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歷史上冊導學案第___周第___課時課題 24.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課型 新授課 主備人 學生姓名備課組審核 級部審核教師寄語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無得;不問,故不知學習目標 1.知道遼沈、淮海、平津戰役和南京解放; 2.知道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3.簡析人民解放軍迅速勝利的主要原因。【課前預習】 一、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1.時間:1947年。 2.依據:(1)《中國土地法大綱》:沒收地主土地,廢除_________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2)土地改革總路線: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消滅___________的土地制度,發展農業生產。 3.結果:農民分得了_____、房屋、糧食和衣物。 4.意義: (1)使農村的_________和土地占有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 (2)農民參軍參戰,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______、物力保障。 二、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 1.挺進大別山: (1)概況:1947年夏,_______、_______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在山東西南強渡黃河天險,千里挺進大別山。 (2)意義:直接威脅_____、武漢,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2.三大戰役: 人民解放軍殲滅國民黨軍精銳200多萬,迫使國民黨軍隊主力退守___________等孤城,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 3.渡江戰役: (1)概況: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兵分三路,橫渡長江。 (2)結果:占領_____,結束了_______在大陸的統治,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_____。 【合作探究】 文獻記錄片《走近毛澤東》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衛員給毛澤東梳頭時拔下一根白發,毛打趣地說:“打了三個戰役,白了一根頭發,值得!”請回答:(1)毛澤東所說“打了三個戰役”是指哪三個戰役?有何歷史意義?(2)試分析為什么黨中央毛澤東在西柏坡指揮的“三個戰役”取得勝利?【拓展延伸】 以下三幅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對當時戰爭形勢的影響是( )A.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B.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C.表明了南京國民黨政權的垮臺D.全國性抗戰從此開始 2.1949年4月毛澤東的一首七律,詩中寫道:“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其中的“天翻地覆”指的是( )A.抗日戰爭取得勝利 B.辛亥革命取得成功C.戰略決戰取得勝利 D.南京國民政府覆滅 3.人民解放軍戰爭迅速取得勝利的原因是( )①廣大人民的支持 ②國民政府的腐敗 ③正確戰略戰術的運用④解放區在軍事。經濟上的優勢。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陳毅元帥曾深情地說道:“戰役之所以能取得勝利,多半是老百姓用獨輪小車推出來的。”陳毅所指的是哪次戰役(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 5.小華收集了一份叫《捷報》的圖片,上面有徐州宣告解放的消息,它報道的消息與某一戰役有關,該戰役是( )A.遼沈戰役 B.平津戰役 C.淮海戰役 D.渡江戰役 6.這次戰事(役)結束后,南線國民黨軍主力全部被殲,南京、上海及武漢已面臨嚴重威脅。紐約《先驅論壇報》感嘆:“中國打完了最大規模的一場戰爭,南京國民政府遭到的悲劇,顯示出一個時代的結束。”材料反映的是( )A.遼沈戰役 B.平津戰役 C.淮海戰役 D.渡江戰役 7.下列事件及其影響,搭配不相符的是( )A.五四運動----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B.遵義會議的召開----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C.挺進大別山----解放軍揭開戰略反攻的序幕D.渡江戰役的勝利----國民黨的主力基本被消滅 8.在學習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后,某同學整理了下面的表格。其中明顯錯誤的是( ) 序號事件時間影響A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中國局部抗戰開始B盧溝橋事變1937年7月中國全面抗戰開始C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1947年6月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D渡江戰役1949年4月戰略大決戰,國民黨政權被推翻A.A B.B C.C D.D 9.暑假期間,小明在旅行社報名參加了北京和天津五日游活動,導游向他介紹了解放戰爭時期發生在這里的一次重要戰役。這次重要的戰役是( )A.淮海戰役 B.平津戰役 C.遼沈戰役 D.渡江戰役 10.1948年10月,東北人民解放軍攻占錦州,截斷了敵人撤向關內的退路,對敵人形成“關門打狗”的態勢。這一經典戰例發生在( )A.遼沈戰役期間 B.淮海戰役期間 C.平津戰役期間 D.渡江戰役期間自我評價專欄自主學習:合作與交流:書寫:綜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