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08人類命運共同體1.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于一個世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日益成為世界各國的發展共識。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從15世紀末開始,人們認識世界的視野發生了重大變化,由亞歐“整體”擴展到歐亞非美四大洲聯系為一個整體。這種變化以及新興資本主義的發展,迅速開啟了從“狹隘地域性的存在”到“世界歷史性的存在”的發展進程。(1)材料一中“人們認識世界的視野發生了重大變化”源于哪一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根據材料一,概述這一事件的歷史影響。材料二:1763至1914年這一時期是歐洲直接或間接地成為全球主人的時期,在世界歷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歐洲的霸權不僅在政治領域——以大殖民帝國的形式——表現得很明顯,而且在經濟和文化領域也表現得很明顯。——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歐洲“成為全球主人”的原因。材料三:人類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習近平《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3)結合上述材料,你認為應該如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穿越歷史的風煙眺望未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日益成為世界各國的發展共識。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歐洲發展篇】材料一 1524年,有位西班牙人這樣說:“以前我們在世界的邊緣,現在在它的中央了,這給我們的命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改變。”--《西方文明史》材料二 1750-1914年間,歐洲人成功地將自己的優勢地位轉變為世界性的霸權;19世紀末,歐洲勢力控制了大部分亞洲和幾乎整個非洲地區……三個歷史進程-革命、工業化及帝國主義--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歐洲人……何以逐漸地控制了世界。--《新全球史》(1) 材料一中西班牙人為何說“以前我們在世界的邊緣,現在在它的中央了”?西班牙由此走上了什么道路?由材料二及所學知識,“歐洲人成功地將自己的優勢地位轉變為世界性的霸權”的政治、經濟因素各是什么?【美日崛起篇】(2) 由圖片及所學知識,“五月花”號抵達北美150多年后,北美爆發了一場獨立戰爭,請寫出戰爭的轉折點及其世界影響。(3) 美國“黑奴”最早來源于歐洲殖民者的哪一罪惡活動?1862年美國政府為解決“黑奴”問題頒布了什么文件?“黑船”事件引發了日本哪一社會變革?【合作共贏篇】材料三(4) 材料三反映了二戰后美國推行的什么經濟政策?20世紀90年代初,歐洲人為加強聯合成立了什么組織?該組織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如何?材料四人類社會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習近平《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5) 據所學知識指出材料四所說的“大變革大調整”反映了當今世界格局哪些發展趨勢?“中國方案”體現了我國怎樣的外交政策?3. 世界形勢風云變幻,穿越歷史的風煙眺望未來。與時俱進,順勢而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成為世界各國的發展共識。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崛起有方】材料一:西方的崛起曾被視為世界歷史中最引人入勝的歷程之一。這一進程始于民主與哲學在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出現,繼之以中世紀歐洲的君主制和騎士制度,經過文藝復興和大航海時代,結束于西歐和北美對全世界軍事、經濟和政治的控制。——摘自《為什么是歐洲?世界史視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1) 根據材料一,指出近代西歐崛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民主憲政】材料二:短短幾千個字,卻是第一次把國王和貴族之間的權力關系,轉化為明確的法律文字。近代民主制度能夠在英國產生,有賴于英國傳統習慣和中世紀分封制度中有豐富的妥協因素……最為關鍵的因素是英國的議會傳統、教會的制約和習慣法的限制,使得國王幾乎從來都沒有演變為東方式的完全不受限制的專制君主。——王從圣《各國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徑》(2) 依據材料,概括“短短幾千個字”對英國產生的影響(不得摘抄原文)。據材料指出該民主制度產生的關鍵因素。【多元利益】材料三:美國憲法本身就是一個“多元利益相互安協”的產物……它在制定和實施過程中,特別注重對美國社會在地域、群體等方面多元利益的沖突與協調,辦法是讓不同的利益集團通過多方位、連續不斷的“談判”而達成妥協,使不同的群體均可從中實現利益分沾和共享。——李劍鳴《美國憲法何以成為“活著的憲法”》(3) 根據材料三,指出為達到目的,美國憲法的設計所依據的原則是什么?【文明互鑒】材料四:一位日本歷史學家這樣宣稱:“在我們的文明中,任何看起來本質上屬于日本的東西,實際上都是舶來品。”早在6世紀,就出現了一個中國的日本,自1868年起,又出現了一個非常成功的日本。日本具有非常明顯的可塑性,它把借來的許多東西轉化成自己獨特的文明。——《文明史——人類五千年文明的傳承與交流》(4) 根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指出什么事件導致1868年“又出現了一個非常成功的日本”?并概括日本文明的特點。【突破創新】材料五:蘇俄“把市場,實際上等于把商品、貨幣、市場機制引進社會主義建設里面去,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上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大國崛起》(5) 材料中“重大的突破”指什么政策?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該政策的特點。【中國智慧】材料六:當今國際社會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變化,西方國家在國際格局中的主導地位不斷削弱,新興市場國家和一大批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成為近代以來國際力量對比中最具革命性的變化,產生了參與全球治理的強大需求,西方的治理理念、體系和模式越來越難以適應新的國際格局和時代潮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6) ①根據材料六指出,為什么說“西方的治理理念、體系和模式越來越難以適應新的國際格局和時代潮流”?