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史上冊導學案第___周第___課時課題 13五四運動 課型 新授課 主備人 學生姓名備課組審核 級部審核教師寄語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無得;不問,故不知學習目標 重點:五四愛國運動(導火線、口號、中心和主力的變化、性質、意義)。 難點:理解五四精神及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課前預習】 1、五四運動知識表 時間地點成員口號斗爭方式結果性質意義爆發擴大五四精神的含義 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憂國憂民、不屈不饒、樂于奉獻、勇于斗爭的愛國主義 【合作探究】 材料解析題 材料一: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 材料二:“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請回答: 上述材料出自中國近代史上哪次運動? (2)該運動的性質是怎樣的?上述材料中的哪句話能體現這一性質? (3)如何評價這一歷史事件? (4)我們應該學習青年學生的一種什么精神? 【當堂反饋】 1.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是( ?。?A.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 B.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C.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 D.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2.口號是供人們口頭呼喊的有綱領性和鼓動作用的簡短句子,往往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顯的特定時代氣息。下列口號中屬于五四運動時期的是() ①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②外爭主權,內除國賊③廢除二十一條 ④誓死力爭,還我青島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3.“學生罷課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對待日益嚴厲。乃商界罷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學生釋;工界罷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陸去?!辈牧现械摹罢笔侵福ǎ?A.清政府 B.北洋軍閥政府 C.湖北軍政府 D.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4.五四運動后期斗爭的地點和主力分別是( ) A.北京、工人 B.北京、學生 C.上海、學生 D.上海、工人 5.中國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開始于( ?。?A.新文化運動 B.五四運動 C.中共成立 D.辛亥革命 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1919年1月召開的巴黎和會否定了中國代表提出的“廢除二十一條”等要求,決定由日本接管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殖民權益,消息傳到國內,群情激憤。 結合材料一,你認為中國代表最難以接受的是巴黎和會的什么決定 中國的青年是如何宣泄自己憤怒的情緒?中主權一再被侵犯說明了什么? 材料二 (2)看圖回答,該運動是一場什么性質的運動 最能體現這次運動性質的口號是什么 材料三 “6月5日上海日商紗廠的中國工人首先罷工, ……接著,機器、紡紗、印刷、公共交通、碼頭、船塢等行業相繼罷工?!?材料四 “學生罷課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對待日益嚴厲。及商界罷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學生釋;工界罷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陸去?!?(3)從材料三看上述歷史事件在6月以后發生了什么變化 (4)根據材料三四分析五四運動取得的勝利的原因。 (5)90多年來五四運動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談談你對“五四”精神的理解。自我評價專欄自主學習: 合作與交流: 書寫: 綜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