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課 走進經濟全球化【課標要求】 1.辨識國際經濟中的比較優勢,描述當代國際經濟發展的基本特點和趨勢;2.分析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和挑戰,堅持正確義利觀,闡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意義。梳理排查·夯實基礎主干梳理走進經濟全球化提分攻略 平語近人 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是大勢所趨。各方將維護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權威性和有效性,鞏固開放、包容、透明、非歧視、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反對任何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 視野拓展 全球治理的核心要素包括五個方面:一是全球治理的價值,二是全球治理的規制,三是全球治理的主體,四是全球治理的客體,五是全球治理的效果。有學者把上述五個核心要素轉化成五個問題:即為什么治理、如何治理、誰治理、治理什么、治理得怎樣。速記卡片1個趨勢: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2種影響:經濟全球化機遇和挑戰3個表現:生產、貿易、金融全球化3項措施: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4型經濟:創新型、聯動型、開放型、包容型精析精練·提升能力核心考點一 認識經濟全球化考 點 精 析1.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含義 當今世界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商品、服務及技術、資金、勞務等要素,通過日益頻繁的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流動和廣泛配置,世界經濟出現了高度融合的局面,這就是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 生產全球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領域的國際分工與協作不斷深化、加強,世界各國的生產相互聯系、相互協作,各國的生產活動成為世界生產鏈條中的一個環節。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各國的比較優勢貿易全球化 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和國際分工的深化,世界各國都被卷入國際市場交換之中,對國際貿易的依賴度不斷提高。除了商品,服務、資本、技術、勞務也進入了交易范圍并迅速發展主要表現 金融全球化 伴隨著生產和貿易全球化,國際金融市場迅速擴張,形成了以國際金融中心為依托,通過信息網絡運行的、全球統一的、不受時空限制的、國內外金融市場相互貫通的、無國界的全球性金融市場提醒 經濟全球化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只是其主要表現,其他表現如科學技術全球化、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資本流動全球化等,不能認為只有三種表現形式。2.影響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因素(1)客觀要求: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2)根本動因:是世界各國對本國、本民族利益的追求。對利益的不斷追求,驅使資本不斷突破疆域的限制,在全球到處落戶,到處投資,到處開發,使得商品、服務、技術、資金、勞務等在全球范圍自由流動。(3)體制基礎:市場經濟體制,正是市場競爭打破了經濟運行的國家和地區限制,把世界經濟聯結成一個整體的全球經濟,形成了統一的世界市場。3.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跨國公司含義 跨國公司是指以母國為基地,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從事國際化生產、銷售和其他經營活動的國際大型企業經營 方式 為了實現最大利益,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從事對外直接投資,它們單獨或與其他企業共同出資,在其他國家創立新企業,或并購現有企業,或擴張原有企業,利用世界各地的優勢組織生產經營積極 影響 推動著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與國際分工的深化,促進了全球資源配置的優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與進步消極 影響 跨國公司的發展會給世界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如不考慮母國或東道國的國家利益,實行跨國行業壟斷、破壞國際市場的公平競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落后產能和環境污染等提醒 跨國公司一定是在本國設有母公司,在他國設立分公司或子公司的跨國性企業。如果一個公司只是對外銷售產品,無論銷售數額多大,都不能稱為跨國公司。易 錯 清 零1.經濟全球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體現了市場經濟的平等性。( )校正: 。2.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之一。( )校正: 。3.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根本動因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 )校正: 。4.跨國公司的影響僅僅限于生產領域。( )校正: 。5.跨國公司以母國為基地,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或分公司。( )校正: 。6.跨國公司把公司的內部分工發展為國家間的分工,把內部貿易發展為國家間的貿易。( )校正: 。命 題 探 究考向1 經濟全球化的表現例1 [2020·天津卷]近年來,有外資企業將部分產業鏈轉移至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但中國勞動力的素質、技能較東南亞國家有優勢,且產業鏈轉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加之中國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外資企業出于自身利益考慮,不會大規模流出。對此現象理解正確的是( )A.中國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B.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C.資本的流動是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D.對外開放有利于縮小國家間的發展差距訓練1 A公司并購B公司,是其全球化市場戰略進入新階段的標志。如果說產品出口到國際市場標志著A公司“走出去”,到海外設立分公司標志著A公司“走進去”,那么,全球化并購則標志著A公司開始在全球市場“走上去”。