②對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你認為需要遵循什么基本原則?③在新一輪趕超中中國應該如何提升自己的競爭力?4. 在科技進步、文化交流、政治互信、經濟發展等多種因素的促進下,人類社會遞漸成為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互聯互通】材料一:圖1、圖2【相學相鑒】材料二:法國啟蒙思想家……對“自由”“平等”思想的宣傳,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許多啟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紹到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促進了這些國家的思想解放。--摘編自《世界歷史 九年級上冊》教村【群策群力】材料三:法西斯國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廣泛憤怒。……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會議。各國簽署如下宣言:每一(簽字國)政府各自保證對與各該政府作戰的三國同盟成員國及其附從者使用其全部資源,不論軍事的或經濟的。--摘編自《世界歷史 九年級下冊》教材【共建共享】材料四:人類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人類也正處在一個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時代。……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關鍵在行動。……國際社會要從伙伴關系、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變流、生態建設等方面作出努力。--習近平《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問題一:①材料一中,圖1這一次工業(科技)革命的主要標志是什么?②圖2是哪一次工業(科技) 革命的成果?這次工業(科技)革命加速了世界經濟的哪一發展趨勢?(2)問題二:①試列舉出一位材料二中提到的“啟蒙思想家”。②“啟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紹到中國”,推動中國在20世紀初掀起哪一思想解放運動?③指出材料二和圖3反映的價值理念有哪些相通點?(3)問題三:①寫出材料三中“宣言”的簽署,有何標志性意義?②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宣言簽署國協同作戰,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的戰役。(4)問題四:①材料四中,人類社會的“大變革大調整”,反映了當今世界政治格局怎樣的發展趨勢?②“中國方案”體現了我國的什么外交政策?③從材料中國際社會要作出努力的五個方面任選一個,談談你對“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議。5.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穿越歷史的風煙眺望未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日益成為世界各國的發展共識。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524年,有位西班牙人這樣說:“以前我們在世界的邊緣,現在在它的中央了,這給我們的命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改變。”——《西方文明史》材料二:在歐洲,英國本是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國,但是到了近代,靠了日益富強的國力和強大的海軍,它先后在16、17世紀擊敗了西班牙、荷蘭、法國,成為了海上霸主。以后,它又將殖民主義的觸角,伸向世界的各個角落,逐步建立起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國。——《英國:日不落帝國的輝煌》材料三:1750~1914年間,歐洲人成功地將自己的優勢地位轉變為世界性的霸權:19世紀末,歐洲勢力控制了大部分亞洲和幾乎整個非洲地區三個歷史進程——革命、工業化及殖民。材料四:美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把西歐納入其稱霸全球的戰略軌道,但客觀上卻為西歐的經濟聯合開辟了道路。——王斯德主編《世界當代史》請根據要求回答問題:(1) 材料一中西班牙的“前所未有的改變”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2) 根據材料二歸納英國由小國變大國的原因?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英國成為“最大的殖民帝國”對英國有什么影響?(3) 由材料三及所學知識,概括“歐洲人成功地將自己的優勢地位轉變為世界性的霸權”的政治、經濟因素?(4) 根據材料四的圖片反映了二戰后美國推行的什么措施?歐洲人走向聯合的目的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歐洲的聯合對兩極格局產生了什么影響?(5) 綜上所述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近代以來世界格局的演變歷程?6.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穿越歷史的風煙眺望未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日益成為世界各國的發展共識。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大國崛起篇】材料一:1524年,有位西班牙人這樣說:“以前我們在世界的邊緣,現在在它的中央了,這給我們的命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改變。”……英國是世界近代以來最先崛起的資本主義國家之一。通觀英國的崛起之路,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英國的崛起,既有內部的努力。也有對外部的侵略掠奪。——《西方文明史》(1) 材料一中使西班牙發生“以前我們在世界的邊緣,現在在它的中央了”這個變化主要受益于哪一重大歷史事件?列舉英國崛起過程中與“內部的努力”有關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合作勝利篇】材料二:羅斯福曾經高度贊揚蘇聯軍隊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做出的巨大貢獻。把發生在蘇聯的一次勝利稱為二戰的轉折點。斯大林也曾盛贊美英兩國一起完成的一次計劃周密、規模宏大的登陸戰役。有數據表明,在反法西斯戰爭時期,英美向蘇聯支援戰機18303架、坦克1.3萬多輛、反坦克炮5800多門等。(2) 材料二中羅斯福和斯大林所評價的是哪兩次戰役?并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終勝利的主要原因。