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濱海縣第一初級中學八年級物理校本作業課題 第九章力與運動復習 編寫 審核班級 姓名 學號【知識歸納】1、平衡狀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平衡力:物體受到幾個力作用時,如果保持______狀態或____________狀態,這個物體受到平衡力。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稱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或叫作 。4、二力平衡的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巧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力平衡時合力為_______。5、其中 是否作用于 是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還是一對相互作用力的關鍵。6、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會保持________狀態或________________狀態。7、物體在非平衡力作用下運動狀態_________。8、牛頓第一定律是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_________而概括出來的,因而不能用實驗來證明。理解:(1)它包含兩層含義①靜止的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 。②運動的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 。(2)牛頓第一定律是理想定律(3)物體不受力,一定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但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物體不一定不受力。9、慣性: 。牛頓第一定律也叫做_______________。理解:①慣性是 的物理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② 慣性的大小只與 有關,而與物體是否運動、運動的快慢、是否受外力等都沒有關系。注意:慣性不是“力”,不說成“物體在慣性的作用下”或“受到慣性的作用”等說法。【記憶法】:“物體有慣性,慣性物屬性,大小看________,不論動與靜”。【典型題例】知識點1:二力平衡1、如圖1,用10N的水平拉力拉一重25N的木塊沿水平桌面做勻速直線運動,木塊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N,木塊受到的__________力和木塊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圖2所示,水平桌面足夠長,不計托盤質量和滑輪與繩的摩擦.物體A重10N,當物體B重為2N時,物體A保持靜止,這時A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 N;當物體B重為3N時,物體A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運動一段時間托盤著地,此后物體A做 (選填“加速”、“勻速”或“減速”)運動,受到的摩擦力是 N.知識點2:牛頓第一定律1、在勻速行駛的火車上,一位乘客發現自己頭頂正上方的車廂頂棚上有一小水滴正要下落,這滴水下落后,將要 ( )A.此乘客的座位前面 B.此乘客的座位后面C.此乘客的頭上 D.此乘客的左側肩膀上2、如圖所示,在一輛表面光滑的小車上,質量分別為m1,m2的兩個小球隨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假設小車無限長,其他阻力不計.若小車突然停止運動,則兩小球( ).A.若m1> m2,則一定相碰B.若m1< m2,則一定相碰C.不論m1和m2的大小關系如何,兩球一定相碰D.不論m1和m2的大小關系如何,兩球一定不相碰知識點3:力與運動關系1、對于“力與運動的關系”問題,歷史上曾經經歷了漫長而又激烈的爭論過程,著名的科學家牛頓在實驗的基礎上推理得出了正確的結論,其核心含義是( )A.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B.物體只要運動就需要力;C.力是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原因; D.沒有力的作用運動的物體就會慢慢停下來。2.在學習“運動和力的關系”時,我們曾追隨著物理學家的足跡,設計過這樣的“斜面”實驗:(1)如圖所示,讓小車從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運動,是為了使小車往水平面運動時,豎直方向上受到的________力和_______力相平衡,相當于小車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2)每次都讓小車從同一斜面的___________位置由靜止開始滑下,是為了使小車在滑到底端時具有相同的 。(3)減小圖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比較小車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離,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條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_,小車運動的越________.(4)進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絕對光滑,則小車會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__運動.【課后作業】1、如圖所示,當你手握飲料罐時,手和罐都在空中靜止,且罐底所在平面是水平的.各對力屬于平衡力的是( )A.手對罐的壓力與罐對手的壓力 B.罐受到的重力與手對罐的壓力C.罐受到的重力與手對罐的摩擦力 D.罐對手的摩擦力與手對罐的摩擦力2、蹲著的人,當突然快速站立起來時,會覺得頭有點昏,這是因為 ( )A.頭腦里的血液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狀態向下流動,造成輕微的腦貧血B.一定是生病了C.頭腦里的血液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狀態向上運動,造成輕微的腦貧血D.以上說法都不對3、一跳傘運動員和傘的總質量為70kg,剛跳傘時做加速運動,此時運動員(包括傘)受到的阻力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00N;后以5m/s的速度豎直勻速下降,這時運動員(包括傘)受到的阻力為_______N.(g取10N/kg)4、一輛小車,總質量為500kg,在水平路面上運動的過程中,受到的阻力是車重的0.05倍.問:(1)小車靜止時,用200N水平拉力拉小車,小車受到的阻力為多大?(2)當水平拉力為多大時,小車恰能做勻速直線運動?(3)當小車受到的水平拉力達350N時,小車所受的摩擦力變化嗎?此時你認為小車做什么樣的運動?5、如圖6所示的實驗中,在小車上豎放一木板(1)當突然向右拉動小車時,你看到的現象是 .(2)當向右勻速運動的小車突然停下時,你看到的現象是 .(3)若小車的上表面光滑,則第(2)次實驗中,當小車突然停下來時,請你猜想一個合理的現象是 .(4)上面你看到或猜想的現象都是由于 引起的.6.人類對“運動和力的關系”的認識就經歷了一個曲折漫長的探索過程.(1)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這一根據生活經驗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錯誤觀點被人們沿用了近2000年.(2)十七世紀,伽利略通過理想斜面實驗,正確地揭示了“運動和力的關系”,如圖所示,伽利略的斜面實驗有如下步驟:①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小球在這個斜面上仍然要達到原來的高度.②兩個對接的斜面,讓小球沿一個斜面從靜止滾下,小球將滾上另一個斜面.③如果沒有摩擦,小球將上升到原來釋放時的高度。④繼續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小球將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續運動下去.上述步驟中有的屬于可靠事實,有的則是科學推論.將這事實和推論進行分類排序,正確的是( )A.事實②→事實①→推論③→推論④ B.事實②→推論①→推論③→推論④C.事實②→推論①→推論④→推論③ D.事實②→推論③→推論①→推論④(3)伽利略得出:運動物體如果不受其它物體的作用,將會 。伽利略由此開創了 和 相結合的科學研究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