清 零1.“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這一詩句犯了自相矛盾的錯誤。( )校正: 。2.同一律要求人們:在不同的時間、條件下,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斷,必須同一。( )校正: 。3.有人問:“有沒有飛碟?”你既不肯定有,也不肯定沒有,而是說:“我不清楚。”這種回答違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校正: 。4.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來表示同一律的內容。( )校正: 。5.違反排中律要求的邏輯錯誤叫作“自相矛盾”。( )校正: 。6.故意違反矛盾律或排中律的要求,所犯的邏輯錯誤叫作“偷換概念”或“偷換論題”。( )校正: 。命 題 探 究考向 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例 張先生買了塊新手表。他把新手表和家中的掛鐘對照,發現手表比掛鐘慢了三分鐘;后他又把家中的掛鐘與電臺的標準時間對照,發現家中的掛鐘比電臺標準時間快了三分鐘。張先生因此斷定:他的表是準確的。以下哪項是對張先生推斷的正確評價( )A.張先生的推斷是正確的。因為手表比掛鐘慢三分鐘,掛鐘比標準時間快三分鐘,這說明手表準時B.張先生的推斷是正確的。因為他的手表是新的C.張先生的推斷是錯誤的。因為他不該把手表和掛鐘比,應該直接和標準時間比D.張先生的推斷是錯誤的。因為掛鐘比標準時間快三分鐘,是標準的三分鐘;手表比掛鐘慢三分鐘,是不標準的三分鐘訓練1 某人做了好事但沒留下姓名。已知在甲、乙、丙、丁四人中有一人是做好事的人。當有人問到甲、乙、丙、丁四個人時,他們的回答如下:甲:不是我做的。乙:是丁做的。丙:是乙做的。丁:不是我做的。其中只有一人說了真話,根據他們的回答我們可知做好事的人是( )A.甲 B.乙 C.丙 D.丁訓練2 亞里士多德認為:“一切都無分別,是非真假相混,落入如此境地的人便絕不能說出使人明白的道理。”他實質上是強調了( )A.要避免思維中的自相矛盾B.遵守矛盾律C.在“是”與“非”之間騎墻居中D.要遵守排中律的要求情境探究·素養培育想問題辦事情要遵循邏輯規則情 境 探 究情境 在一次討論會上,關于某部古典作品是不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優秀作品,出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評價意見。①有人認為它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也有人認為它不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 兩個判斷構成矛盾關系討論結束時,會議主持人表態說:“②我反對第一種意見,也反對第二種意見。”在“是”與“非”之間騎墻居中,“兩不可”該會議主持人的話是否合乎邏輯,請運用邏輯思維的知識進行分析。(辨識與判斷能力、科學精神素養) 新 題 速 遞1.某報載小品文一則,諷刺某些人“向錢看”。小伙子:“您總是要這要那,不怕人家說你是高價姑娘嗎?”姑娘:“怕什么!裴多菲都說了,‘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嘛,價錢低了行嗎?”以下對這位女孩的論斷評價正確的是( )①遵循了同一律的要求 ②論斷未保持自身同一性 ③犯了“偷換概念”的邏輯錯誤 ④犯了“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我完全同意你的觀點,但還要提一點小小的不同意見”。這一觀點違反的邏輯錯誤是( )A.偷換概念 B.兩不可C.偷換論題 D.自相矛盾3.[2023·天津河東二模]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對以下語句的認識,正確的是( )①金屬受熱時體積會膨脹嗎?——違反同一律,出現“兩不可”的錯誤 ②我堅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話”——違反矛盾律,出現“自相矛盾”的錯誤 ③本案所有證據都是可信的,本案有些證據不可信——違反排中律,出現“偷換概念”的錯誤 ④漢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不是長江最大的支流。