【文明互鑒篇】材料三:20世紀20年代,列寧說:“當我們用‘強攻’的辦法,即用最簡單、迅速、直接的辦法實現社會主義的生產和分配原則的嘗試已告失敗后,我們必須改變”。美國在20世紀30年代,又加了政府干預經濟的手段,從此“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交相作用,改變了人們對傳統的市場經濟模式的認識。——《大國崛起》(3) 依據材料三,結合所學,以20世紀二三十年代蘇俄、美國實施的經濟政策,說明“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是如何交相作用。【合作共贏篇】材料四:人類社會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習近平《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4) 據所學知識指出材料四所說的“大變革大調整”反映了當今世界格局哪些發展趨勢?“中國方案”體現了我國怎樣的外交政策?材料五:我們要堅持開放包容,不搞封閉排他。多邊主義的要義是國際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著辦,世界前途命運由各國共同掌握。在國際上搞“小圈子”、“新冷戰”,排斥、威脅、恐嚇他人,動不動就搞脫鉤、斷供、制裁,人為造成相互隔離甚至隔絕,只能把世界推向分裂甚至對抗。一個分裂的世界無法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對抗將把人類引入死胡同。——摘自習近平《讓多邊主義的火炬照亮人類前行之路》依據材料五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當今世界在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面臨哪些挑戰。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應該如何進一步豐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7.世界各國休戚與共,大國崛起,和諧共生。材料一(1)觀察圖1,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世界哪一地區?圖2政策的實行對清朝社會發展產生怎樣的危害?概括明清時期我國對外關系的特征。材料二 羅斯福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現在必須由政府介入并指導創建新的經濟秩序。他的結論來自對200多年來自由市場經濟和大蕭條的重新審視,充滿了創新性的思維。因此,這篇演講也被人們譽為"某種意義上的'新政'憲章",事實上這一演講影響了此后70多年美國經濟政策。——《大國崛起:美國》(2)材料二 “現在必須由政府介入并指導創建新的經濟秩序”的結論來自哪里?“某種意義上的‘新政’憲章”特征是什么?請列舉一項措施說明。材料三 “20世紀50年代后,東歐和西歐各國卻驚人地東山再起。這一復興同中國日益增長的實力和自信一起導致了一種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3)材料二 西歐各國如何“驚人地東山再起”?“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具體指什么?材料四 世界上的問題錯綜復雜,解決問題的出路是維護和踐行多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守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擺脫意識形態偏見,最大程度增強合作機制、理念、政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習近平2021年在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上的特別致辭。(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大國應有怎樣的擔當。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戰爭苦難思和平,構建和諧社會、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材料一 凡爾登是法國的軍事要塞,防御工事復雜堅固。它是通往巴黎的門戶和法軍戰線的中樞。1916年,德軍進攻凡爾登,用炮彈不斷轟擊法軍陣地,還使用了毒氣彈。這場戰役異常慘烈,死亡人數太多,有“絞肉機”“地獄”“屠場”之稱。——摘自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1)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這場法國與德國的較量發生在哪次戰爭中?材料一中的凡爾登戰役被稱為“絞肉機”“地獄”“屠場”,說明了什么?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事件年代尺(2)請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標志。諾曼底登陸成功在戰爭中有什么作用?二戰中,中國成為牽制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中國戰場在戰爭中的地位如何?結合年代的分析反法西斯國家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材料三 回首最近100多年的歷……人類遭受了兩次世界大戰的劫難,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戰爭、締造和平……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目標,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遵循。——摘自2017年1月習近平在日內瓦發表的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演講(3)請結合所學知識,寫出二戰后為“免于戰爭、締造和平”而建立的國際組織名稱根據材料三概括建立這一組織的作用。(4)和平是人類永恒的追求和夢想,請結合上述材料淡談你的感受。9.當今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人類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國際社會需要通力合作,應對挑戰。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這幅刊登在1921年德國一家雜志上的漫畫將英、法、美、意、日比做一只五頭怪獸,它將德國踩在腳下,貪婪地將其內臟吞食殆盡。材料二 1922年美國召集的華盛頓九國會議簽訂了一個公約,又使中國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材料三 當前,烏克蘭危機持續發酵,地緣政治因素不僅拖累世界經濟復蘇進程,還給多國民生帶來嚴重沖擊。烏克蘭危機外溢效應顯現,與美國不斷煽風點火密切相關。美國及其盟友還施壓其他國家選邊站隊,逼迫更多國家加入對俄制裁的行列,大有借烏克蘭危機在全球掀起一場陣營對立“新冷戰”的架勢。