與材料中“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相對應的是( )①生產全球化 ②貿易全球化③金融全球化 ④勞務全球化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考向2 影響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因素例2 隨著亞非拉地區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更多發展中國家通過國際分工加入全球價值鏈,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和貿易增速將高于發達國家,在全球經濟和貿易中的份額將進一步提升,對全球貿易增長具有促進作用。這說明( )①工業化水平的提高可以遏制經濟全球化風險的釋放 ②經濟全球化推動了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③經濟全球化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④發展中國家通過資本全球化推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訓練2 隨著金融全球化迅速發展,金融市場越來越超越國界,成為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全球要素市場。它沖破了傳統體制下設置在各國和各地區之間的障礙,加快了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資本跨國流動( )①根本動因是世界各國對利益的追求 ②使金融市場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動力 ③有利于在世界范圍內促進資源高效、優化配置 ④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和體制基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向3 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例3 [江蘇卷]面對全球汽車行業的巨大創新機遇和挑戰,國內某企業以90億美元收購一家國外汽車制造巨頭,成為該家企業的最大股東,以期通過協同與分享來占領技術制高點。材料表明( )①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強有力載體 ②企業并購是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③我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居于主導地位 ④企業并購是規避國際經營風險的重要手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思維路徑】訓練3 跨國公司的發展也會給世界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如不考慮母國或東道國的國家利益,實行跨國行業壟斷、破壞國際市場的公平競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落后產能和環境污染等。為此,各國必須( )A.實行貿易保護主義B.在其他國家創立新企業,或并購現有企業C.制定相應政策,盡可能減少跨國公司的負面影響D.致力于解決生產力不斷擴大與國內市場相對狹小的矛盾核心考點二 日益開放的世界經濟考 點 精 析1.經濟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1)經濟全球化的機遇(積極意義)①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又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全球化促進商品、服務和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流動,促進國際分工水平提高和國際貿易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進步、產業轉移與結構升級,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②發展中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推動自身經濟發展。(2)經濟全球化的挑戰(消極影響)①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發展面臨著不平衡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關注貧困和饑餓問題,同時要正視和妥善處理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給不同產業、不同群體帶來的沖擊。②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加劇。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一國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他國,甚至影響全世界,釀成國際性的經濟危機或金融危機。(3)要求:面對經濟全球化,我們既要抓住機遇,積極參與,又要勇敢迎接挑戰,同舟共濟,實現合作共贏。提醒 經濟全球化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們不能只看到機遇,忽視挑戰,也不能因為挑戰而否認帶來的機遇。總體來說,機遇大于挑戰,不能將二者并列,更不能認為挑戰大于機遇。2.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1)引導經濟全球化走向為了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享經濟全球化的好處。(2)建設“四型”世界經濟為了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建設創新型世界經濟,開辟增長源泉;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拓展發展空間;要建設聯動型世界經濟,凝聚互動合力;要建設包容型世界經濟,夯實共贏基礎。(3)完善全球治理為了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完善全球治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各國交往的日益增多,跨國問題越來越多,對各國的影響越來越大。國際社會逐漸意識到,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各國共同協商、加強合作。提醒 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既是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方向,也是讓全球經濟更有活力的根本保證。建設創新型、開放型、聯動型、包容型世界經濟,完善全球治理,都是引導經濟全球化走向的要求和具體措施。完善全球治理要堅持開放、包容、合作等原則,才能建設創新型、開放型、聯動型、包容型世界經濟,讓經濟全球化更好地造福人民,這樣經濟全球化才能更有活力。易 錯 清 零1.經濟全球化符合經濟規律,符合各方利益,一定會使各國普遍受益。( )校正: 。2.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第一要義是防范風險。( )校正: 。3.當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治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主導者。( )校正: 。4.為了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引導經濟全球化朝著平等、開放、合作、共享的方向發展。( )校正: 。5.廣大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和科技上不占有優勢,故對經濟全球化這把“雙刃劍”應盡可能避開。( )校正: 。