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課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課標要求】 闡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特點;理解新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梳理排查·夯實基礎主干梳理提分攻略 知識拓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意指在形式上保留有封建社會國家機關及主權所有,同時在經濟、政治、文化上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國家控制與壓迫的社會。 視野縱覽 原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與自然的矛盾,階級社會的主要矛盾多是階級矛盾,社會主義社會不同階段的主要矛盾也處于動態變化中。速記卡片1個結論: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2個步驟: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3大改造: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4個階段:探索復興之路——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全面展開精析精練·提升能力核心考點一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考 點 精 析1.悲愴的歷程——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1)原因: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2)任務:近代以后,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就成為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3)探索: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仆后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4)結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內因 中國的封建勢力同帝國主義相勾結,嚴重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的特點,不能承擔起領導中國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外因 帝國主義入侵中國的目的是要維護其在華特權,決不允許中國通過走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2.勝利的征程——新民主主義革命(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內涵指導思想 ①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②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正確道路 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領導階級 無產階級 領導階級是與舊民主主義革命最主要的區別階級基礎 工農聯盟革命動力 人民大眾革命對象 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重大意義新舊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中外 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方向 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道路 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世界 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3.比較新民主主義革命和舊民主主義革命比較 內容 舊民主主 義革命 新民主主 義革命不同點 領導階級(最主要的區別) 資產階級 無產階級指導思想 三民主義 馬克思主義革命前途 資產階級共和國 社會主義社會群眾基礎 群眾發動不充分 充分發動群眾相同點 革命任務 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質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4.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基本經驗(1)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2)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指導,走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3)有一支人民的革命軍隊,堅持武裝斗爭。(4)組成一個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奮斗;并得到人民群眾的積極支持。易 錯 清 零1.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從根本上說是因為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弱小。( )校正: 。2.鴉片戰爭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校正: 。3.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 )校正: 。4.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成功邁入社會主義社會。( )校正: 。5.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從舊民主主義向新民主主義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 )校正: 。6.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校正: 。 命 題 探 究考向1 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例1 [2023·遼寧省名校聯盟聯考]毛澤東同志曾指出:“中國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會歷史長,地域發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國主義弱肉強食,搞得民不聊生,實際四分五裂。我們這樣的條件搞資本主義,只能是別人的附庸。”近代中國不能走資本主義道路的主要原因是( )①帝國主義不允許中國通過走資本主義道路而強大 ②中國的封建勢力嚴重阻礙著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③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不愿承擔領導民主革命的使命 ④閉關鎖國政策斷絕了中國與世界經濟體系的聯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思維路徑】訓練1 《茶館》中,秦仲義是維新變法后出現的民族資本家,他企圖走“實業救國”的道路,但慘淡經營幾十年的工廠卻被當作“逆產”沒收。以他為代表的各階層之所以沒有成功,原因在于他們( )①沒有認清革命的對象,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打擊真正的敵人 ②在中國的出路、前途和命運問題上,沒有提出自己的方案 ③沒有廣泛地發動人民群眾特別是工農群眾,未能形成有組織、持久的群眾運動 ④人數太少,分布太廣,不能集中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向2 新民主主義革命例 2 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摘自《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煥然一新”主要表現在( )①標志著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 ②意味著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真正有了主心骨 ③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 ④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開始結合起來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訓練2 新中國的誕生是20世紀的偉大歷史事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我們這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國,在世界上站起來了,而且站住了。新中國的成立( )①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 ②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③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 ④實現了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方法技巧新中國成立的重大意義可以從三個方面歸納(1)從國家發展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2)從革命任務看:標志著一百多年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從此結束。(3)從世界角度看: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核心考點二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考 點 精 析1.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時間 1949年~1956年歷史背景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社會主義道路與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總路線、總任務歷史必然性 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偉大意義 ①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②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提醒 社會主義改造與社會主義改革的關系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改革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兩個階段。社會主義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是一脈相承的。社會主義改革是對社會主義改造理論和實踐的進一步發展。2.在艱辛探索中前進(1)歷史課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是嶄新的歷史課題。(2)黨的八大的召開最重要貢獻 對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作出了規定,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主要矛盾 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主要任務 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確立依據 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我國的社會經濟制度發生了根本的變革;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不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幾千年來的剝削制度已經基本結束(3)取得的成就和結論成就顯著 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農業、建筑、交通運輸、教育醫療、科技等均取得顯著發展實踐結論 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4)艱辛探索的重大意義①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②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③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易 錯 清 零1.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有蘇聯現成的經驗可以遵循。( )校正: 。2.最為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校正: 。3.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舊民主主義向新民主主義的轉變。( )校正: 。4.黨的八大提出的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校正: 。5.黨的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務是迅速恢復和發展生產。( )校正: 。6.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 )校正: 。 命 題 探 究考向1 社會主義改造例1 [2023·海南海口一模]在國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國營經濟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經濟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營經濟由0.7%提高到8%,個體經濟則由71.8%降低到3%,資本主義經濟由7%降低到1%以下。上述數據表明( )①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已基本完成 ②社會主義經濟成分在國民經濟中占絕對優勢 ③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歷史 ④比較完整的工業和國民經濟體系已初步建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思維路徑】訓練1 [2023·山東二模]綜合下面資料信息可知,經過“那個熱火朝天的時代”( )①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飛躍 ②我國逐步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和轉變 ③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中華民族實現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④社會主義性質經濟快速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了堅實的物質基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向2 在艱辛探索中前進例2 [2023·遼寧沈陽市高三聯考]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后,如何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東方大國建設和鞏固社會主義是黨面臨的一項嶄新課題。