——摘編自人民網《美國無權讓世界為其戰略私利埋單》材料四 當代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已不再是國際秩序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積極的參與者、建設者、引領者……從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從APEC北京會議到G20杭州峰會,從發起創立亞投行到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發揮著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展現出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應有的大格局、大胸懷。——摘編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反映了哪兩個條約?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哪一國際秩序?(2)根據材料三回答,烏克蘭危機產生了怎樣的國際影響?(3)根據材料四回答,中國是如何展現大國風范的?(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指出在當今世界格局深刻演變的背景下,有哪些因素威脅世界和平與安全?10.歐洲西與美國隔大西洋相望,東與歐亞大陸東端的中國遙對。中歐積極發展伙伴關系,有利于實現互利共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在過去的50年里。歐洲一直存在兩個聯盟,一個側重經濟領域,一個側重政治軍事領域。他們共同維系著歐洲的穩定、和平與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在21世紀兩個聯盟的主次關系將會發生變化。——摘編自姜憲明、何苗《國際關系與大國戰略》材料二 1999年元旦,歐元正式啟動,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霸權地位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3月24日起,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空軍轟炸南聯盟長達78天,大量資金從動蕩的歐洲撤離到美國.歐元一路暴跌。2022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作為沖突始作俑者的美國.借地區緊張局勢向歐洲盟友渲染“俄羅斯威脅論”。德國、丹麥、瑞典等歐洲多國宣布提高國防預算。紛紛向美國軍火巨頭“下訂單”。美國攛掇歐洲國家切斷與俄羅斯的能源聯系,并將能源需求轉向美國.趁機發“能源財”。——據人民日報海外版《美國借俄烏沖突大肆劫掠世界》等資料整理材料三 共建“一帶一路”朋友圈繼續擴大,中歐班列繼續保持高位運行。截至2021年12月底,中歐班列歷年累計開行48814列,運送貨物443.2萬標箱,累計運送防疫物資1362萬件,共計10.5萬噸。——摘編自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布會實錄(2022.1.18)(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側重經濟領域的聯盟是什么組織?兩個聯盟的主次關系發生變化的時代背景是什么?(2)請你寫一封信給歐盟委員會。要求:據材料二、三,指出歐美、歐中交往的事實,并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發展中歐關系的建議。(注意:①寫在答題卡指定位置。②只需寫信的正文,字數200以內;信的其他部分已為你寫好,不計入字數。③信中不要出現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11.人類共享一個家園,各國同處-個世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嬗變】“工業化"指的是以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為中心的經濟向以工業和機器生產為特征的經濟轉化的過程。這個過程最主要的特征是,技術和組織上的變化改變了生產,帶來了生產率的提高。工業化使國際分工日益深化……把世界所有地區的人們聯系在了一起。——摘編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工業化"開始于哪一國家?根據材料,概括"這個過程"對世界歷史發展的積極影響。【困頓】當19世紀末20世紀初整個世界被瓜分完畢、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建立起來的時候,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也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但是,它們之間擴張與爭奪的加劇,也孕育著新的更大的沖突。——普通高中教科書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也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的歷史背景。之后出現的“新的更大的沖突"指什么事件?【憧憬】我們要順應歷史大勢,致力于穩定國際秩序,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堅持對話而不對抗、包容而不排他。反對一切形式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習近平《在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的演講》(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全球發展的重要意義。試卷第1頁,共3頁(1)1.【答案】(1)新航路開辟;打破了地區間的隔絕狀態,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2)原因:資產階級統治確立;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殖民擴張;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的傳播。 (3)加強各國間的團結合作,加強經濟文化聯系;各國要和平共處;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解析】(1)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材料一中“人們認識世界的視野發生了重大變化”源于新航路的開辟。從此后,歐亞非和美洲大陸的交往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2)本題考查資本主義的統治。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歐洲“成為全球主人”是因為這里最早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資產階級統治確立。