命 題 探 究考向1 經濟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例1 [2021·河北卷]我國在堅持高質量引進來同時,鼓勵高水平走出去,擴大對外直接投資。近年來,我國涌現出一批重要的海外并購項目,如河鋼集團成功收購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使百年老廠重煥生機。目前我國已成為雙向投資大國,對外直接投資多年居全球前三名,吸引外資2020年居全球首位。我國雙向投資快速發展的原因包括( )①實現引進外資與對外投資平衡的目標要求②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與跨國公司生產經營的全球布局 ③我國國際產能合作的大力推進與近年來國際經濟安全性的不斷提高 ④發揮我國大市場優勢與積極參與多雙邊區域投資貿易合作機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訓練1 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開始生效,標志著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RCEP旨在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一個統一的自由貿易市場。此協議簽訂的積極意義是( )①促進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合理配置 ②促進貿易大繁榮,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動力 ③促進各國更好地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措施 ④促進各國更好地貫徹世貿組織的非歧視性原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向2 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例2 [2020·全國卷Ⅱ]自2013年以來,我國已累計設立18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簡稱自貿區),區內試行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制度,進一步放寬金融和制造業領域的市場準入,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自貿區成為制度創新的“高地”。設立自貿區的意義在于( )①發揮自貿區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 ②優化營商環境,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③探索完善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途徑 ④全面開放市場,強化競爭機制,培育中國經濟新優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思維路徑】訓練2 當前,世界正面臨大變局,國際社會正處于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世界經濟增長依然未能開辟出一條新路,貿易保護主義甚囂塵上,全球仍然有數億人口生活在極端貧困中……要解決這些問題,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需要( )①引導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②完善全球治理,摒棄傳統的全球治理機制 ③建設創新型世界經濟以開辟增長源泉 ④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使經濟全球化更具包容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情境探究·素養培育“逆全球化”不會從根本上扭轉全球化的大勢情 境 探 究情境一 2022年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簽署《芯片和科學法案》。從法案的內容、立法過程和作用看,①該法案充斥著冷戰思維、極度不自信、泛安全化,對以芯片為基礎的中國數字經濟進行赤裸裸的打壓。近年來,美國單方面挑起與多國的貿易、金融、科技等領域糾紛,搞所謂“硬脫鉤”,人為阻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國聯合盟友對俄實施5000余項制裁措施,其中多項涉及金融、能源、原材料等領域。這些措施看似削弱別國,實際上,美國經濟同樣被其反噬。“逆全球化”違背經濟全球化大勢,違背經濟發展規律“逆全球化”現象是多年來一些國家內部、國與國之間乃至地區之間,各種失衡與矛盾的外在體現。無論是修筑“邊境墻”,還是豎起貿易保護主義的“關稅墻”,都是在試圖阻擋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②盡管如此,世界范圍內支持全球化的力量依然強大,“筑墻思維”不會從根本上扭轉全球化的大勢。應該看到,雖然“逆全球化”浪潮給世界經濟帶來了不確定性,但新的全球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面貌生動展開。 經濟全球化符合經濟規律,符合各方利益情境二 黨的二十大提出,③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更好惠及各國人民。中國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共同營造有利于發展的國際環境,共同培育全球發展新動能。 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1)結合情境材料,探究當前經濟全球化面臨著哪些挑戰。(分析與綜合能力、歸納概括能力) (2)針對“逆全球化”的問題,應如何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探究與建構能力、政治認同素養) 新 題 速 遞1.[2023·河北唐山期末]英國脫歐、美國單邊主義政策等舉措無不涌動著逆全球化的思潮,曾經的“地球村”觀念在一些國家正在被貿易保護主義、邊境修墻、控制移民等思潮掩蓋,盡管“逆全球化”“去全球化”言論頻出,但是全球化并不會終結,也不會被根本逆轉。這是因為( )①經濟全球化是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②經濟全球化并不總以人的意志為轉移③市場經濟體制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載體④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3·浙江效實中學期中]貿易保護主義是西方發達國家在應對經濟增長乏力、停滯甚至倒退時所采取的一種重要手段,是當代“逆全球化”的典型表現,它主要通過限制進口商品以保護本國商品在國內市場的發展。面對貿易保護主義,我國應該( )A.立即全面取消出口關稅,充分激發出口潛力B.培養以技術、品牌、價格、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C.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建設貿易強國D.主動拓展新興市場,加快落實貿易便利化改革措施3.[2023·浙江模擬]馬克思、恩格斯說:“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這說明( )①人類普遍交往推動全人類命運形成一個聯系緊密的共同體 ②任何國家都不能抗拒或逆轉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的總進程 ③經濟全球化是人類歷史逐步進入世界歷史階段的根本動力 ④世界歷史的形成必然帶來結構優化、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第六課 走進經濟全球化梳理排查·夯實基礎主干梳理①金融全球化 ②生產力 ③本國、本民族 ④市場經濟體制 ⑤經濟全球化 ⑥資源配置 ⑦科技合作 ⑧經濟規律 ⑨各方利益 ⑩不平衡 不確定性 積極參與 合作共贏 經濟全球化 開放、包容 開放型 聯動型 包容型 全球治理精析精練·提升能力核心考點一易錯清零1.