——違反矛盾律,不能同真,必有一假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第二課 把握邏輯要義梳理排查·夯實基礎主干梳理①形式 ②偷換概念 ③自相矛盾 ④兩不可精析精練·提升能力核心考點一易錯清零1.答案與解析:×。“規律”意義上的“邏輯”是所有科學的研究對象。“邏輯規律與規則”,以及“思維方法”意義上的“邏輯”才是邏輯學的研究對象。2.答案與解析:×。狹義的邏輯學是指形式邏輯,辯證邏輯屬于廣義的邏輯學。3.答案與解析:×。學習狹義邏輯學的基本知識與方法,是學習廣義邏輯學的基礎。4.答案與解析:×。從形式邏輯角度看,從真前提推出真結論,并不取決于思想的具體內容,而是取決于思想的形式結構。5.答案與解析:×。形式邏輯的核心任務是要把握從真前提推導出真結論的規律和規則。命題探究例 答案:C訓練 解析:題干的“必要條件”意思是“獲得正確思維,需要很多條件,其中遵守形式邏輯規律與規則是其中條件之一”,②④符合題意。①③的內容與題意不符,排除。故本題選D。答案:D核心考點二易錯清零1.答案與解析:×。這一詩句運用了襯托的手法,以動襯靜,渲染山林的幽靜,體現了動與靜的辯證統一,屬于辯證矛盾。2.答案與解析:×。在不同的時間或不同的條件下,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斷,同一律并不要求它們一定是同一的。3.答案與解析:×。這種回答沒有違反排中律的要求。“有沒有飛碟”是客觀存在的一個認識問題。排中律只是在邏輯上要求對兩個矛盾判斷明確地肯定一個,并不要求必須馬上肯定一個。4.答案與解析:×。通常用公式“A是A”表示同一律的內容,用“A不是非A”來表示矛盾律的內容。5.答案與解析:×。違反矛盾律要求的邏輯錯誤叫作“自相矛盾”。違反排中律要求的邏輯錯誤叫作“兩不可”。6.答案與解析:×。故意違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邏輯錯誤叫作“偷換概念”或“偷換論題”。命題探究例 解析:從材料中可以確定前后兩個三分鐘不是同一概念。張先生的推斷違反了同一律,犯了“混淆概念”的邏輯錯誤。答案:D訓練1 解析:解答本題,主要是根據排中律的要求,首先在兩個相互矛盾的判斷之間,確定必有一真,從而打開思路。在四句話中,乙和丁的話構成了互相矛盾的兩個判斷,其中必有一真。而題設是只有一個人說了真話,那么,這個說真話的人必定在乙和丁之間,而甲、丙必定說了假話。由此可推斷甲的話是假的,因而甲是做好事的人。答案:A訓練2 解析:亞里士多德的話強調了排中律,反對在“是”與“非”之間“騎墻居中,兩不可”,D符合題意。答案:D情境探究·素養培育情境探究提示:該主持人的話不合乎邏輯,違背了排中律。因為這兩個判斷構成矛盾關系,對兩個具有矛盾關系的判斷之一加以否定,必須對另一判斷予以肯定。邏輯思維反對在“是”與“非”之間騎墻居中,在矛盾關系的論斷之間持“兩不可”的態度。新題速遞1.解析:裴多菲詩中“愛情價更高”的“價”是“價值”的“價”,是褒義,它贊美真正的愛情比生命還要寶貴。該女孩對其進行庸俗化理解,是一種明顯的違反同一律要求的“偷換概念”邏輯錯誤,②③符合題意。①④評價錯誤,排除。答案:B2.解析:“完全同意”和“提一點小小的不同意見”,是自相矛盾的,D正確。答案:D3.解析:違反同一律,會出現“偷換概念”的錯誤,而不是“兩不可”的錯誤,①錯誤。矛盾律要求思維保持前后一致。我堅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話”——出現了前后不一致情況,違反矛盾律,出現“自相矛盾”的錯誤,②正確。本案所有證據都是可信的,本案有些證據不可信。——出現“自相矛盾”的錯誤,違犯了矛盾律而不是排中律,且違反排中律會出現“兩不可”的錯誤,不是出現“偷換概念”的錯誤,③錯誤。漢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不是長江最大的支流。——前后不一致,違反矛盾律,出現“自相矛盾”的錯誤,不能同真,必有一假,④正確。答案: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