這里最早就行了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了巨大的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里走上殖民擴張,發展了本國的資本主義;這里最早進行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的傳播。 (3)本題考查如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根據本題的材料內容可知,世界各國英國加強各國間的團結合作,加強經濟文化聯系;世界各國要和平共處,發展經濟。我們應該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2.【答案】(1)新航路的開辟使歐洲主要商道和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殖民擴張掠奪的道路;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推動。(2)薩拉托加戰役;對以后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動作用。(3)三角貿易;《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明治維新。(4)馬歇爾計劃;歐洲聯盟;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5)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解析】本題以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穿越歷史的風煙眺望未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日益成為世界各國的發展共識為切入點,考查新航路開辟、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美國南北戰爭、三角貿易、日本明治維新、世界格局多極化、世界經濟全球化。本題以新航路開辟、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美國南北戰爭、三角貿易、日本明治維新、世界格局多極化、世界經濟全球化為背景,考查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3.【答案】【小題1】古希臘羅馬文化、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等。(答出一點即可,其他符合題意也可)【小題2】限制了國王的權力。關鍵因素:議會傳統、教會的制約和習慣法的限制。(答出其中任一點即可)【小題3】分權制衡(或三權分立、相互制衡)。【小題4】事件:明治維新。特點:善于學習外來文明;善于借鑒先進文明等。【小題5】新經濟政策。特點: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小題6】①西方國家在國際格局中的主導地位不斷削弱,新興市場國家和一大批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產生了參與全球治理的強大需求。②走和平發展道路;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等。(答出一點,言之有理即可)③對內:全面深化改革,大力發展科技;對外:積極推動國際合作,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近代西歐崛起的主要因素、《權利法案》、美國1787年憲法、日本明治維新、新經濟政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世界形勢的變化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相關史實。4.【答案】(1)①圖1“飛機”是第二工業革命的成果,第二次工業主要標志是電力和內燃機的廣泛使用。②圖2“互聯網”是第三次科技 革命的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2)①啟蒙運動中的“啟蒙思想家”有伏爾泰;盧梭等。②“啟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紹到中國”,推動中國了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的發展。③啟蒙運動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主張自由、平等。(3)①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②1944年,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4)①材料四中,人類社會的“大變革大調整”,反映了當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的發展趨勢。②由“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關鍵在行動。……國際社會要從伙伴關系、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變流、生態建設等方面作出努力。”可以看出,“中國方案”體現了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生態建設是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各國要密切合作,向污染宣戰,共同行動,打造生態優良,環境優美的生態環境。故答案為:(1)①電力和內燃機的廣泛使用。②第三次科技革命;全球化。(2)①伏爾泰;盧梭等。②新文化運動。③都主張自由、平等。(3)①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②諾曼底登陸。(4)①多極化。②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生態建設是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各國要密切合作,向污染宣戰,共同行動,打造生態優良,環境優美的生態環境。5.【答案】【小題1】新航路開辟使歐洲主要商道和貿易中心由地中海區域轉移到大西洋沿岸,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小題2】原因:富強的國力和強大的海軍;積極向外殖民擴張;影響: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工業革命的發生。【小題3】政治因素: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經濟因素:兩次工業革命的進行。【小題4】措施:推行馬歇爾計劃;目的:抗衡美國和蘇聯;影響:沖擊了兩極格局,推動世界向多極化發展。【小題5】由最初的單極到二戰后的兩極再到現在向多極化發展。【解析】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冷戰政策、歐洲聯合、兩極格局、世界格局多極化。題目設計注重基礎性,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依據材料進入深入分析即得出答案。6.