為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黨帶領人民進行了艱難曲折的初步探索。這一初步探索的意義主要體現在( )①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飛躍②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③為此后的改革開放奠定堅實的基礎④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訓練2 [2023·遼寧鞍山高三檢測]1956年,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會議將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在內的四個現代化目標寫入大會通過的黨章,還首次把“各盡所能,按勞取酬”的分配原則寫進黨章。本次修改黨章( )①反映出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逐步加強和完善 ②與黨的八大提出的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相呼應 ③是黨領導人民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 ④體現了黨的自身建設工作始終處于重要地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情境探究·素養培育只有中國共產黨、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情境一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華民族陷入內憂外患的悲慘境地。在舊式的農民戰爭走到盡頭,自強運動和改良主義屢屢碰壁,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革命和西方資本主義的其他種種方案紛紛破產的情況下,①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給苦苦探尋救亡圖存出路的中國人民指明了前進方向。中華民族由戰亂頻仍、民不聊生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 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發展中國 情境二 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指引下,②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③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下圖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部分建設成就)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制度基礎 (1)結合情境,我國社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雄辯地證明了什么?(辨識與判斷、分析與評價) (2)結合情境,從“判斷歷史是進步還是倒退的主要標準”角度,說明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推理與論證、分析與評價) 新 題 速 遞1.[2023·安徽省卓越聯盟高三聯考]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正式宣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此,中國誕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產主義為目的、以馬列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工人階級政黨。毛澤東同志說:“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這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①標志著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 ②給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使人民有了主心骨 ③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④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2023·廣東高三聯考]黨的八大制定的黨的路線是正確的,提出的許多新的方針和設想是富于創造精神的。當然,由于實踐的時間還很短,理論上和思想上還不可能很成熟,許多新的觀念和方針還不可能牢固地確立并取得深刻的共識。許多新的設想還沒有付諸實施,或者沒有充分付諸實施,很快又發生反復。但是,黨的八大對中國自己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歷史證明這些成果對于黨的事業的發展有長遠的重要意義。這個“意義”是指( )①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②對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作出了規定 ③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推動我國由落后的工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④給新時期的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3·江蘇省百校聯考]有一位在舊中國被稱為“紡織大王”的資本家,當被問到為什么自愿接受社會主義改造、走社會主義道路時,他說:“是的,我是一個資本家,但我首先是一個中國人。”他回顧了自己在舊中國夢想興辦民族工業救國圖強時,卻受盡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擠壓的歷程,又歷數了新中國當時的建設成就,感慨地說:“沒有共產黨,不走社會主義道路,哪能有今天?”這說明了( )①黨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以確立社會主義制度 ②國營經濟成為新中國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 ③建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是中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④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第二課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梳理排查·夯實基礎主干梳理①半殖民地 ②人民解放 ③人民幸福 ④成立 ⑤“一化三改” ⑥1956 ⑦鞏固 ⑧社會生產力 ⑨社會主義精析精練·提升能力核心考點一易錯清零1.答案與解析:×。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從根本上說是由近代中國基本國情決定。2.答案與解析:×。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3.答案與解析:×。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4.答案與解析:×。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新中國,通過“三大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5.答案與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6.答案與解析:×。社會主義改造完成,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命題探究例1 答案:A訓練1 解析:②錯誤,在中國的出路、前途和命運問題上,民族資產階級也提出了自己的方案;④不符合題意,與題干不構成因果關系。答案:A例2 解析: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煥然一新”主要表現在意味著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真正有了主心骨。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故②③說法正確。1919年五四運動標志著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故①說法錯誤。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產生以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在救亡圖存的探索中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也開始了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故④說法錯誤。答案:B訓練2 解析:根據教材可知,新中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故①③正確。新中國成立至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這是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故②不選。1956年,實現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故④不選。答案:B核心考點二易錯清零1.答案與解析:×。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是嶄新的歷史課題。2.答案與解析:×。最為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是指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3.答案與解析:×。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4.答案與解析:×。黨的八大提出的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5.答案與解析:×。黨的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6.答案與解析:√。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命題探究例1 答案:A訓練1 解析: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學說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十月革命的勝利,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大發展,實現了從一國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而圖示顯示的是我國三大改造,①排除。圖示顯示的是我國三大改造,此時,我國正逐步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和轉變,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中華民族實現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②③正確。圖示顯示的是我國三大改造,當時我國正處于過渡時期,社會主義性質經濟尚未快速發展,④錯誤。答案:C例2 解析:這一初步探索沒有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飛躍,①說法錯誤。這一初步探索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為此后的改革開放奠定堅實的基礎,②③符合題意。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答案:B訓練2 解析:“首次把‘各盡所能,按勞取酬’的分配原則寫入黨章”,反映了黨對經濟工作領導的加強。①正確。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我國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符合題意,②正確。八大召開是1956年秋,社會主義制度確立是1956年12月三大改造后,③錯誤。材料中突出強調的是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并沒有體現黨的自身建設工作,④錯誤。答案:A情境探究·素養培育情境探究(1)提示: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發展中國。(2)提示:①判斷歷史是進步還是倒退的主要標準,是看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否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②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③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社會生產力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社會秩序更加穩定,人民民主專政更加鞏固,從而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④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新題速遞1.解析:近代中國,為了探索復興之路,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嘗試,但都失敗了。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給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使人民有了主心骨,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②④正確。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①③錯誤。答案:D2.解析:黨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浴血奮斗,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①錯誤。黨的八大的歷史意義在于對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作出了規定,給新時期的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②④符合題意。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推動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③表述錯誤。故本題選D。答案:D3.解析:“紡織大王”的經歷說明黨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以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是中國人民的共同愿望;①③符合題意。題干強調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并不強調國有經濟和個體經濟的內容,②④不符合題意。答案: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