答案與解析:×。經濟全球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體現了市場經濟的開放性。2.答案與解析:×。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是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3.答案與解析:×。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根本動因是世界各國對本國、本民族利益的追求。4.答案與解析:×。跨國公司的影響已經遍及全球生產、流通和消費等各個領域。5.答案與解析:×。跨國公司以母國為基地,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不是分公司。6.答案與解析:×。跨國公司把國際分工發展為跨國公司的內部分工,把國際貿易發展為公司的內部貿易,形成了以公司內部分工和貿易為基礎的國際經濟體系。命題探究例1 解析:材料強調的引進外資問題,不涉及“走出去”,排除A。材料強調我國勞動力的素質、技能有優勢,以及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因此,外資企業不會大規模流出。由此可見,材料沒有體現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也沒體現對外開放對縮小國家間發展差距的影響,排除B、D。材料“有外資企業將部分產業鏈轉移至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外資企業出于自身利益考慮,不會大規模流出”,說明資本的流動是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C正確。故本題選C。答案:C訓練1 解析:材料不涉及“勞務全球化”,④不選;B符合題意,產品出口到國際市場屬于貿易全球化,到海外設立分公司屬于生產全球化,全球化并購屬于金融全球化。答案:B例2 答案:C訓練2 解析:資本跨國流動的根本動因是各國對利益的追求,盡可能使利潤最大化,這有利于在世界范圍內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市場效率,①③符合題意。“最主要動力”說法錯誤,②排除。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科技進步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市場經濟體制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體制基礎,④排除。答案:B例3 答案:A訓練3 解析:A錯誤,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要奉行多邊貿易機制,反對貿易保護主義;B屬于跨國公司的積極影響,而題干考查的是應對跨國公司的負面影響所應采取的措施,不選;D是影響經濟全球化的因素,不選。答案:C核心考點二易錯清零1.答案與解析:×。經濟全球化在給世界各國帶來機遇的同時,也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挑戰,并不一定會使各國普遍受益。2.答案與解析:×。經濟全球化的確讓“風險全球化”了,但對我國而言,是利大于弊,因此,防范風險并不是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第一要義。3.答案與解析:×。當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治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4.答案與解析:×。為了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引導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平等、開放、合作、共享是完善全球治理機制需要遵循的原則。5.答案與解析:×。經濟全球化符合經濟規律,不可能避開,應積極參與,趨利避害。命題探究例1 解析:“實現引進外資與對外投資平衡”是我國雙向投資快速發展可能達到的結果,而不是原因,①排除。③中“近年來國際經濟安全性的不斷提高”與實際情況不符,排除。答案:C訓練1 解析:③不符合題意,國際貿易不屬于引進來、走出去。④不符合題意,貿易協定旨在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促進自由貿易,符合自由貿易原則,未體現非歧視性原則。答案:A例2 答案:C訓練2 解析:②錯誤,需要完善全球治理,但不是摒棄傳統的全球治理機制;④錯誤,使經濟全球化更具包容性需要建設包容型世界經濟。答案:B情境探究·素養培育情境探究提示:(1)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發展面臨著不平衡問題;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加劇。一國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他國,甚至影響全世界,釀成國際性的經濟危機或金融危機。(2)“逆全球化”是違背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①為了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享經濟全球化的好處。②要建設創新型、開放型、聯動型、包容型世界經濟。③要完善全球治理。變革和完善傳統的全球治理機制,以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從而為各國發展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新題速遞1.解析:經濟全球化是全球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這就是為什么雖然“逆全球化”“去全球化”言論頻出,但全球化仍不會終結的原因,①④應選。②說法錯誤,經濟全球化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選。③說法錯誤,經濟全球化的載體是跨國公司,不選。答案:B2.解析:全面取消出口關稅的說法過于絕對,A錯誤。應培養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而不能只靠價格取勝,B說法錯誤。材料強調的是出口貿易,并未強調“引進來”與“走出去”,C不符合題意。主動拓展新興市場,能夠減少對發達市場的依賴性,培育外貿發展新優勢,應對“逆全球化”現象,D符合題意。答案:D3.解析:從馬克思、恩格斯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由于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日益完善,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被消滅得越來越徹底,人類的交往越來越緊密,歷史越來越成為世界歷史,即全人類形成一個聯系緊密的共同體,任何國家都不能抗拒或逆轉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的總進程,①②符合題意。經濟全球化促進人類歷史進入世界歷史階段,但是經濟全球化不是根本動力,其根本動力是因為生產力的不斷發展,③說法錯誤。世界歷史的形成不一定會帶來結構優化、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④說法錯誤。答案: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