【答案】【小題1】新航路開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任意答出1點即可)【小題2】斯大林格勒戰役;諾曼底登陸;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小題3】蘇俄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形式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羅斯福新政:國家干預經濟。(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小題4】政治多極化趨勢;經濟全球化趨勢。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小題5】“新冷戰”人為制造隔離,公共衛生事件,局部戰爭威脅等;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等。【解析】本題以五則文字、圖片材料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開辟的歷史意義、近代英國崛起的原因、斯大林格勒戰役、諾曼底登陸、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羅斯福新政、新經濟政策、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經濟全球化趨勢、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7.(1)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落后世界潮流、導致近代中國落后挨打;由主動開放變為閉關鎖國。(2)對200多年來自由市場經濟和大蕭條的重新審視;國家干預經濟;措施:《全國工業復興法》,加強對工業的指導(或者對農業方面、就業方面等指導)(3)主要是西歐各國聯合發展;出現多極化(4)加強國際間的交流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踐行多邊主義等(言之有理即可)【詳解】(1)根據圖1所示可知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圖2是廣州十三行的照片,反映的是閉關鎖國政策,該政策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曾起到過一定的自衛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閉關自守,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歷程。明朝前期對外政策是開放的,后來逐漸海禁、閉關鎖國,故特征是由主動開放變為閉關鎖國。(2)根據“他的結論來自對200多年來自由市場經濟和大蕭條的重新審視”可知結論來自對200多年來自由市場經濟和大蕭條的重新審視。1933年3月,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為了應付日益嚴峻的經濟大危機,羅斯福宣布實施新政,采用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羅斯福新政措施包括整頓金融體系,通過《緊急銀行法案》,對銀行業進行整頓,恢復銀行信用,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制定公平競爭法規,協調各個工業部門的企業活動的等。(3)20世紀50年代后,隨著經濟的發展,西歐國家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他們逐漸走上聯合自強以提高國際地位的道路。蘇聯解體后,美國、歐盟、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等一些具備較強綜合實力的國家聯盟或國家也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推動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4)冷戰結束后,隨著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成為大多數國家的要求,各國在國際關系中應弘揚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推進大國協調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8.(1)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說明了戰爭的殘酷性;戰役異常慘烈;戰役死傷慘重。(答出一點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也可得分)(2)《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發表/頒布/發布;開辟歐洲第二戰場;德國陷入東西兩個戰場的夾擊之中。(答出一點即可得分)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世界反法西斯國家的聯合;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協同作戰;世界人民的團結合作;各國人民并肩戰斗的偉大勝利;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進步戰勝反動的偉大勝利。(3)聯合國;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有利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4)珍愛和平,反對戰爭;鑄劍為犁,守衛和平;加強國際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維護世界和平安寧;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為維護全球和平與安全做出自己的貢獻,樹立大國典范;始終堅持和平發展理念,積極維護全球戰略穩定;維護世界秩序,為維護世界和平注入強大活力。【詳解】(1)依據材料信息“1916年、凡爾登”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依據材料“1916年,德軍進攻凡爾登,用炮彈不斷轟擊法軍陣地,還使用了毒氣彈。這場戰役異常慘烈,死亡人數太多,有“絞肉機”“地獄”“屠場”之稱。”分析可知,說明了戰爭的殘酷性,戰役異常慘烈,戰役死傷慘重。(2)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42年1 月,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簽字國保證使用自己的全部軍事和經濟資源,對德、日、意及其仆從國作戰,相互合作,決不單獨同敵人停戰議和,以后又有21個國家在宣言上簽字,《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形成; 1944年6月,美、英盟軍成功登陸法國諾曼底,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德國陷入東西兩個戰場的夾擊之中;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勝利的原因有世界反法西斯國家的聯合,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協同作戰,世界人民的團結合作,各國人民并肩戰斗的偉大勝利,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進步戰勝反動的偉大勝利。(3)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國際聯盟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戰(1937年—1945年,出于人類無法承受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廣泛共識,為了維護世界和平,并推動解決國際經濟、社會和人權方面問題的合作,多個主權國家于1945年創建了聯合國,以取代有缺陷的國聯,聯合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成立的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組織,1945年10月24日,在美國舊金山簽訂的《聯合國憲章》生效,聯合國正式成立;依據材料三“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目標,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遵循。”分析可知,聯合國的成立在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有利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要珍愛和平,反對戰爭,鑄劍為犁,守衛和平,加強國際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維護世界和平安寧,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為維護全球和平與安全做出自己的貢獻,樹立大國典范,始終堅持和平發展理念,積極維護全球戰略穩定,維護世界秩序,為維護世界和平注入強大活力。9.(1)條約:《凡爾賽條約》、《九國公約》國際秩序:凡爾賽——華盛頓體系(2)國際影響:①延緩世界經濟復蘇進程;②嚴重沖擊國際民生;③加劇國際緊張局勢;④嚴重威脅世界和平;⑤導致世界和平與發展受到挑戰(3)如何展現:①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②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③發起創立亞投行;④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⑤舉辦APEC北京會議和G20杭州峰會;⑥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4)因素:①地區沖突;②民族矛盾;③宗教紛爭;④霸權主義(或強權政治);⑤恐怖主義10.(1)組織:歐洲共同體(歐洲聯盟)。背景:冷戰結束(兩極格局瓦解);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2)美國大量撤資以及美國攛掇歐洲國家切斷與俄羅斯的能源聯系等事實,表明歐美關系緊張;而中歐班列中歐班列歷年累計開行48814列,防疫物資運送累計1362萬件等事實,表明中歐友好往來。中歐之間相互援助和支持,在復工復產等方面加強合作,共同擘畫疫情后雙方合作的藍圖。雖然美國因素的干擾會讓中歐關系發展存在一定的阻礙,美歐在對華問題上既有一致性,也有差異性。未來,中歐合作的機遇和潛力仍然巨大,歐洲尋求對華務實合作的動力依然強勁。【詳解】(1)第一小問,組織:材料中所說的“過去的50年”指二戰后至蘇聯解體的50年。兩個聯盟指北約與歐洲經濟的一體化組織,側重經濟領域的聯盟是歐洲共同體;第二小問,時代背景:在美蘇兩極格局下,政治上的北約與華約的對抗是主要的,但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瓦解后,世界局勢的特點是和平與發展成為主題,以經濟實力為主的綜合國力的競爭成為競爭的主要方式,所以經濟發展是最重要的,所以兩個聯盟的主次關系會發生變化。(2)本題屬于開放性題目,把握好歐美、歐中交往的事實以及談中歐關系的建議三個部分的內容,言之有理即可。【點睛】解題關鍵信息抓住,如根據材料“在過去的50年里”和“經濟領域”可以判斷為歐洲共同體;第二問考查兩極格局瓦解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以及當今時代主題和平與發展,根據這三個知識點,結合起來分析,兩個聯盟的主次關系的變化。開放性題目注意符合題干對內容、格式以及字數的要求,做到符合題意。11.(1)英國;帶來了生產率的提高,使國際分工日益深化,把世界所有地區的人們聯系在了一起。(2)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3)有利于建立穩定的國際秩序,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建立多邊主義的全球治理模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解決當今世界問題提供了中國方案等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詳解】(1)根據材料“工業化指的是以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為中心的經濟向以工業和機器生產為特征的經濟轉化的過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知道,工業化開始于英國。根據材料“這個過程……帶來了生產率的提高。工業化使國際分工日益深化……把世界所有地區的人們聯系在了一起”可以知道,這個過程對世界歷史發展的積極影響有:帶來了生產率的提高,使國際分工日益深化,把世界所有地區的人們聯系在了一起。(2)根據材料中的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結合所學知識可以知道,這一時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的歷史背景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第二次工業革命在廣義上,大幅度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莫大的影響。工業生產的社會化大大加強,傳統的小作坊工業,被大工廠取代。這就讓歐美各國在多個領域上,十分的不平衡。這種不平衡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所以說“新的更大的沖突"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知道,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利于建立穩定的國際秩序,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建立多邊主義的全球治理模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解決當今世界問題提供了中國方案等等。(1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